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语种文学关系及其研究意义
1
作者 吴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17-121,共5页
所谓语种文学,就是使用某种语言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形态。为便于探讨,我们把用汉语和汉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称为汉语种文学,而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称为少数民族语种文学。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出了多层次性。从... 所谓语种文学,就是使用某种语言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形态。为便于探讨,我们把用汉语和汉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称为汉语种文学,而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称为少数民族语种文学。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出了多层次性。从语种文学出发探讨各民族文学关系,有助于开拓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各民族文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种文学 语种文学 少数民族语种文学 民族文学关系
下载PDF
试论汉语文学及其三大构成 被引量:1
2
作者 郝明工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8,共8页
汉语文学,较之中国文学、华文文学,除了更具准确性与包容性,并可有着中国汉语文学与世界汉语文学的概念构成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汉语文学作为语种文学的超民族性、超国别性、超文化性。通过对汉语文学进行正名,将能从学术研究... 汉语文学,较之中国文学、华文文学,除了更具准确性与包容性,并可有着中国汉语文学与世界汉语文学的概念构成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汉语文学作为语种文学的超民族性、超国别性、超文化性。通过对汉语文学进行正名,将能从学术研究方面开始来促进汉语文学突破民族文学、国别文学的限制向着语种文学的方向发展,从而显示出汉语文学已经具有的民族文学、国别文学、语种文学这三大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 民族文学 国别文学 语种文学
下载PDF
文化交流之中的汉语文学及其正名
3
作者 郝明工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7,56-58,共4页
关键词 国际交流 中国文学 文论 文化交流 汉语文学 正名 民族性 语种文学 汉民族文学
原文传递
小语种文学出版:文学出版市场的新拓展
4
作者 莫颖亮 《出版科学》 2007年第5期47-49,共3页
本文首先从语言普及度、文化渗透力、小语种写作和英语写作之间的差异以及翻译难度等方面,阐述了小语种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出版市场销售疲软的现状与原因;然后,从文化相似度和营销策略的角度分析了日韩文学作品在小语种文学作品销量普... 本文首先从语言普及度、文化渗透力、小语种写作和英语写作之间的差异以及翻译难度等方面,阐述了小语种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出版市场销售疲软的现状与原因;然后,从文化相似度和营销策略的角度分析了日韩文学作品在小语种文学作品销量普遍疲软的情况下异军突起的原因;最后,提出将文学作品与电影等媒体相结合,明确市场定位,以及利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和经典作品等建议,来改善小语种文学出版的销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种文学 文学出版 文化渗透力 营销策略
下载PDF
21世纪华文文学研究的前沿理论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古远清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共5页
华文文学是从语种文学着眼 ;而华人文学 ,是以种族血统作为分界线。为了扩大华文文学的文化研究内涵 ,内地学者应自觉地把华人文学研究纳入视野。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是从中国本位出发的 ,其命名预设了中心 /边陲、内/外的二元对立。世... 华文文学是从语种文学着眼 ;而华人文学 ,是以种族血统作为分界线。为了扩大华文文学的文化研究内涵 ,内地学者应自觉地把华人文学研究纳入视野。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是从中国本位出发的 ,其命名预设了中心 /边陲、内/外的二元对立。世界华文文学的命名 ,不仅是名称的简化 ,而且这种命名提升了过去对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品位 ,体现了鲜明的学科意识。以“文化的华文文学”取代“语种的华文文学” ,至少难于说清华文文学与海外华人作家命运息息相关的互动关系。还是先不要用前者取代后者 ,至少让两种观念共存互补 ,互相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语种的华文文学
下载PDF
主题模式下多语种文学课程设计及教材编撰——以复旦大学《外国文学十五讲》为例
6
作者 陈靓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2期7-10,共4页
在外国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教材设计中,可以考虑通过主题模式整合不同语种的外国文学教学内容。一方面,主题本身可以定期更换,并对相关文学作品的研究视域和理论进行更新;另一方面,不同语种的外国文学教学内容本身也可以培养研究生的比较... 在外国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教材设计中,可以考虑通过主题模式整合不同语种的外国文学教学内容。一方面,主题本身可以定期更换,并对相关文学作品的研究视域和理论进行更新;另一方面,不同语种的外国文学教学内容本身也可以培养研究生的比较视域和比较能力。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从世界文学的范畴审视文学性的生成,还可以通过跨语种尝试其它的跨媒介和文学传播及改编等领域的文学教学。本报告将结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外国文学十五讲”研究生课程设计及教材撰写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种外国文学课程 教材编写 主题模式 《外国文学十五讲》
下载PDF
“文化的华文文学”观念质疑
7
作者 古远清 《华文文学》 2002年第2期4-6,23,共4页
“文化的华文文学”观念的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前瞻性。但提出这一观念的作者并未对这观念存在的现实基础及其特性作进一步的论述。作者们只说到了共性 ,很少涉及到语种文学的个性。何况文学自身的问题 ,文化研究无法取代文本的研究。如果... “文化的华文文学”观念的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前瞻性。但提出这一观念的作者并未对这观念存在的现实基础及其特性作进一步的论述。作者们只说到了共性 ,很少涉及到语种文学的个性。何况文学自身的问题 ,文化研究无法取代文本的研究。如果单纯从内部规律作解释 ,就难以说清华文文学与海外华人作家命运息息相关的互动关系 ,更不能为了研究内在的本质特征 ,就把外在种族问题完全抛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华文文学 语种的华文文学 文化研究
下载PDF
浮出地表的“文化的华文文学”——关于《我们对华文文学研究的一点思考》的回应
8
作者 萧成 《华文文学》 2002年第2期7-16,共10页
本文乃对《我们对华文文学研究的一点思考》一文提出的“文化的华文文学”的一种回应。“文化的华文文学”的浮出 ,已非某种简单的方法论转换 ,而是树立一个崭新学科形象的根本性问题。本文拟从理论上为“文化的华文文学”争取学科地位... 本文乃对《我们对华文文学研究的一点思考》一文提出的“文化的华文文学”的一种回应。“文化的华文文学”的浮出 ,已非某种简单的方法论转换 ,而是树立一个崭新学科形象的根本性问题。本文拟从理论上为“文化的华文文学”争取学科地位上的“合法性”和实践中的“法权”。具体来讲 ,就是从“文化研究”定义入手 ,从理论上确立“文化的华文文学”的学科合法性 ,然后就其可实践性确立学术“法权” ,并从唯物主义、反本质主义、反人道主义、反还原主义等方面 ,对“文化的华文文学”可能遭遇的某些理论质疑 ,进行一些可能的辩护 ,以使“文化的华文文学”的理论阵脚扎得更严密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华文文学 语种的华文文学 方法论转换 学科形象 合法性 法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