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话语创新催生“思想中国” 被引量:7
1
作者 潘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45,共13页
中共中央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出发,空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话语创新。话语创新必将催生一个全面、高度、和谐发展的"思想中国"。作为观念形态的"思想中国"相较于物化形态的"现实中国"而言... 中共中央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出发,空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话语创新。话语创新必将催生一个全面、高度、和谐发展的"思想中国"。作为观念形态的"思想中国"相较于物化形态的"现实中国"而言,是指秉持自由创造信念、洋溢思维灵感和深度创新活力的东方精神强国及其象征的"中华文明"当代新形态。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现代历史的文明演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诸多显著业绩,已经证明话语创新是一种顺应时代需要的必然历史逻辑。反思哲学社会科学界,确实存在着诸如表达力衰微、批判力丧失和解释力走弱这种种现实的"话语问题";需要警觉的是:"话语问题"淤积之"弊"将阻碍全社会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文化创造力的喷发,无益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长远积累。当前创新理论学术话语,亟需转换理论学术研究主体的语用范式,鼓励从消极语用走向积极语用的新境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基本的思想原则,彰显研究主体在创新话语过程中的独立人格、思想品位和表达个性。一方面可以从主观上强化学术主体的创新理念、坚定其创新行为、拓宽其创新思路、优化其创新方法等环节着眼;另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学术文化境遇、提升学术评价机制、构建学术成长平台等外在方面入手。转换语用范式,将有效促进研究主体思想创造力的大释放,实现"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创造性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创新 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语用范式转换 “思想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