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 被引量:1771
1
作者 张德禄 《中国外语》 CSSCI 2009年第1期24-30,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建立一个理论框架,首先对多模态话语研究动态进行了简单述评,然后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尝试建立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这个框架主要由五个层面的系统及其次级范畴组成,分别是:(1)文化层面;...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建立一个理论框架,首先对多模态话语研究动态进行了简单述评,然后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尝试建立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这个框架主要由五个层面的系统及其次级范畴组成,分别是:(1)文化层面;(2)语境层面;(3)意义层面;(4)形式层面和(5)媒体层面,同时还探讨了各个模态之间的关系,分为互补性的和非互补性的两大类,最后探讨了非语言模态的语法结构的建立、语法结构与语篇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法结构是如何体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话语 框架 语法 关系
原文传递
复句三域“行、知、言” 被引量:450
2
作者 沈家煊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5-204,共10页
"行、知、言"三个概念域的区分有利于系统而又概括地说明各种类型的复句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以往对复句语义关系的研究缺乏这三个域的观念,或是不能明确区分并一以贯之,因此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澄清这些问题,特别对复句在知域... "行、知、言"三个概念域的区分有利于系统而又概括地说明各种类型的复句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以往对复句语义关系的研究缺乏这三个域的观念,或是不能明确区分并一以贯之,因此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澄清这些问题,特别对复句在知域和言域的语义关系作了深入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句 “行”域 “知”域 “言”域 概念域 语义关系 汉语 语法
原文传递
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335
3
作者 张在新 吴红云 +1 位作者 王晓露 张俊香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50,共8页
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写作修辞和语法两个方面,对200名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测试成绩(包括客观选择及命题作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最突出的难点是写作内容的贫乏,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它... 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写作修辞和语法两个方面,对200名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测试成绩(包括客观选择及命题作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最突出的难点是写作内容的贫乏,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它写作技能的发挥;同时,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写作知识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集中反映了教学大纲、教学法、教材建设、写作测试等重要教学措施中的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 教学 内容 修辞 语法
原文传递
语法隐喻 被引量:331
4
作者 胡壮麟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7,80,共8页
隐喻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比喻,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专著中对隐喻的较新的定义为:“将一个词从其本义转为一般不能换用但却相似的另一个词,强调其认同,即两者相似,但不是明喻”(Larham,1991:100)。那么,什么是语法隐喻呢... 隐喻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比喻,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专著中对隐喻的较新的定义为:“将一个词从其本义转为一般不能换用但却相似的另一个词,强调其认同,即两者相似,但不是明喻”(Larham,1991:100)。那么,什么是语法隐喻呢?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清晰的定义。我个人认为在构成隐喻的两个概念领域中,其中至少一个领域应与语法形式有关。本文就是从这个最基本的认识出发,介绍几种主要的语法隐喻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语法
原文传递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 被引量:337
5
作者 方梅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9-470,共12页
传统上,连词一般被视为表达小句或者句子之间的时间关系或逻辑语义关系等真值语义的手段。本文指出,这种基于书面语研究所得出的认识只反映了连词的部分功能。当我们把眼界扩大到实际口语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现象是难以用这种真值语义... 传统上,连词一般被视为表达小句或者句子之间的时间关系或逻辑语义关系等真值语义的手段。本文指出,这种基于书面语研究所得出的认识只反映了连词的部分功能。当我们把眼界扩大到实际口语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现象是难以用这种真值语义表达的视角概括的。通过对实际会话的分析,本文将连词的功能区分作两类,真值语义表达和非真值语义表达,并着重讨论非真值语义表达的话语功能以及认知基础。全文分三部分:1)连词的语义弱化;2)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3)弱化连词的不对称分布及其认知基础。通过对口语对话中连词用法的分析,本文提出,认知上的象似性不仅反映在汉语的语序方面(如戴浩一1985所述),而且投射到汉语的话语的组织手段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自然口语 连词 逻辑语义 语义 语法
原文传递
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89
6
作者 胡壮麟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0,共8页
语篇分析受到语言学界的巨大关注。语言存在于语篇之中,而不是句子之中。人们要研究语言问题,必然要把语篇作为研究对象。语篇分析除对语言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外,对许多学科具有应用价值。本文集中讨论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受到语言学界的巨大关注。语言存在于语篇之中,而不是句子之中。人们要研究语言问题,必然要把语篇作为研究对象。语篇分析除对语言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外,对许多学科具有应用价值。本文集中讨论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如课堂教学的组织、阅读、写作、翻译、文体学、语法等都需要运用语篇分析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课堂教学 阅读 写作 翻译 文体学 语法
下载PDF
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19
7
作者 程晓堂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70,共9页
语法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对英语教学具有启示意义。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统一的。学习语法并不只是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语法是用来表达意义的资源。语言的形式(词汇-语法结构)不是任意的,而是与其表意功能紧密相关的。语法教学的重点应该... 语法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对英语教学具有启示意义。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统一的。学习语法并不只是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语法是用来表达意义的资源。语言的形式(词汇-语法结构)不是任意的,而是与其表意功能紧密相关的。语法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语法的表意功能,而不是语法的表面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表意功能 语法教学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 被引量:154
8
作者 文旭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7,共8页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由于认知语言学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 ,因此 ,在许多方面它与生成语言学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在整合认知语言学各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 ,探讨了这一...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由于认知语言学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 ,因此 ,在许多方面它与生成语言学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在整合认知语言学各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 ,探讨了这一认知范式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及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语义 语法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 被引量:174
9
作者 张国宪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7-458,共12页
汉语的形容词是个有争议的词类,是否具有词类地位,语法学家的观点并非一致。笼统地说,Schachter(1985)等西方学者认为汉语属于典型的形—动语言,而马建忠(1898)等国内多数语法学家尽管在形容词的次范畴分类上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认为汉语... 汉语的形容词是个有争议的词类,是否具有词类地位,语法学家的观点并非一致。笼统地说,Schachter(1985)等西方学者认为汉语属于典型的形—动语言,而马建忠(1898)等国内多数语法学家尽管在形容词的次范畴分类上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认为汉语形容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本文试图通过对典型特征的揭示来为汉语形容词作词类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语言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典型特征的探讨也将有利于认清形容词的本质属性,建立与汉语事实相吻合的词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形容词 语法 量性特征
原文传递
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 被引量:160
10
作者 江蓝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7-400,共14页
本文论证话题标记"的话"是"说 NP/VP 的话"短语话题化的产物。"的话"是个跨层次非短语结构,它的词汇化是在话语层面的两种句法位置上完成的:(a)在"说 NP/VP 的话"动宾短语中,当修饰语 NP/VP ... 本文论证话题标记"的话"是"说 NP/VP 的话"短语话题化的产物。"的话"是个跨层次非短语结构,它的词汇化是在话语层面的两种句法位置上完成的:(a)在"说 NP/VP 的话"动宾短语中,当修饰语 NP/VP 是中心语"话"的内容,二者具有同一性时,原短语结构的语义重心前移,"说 NP/VP 的话"近似于"说 NP/VP";(b)"NP/VP 的话"短语摆脱"说……话"框架中动词"说"的制约,前移至句首做话题主语,"的话"被重新分析为后附的助词。本文指出"话"的泛化指代性以及由此形成的"话"与修饰语的同一性是"的话"词汇化的诱因,而省略和移位是"的话"词汇化的特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标记 “的话” 汉语 助词 语法
原文传递
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 被引量:104
11
作者 陆俭明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7,共13页
动词后面如果既有趋向补语又有宾语,那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该怎么样?有无规律可循?根据前人的研究,当宾语和趋向补语都在动词后面共现时,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将有三种可能:X."动+趋+宾",Y."动+宾+趋",Z."... 动词后面如果既有趋向补语又有宾语,那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该怎么样?有无规律可循?根据前人的研究,当宾语和趋向补语都在动词后面共现时,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将有三种可能:X."动+趋+宾",Y."动+宾+趋",Z."动+趋1+宾+趋2".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了更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描写,发现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受多种因素制约--既跟动词的性质有关,也跟动词所带的趋向补语的性质有关,既跟宾语的性质有关,而且也跟动词带不带"了"有关,有时还跟语境有关.文章以趋向补语为纲,并注意到上述几方面的制约因素,详细描写说明了其中的规则.本研究结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将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后 位置 趋向补语 宾语 语序 动词语义 汉语 语法
原文传递
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 被引量:156
12
作者 陆俭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5,共9页
"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该分析为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语法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将运用最近郭锐(2002)所提出的"语法动态性"理论和詹卫东(1999)关于"广义配价模式"的理论来进一步解释、说明... "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该分析为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语法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将运用最近郭锐(2002)所提出的"语法动态性"理论和詹卫东(1999)关于"广义配价模式"的理论来进一步解释、说明将"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分析为双宾结构的可取性,并对这类双宾结构内部的动词和语义关系作了更细致的描写,同时说明这类双宾结构从本质上说,跟"给了他三个苹果"还是有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宾结构 双宾结构 语法 广义配价模式
原文传递
Constructions: 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 被引量:165
13
作者 Adele E. Goldberg (Linguist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IL 61801-0168, USA)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1,共11页
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 has emerged in the past 10-15 years that allows linguistic observations about form-meaning pairings constructions — to be stated directly.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es aim to acco... 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 has emerged in the past 10-15 years that allows linguistic observations about form-meaning pairings constructions — to be stated directly.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es aim to account for the full range of facts about language, without assuming that a particular subset of the data is part of a privileged 揷ore? Researchers argue that unusual constructions shed light on more general issues, and serve to illuminate what is required for a complete account of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语言学理论 语法 综述 建构理论 搭配
原文传递
“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 被引量:143
14
作者 董秀芳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44,共10页
本文分析了现代汉语中附在连词和副词后的“是”字的性质 ,认为“是”正在变为一个词内成分 ,其源头是作为判断词或者焦点标记的“是”。“是”从指代词变为判断词、从判断词变为焦点标记是语法化 ,从判断词 (焦点标记 )变为词内成分是... 本文分析了现代汉语中附在连词和副词后的“是”字的性质 ,认为“是”正在变为一个词内成分 ,其源头是作为判断词或者焦点标记的“是”。“是”从指代词变为判断词、从判断词变为焦点标记是语法化 ,从判断词 (焦点标记 )变为词内成分是进一步语法化。这种进一步语法化造成了一批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连词和副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是” 判断词 语法 连词 副词
原文传递
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33
15
作者 张谊生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205,共13页
本文从共时平面描写和分析“V个VP”结构及其“个”的性质类别,从历时平面考察和讨论“个”虚化为助词的动因和轨迹,并通过与助词“得”的比较,辨析助词“个”的表达功用。
关键词 量词 助词 语法 结构关系 虚化机制 “个” 个案分析
原文传递
语义数量特征与英语中动结构 被引量:134
16
作者 徐盛桓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6-443,共8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研究英语中动结构句法程式的理据 ,主要考察其有界化过程和语义数量特征 ,认为在中动句的主语受事句法框架内状语同谓语动词之间语义数量特征的不相容性销蚀了动词的动作性 ,使句子弱化为对状态的表述 ,而状语作为...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研究英语中动结构句法程式的理据 ,主要考察其有界化过程和语义数量特征 ,认为在中动句的主语受事句法框架内状语同谓语动词之间语义数量特征的不相容性销蚀了动词的动作性 ,使句子弱化为对状态的表述 ,而状语作为量性成分又使谓语动词有界化 ,从而保证了结构的合语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英语 中动结构 有界化 语义数量特征
原文传递
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 被引量:147
17
作者 桂诗春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共8页
语言能力/语言运用两分法的争论引发了对频率效应的重视,从而导致了外语教学中以过程为目标的认知观。本文以这些新思考为背景提出了针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案:首先是对中国学习者在接受和产生外语时的认知系统开展实验性研究,建立中... 语言能力/语言运用两分法的争论引发了对频率效应的重视,从而导致了外语教学中以过程为目标的认知观。本文以这些新思考为背景提出了针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案:首先是对中国学习者在接受和产生外语时的认知系统开展实验性研究,建立中国学习者的二语习得的模型;其次是改善目前词汇表的编写,作为推广词汇大纲的第一步;第三注意词汇语法,把语法作为一种技能而训练;第四是完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料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词汇 语法 教学方法 频数效应
原文传递
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 被引量:125
18
作者 韩景泉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1-272,共12页
本文以Chomsky生成语法的“格理论”为参照,对极具理论意义的“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进行探讨,着重就其中名词词组格位指派解释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方案。在以“张三被杀了父亲(NP^1+ Vt-passive+NP^2)”和“... 本文以Chomsky生成语法的“格理论”为参照,对极具理论意义的“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进行探讨,着重就其中名词词组格位指派解释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方案。在以“张三被杀了父亲(NP^1+ Vt-passive+NP^2)”和“张三死了父亲(NP^1+Vi+NP^2)”为代表的两句式中,表层主语位置上的名词词组NP^1与动词之后宾语位置上的名词词组NP^2在D-结构中属于同一个更大的名词词组NP^3的两个姐妹成分,构成“领有NP^1+隶属NP^2”结构关系,充当深层逻辑宾语。后来,经过派生移位领有名词NP^1同隶属名词NP^2分离;提升到了表层主语的位置。有的相关研究认为,领有名词词组NP^1提升移位在于为自己获取一个主语格,而保留在原位不动的隶属名词词组NP^2则可获得部分格。本文试图论证,用“部分格”来解释宾语位置上NP^2赋格面临种种理论弊端;D-结构中的NP^1本身是有格的,它的提升移位目的在于为整个深层逻辑宾语结构(而不是为自己)寻求赋格。文章主张放弃“部分格”,引入“语链传递格位”概念对之加以处理,即:提升移位后的领有名词NP^1是通过与自己移位后留下的语迹所形成的语链将自己在主语位置上获得的主语格位传递给整个深层逻辑宾语结构NP^3。这一新的论述有利于简化语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有名词提升移位 格理论 语法 表层主语 句法
全文增补中
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 被引量:100
19
作者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338,共16页
本文对国外焦点研究的理论、方法和主要内容进行综述和评论,着重介绍和分析焦点研究中一些技术性较强的方面,诸如:句子的信息结构和焦点结构的关系,焦点和预设的定义及测试方式,焦点的种类、特征和表达手段,焦点的三分结构和Lambda演算... 本文对国外焦点研究的理论、方法和主要内容进行综述和评论,着重介绍和分析焦点研究中一些技术性较强的方面,诸如:句子的信息结构和焦点结构的关系,焦点和预设的定义及测试方式,焦点的种类、特征和表达手段,焦点的三分结构和Lambda演算,焦点的指派和投射规则,焦点结构决定句子的命题意义、预设意义和会话含义的逻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结构 语义解释 投射规则 信息结构 语法
原文传递
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被引量:108
20
作者 汪维辉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9-342,共14页
"说类词"是言说动词语义场中的上位词,它的语义是"用言语表达意思",主要用法有七类。现代汉语方言的"说类词"主要有三个:北方话的"说",南方方言的"话"和中部方言的"讲"。... "说类词"是言说动词语义场中的上位词,它的语义是"用言语表达意思",主要用法有七类。现代汉语方言的"说类词"主要有三个:北方话的"说",南方方言的"话"和中部方言的"讲"。作为"说类词",它们的确立都是近代汉语阶段的事:"话"约形成于唐代;"说"约定型于唐宋之际;"讲"在历史文献中只能追溯到元代,它的产生时间和扩散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为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汉语基本词汇的发展变化作一点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义 词汇 语法 “说”类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