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语气副词“可”表转折义的来源与演变动因
- 1
-
-
作者
王其和
何婷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数据库的《尔雅正义》与《尔雅义疏》比较研究”(22BYY112)
“山东师范大学古代文献整理与汉语史研究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语气副词“可”在唐五代时期与转折副词搭配时萌生出转折语气,宋代进一步发展出语气副词“可”独立表转折义的用法。演变过程中,反语副词“可”中所蕴含的否定义和强调义,经过语用推理和推导义固化的相互作用,最终直接产生了语气副词“可”表转折义的用法。
-
关键词
语气副词“可”
转折义
来源
演变动因
-
Keywords
modality adverb“Ke(可)”
adversative
source
evolution motivation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语气副词“可”的核心功能与语义体系
- 2
-
-
作者
孟艳华
-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
-
出处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
基金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2YJ010208)
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项目(21YH18C)。
-
文摘
本文从二语习得与偏误问题出发,结合语料库详尽考察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典型语境、核心功能以及相关的语义解读。文章在认知语言学注意力理论基础上,提出副词“可”的核心功能是“提醒与告知”,即提请听话者注意“可”后的信息“X”。说话者认为,这一“X”是在听话者当前注意范畴之外或注意度不够的信息,使用“可”把“X”凸显出来,提醒听话者重视并加以告知。从语用身份建构的视角看,说话者通过“可”建构了“提醒者”与“告知者”的语用身份。文章最后根据“提醒与告知”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语义解读,构建了“可”的共时语义关联与分布体系。
-
关键词
语气副词“可”
核心功能
注意力理论
语义体系
-
Keywords
ke(可)
core function
attention
semantics system
-
分类号
H042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河南淮滨方言语气副词“可”特征分析
- 3
-
-
作者
孟祥吉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雨露风》
2022年第3期83-85,共3页
-
文摘
“可[k??33]”是淮滨方言中使用频率高、在日常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气副词,常使用在陈述句、疑问句中的正反问以及反诘问、祈使句中。在语义上,具有强调、增加句子疑问及反诘语气的作用,在结构上具有“可+VP”与“可+VP+语气词”两种基本结构。前者语气仓促、急切,后者语气平和、完整。在语用上,“可”具有标记话题以及凸显焦点信息的作用。
-
关键词
淮滨方言
语气副词“可”
特征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