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气副词“可”表转折义的来源与演变动因
1
作者 王其和 何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语气副词“可”在唐五代时期与转折副词搭配时萌生出转折语气,宋代进一步发展出语气副词“可”独立表转折义的用法。演变过程中,反语副词“可”中所蕴含的否定义和强调义,经过语用推理和推导义固化的相互作用,最终直接产生了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可”在唐五代时期与转折副词搭配时萌生出转折语气,宋代进一步发展出语气副词“可”独立表转折义的用法。演变过程中,反语副词“可”中所蕴含的否定义和强调义,经过语用推理和推导义固化的相互作用,最终直接产生了语气副词“可”表转折义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副词 转折义 来源 演变动因
下载PDF
论语气副词“可”的核心功能与语义体系
2
作者 孟艳华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从二语习得与偏误问题出发,结合语料库详尽考察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典型语境、核心功能以及相关的语义解读。文章在认知语言学注意力理论基础上,提出副词“可”的核心功能是“提醒与告知”,即提请听话者注意“可”后的信息“X... 本文从二语习得与偏误问题出发,结合语料库详尽考察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典型语境、核心功能以及相关的语义解读。文章在认知语言学注意力理论基础上,提出副词“可”的核心功能是“提醒与告知”,即提请听话者注意“可”后的信息“X”。说话者认为,这一“X”是在听话者当前注意范畴之外或注意度不够的信息,使用“可”把“X”凸显出来,提醒听话者重视并加以告知。从语用身份建构的视角看,说话者通过“可”建构了“提醒者”与“告知者”的语用身份。文章最后根据“提醒与告知”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语义解读,构建了“可”的共时语义关联与分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副词 核心功能 注意力理论 语义体系
下载PDF
河南淮滨方言语气副词“可”特征分析
3
作者 孟祥吉 《雨露风》 2022年第3期83-85,共3页
“可[k??33]”是淮滨方言中使用频率高、在日常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气副词,常使用在陈述句、疑问句中的正反问以及反诘问、祈使句中。在语义上,具有强调、增加句子疑问及反诘语气的作用,在结构上具有“可+VP”与“可+VP+语气词”两... “可[k??33]”是淮滨方言中使用频率高、在日常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气副词,常使用在陈述句、疑问句中的正反问以及反诘问、祈使句中。在语义上,具有强调、增加句子疑问及反诘语气的作用,在结构上具有“可+VP”与“可+VP+语气词”两种基本结构。前者语气仓促、急切,后者语气平和、完整。在语用上,“可”具有标记话题以及凸显焦点信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滨方言 语气副词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