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比较诗学的诠释态度:互文关系与交集理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乃乔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1-33,共3页
-
文摘
比较视域在比较诗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理上说明比较诗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主体定位,就是为了把比较诗学研究主体的诠释眼光——比较视域突显出来,以区分于国别文论研究。比较视域作为一种诠释的态度在价值的判断中所遭遇的客体,就是把东西方诗学的互文性置放在凡毕尔所言说的东方文学理论组与西方文学理论组在“T”的场域所形成的“交集”中。无疑,比较视域是比较诗学在东西方文论的互文与交集中整合共通性理论的诠释态度,而正是这种诠释态度把比较诗学与国别文论在研究的眼光上界分开来。
-
关键词
比较诗学
比较视域
诠释态度
互文理论
交集理论
-
Keywords
comparative poetic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hermeneufic attitud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theory of intersection
-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
-
题名人工智能文学的诠释态度与出路思考
- 2
-
-
作者
方飞
-
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61-65,共5页
-
基金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当代英语文学中的气候书写研究”(20XWW008)。
-
文摘
人工智能技术创作的文学文本不断产出,人工智能文学威胁论甚嚣尘上,摒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客观理性、开放合作的诠释态度看待人工智能文学至关重要。深入思考人工智能文学的出路,让人工智能文学回到文学的主体性上,弥补人工智能缺乏主体情感的缺口,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学创作相融合,发挥新时代文学的功用。
-
关键词
人工智能文学
诠释态度
出路
-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terature
interpretation attitude
way out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创造的诠释学”与未来中国哲学的创造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宝峰
-
机构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12,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以诠释学为视域的中国哲学文献学研究”(15BZX056)
-
文摘
创造的诠释学是傅伟勋创立的中国哲学诠释学奠基理论。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该理论包括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或曰创谓)等五个层次,分别涉及原思想家或原典的文献考证、语言分析、注疏历史、批判继承、创造发展等渐次升高的内容;五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依文解义、依义解文以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双轨辩证程序'加以理解。接着创造的诠释学讲,须继承其辩证开放的学术视野,发展其继往开来的学术态度,解决其缺失经学主体内容、未能确立文本的核心地位等学理问题,以期通过范式转换,建立起融贯古今中西学术、兼具中国效度与哲学效度的学理合法的中国哲学。
-
关键词
创造的诠释学
诠释学层级
诠释学态度
经学
-
Keywords
creative hermeneutics
hermeneutic levels
hermeneutic attitude
classical studies
-
分类号
B089.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德沃金“预诠释共识”的方法论意义
- 4
-
-
作者
王静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法律方法》
2019年第3期147-163,共17页
-
基金
教育部基金项目“美国女性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15YJA820028)阶段性的成果之一
-
文摘
实证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寻找共同判定标准避免对法律概念的争议,实则被语义学局限。共同判准只能为判准型概念提供同一标准,而法律是诠释型概念。德沃金把重心放在建构性诠释中,其理论被总结为"实践诠释学"。预诠释共识是实践诠释学中非常基础且不起眼的概念,然而它是分析概念时所必需的一种理解范式共识。预诠释共识可以克服法律的不确定性同时包容不同背景下法律诠释的差异,可以反驳法律性质的怀疑论,拔掉语义学之刺。
-
关键词
预诠释共识
共同判定标准
语义学之刺
实践诠释学
诠释性态度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