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释学与教育:教育理论的解释功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薛晓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85,共11页
解释学使教育的理论获得新的本质和使命,它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宣告教育作为一种人文真理的可能性。教育的本质不是自然属性的体现,而是人类意志和自由想象的赋予,在解释学的框架下,教育获得一种主观性本质。教育的理论是人对世界的理解,... 解释学使教育的理论获得新的本质和使命,它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宣告教育作为一种人文真理的可能性。教育的本质不是自然属性的体现,而是人类意志和自由想象的赋予,在解释学的框架下,教育获得一种主观性本质。教育的理论是人对世界的理解,而不仅是对世界的一种"反映"。教育的理论提供了对教育的解释,同时教育的解释又创造了教育的理论。人不断地建构着教育,而不是被教育所建构。教育的理论既是人的想象的结果,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人如何想象教育,教育就如何显现自身;人如何解释教育,教育就如何认同自我。教育的理论在解释教育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多样性、丰富性和创造性的教育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教育理论 诠释功能
下载PDF
“道可道,非常道”——试论“俗说文解字”的若干问题
2
作者 季素彩 《汉字文化》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诠释 “俗说文解字” 诠释功能 对外汉语教学 人际交往 《说文解字》
原文传递
从古典到当代——中提琴诠释功能的演变与发展(一)
3
作者 叶林琳 《当代艺术》 2012年第3期100-101,共2页
中提琴艺术的发展,在西方音乐史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中提琴在外在形制、发声原理、创作思维、演奏技巧等方面与小提琴有着太多的"亲缘性",独立性不明显的特征,影响了他的发展。但是中提琴艺术在古典到当代的... 中提琴艺术的发展,在西方音乐史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中提琴在外在形制、发声原理、创作思维、演奏技巧等方面与小提琴有着太多的"亲缘性",独立性不明显的特征,影响了他的发展。但是中提琴艺术在古典到当代的几百年发展中,始终有作曲家对其进行尝试和探索。在伴随着乐器交响化、综合化发展的进程中,中提琴的技巧被大大拓展,表现力、表现视野也更加开阔,表现手段更加多样,表现思维更为缜密、细致,而时代语境的演变与发展,无疑推动了演奏与诠释技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提琴 诠释功能 演变 综合功能
原文传递
建筑史学研究的再审视
4
作者 刘托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71-77,共7页
由三十年代营造学社发展起来的中国建筑史学如今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挑战一方面来自史学观念与方法更新的趋势,另一方面则来自时代对历史研究不断提出迫切的现实问题。以搜集、考证和分析史料为特征的传统建筑史学一直保留着它原初的史料... 由三十年代营造学社发展起来的中国建筑史学如今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挑战一方面来自史学观念与方法更新的趋势,另一方面则来自时代对历史研究不断提出迫切的现实问题。以搜集、考证和分析史料为特征的传统建筑史学一直保留着它原初的史料学色彩,其结果不免在历史研究中产生许多偏差,诸如以堆砌史料代替治史,纠结于某些琐碎细节而失却总体目标;又如缺少对建筑历史的宏观把握和阐释能力,忽视对建筑历史演替过程及必然性因素作深刻的、整体性的思考,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治史的盲目性。面对中国建筑史学或者滋润于时代沃土,或者深埋于历史尘积的关口,我们必须对治史的目的、对象及建筑史学总体结构等诸多基本问题重新审视和思考。无庸置疑,历史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现代意义,史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时代及我们的自身,由此可见,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实非死寂的过去,而是在某种意义上仍旧活在现实中的过去,现实与历史永远是一种互为依存的辨证关系。今天我们的建筑史学不再只满足于调查报告,还应担负起解释、评介的功能,并为现实提供抉择的依据,我们的史学不仅要甄别史实、描述历史过程、揭示历史规律,还要探索中国建筑历史总体的结构生成和转换。此外,注重建筑与人的历史关系的研究也将是我们今后建筑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总体 总体结构 结构生成和转换 诠释功能 共时态
下载PDF
提高评论和理论文章的思想含量
5
作者 张小平 蔡惠福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X期34-37,共4页
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的探索中,普遍加大了言论评论和理论宣传的力度,以此强化媒体的思想性,服务于社会和受众,并与其他媒体进行传播力影响力的竞争。然而,言论评论和理论文章数量多了,并不必然带来思想的丰富和深刻。有些评论和理论文章... 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的探索中,普遍加大了言论评论和理论宣传的力度,以此强化媒体的思想性,服务于社会和受众,并与其他媒体进行传播力影响力的竞争。然而,言论评论和理论文章数量多了,并不必然带来思想的丰富和深刻。有些评论和理论文章貌似有思想,其实并没有多大思想含量。所以,在追求观点立报(台、网)、思想取胜的实践中,必须努力解决评论理论作品多而不精不强的问题,大力提高评论和理论文章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理论文章 生产能力 创新性思维 诠释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