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标识性概念与话语构建 被引量:8
1
作者 樊士博 白金艳 《统一战线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52-64,共13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标识性概念,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话语立足本来之传统,把握外来之经验,面向未来之发展,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契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标识性概念,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话语立足本来之传统,把握外来之经验,面向未来之发展,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契合。话语源自实践、彰显特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话语具有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制度形态三重形态。话语反映思想、揭示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话语蕴含着人心不可乱、民族不可分、文明不可断、潮流不可逆的内在目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接现实中找准定位;应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在融会贯通中明体达用;要在“两个结合”中开辟文化发展新境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话语对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大有裨益,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话语创造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三种“理论——事件”关系型与中国后理论选项研判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阳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8-176,180,共10页
理论在发生时呈现为事件,但其后的发展逐渐失去对这一本性的敏感。因为理论基于语言论的进展而致力于祛魅,却与自身得以存在的基本估计形成悖论,为掩饰这一悖论的起点而反复操演,其吸附性印证了晚近后学所揭示的在场幻觉。这并非以观察... 理论在发生时呈现为事件,但其后的发展逐渐失去对这一本性的敏感。因为理论基于语言论的进展而致力于祛魅,却与自身得以存在的基本估计形成悖论,为掩饰这一悖论的起点而反复操演,其吸附性印证了晚近后学所揭示的在场幻觉。这并非以观察沉思即事件的发生为词源的理论之本性。这种本性使理论每每自然地暗合于文艺实践,即不是意图去解释现实而生产意义,并相应地固化符号区分关系,而是出于理解未来的陌生感,与文艺实践一样在语言中创造意义并不断打破符号区分关系,成为晚近后学所同样揭示的差异性重复事件而积极兼容政治。这由此指向汉语书写对后理论的可持续支撑前景,提供了后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学理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事件 吸附 暗合 话语创造
原文传递
理论创新不应当回避“中国模式”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程伟礼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3年第2期223-230,共8页
"中国模式"命题最早是邓小平提出来的。自"后社会主义"概念提出以来,"中国模式"就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必然趋势。在邓小平的心目中,"中国模式"的本质归结为"全方位改革开放"的"章程",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蓝图"。... "中国模式"命题最早是邓小平提出来的。自"后社会主义"概念提出以来,"中国模式"就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必然趋势。在邓小平的心目中,"中国模式"的本质归结为"全方位改革开放"的"章程",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蓝图"。从世界文明演进、现代化内涵到社会主义发展看,"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的演进具有历史必然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体制目标看,"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的演进有十大理由。因此,理论创新不应当回避"中国模式"问题。国际学术界已出现一个"中国模式"研究的热潮,在"中国模式"问题上"失语",就意味着失去中国的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改革开放的章程 体制改革目标 话语体系的创造 历史首创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