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诽谤及其法律治理研究
1
作者 严超 《经济法学评论》 2011年第1期117-179,共63页
目次引言一、商业诽谤概述二、商业诽谤的判断三、网络环境下的商业诽谤四、商业诽谤的法律治理五、我国商业诽谤法律治理的完善引言孟子曾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诚信经济。'诚招天... 目次引言一、商业诽谤概述二、商业诽谤的判断三、网络环境下的商业诽谤四、商业诽谤的法律治理五、我国商业诽谤法律治理的完善引言孟子曾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诚信经济。'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既是千古经商法则,更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内在要求。商誉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企业生存之本、立业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法律 市场经济 法则 商业
原文传递
略论周敦颐圣学观的内在逻辑和思想特色
2
作者 李丕洋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8-53,60,共7页
北宋思想家周敦颐的圣学观,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诚"为圣人之本,以"无欲"为学圣之要,坚持"中正仁义而主静"的价值观,开创了宋明理学"学以至圣人之道"的修道理路。其圣学观简明... 北宋思想家周敦颐的圣学观,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诚"为圣人之本,以"无欲"为学圣之要,坚持"中正仁义而主静"的价值观,开创了宋明理学"学以至圣人之道"的修道理路。其圣学观简明扼要,兼取释、道思想精华,具有促使儒学发展模式转向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学 无欲 主静 受用
下载PDF
“道一个自字煞好”——论陆象山心学的“切己”本质
3
作者 平飞 《朱子学刊》 201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中,陆象山多以心学大师著称,其人其学常与王阳明其人其学并称为陆王心学,而与程朱理学相对~1。心学的最大特色是突出'我''自''己'在心本、心用、心境当中的地位和作用。陆... 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中,陆象山多以心学大师著称,其人其学常与王阳明其人其学并称为陆王心学,而与程朱理学相对~1。心学的最大特色是突出'我''自''己'在心本、心用、心境当中的地位和作用。陆象山认为:'‘诚者自诚也,而道自道也。’‘君子以自昭明德。’‘人之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暴谓‘自暴’。弃谓‘自弃’。侮谓‘自侮’。反谓‘自反’。得谓‘自得’。‘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圣贤道一个‘自’字煞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陆 文化史 思想史 象山 中国 自贼 心学
原文传递
道是“无情”却“有情”——从警幻仙姑的心灵多棱镜说起
4
作者 蔡焕杰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4年第13期51-53,共3页
警幻仙姑的“空”与“幻”并未简单导向对物质生活的超然与对情感生活的冷漠,却是“空”而有“情”“幻”而有“真”。警幻仙姑的“情”体现为对俗世振兴家业渴望的包容与体恤,以及对人间男女纯洁情感的褒美与礼赞。警幻仙姑的形象绝不... 警幻仙姑的“空”与“幻”并未简单导向对物质生活的超然与对情感生活的冷漠,却是“空”而有“情”“幻”而有“真”。警幻仙姑的“情”体现为对俗世振兴家业渴望的包容与体恤,以及对人间男女纯洁情感的褒美与礼赞。警幻仙姑的形象绝不是空洞、干枯的符号,大爱、大恨、大悲悯书写出一个以“情”感染世人的女仙劝诚者,而迥异于以“理”规训世人的男性僧道劝诚者。《红楼梦》第五回以矛盾甚至离奇的情节写出了警幻仙姑的心灵多棱镜,而这一多棱镜恰恰折射出曹雪芹的矛盾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幻仙姑 女仙劝 《红楼梦》
下载PDF
“诚”:中国美学的最高审美之维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天道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0-166,共7页
在中国美学看来,"诚"是本然之心,是自然之真我与朴素纯净本源之心的呈现。"诚"是本心本性的存有,最能直接体现人的自然之性、生命之真,因此,人必须适情适性、任心随意,保持与人本身同一这样一种"诚"的态... 在中国美学看来,"诚"是本然之心,是自然之真我与朴素纯净本源之心的呈现。"诚"是本心本性的存有,最能直接体现人的自然之性、生命之真,因此,人必须适情适性、任心随意,保持与人本身同一这样一种"诚"的态势,像自身一样的"自在",否则,就会失去本心自在,所以说,"不诚无物"。可以说,在中国美学中,"诚"即人生的自由与生命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明 自成 之审美域
下载PDF
杨时对《易传》、《中庸》、《孟子》的阐释——以本体论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朱雪芳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40,共9页
杨时是宋明理学南传的重要过渡人物之一,他继承洛学后开出道南学派,对闽学的思想有指导性作用。杨时曾以诚为中心,对《易传》、《中庸》及《孟子》的内容有创新,他根据《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推出"一阴一阳之谓善&quo... 杨时是宋明理学南传的重要过渡人物之一,他继承洛学后开出道南学派,对闽学的思想有指导性作用。杨时曾以诚为中心,对《易传》、《中庸》及《孟子》的内容有创新,他根据《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推出"一阴一阳之谓善",进一步指出"善"是"顺性命之理"的本质意蕴;又根据《孟子》"尽心-存心"、"知性-养性"、"知天-事天"说出"知"与"存"的横向意义,配合孟子"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事天"的直贯意义,补充孟子未尽之义,与孟子构成一套立体意义。本文以杨时对《易传》、《中庸》及《孟子》的阐释,以探讨杨时的本体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一阴一阳之谓善 顺性命之理 人之道
原文传递
实践理性的本体与价值:儒家诚德的现代义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方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68,共8页
诚德在儒学美德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种兼具“天道”和“人道”之特质、“即本体而工夫”的德性,然而诚德的深刻意蕴常常为现代生活所遮蔽。德性伦理学的视域中,“至诚无息”呈现出儒家实践理性的根源与本体,人之德性获得高明、博厚... 诚德在儒学美德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种兼具“天道”和“人道”之特质、“即本体而工夫”的德性,然而诚德的深刻意蕴常常为现代生活所遮蔽。德性伦理学的视域中,“至诚无息”呈现出儒家实践理性的根源与本体,人之德性获得高明、博厚、悠远之“形而上”根据;“诚者自成”展现出儒家实践理性的意义与价值,成己、成物、成事、合内外之道意味着德性何以自成目的性。儒家诚德现代义理的探讨,是阐释儒家德性论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能为当代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本体 价值 无息 自成
下载PDF
儒家人生美学“诚”范畴的存在论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天道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7-72,共6页
儒家人生美学推崇"诚",认为"诚"生"天"生"地",既是"天之道",又是"人之道",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生成与构成的原初。人只有顺应自然,还原到自然的"诚"的心性,才能感... 儒家人生美学推崇"诚",认为"诚"生"天"生"地",既是"天之道",又是"人之道",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生成与构成的原初。人只有顺应自然,还原到自然的"诚"的心性,才能感化他人,化育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明 自成 反身而 超脱自在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之理想人格建构
9
作者 梁胜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追求在于,认为美是一种人生最高境界,这种人生境界又具体体现为一种理想人格的建构与追求。所谓理想人格就是一种文化基于对人生的理解而作出对最高境界的人生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很大程度是理想的而非现实的。所... 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追求在于,认为美是一种人生最高境界,这种人生境界又具体体现为一种理想人格的建构与追求。所谓理想人格就是一种文化基于对人生的理解而作出对最高境界的人生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很大程度是理想的而非现实的。所以它着重于“应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理想人格 求仁得仁 自成 自然无为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之理想人格及其建构
10
作者 梁胜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追求在于,美是一种人生最高境界,这种人生境界又具体体现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建构与追求。所谓理想人格就是一种基于对人生的理解而作出的对最高境界的人生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很大程度是理想的而非现实的,所以它着重... 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追求在于,美是一种人生最高境界,这种人生境界又具体体现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建构与追求。所谓理想人格就是一种基于对人生的理解而作出的对最高境界的人生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很大程度是理想的而非现实的,所以它着重于"应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理想人格 求仁得仁 自成 自然无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