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更是《大学》次序,诚意最要”——论朱子《大学章句》“诚意”章的诠释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家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5,共8页
朱子《大学章句》极为重视"诚意",认为它是"自修之首",并耗尽毕生精力为之作解,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一,朱子基于性善论和工夫论立场,对诚意、自欺、自慊、慎独诸概念内涵作了独特阐发。其二,朱子具有通贯视野,将诚... 朱子《大学章句》极为重视"诚意",认为它是"自修之首",并耗尽毕生精力为之作解,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一,朱子基于性善论和工夫论立场,对诚意、自欺、自慊、慎独诸概念内涵作了独特阐发。其二,朱子具有通贯视野,将诚意与自欺、自慊、慎独诸概念贯穿起来,分别视为诚意之内核、体验、工夫,共同构成"诚意"这一有机整体。进而阐发诚意与致知、正心之知行、先后、主辅、轻重关系,展现了工夫的独立性与连续性。其三,朱子本章之解在不断突破自我的修改历程中进行,朱子长期以来只是将诚意与自欺联系,直至生命最后数年才将诚意、自欺、自慊、慎独通贯诠释。总之,朱子紧紧围绕致知与涵养这一道德工夫对诚意作出的新诠,对"诚意"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哲学经典的诠释亦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大学章句》 诚意 自修之首
下载PDF
《捉妖记》:真人与动画的奇幻之旅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雯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3-36,共4页
耗时七年、投资3.5亿元,这是真人动画奇幻电影《捉妖记》最重要的制作标签,如果说投入巨资不具最根本的说服力,那么七年时间应该颇能说明制片方和导演的投入与诚意。毋容置疑,《捉妖记》是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现有... 耗时七年、投资3.5亿元,这是真人动画奇幻电影《捉妖记》最重要的制作标签,如果说投入巨资不具最根本的说服力,那么七年时间应该颇能说明制片方和导演的投入与诚意。毋容置疑,《捉妖记》是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现有可控的条件和资源下,《捉妖记》力图做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幻 动画 真人 说服力 制片方 诚意 电影 导演
原文传递
王阳明“诚意”说的伦理哲学特质 被引量:3
3
作者 林乐昌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56-162,共7页
王阳明扬弃朱学、自创新说之后,在修身工夫诸环节中一直是将"诚意"置于优先地位的。他提出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将"意"的感应机制视为人与现实世界关联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批评"务外遗内"的朱学和"是内遣外"的禅学之同... 王阳明扬弃朱学、自创新说之后,在修身工夫诸环节中一直是将"诚意"置于优先地位的。他提出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将"意"的感应机制视为人与现实世界关联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批评"务外遗内"的朱学和"是内遣外"的禅学之同时,坚持以超越内与外、整合心与物的"合内外"作为自己新的哲学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诚意 伦理哲学 工夫论 本体论
下载PDF
从朱熹的“诚意”难题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重构从理学到心学的哲学史叙事 被引量:9
4
作者 郑泽绵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101,共10页
对于从朱子学向阳明学的哲学史转化,传统叙事常以阳明的"格竹子"故事为核心,围绕朱子与阳明的"格物"训释之别展开。这个"格物叙事"容易引起误解。而以"诚意"为中心来考察,以意念真诚的达成途... 对于从朱子学向阳明学的哲学史转化,传统叙事常以阳明的"格竹子"故事为核心,围绕朱子与阳明的"格物"训释之别展开。这个"格物叙事"容易引起误解。而以"诚意"为中心来考察,以意念真诚的达成途径、自欺的发生机制等论题为核心,可以揭示朱子晚年修改《大学》"诚意章"注的哲学史意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对朱子"诚意"问题的回应,其"致良知"是对该问题的最终解决。这种新的"诚意叙事"揭示了从朱子到王阳明之哲学史过渡的内在逻辑,它既能兼容传统的"格物叙事",又能凸显朱子与王阳明的核心关切,更具有解释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意 自欺 知行合一 格物
原文传递
朱熹《大学章句》“诚意”注解定本辨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林 《孔子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96-107,共12页
朱熹晚年对《大学章句》"诚意"章多有修订。他放弃了原来把"毋自欺"理解为要人在几微毫厘处做工夫,以求达到十分为善的思想,而最终把"自欺"理解为人知道应该为善以去恶,但内心所发之意念有所不诚的心理... 朱熹晚年对《大学章句》"诚意"章多有修订。他放弃了原来把"毋自欺"理解为要人在几微毫厘处做工夫,以求达到十分为善的思想,而最终把"自欺"理解为人知道应该为善以去恶,但内心所发之意念有所不诚的心理状态。朱熹对"诚意"章的修订,理顺了诚意、自欺、自慊、慎独之间的关系,使"诚意"章全篇文义通畅无碍。朱熹最终把《大学》经文"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中的"诚意"注解为"实其心之所发,欲其必自慊而无自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大学》 《大学章句》 诚意 自欺
原文传递
儒学“意”范畴与阳明学的“主意”话语 被引量:6
6
作者 钱明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8,共8页
儒家的“意”范畴及宋明以后出现的“主意”学说,与道家所言之“意”干系甚微。对“主意”学说的形成、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是儒、佛两家对“意”之范畴的诠释与阐述。儒学的“意”范畴,既可从“毋意”说出发而作私意、意念之理解,又可从... 儒家的“意”范畴及宋明以后出现的“主意”学说,与道家所言之“意”干系甚微。对“主意”学说的形成、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是儒、佛两家对“意”之范畴的诠释与阐述。儒学的“意”范畴,既可从“毋意”说出发而作私意、意念之理解,又可从“诚意”说出发而作意向、志意之解读;既可基于工夫论而把“诚意”视为“欲诚之意”,又可基于本体论而把“诚意”视为“已诚之意”;既可使“意”与“志”相结合,又可使“意”与“念”相并列。明中叶后“主意”一词由工夫层面的“诚意”范畴提升为本体层面的“意根”范畴,这种转变,既有历史逻辑的承继关系,又有阳明心学之修正思潮的现实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 范畴 主意 儒学 阳明学 话语 直接影响 承继关系 历史逻辑 阳明心学 诚意 工夫论 本体论 “志” 明中叶 学说 宋明 儒家 道家 诠释 意向
下载PDF
探寻真实的存在与存在的真实——王阳明心学视域下的静定、立诚与格心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新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10,共10页
王阳明为了探寻真实的存在与存在的真实,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体证工夫和施教方法。静坐即是他继“知行合一”学说之后,针对学者实存状况提出的一种证道入手工夫。静定工夫既需要“事上磨练”即社会人生的具体实践作补充,但其本身也可... 王阳明为了探寻真实的存在与存在的真实,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体证工夫和施教方法。静坐即是他继“知行合一”学说之后,针对学者实存状况提出的一种证道入手工夫。静定工夫既需要“事上磨练”即社会人生的具体实践作补充,但其本身也可在默一澄心与省察克治等诸多方面同时双管齐下,以达到扫除私欲,直契形上本体的目的。为了使自己的立论更有经典的权威依据,王阳明还重新诠释了《大学》的有关章句或辞语,认为诚意乃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拜将颇有认识论特点的向外格物逆转为更具道德形上学意义的向内“正心”。无论是深入心性本源寻找生命成长的主观动因,或是依据经典重新诠释以求客观印证,他最终的理想都是亲证亲历形上道德理境,使每一个体及人类整体的生命获得真实可靠的永久安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体系 静定 诚意 格物 真实的存在 存在的真实
下载PDF
《大学》“诚意慎独”章新解 被引量:7
8
作者 梁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7-25,33,共10页
《大学》是了解儒学的纲领性文献,其中三纲领八条目实际应为三纲领四条目,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在修身条目之下,而并非在修身之外另有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四个条目。《大学》的慎独指诚其意,独指真实的自... 《大学》是了解儒学的纲领性文献,其中三纲领八条目实际应为三纲领四条目,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在修身条目之下,而并非在修身之外另有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四个条目。《大学》的慎独指诚其意,独指真实的自我,而非传统上所理解的独居、独处,郑玄、朱熹以来对慎独存在误读。了解慎独的本意,可以发现儒家在重视人伦关系的同时,也关注个体的内在自我,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应是儒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诚意 慎独 乡愿 自我
下载PDF
刘宗周对阳明四句教的批评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海波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71,共7页
刘宗周将《大学》八目之一的"诚意"中的"意"解释为一种深微的道德意向,即心的道德主宰,而不是已发的善恶意念。以此为基础,他对阳明的"四句教"进行了系统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新"四句教"。通... 刘宗周将《大学》八目之一的"诚意"中的"意"解释为一种深微的道德意向,即心的道德主宰,而不是已发的善恶意念。以此为基础,他对阳明的"四句教"进行了系统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新"四句教"。通过对阳明四句教的批评,刘宗周一方面对阳明四句教潜在的矛盾及可能的流弊进行了揭示,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前四目的重新解释,将知纳入到意中,力图以此解决阳明后学知而不行、知行分离的流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意知物 诚意 良知 四句教
原文传递
说谎、自欺与诚信教育的重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占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8,191,共15页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说谎行为背后包藏着或善或恶两种目的指向。它不仅可以充当“欺骗”或“有意误导”等不道德目的的手段,而且能够充当“自我保护”乃至“帮助他人”等道德目的的手段;与此同时,它还可能充当“恭维”或“讨好”等...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说谎行为背后包藏着或善或恶两种目的指向。它不仅可以充当“欺骗”或“有意误导”等不道德目的的手段,而且能够充当“自我保护”乃至“帮助他人”等道德目的的手段;与此同时,它还可能充当“恭维”或“讨好”等非道德目的的手段。在社会生活中,它们大致对应以下三种说谎情形:一是文化领域中基于习俗要求的说谎;二是经济领域中基于利润要求的说谎;三是政治领域中基于权力要求的说谎。其中,基于习俗的说谎是人们普遍接受的非道德行为;基于利润的说谎则是人们普遍抵制的不道德行为;而基于权力的说谎则是有可能迫使人们走向“自欺”的不道德行为。近代以来,在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的冲击下,儒家建立在“毋自欺”基础之上的“诚意”修身传统,逐渐演变为一种舍弃“诚意”的“信用”概念。它在酿成“习惯性说谎”“普遍性说谎”乃至“制度性说谎”等历史遗存的同时,也催生了建立在“自欺”基础上的一种不健全的“信用”观念。为重建一种能有效避免人格“自欺”的诚信教育,需要切实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该宽容说真话的人,营造一种说真话的道德氛围;其次,在说真话尚且得不到完全的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应当宽容那些迫于最基本的生存威胁的说谎行为,前提是必须警惕陷入“自欺欺人”的人格陷阱;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培养人们追求事实的精神,增强人们对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说谎的识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谎 诚意 诚信 缺乏诚意的信用 自欺 道德教育
下载PDF
恢复本心何以可能?——以《抚谕贼巢》为中心的分析
11
作者 任远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55-57,共3页
王阳明之思想以心为本,谓心即理,理即良知。人心本有至善之体,在未动之时无善无恶,在动之时有善有恶。若因既往之习气或私欲而遮蔽本心,则不能辨别善恶而生邪念、作恶行。故欲恢复本心之至善,则须祛除习气和私欲之遮蔽。王阳明于《抚谕... 王阳明之思想以心为本,谓心即理,理即良知。人心本有至善之体,在未动之时无善无恶,在动之时有善有恶。若因既往之习气或私欲而遮蔽本心,则不能辨别善恶而生邪念、作恶行。故欲恢复本心之至善,则须祛除习气和私欲之遮蔽。王阳明于《抚谕贼巢》一文中,以慈悲之心劝诫贼寇,示以去恶向善之法。此文与《传习录》中王阳明对弟子之教诲相合,其间可以探寻到王阳明为善去恶的修身功夫和至善心体为一贯的修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心 诚意 良知
下载PDF
阳明心学的价值追求及其现代意义
12
作者 丁为祥 《贵州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3,共10页
价值观念往往由主体意识而生成,亦因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落实与表现而成为人生世界的灵魂。但这并不是说价值观念就与主体意识同步而生,而是必然要表现为此前价值观念的某种继承与发展;只有在主体精神真正确立之后,新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 价值观念往往由主体意识而生成,亦因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落实与表现而成为人生世界的灵魂。但这并不是说价值观念就与主体意识同步而生,而是必然要表现为此前价值观念的某种继承与发展;只有在主体精神真正确立之后,新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生成。价值观念的这一特点也充分表现在王阳明一生的实践追求中:从其“读书学圣贤”的理想到“身心之学”的准则再到其个体精神的确立以及内在性方向的开辟,也就使得儒家的慎独、诚意传统得以激活,其“世界”之个体性也得以真正形成。这种扎根于“慎独”传统并由“诚意”所表现的应世面向,也就为儒学从农耕文明到工商文明的过渡与发展提供了一种价值观的基础;而由此所形成的独立、平等的自立精神与人际关系中的职业操守与契约原则,不仅体现着个体立身行事的基本精神,而且也代表着阳明心学对于现代工商文明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价值追求 个体精神 诚意 慎独 现代意义
原文传递
《人在囧途》:我们的成功只有“诚意”可以复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鑫 詹庆生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27,共4页
前期营销: 播“病毒”·打网络·推幕后·找卖点 詹:首先恭喜《人在囧途》在今年暑期档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部影片与《疯狂的石头》很相似:都在世界杯期间上映,都是小成本喜剧,都有扎实的剧本、精彩的桥段和良好... 前期营销: 播“病毒”·打网络·推幕后·找卖点 詹:首先恭喜《人在囧途》在今年暑期档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部影片与《疯狂的石头》很相似:都在世界杯期间上映,都是小成本喜剧,都有扎实的剧本、精彩的桥段和良好的口碑,最终都成为了票房黑马。我们先从前期营销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狂的石头》 复制 诚意 成功 暑期档 世界杯 营销 前期
原文传递
独知能避免自欺吗?——康德哲学视域下的儒家诚意说
14
作者 蔡祥元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4,158,共8页
康德把自欺视作人性的根本恶,邓晓芒据此批评儒家伦理具有一种结构性伪善。邓晓芒论述了《论语》中的乡愿之论,但未就宋儒的自欺说展开讨论。朱子的独知之论就是针对一个人如何把握自己内心状态以避免自欺而提出的应对之道,它在学理上... 康德把自欺视作人性的根本恶,邓晓芒据此批评儒家伦理具有一种结构性伪善。邓晓芒论述了《论语》中的乡愿之论,但未就宋儒的自欺说展开讨论。朱子的独知之论就是针对一个人如何把握自己内心状态以避免自欺而提出的应对之道,它在学理上比《论语》的相关讨论更为细致。我们有必要接着邓晓芒的批评,透过康德的哲学视野,重新审视儒家的诚意工夫,尤其是朱子的独知之论,看它到底能不能克服自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欺欺人 诚意 独知
原文传递
格物以致其良知——王阳明的格物论及其致思理路
15
作者 郭羽楠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44-52,共9页
王阳明格物论的建构始终伴随着对朱熹格物之法的质疑与回应。与朱熹讲求“即物穷理”不同,阳明格物论所观照的是人的主体性及其道德意志,提倡在心上做工夫的新进路。这重塑了格物论的基础,激起了对程朱理学的全面反思。阳明新诠“格物... 王阳明格物论的建构始终伴随着对朱熹格物之法的质疑与回应。与朱熹讲求“即物穷理”不同,阳明格物论所观照的是人的主体性及其道德意志,提倡在心上做工夫的新进路。这重塑了格物论的基础,激起了对程朱理学的全面反思。阳明新诠“格物”的重心,以“致良知”的提出为界线,经历了由“诚意”到“致良知”的转移。不过,二者在逻辑上存在关联,致知、诚意、格物被相互贯通。阳明格物论的建构和变化体现出阳明学的宗旨与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格物 良知 诚意
下载PDF
宋明“诚意”概念之演变——从朱子、阳明到蕺山
16
作者 张意琳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
宋明时期,“诚意”的含义不断为儒者们所扩充、革新。朱子在深化“诚意”内涵的同时指出了《大学》于“格致”“诚意”处前后文逻辑不一致的问题,而他始终坚持先“格致”后“诚意”的思想进路;阳明认为朱子的诚意论并无法沟通知识与道德... 宋明时期,“诚意”的含义不断为儒者们所扩充、革新。朱子在深化“诚意”内涵的同时指出了《大学》于“格致”“诚意”处前后文逻辑不一致的问题,而他始终坚持先“格致”后“诚意”的思想进路;阳明认为朱子的诚意论并无法沟通知识与道德,因而他恢复了“诚意”的“首脑”地位,并通过对“诚意”与“格物”关系的创造性翻转解决了朱熹理论自外向内贯彻道德的困境,但其晚年却因“致良知”的提出将“诚意”逐步化约为“致知”;蕺山的思想主要围绕着缓解阳明后学的流弊展开,他对“诚意”概念的翻新使得“格物”“致知”等条目都成了“诚意”的展开,但他对“意”的过分侧重同样遗留下些许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意 格物致知 毋自欺 慎独
下载PDF
以“格致诚正”发显“真知”中“行”之要求——论朱子对“知而不行”的克服
17
作者 徐婧 《荆楚学刊》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意志软弱问题在中西方哲学中有着丰富的讨论,在朱子的哲学体系中主要体现在对“知而不行”问题的讨论上。朱子提出“真知必能行”,从“真知”到“行”对“格物致知”提出了程度上的要求,也需要“诚意”“正心”的工夫以确保“行”的落... 意志软弱问题在中西方哲学中有着丰富的讨论,在朱子的哲学体系中主要体现在对“知而不行”问题的讨论上。朱子提出“真知必能行”,从“真知”到“行”对“格物致知”提出了程度上的要求,也需要“诚意”“正心”的工夫以确保“行”的落实。朱子的“真知”概念中蕴含着“格物”“致知”对于“所当然”“所以然”的具体要求及其在天理与人的理性两个方面的实现可能。“诚意”“正心”作为知行转化机制中的关键,则进一步通过调整情、欲、意、志,使动机效力得以实现,以克服意志软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意志软弱 真知必能行 格致 诚意 正心
下载PDF
论《大学》古义——以“格物致知”与“诚意”的诠释为中心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益鑫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6,81,共10页
《大学》是宋明工夫论的渊薮。宋明思想与先秦文本之间的紧张,导致了《大学》文本与义理的诸多争议。这些争议,应在宋明思想的内部寻求同情之了解。《大学》古义,旨在重构孔门之学的格局与次第。《大学》从“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两... 《大学》是宋明工夫论的渊薮。宋明思想与先秦文本之间的紧张,导致了《大学》文本与义理的诸多争议。这些争议,应在宋明思想的内部寻求同情之了解。《大学》古义,旨在重构孔门之学的格局与次第。《大学》从“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两个方面确立了“先后之序”,最终归结为“八条目”。所谓“格物、致知”,是即物而求其至善之所在,结果是“知至”。所谓“诚意”,是在“知至”的前提下,诚实其好之之意,使意向变为志向,结果是“知止”。然后,再有“正心”“修身”的具体工夫。“身修”即“明德”之成,是一切人伦政治实践之本,故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对“格物、致知”的设定,带有七十子后学的思想特征;对“诚意”的强调,源于孔门的实践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格物 致知 诚意 修身
原文传递
《大学》之要,无意而已——邹元标对无意工夫的深化与展开
19
作者 胡志明 《船山学刊》 2024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无意是儒家传统的修身工夫,嬗变至中晚明愈发精微邃密。邹元标在王阳明的基础上提揭无意为圣人之学、《大学》之要。无意不仅是诚意工夫的圆熟状态,蕴含着“诚”的本质内容,而且是良知无执不滞的自然流行,表现为“无工夫中之真工夫”的... 无意是儒家传统的修身工夫,嬗变至中晚明愈发精微邃密。邹元标在王阳明的基础上提揭无意为圣人之学、《大学》之要。无意不仅是诚意工夫的圆熟状态,蕴含着“诚”的本质内容,而且是良知无执不滞的自然流行,表现为“无工夫中之真工夫”的作用形式。邹元标通过将无意与慎独互释,凸显慎独作为本体工夫动静一贯、体用一源的意涵。他还提出知止为《大学》之功,以性正心,以至善性体扶正茫荡之心;以无化有,强调“止而无止”才是真知止。要而言之,邹元标的无意工夫以自然明觉、真诚恻怛为根基,以生生一体的至善境界为旨趣。相较于刘宗周标举未发之中,邹元标更为偏重已发之和,他在由心转性的思想背景下倡扬修悟双融、坚守心性合一,旨在彰明阳明之真义,救正良知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 邹元标 慎独 知止 诚意
下载PDF
王夫之正心先于诚意论
20
作者 谭明冉 《船山学刊》 2024年第1期32-42,共11页
王夫之倡导正心先于诚意,说“学者明明德之功,以正心为主,而诚意为正心加慎之事”,认为心是恒定的,而意乃与外物交感而生,是偶发不定的。因心之恒定,故可以存养以理,立之为志,用来监督意念的发生和方向。因意念之不定,故不可仅诉诸意念... 王夫之倡导正心先于诚意,说“学者明明德之功,以正心为主,而诚意为正心加慎之事”,认为心是恒定的,而意乃与外物交感而生,是偶发不定的。因心之恒定,故可以存养以理,立之为志,用来监督意念的发生和方向。因意念之不定,故不可仅诉诸意念以诚意,而要“以志观意”,使意念有所遵循。其所遵循者就是已正之心或素养之志。对《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王夫之解释说,正心是无事时的存养,而诚意是接物时的省察。虽然无事时心皆合于理,但是接物时意念发动则有可能不合于理。这就需要时刻省察意念之邪正,以防止意念对已正之心的颠覆。这就是“意诚而后心正”。但是,通观王夫之的论述,他始终坚持正心为先,诚意乃正心之巩固。在他看来,没有心中之理则,诚意根本无从谈起。这与他坚持“复礼”先于“克己”一致,因为只有以礼作为标准,克己才能有所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心 诚意 王夫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