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诚斋体与理学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鸣 《文学遗产》 1987年第3期64-76,共13页
一 诚斋体诗歌的出现,是南宋前期诗风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宋诗发展史上看,南宋绍兴、乾道年间是诗风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社会时事的巨大变化,促使许多诗人走出了艺术的象牙之塔,面对现实,唱出了沉痛慷慨的悲歌,形成了南渡初... 一 诚斋体诗歌的出现,是南宋前期诗风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宋诗发展史上看,南宋绍兴、乾道年间是诗风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社会时事的巨大变化,促使许多诗人走出了艺术的象牙之塔,面对现实,唱出了沉痛慷慨的悲歌,形成了南渡初期诗坛的爱国主义主流。从陈与义、吕本中、曾几、刘子犟、王庭琏等南渡诗人到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斋体 理学 南宋前期 诗风变革 诗风转变 爱国主义 发展史 陈与义
原文传递
论韩愈两度南贬之心性特征与诗风转变
2
作者 尚永亮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36,共7页
唐贞元末至元和末,韩愈先后被贬阳山、潮州,其心理性格及诗歌风格均发生明显变化。阳山之贬时,韩愈面对的主要是在他看来属于暗中使坏而随之失利的一拨“群小”,故其所作诗歌讽喻与指斥并行,复仇与扳援同在,由此形成突出的政治性、攻击... 唐贞元末至元和末,韩愈先后被贬阳山、潮州,其心理性格及诗歌风格均发生明显变化。阳山之贬时,韩愈面对的主要是在他看来属于暗中使坏而随之失利的一拨“群小”,故其所作诗歌讽喻与指斥并行,复仇与扳援同在,由此形成突出的政治性、攻击性特点。而潮州之贬时,其所面对的乃是掌握生杀予夺权力的最高统治者,除政治强权的压力外,其内心深处也未尝不包括因《上佛骨表》言行不敬而产生的自我反思以及借助传播将悔过态度上达天听的意图,故其诗作自悲自叹中杂以自悔,生命忧恐中伴以求情。前者郁怒愤懑,劲气直达,所写物象、景观多险怪动荡,展现出奇险豪横的风格;后者则颇为收敛,险怪描写减少,郁怒之气渐收,其风格趋向悲缓平和。同时,这种变化也与两度南贬时作者之年龄、心气变化有关。从韩诗创作的整体情形着眼,不难发现韩诗风格的变化不只限于两次贬谪。大约自元和中后期开始,韩诗在选材、描写、气格上都发生了若干由强直豪横向平和冲淡的转变,而韩愈贬潮诗风的改变,既与此一整体走向吻合,也为此一走向发挥了某种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两度南贬 心性特征 诗风转变
下载PDF
从写景艺术看庾信诗风的南北嬗变
3
作者 温辉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4-79,共6页
庾信的诗歌作品之间风格相差甚大,学者普遍认为南朝作品绮艳雕琢,北朝作品苍凉劲拔,但这一结论可进一步讨论。在对庾信诗歌作品进行南北分期的前提下,从写景艺术角度梳理了其南北诗风之间的关系,发现庾信的南朝作品除了清新自然之作外,... 庾信的诗歌作品之间风格相差甚大,学者普遍认为南朝作品绮艳雕琢,北朝作品苍凉劲拔,但这一结论可进一步讨论。在对庾信诗歌作品进行南北分期的前提下,从写景艺术角度梳理了其南北诗风之间的关系,发现庾信的南朝作品除了清新自然之作外,也存在沉郁苍凉风格的作品,且这两种风格在北朝时期都得到了继承与发展;此外北朝时期的作品因经历、心态等原因,在景物的审美取向、哲理意味和景与情的关系三方面都有了新突破。把上述新变放在文学史中进行考察,庾信的写景艺术开拓了多样的美学风格,提升了景物描写的品质,进一步促进了诗歌的情景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写景艺术 诗风转变 南北朝
下载PDF
明清之际即墨黄氏家族的政治劫难及其诗风转变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小舒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5-115,167,共11页
即墨黄氏是山左东莱地区的仕宦兼文学大族,明朝灭亡以后,该家族成员往往怀有遗民情结。清康熙初年,黄氏家族遭到"黄培诗狱案"的迫害,牵动京、省、州、县四级官府,涉及二百余人,还牵连到著名思想家兼诗人顾炎武。这个案件的审... 即墨黄氏是山左东莱地区的仕宦兼文学大族,明朝灭亡以后,该家族成员往往怀有遗民情结。清康熙初年,黄氏家族遭到"黄培诗狱案"的迫害,牵动京、省、州、县四级官府,涉及二百余人,还牵连到著名思想家兼诗人顾炎武。这个案件的审理对即墨黄氏家族及当地的文化生态均造成了严重摧残。由此,黄氏作家的文学风尚也发生了变化,诗歌创作多用比兴,表达隐晦含蓄,转而追求神韵兴象的艺术境界。此与山左地域文化及时代环境有着直接关系,而他们的艺术成就也超越了前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氏家族 文字狱案 诗风转变
下载PDF
昌耀后期诗风转变原因之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海英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16,共5页
昌耀后期作品中弥散着无尽的"焦虑"情绪,与焦虑诗绪相伴的是诗风的巨大转变,诗体由富有时代特色的浪漫抒情诗转化为深沉郁结的散文诗体的叙述,内容充满病态的审美,底层艰难的生存处境和病态的精神状态被圣化为"美"... 昌耀后期作品中弥散着无尽的"焦虑"情绪,与焦虑诗绪相伴的是诗风的巨大转变,诗体由富有时代特色的浪漫抒情诗转化为深沉郁结的散文诗体的叙述,内容充满病态的审美,底层艰难的生存处境和病态的精神状态被圣化为"美"、"崇高"甚至是"神圣"。这种转变是昌耀在无法调节理想追求的局限、个体命运的困厄、写作突破的压力等现实矛盾的状况下所采取的突围行动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诗歌 焦虑诗绪 写作困境 诗风转变
下载PDF
论博学鸿词科对王士禛的诗学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立敏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6-164,共9页
博学鸿词科是清诗演变的一个转捩点,王士禛诗风转变与神韵说的提出即是其影响下的产物,是他对博学鸿词科认识深化后在冯溥整饬诗坛背景下出现的。博学鸿词科考试前后,王士禛对考试意图的理解有偏差。在明了考试意图之后,他对考试的态度... 博学鸿词科是清诗演变的一个转捩点,王士禛诗风转变与神韵说的提出即是其影响下的产物,是他对博学鸿词科认识深化后在冯溥整饬诗坛背景下出现的。博学鸿词科考试前后,王士禛对考试意图的理解有偏差。在明了考试意图之后,他对考试的态度秘而不宣。随着对圣祖文治政策理解的加深,他最终领悟到身世际遇与博学鸿词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冯溥诗坛整饬活动中,在冯溥弟子王嗣槐、徐乾学的影响下,王士禛的诗歌审美趣味由宋诗回归唐诗,并反思诗学实践,最终形成神韵说。王士禛诗风的变化和神韵说的确立,是诗歌史上政治、文学交互关系的一个例证,显示了博学鸿词科对康熙诗坛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演变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学鸿词科 王士禛 诗风转变 神韵说
原文传递
鬼趣 兵象──钱谦益论竟陵派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之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8-64,共7页
竟陵派自明季产生以来。批评最力者当数钱谦益。钱谦益探源索流,勾勒竟陵派在学术渊源和诗学特征上与南宋刘辰翁的承续关系;进而批评竟陵派“幽情单绪”、“孤怀孤诣”的诗学宗旨;“尖新割剥”、“势尖径仄”的语言特征;以及评选诗... 竟陵派自明季产生以来。批评最力者当数钱谦益。钱谦益探源索流,勾勒竟陵派在学术渊源和诗学特征上与南宋刘辰翁的承续关系;进而批评竟陵派“幽情单绪”、“孤怀孤诣”的诗学宗旨;“尖新割剥”、“势尖径仄”的语言特征;以及评选诗歌教责古人以从我的标准。钱谦益的这些批评基本上是公允的,对明清之际诗风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派 诗学宗旨 门户之见 诗学差异 诗风转变
下载PDF
政治与诗:朝鲜燕山君时期的“竹林七贤”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慧月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47-52,139,共7页
朝鲜燕山君四年,士林派遭到勋旧派的疯狂打击,史称"戊午士祸"。其中,以南孝温为首的"竹林七贤",作为诗人兼处士群体的代表,亦被殃及。他们学术上重诗而轻道,政治上重隐而轻仕,既不满士林派中性理学家的弃诗之论,亦... 朝鲜燕山君四年,士林派遭到勋旧派的疯狂打击,史称"戊午士祸"。其中,以南孝温为首的"竹林七贤",作为诗人兼处士群体的代表,亦被殃及。他们学术上重诗而轻道,政治上重隐而轻仕,既不满士林派中性理学家的弃诗之论,亦不满勋旧派的宗宋之说,后世朝鲜诗坛从宗宋到学唐的转变,由此开始萌芽。南孝温的《师友名行录》和《秋江冷话》具有互文关系,藉此为中心,追溯历史,正可探寻文学深处的政治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七贤” “戊午士祸” 《师友名行录》 《秋江冷话》 诗风转变
下载PDF
博学鸿儒科与清初诗风之变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丽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136,共6页
清初弥漫于诗坛的御用气、缙绅气为人诟病已久,讨论清诗如何从明遗民诗的兴气淋漓演变为点缀升平的唱和工具,康熙年间的"博学鸿儒科"必须被提及。该科之开对征服汉族文人之心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也促成了清初诗歌创作... 清初弥漫于诗坛的御用气、缙绅气为人诟病已久,讨论清诗如何从明遗民诗的兴气淋漓演变为点缀升平的唱和工具,康熙年间的"博学鸿儒科"必须被提及。该科之开对征服汉族文人之心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也促成了清初诗歌创作风气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博学鸿儒 诗风转变
下载PDF
从中国诗论之传统与诗风之转变谈《槐聚诗存》之评赏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嘉莹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共7页
从中国诗论之传统与诗风之转变来看,钱锺书《槐聚诗存》自有其特色。钱氏论诗虽有通观古今的眼光与识见,但他自己的诗作则因气禀所近,乃以一己之才情智力学识为诗,以使事用典及偶对之工巧取胜,精工锻炼虽然有余,而略欠博大浑涵发扬流畅... 从中国诗论之传统与诗风之转变来看,钱锺书《槐聚诗存》自有其特色。钱氏论诗虽有通观古今的眼光与识见,但他自己的诗作则因气禀所近,乃以一己之才情智力学识为诗,以使事用典及偶对之工巧取胜,精工锻炼虽然有余,而略欠博大浑涵发扬流畅之致,终不免落入宋诗之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传统 诗风转变 钱锺书 《槐聚诗存》
下载PDF
论本、客籍地理文化环境对陆游南郑诗词风貌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宫臻祥 姜晓娟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7期194-199,共6页
本、客籍地理文化环境对陆游南郑诗词风貌转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陆游从戎南郑之前先后在山阴、福州等地生活,这些以江南地理风貌为主的环境特征使陆游创作秉性与诗词格调带有细腻文雅的书生气息,而南郑的地理环境及与江南迥异的气候环... 本、客籍地理文化环境对陆游南郑诗词风貌转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陆游从戎南郑之前先后在山阴、福州等地生活,这些以江南地理风貌为主的环境特征使陆游创作秉性与诗词格调带有细腻文雅的书生气息,而南郑的地理环境及与江南迥异的气候环境使陆游诗词创作主题发生转变,其格调也逐渐偏向宏大,从而为陆游入蜀前诗风的彻底变革奠定基础。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与陆游本人对地理环境敏锐的洞察力与所处地区文化环境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本籍文化 客籍文化 地理环境 诗风转变
下载PDF
在节奏与意象之间起舞 戴望舒诗风转变的艺术辨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书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197,共16页
本文对戴望舒一生的诗风转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从早期注重诗歌的节奏美到第二个时期对诗歌外在音乐性的扬弃的同时转向对诗歌意象美和情绪节奏的追求,再到第三个时期对节奏和意象的完美融合以及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对诗歌节奏和意象之间微... 本文对戴望舒一生的诗风转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从早期注重诗歌的节奏美到第二个时期对诗歌外在音乐性的扬弃的同时转向对诗歌意象美和情绪节奏的追求,再到第三个时期对节奏和意象的完美融合以及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对诗歌节奏和意象之间微妙关系的处理,戴望舒对诗歌节奏和意象的理解不断深化,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现代诗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节奏 诗风转变 意象美 戴望舒 诗歌节奏 艺术形式 音乐性
下载PDF
沈佺期研究的新收获——读《沈佺期诗集校注》
13
作者 刘明华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3年第2期54-55,共2页
沈佺期诗集的整理出版,在唐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沈佺期是中国诗歌史上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不仅于此,他还是初唐诗坛宗师,这二点,早为学界公认。沈佺期既是推动初唐诗风向盛唐诗风转变的重要诗人,也是对后世具有深远影... 沈佺期诗集的整理出版,在唐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沈佺期是中国诗歌史上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不仅于此,他还是初唐诗坛宗师,这二点,早为学界公认。沈佺期既是推动初唐诗风向盛唐诗风转变的重要诗人,也是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诗人。沈宋近体诗,史称“沈宋体”,其影响直至明清。他在诗歌形式的探索上的杰出成就正是由这部诗集的160余首诗篇体现的。不过,沈佺期的人品历来不如他的诗艺受到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注 唐代文学研究 深远影响 诗风转变 中国诗歌史 评价标准 初唐诗坛 初唐诗风 诗歌形式 沈宋体
原文传递
中唐贞元诗歌研究新论——基于唐宋诗风转变的角度
14
作者 秦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8-80,共3页
唐、宋诗风的转变问题历来纷争不已。"诗必盛唐"的诗歌评价标准使得盛唐诗歌的余辉始终笼罩在其后数百年的诗歌创作和评价体系之上。诗至中唐,"气骨顿衰",贞元时期的诗歌创作、诗论发明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具有相... 唐、宋诗风的转变问题历来纷争不已。"诗必盛唐"的诗歌评价标准使得盛唐诗歌的余辉始终笼罩在其后数百年的诗歌创作和评价体系之上。诗至中唐,"气骨顿衰",贞元时期的诗歌创作、诗论发明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诗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风 中唐诗歌 贞元诗歌 诗风转变
下载PDF
李銮宣谪戍新疆与其诗风转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向奎 党文静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李銮宣是清代中叶亦官亦诗的杰出人物,诗作数量可观。对其谪戍新疆期间创作的二百余首诗进行研究,发现其在戍地的诗歌异于前作,风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呈现出汪洋恣肆、怪奇多变、豪迈激荡的特点;多采用歌行体进行创作。究其变化的原... 李銮宣是清代中叶亦官亦诗的杰出人物,诗作数量可观。对其谪戍新疆期间创作的二百余首诗进行研究,发现其在戍地的诗歌异于前作,风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呈现出汪洋恣肆、怪奇多变、豪迈激荡的特点;多采用歌行体进行创作。究其变化的原因有创作空间的变迁、西域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固有的诗歌传统等几个方面。谪戍新疆,成就了李銮宣诗歌创作的提升,丰富了诗人的创作内容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銮宣 谪戍新疆 诗风转变 创作空间 西域景观 诗歌传统
下载PDF
赖和诗文的厦门书写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思捷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79,共9页
赖和于1918年2月至1919年7月赴厦门任职,留下了众多诗文作品。从情感内核上看,其厦门汉诗创作反映了诗人郁结心境,这是他汉民族意识与日本医员身份的矛盾纠葛所致;从主题风格上看,诗人开始将视野投入广阔的社会现实,诗境勃然开阔,堪称... 赖和于1918年2月至1919年7月赴厦门任职,留下了众多诗文作品。从情感内核上看,其厦门汉诗创作反映了诗人郁结心境,这是他汉民族意识与日本医员身份的矛盾纠葛所致;从主题风格上看,诗人开始将视野投入广阔的社会现实,诗境勃然开阔,堪称杜甫诗史精神的传承;从影响上看,厦门另类的"他者"镜像使赖和得以对台湾被殖民经验再体认,形成冷静分析、批判的立场,其刊于《台湾日日新报》的《戒奢侈说》可做一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和 身份认同 诗风转变 “他者”镜像
下载PDF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康熙帝诗学观与清初诗风之转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卫中 陈宇舟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1期145-147,2,共3页
诗学潮流的转换,一方面固然受到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亦需考虑政治因素的作用。讨论清代诗学,宗唐与宗宋的争端始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康熙诗坛唐、宋诗风的消长,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尤深。当诗歌被用来作为一种显示国... 诗学潮流的转换,一方面固然受到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亦需考虑政治因素的作用。讨论清代诗学,宗唐与宗宋的争端始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康熙诗坛唐、宋诗风的消长,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尤深。当诗歌被用来作为一种显示国运盛衰的工具,并由帝王亲为示法时,士人们尊唐抑宋的诗学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康熙 诗学观 诗风转变 宗唐 宗宋
下载PDF
试论陆游的巴渝诗
18
作者 余霞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陆游中年入巴蜀,任夔州通判,后离川经夔,在巴渝地区共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或记游抒怀,或凭吊怀古,或写民情风俗,或记梦寄志。由于受巴渝雄伟山川的激发,屈原、杜甫精神和诗风的影响以及壮志难酬的压抑,故虽然处于人生低落时期,仍不忘抗... 陆游中年入巴蜀,任夔州通判,后离川经夔,在巴渝地区共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或记游抒怀,或凭吊怀古,或写民情风俗,或记梦寄志。由于受巴渝雄伟山川的激发,屈原、杜甫精神和诗风的影响以及壮志难酬的压抑,故虽然处于人生低落时期,仍不忘抗金复国之志,始终跳动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这也正是其中年诗风转变的发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巴渝诗 艺术特色 诗风转变
下载PDF
刘孝绰诗歌创作与梁代诗风转变
19
作者 李鹏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28-32,共5页
刘孝绰的诗学思想及诗歌创作与梁代诗风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刘孝绰主要行迹的历史考察,深入分析其在世事变迁中的政治追求及性格特征的养成;通过对刘孝绰诗作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分析,认识其诗风的前后期变化;通过对刘孝绰... 刘孝绰的诗学思想及诗歌创作与梁代诗风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刘孝绰主要行迹的历史考察,深入分析其在世事变迁中的政治追求及性格特征的养成;通过对刘孝绰诗作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分析,认识其诗风的前后期变化;通过对刘孝绰诗风变化与时事变迁关系的抉微发覆,认识其在梁代诗风转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孝绰 永明体 宫体 诗风转变
下载PDF
陆游的蜀道之旅及其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1-26,共6页
陆游八十五年的人生历程中,有八年最富激情的时光是在蜀道线上的蜀汉地区度过的;陆游的诗风大转变和膨湃爱国情也是在蜀道线上达到高潮的。汉唐蜀道线上建功立业、荡气回肠的壮美历史,不仅改变了陆游的人生轨迹,而且扭转了陆游的诗歌创... 陆游八十五年的人生历程中,有八年最富激情的时光是在蜀道线上的蜀汉地区度过的;陆游的诗风大转变和膨湃爱国情也是在蜀道线上达到高潮的。汉唐蜀道线上建功立业、荡气回肠的壮美历史,不仅改变了陆游的人生轨迹,而且扭转了陆游的诗歌创作风格。陆游笔下的蜀道,不仅是西部文化的缩影,更是陆游诗歌创作风格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蜀道 诗风转变 政治理想 爱国热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