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述而作 诗史互动——石启贵诗辞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龙仙艳 《民族论坛》 2016年第6期57-62,共6页
本文以石启贵参与民族学的三个分期形成的三种身份为时间坐标,参照其编著的湘西系列作品中呈现出的由史及诗、引诗证史和诗史互动的特性,引入其个人创作中的诗史特征,从而解读其由述而作、诗史互动的苗族诗辞追求。
关键词 石启贵 苗族
原文传递
诗鬼与山鬼
2
作者 靳玲 《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0-43,共4页
李贺的歌诗与屈原《楚辞》在艺术上颇多相似之处。本文从诗的题材、诗境、比兴手法和风调四个方面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各自的风格与特色。
关键词 鉴赏 风格
下载PDF
古典诗辞教学中的思索
3
作者 李晓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6-68,共3页
中国古典诗辞中 ,情和景的关系非常密切 ,几乎所有的诗歌都追求情景结合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所有古典诗辞都能达到“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境界 ,即便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也会因情景结合的程度不同 ,使诗歌的审美意向表现... 中国古典诗辞中 ,情和景的关系非常密切 ,几乎所有的诗歌都追求情景结合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所有古典诗辞都能达到“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境界 ,即便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也会因情景结合的程度不同 ,使诗歌的审美意向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王夫之的“妙合无垠”当是古典诗歌所追求情景结合的最高审美形态 ,达到此艺术境界的应为“神于诗者” ;而“情中景”、“景中情”则次之 ,为“巧于诗者”。可见 ,“情景交融”中也有洞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古典 文学欣赏
下载PDF
论汉代衍“易”类诗辞的引《诗》用“诗”艺术及其意义
4
作者 田胜利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7-183,共7页
《焦氏易林》占辞、《太玄》赞辞、《周易参同契》炼丹辞的诗体艺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引《诗》丰富多彩,保留了许多汉代诗学的文献资料,属狭义的诗学范畴,引《诗》入占筮炼丹辞,融入象征意义,是《诗》的爻辞丹语化。二是占筮辞、炼丹辞... 《焦氏易林》占辞、《太玄》赞辞、《周易参同契》炼丹辞的诗体艺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引《诗》丰富多彩,保留了许多汉代诗学的文献资料,属狭义的诗学范畴,引《诗》入占筮炼丹辞,融入象征意义,是《诗》的爻辞丹语化。二是占筮辞、炼丹辞用韵文诗体写成,是一般意义上的诗歌艺术,《易林》以四言诗体为主,《太玄》以散体韵文为主,《周易参同契》包括四言体、五言体、骚体、三言体等。占筮、炼丹辞用诗体书写,则是爻辞丹语的诗化。汉代占筮、炼丹辞的诗体艺术明显而突出,对后代签诗、丹诗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衍“易” 引《
下载PDF
菊花诗话
5
作者 侯尔楼 《安徽统一战线》 2003年第12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菊花 王安石 《落菊辩》
下载PDF
于文清二首
6
《中国书画》 2011年第1期121-121,共1页
读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二首 旧事新传快意书,百年人物半唏嘘。文章更比图章好,放笔从容写秘娱。名士美人芳草天,春洲结伴鸟关关。申江刻鹤图龙手,下笔千秋未许删。
关键词 于文清 陈巨来 《安持人物琐忆》
下载PDF
汪茂荣一首
7
《中国书画》 2011年第1期121-121,共1页
谒西泠印社 万仞门墙峻,玄关叩不扃。书摹三老拙,印拓一山灵。大块赏文范,微尘鉴物形。可观非小道,此意孰平亭? 注:西泠印社藏有东汉《三老讳字忌日碑》。
关键词 汪茂荣 《谒西泠印社》 《三老讳字忌日碑》
下载PDF
张引之一首
8
《中国书画》 2011年第1期121-121,共1页
奉题冷庐先生花鸟卷 词心长罥古梅边,衣惹繁香未悟禅,衣惹繁香未悟禅。始信情多翻是病,心冰不似铁丸坚。
关键词 张引之 《奉题冷庐先生花鸟卷》 古梅
下载PDF
《周易参同契》丹辞的诗学阐释与后代丹诗流风
9
作者 田胜利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9期91-100,共10页
《周易参同契》丹辞诗性特征鲜明,能从多个层面印证,文本由四言、五言、三言、骚体及少量散言组成,整齐划一,具有诗歌的句型结构。丹辞句尾有韵的讲究,韵律和谐,具有诗歌的声韵美。四言体和五言体存在对应关系,借助句式分布考察,四言体... 《周易参同契》丹辞诗性特征鲜明,能从多个层面印证,文本由四言、五言、三言、骚体及少量散言组成,整齐划一,具有诗歌的句型结构。丹辞句尾有韵的讲究,韵律和谐,具有诗歌的声韵美。四言体和五言体存在对应关系,借助句式分布考察,四言体文本的地位更显突出,合乎古人将四言体称之谓经的判断。《周易参同契》丹辞是中国丹诗的始祖,既有特殊的"诗解"辞生成,又有模仿之作涌现,《悟真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丹诗流风于后代不断迁延出现,是大文学视野中不容遮蔽的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参同契》 学阐释 流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