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黄庭坚对苏轼词的接受及其词史意义
1
作者 张美丽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10期183-192,共10页
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中的一员,他的词的创作接受苏轼词,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黄庭坚与苏轼都有“诗词同源”的文学观念,二是他们有相似的贬谪的人生经历。另外,与当时词坛的创作风气有关,“以诗为词”,向苏轼学习是北宋中后... 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中的一员,他的词的创作接受苏轼词,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黄庭坚与苏轼都有“诗词同源”的文学观念,二是他们有相似的贬谪的人生经历。另外,与当时词坛的创作风气有关,“以诗为词”,向苏轼学习是北宋中后期词人的群体选择。黄庭坚接受苏轼词,主要表现在抒情的自我化和多用题序两个方面。黄庭坚对苏轼词接受之后能够在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这些创新体现了山谷词“以诗为词”的创新胆识和锐意改革的勇气及其词的独特成就。黄庭坚接受苏轼词有着重要的词史意义,他学苏但又不囿于苏,能够有所超越,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词成为两宋之间词体发展的一座桥梁,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传播苏轼词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词 诗词同源 以诗为词
下载PDF
读纳兰性德的《上元竹枝词》 被引量:1
2
作者 祝注先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43-46,共4页
纳兰以词名家.他的词,生前身后,赞誉之词可谓车载斗量.他那旖旎缠绵、凄婉哀艳的缕缕情思,不知在多少人的心田里产生过强烈的艺术效应,不知使多少人获得了永志不忘的审美享受.近些年来,对纳兰性德的研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更新的... 纳兰以词名家.他的词,生前身后,赞誉之词可谓车载斗量.他那旖旎缠绵、凄婉哀艳的缕缕情思,不知在多少人的心田里产生过强烈的艺术效应,不知使多少人获得了永志不忘的审美享受.近些年来,对纳兰性德的研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更新的开拓,硕果累累.但是,相对而言,仍然还是比较偏重于“词”这一领域.就其整体而言,纳兰词的艺术成就高出于其诗,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因此,对于纳兰的研究,理当应该以“词”作为重点.但是,无论是从深入、全面研究纳兰性德的整个人生及其艺术成就着眼,还是从诗词同源这一角度来看,还是从研究其诗能与研究其词相得益彰的效果审视,对见于《通志堂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上元 纳兰性德 梅花 通志堂集 秧歌 七言绝句 艺术成就 诗词同源 纳兰词
下载PDF
阔大境界中的阴柔特色——论李煜对词的贡献及其局限
3
作者 綦维 《临沂师专学报》 1998年第4期54-56,共3页
李煜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诗词相通、诗词同源的思想是与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相悖的。他凭藉他的热爱和擅长选择了词的形式来陶写性情 ,无论是前期的男欢女爱 ,还是后期的故国之思 ,均能以真情贯注的真诚态度去抒写 ,句不用典 ,字不雕饰 ,呈... 李煜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诗词相通、诗词同源的思想是与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相悖的。他凭藉他的热爱和擅长选择了词的形式来陶写性情 ,无论是前期的男欢女爱 ,还是后期的故国之思 ,均能以真情贯注的真诚态度去抒写 ,句不用典 ,字不雕饰 ,呈现出清丽真率的风貌 ,迥异于花间词人。只有用词来陶写性情时 ,词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品格 ,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李煜词虽有阔大的眼界 ,深重的感慨 ,但毫无悲壮之气 ,其柔弱气格 ,闺音特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 诗词同源 阔大境界 阴柔特色
下载PDF
清代:词学尊体的最终完成
4
作者 杜治伟 《南方论丛》 2015年第5期95-101,共7页
词学的尊体是一个不断诗化、雅化的历史过程,而这一过程,在具有词学"中兴"之称的清朝显得尤为突出。清代的词论家不但在题材上进一步消融了诗词的差异,而且在词的起源问题上,通过不断地向前追溯,为诗词同源寻找到依据,在词学... 词学的尊体是一个不断诗化、雅化的历史过程,而这一过程,在具有词学"中兴"之称的清朝显得尤为突出。清代的词论家不但在题材上进一步消融了诗词的差异,而且在词的起源问题上,通过不断地向前追溯,为诗词同源寻找到依据,在词学的批评上援诗学中"诗史"观念、"寄托"主张和"知人论世"等批评理论入词,实现了词学尊体的大跃进。在清末,词最终成为和诗并称的"一代之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词学 尊体门径 诗词同源 词学批评
原文传递
诗词同源 一脉承传——论苏轼的诗化理论
5
作者 窦润霞 《语文天地》 2008年第6期49-51,共3页
北宋初期,还在西昆体弥漫文坛时,许多文人就开始奋力抵抗流俗,强调诗文应"传道明心"。在此呼声后,还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于是出现了许多的词论。
关键词 苏轼词 诗词同源 词为诗裔 柳七郎风味 音乐属性
下载PDF
论苏轼的词学思想
6
作者 高峰 《怀化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4-57,共4页
苏轼在“无适而不可”的艺术精神指引下 ,提出了诗词同源、同质的主张。他以诗衡词 ,并且在具体创作中以诗入词 ,从而提高了词的品调 ,使之成为具备独立地位和独特价值的文人抒情诗体。苏轼扭转了柳永以来的俗词之弊 ,引导了整个词坛风... 苏轼在“无适而不可”的艺术精神指引下 ,提出了诗词同源、同质的主张。他以诗衡词 ,并且在具体创作中以诗入词 ,从而提高了词的品调 ,使之成为具备独立地位和独特价值的文人抒情诗体。苏轼扭转了柳永以来的俗词之弊 ,引导了整个词坛风格的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词学思想 艺术精神 词体 文艺思想 诗词同源
下载PDF
谢章铤之词源论
7
作者 朱文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6-49,共4页
谢章铤是晚清词坛上不容忽视的一位重要词论家,其在词学理论上对"词源"进一步发挥论述。该文从词的名称着眼试分析"词非诗余",接着从词与诗、时代、音乐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词的起源。
关键词 词源 谢章铤 诗词同源
下载PDF
《赌棋山庄词话》词学创作论初探
8
作者 周媛媛 《语文教学通讯》 2022年第16期86-88,共3页
《赌棋山庄词话》作为一部“颇与时流不同”的词话著作,在词的创作、审美及词风的辨析方面有独特的贡献。作为一部以拯救时弊为目的的论词之作,为避免后学误入歧途,作者谢章铤对词的创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词话也进行了分析,从... 《赌棋山庄词话》作为一部“颇与时流不同”的词话著作,在词的创作、审美及词风的辨析方面有独特的贡献。作为一部以拯救时弊为目的的论词之作,为避免后学误入歧途,作者谢章铤对词的创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词话也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创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情 兼学两宋 诗词同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