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中西之别 通古今之变——以赵敏俐先生为中心论中国诗歌史观的新收获
1
作者 韩丽霞 李忠伟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赵敏俐、吴思敬先生主编的《中国诗歌通史》是新世纪中国诗歌研究新成果,其中体现了以赵敏俐先生为核心的团队新的诗歌史观,那就是以文学文化研究为指导,用全球视野观中西之别,以融通方法通古今之变、铸多民族诗歌为一体,在此基础叙述... 赵敏俐、吴思敬先生主编的《中国诗歌通史》是新世纪中国诗歌研究新成果,其中体现了以赵敏俐先生为核心的团队新的诗歌史观,那就是以文学文化研究为指导,用全球视野观中西之别,以融通方法通古今之变、铸多民族诗歌为一体,在此基础叙述中国诗歌发展的进程,融“文学发展规律”于诗歌史的阐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史 赵敏俐 文化研究 多元一体
下载PDF
让当代成为经典——从《瓯北诗话》成书过程看赵翼的诗歌史观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3-27,共5页
赵翼《瓯北诗话》一书的写作 ,至迟在嘉庆二年 (1797)就已经开始准备 ;嘉庆六年 (180 1)秋天 ,赵翼曾将写好的唐、宋、金 7家诗话给洪亮吉看 ,后者反对他以查慎行配作 8家的写作计划 ;但赵翼没有接受他的意见 ,反而添上了高启、吴伟业... 赵翼《瓯北诗话》一书的写作 ,至迟在嘉庆二年 (1797)就已经开始准备 ;嘉庆六年 (180 1)秋天 ,赵翼曾将写好的唐、宋、金 7家诗话给洪亮吉看 ,后者反对他以查慎行配作 8家的写作计划 ;但赵翼没有接受他的意见 ,反而添上了高启、吴伟业、查慎行三人 ,于嘉庆六年冬天完成 10卷本《瓯北诗话》写作 ;并于第二年夏天刊印。而全书 12卷的最后完成当在嘉庆九年 (180 4 )。选择唐宋以来各代优秀诗人加以评述的写作体例 ,充分体现了赵翼一贯的发展变化的诗歌史观 ;尤其是通过把当代诗人查慎行、吴伟业树为经典 ,赵翼强调了“爱古不薄今”的诗歌史观。这样的写作安排 ,反映了以赵翼为代表的清乾嘉时期文人对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北诗话》 诗歌史 当代 经典
下载PDF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新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母美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10-118,共9页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从问世之日起就被视为摹拟之作,但它决不同于一般拟作。江淹所拟的三十家诗作均在五言古诗发展史上具有特别意义,他的诗序也申明意在“品藻渊流”。本文简述了《杂体诗三十首》的研究史,指出江淹拟作总结汉至刘宋...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从问世之日起就被视为摹拟之作,但它决不同于一般拟作。江淹所拟的三十家诗作均在五言古诗发展史上具有特别意义,他的诗序也申明意在“品藻渊流”。本文简述了《杂体诗三十首》的研究史,指出江淹拟作总结汉至刘宋时期五言古诗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江淹“通方广恕好远兼爱”的诗歌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 杂体诗三十首 诗歌史
下载PDF
方东树的诗体正变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青林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11,共5页
方东树诗体正变观受其雅正的诗学取向制约,强调变而不失其正,重视"变"对诗歌创新的积极意义,目的在于明确诗歌创作之正途,对清中期以后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影响。他继承了前人正变思想的合理内核,并与其通变论相结合,揭示了制... 方东树诗体正变观受其雅正的诗学取向制约,强调变而不失其正,重视"变"对诗歌创新的积极意义,目的在于明确诗歌创作之正途,对清中期以后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影响。他继承了前人正变思想的合理内核,并与其通变论相结合,揭示了制约诗歌史发展两大核心要素,发展并总结了传统诗歌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方东树 正变 诗歌史
下载PDF
敞开新诗合法性的历史暗区——评方长安《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5
作者 吴投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在新诗研究中,新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尽管也有零星的研究成果出现,但并没有形成具有问题意识的聚焦效应。方长安教授长期在这一领域用心耕耘,他的新著《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在新诗研究中,新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尽管也有零星的研究成果出现,但并没有形成具有问题意识的聚焦效应。方长安教授长期在这一领域用心耕耘,他的新著《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自成体系,个案研究与理论思辨浑然一体,是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探讨新诗传播与接受的论著,在新诗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意义。该著作对诗人个案的聚焦,始终联结着新诗史的整体视野,同时在历史还原的真实细节中呈现新诗合法性建构的内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长安 新诗接受 新诗合法性 经典化 诗歌史
下载PDF
从“三元”到“四元”——马一浮诗歌史观的理论渊源
6
作者 高迎刚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165-168,共4页
马一浮先生的诗歌史观主要体现在他的"四元"说中,在他看来,"元嘉"、"元和"、"开元"、"元祐"这四个时期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在理趣、格律、才情、学问等几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后学... 马一浮先生的诗歌史观主要体现在他的"四元"说中,在他看来,"元嘉"、"元和"、"开元"、"元祐"这四个时期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在理趣、格律、才情、学问等几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后学者若能将四者长处一一参透,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必能有所成就。马一浮先生的这种观点显然脱胎于陈衍、沈曾植论诗之"三元"说,三者之间既有着一定的承继关系,更有着深刻的内在区别。从中不仅可以看出马一浮先生与陈、沈二氏在品评诗歌之标准方面的不同,更显示出他独具特色的诗歌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四元 三元 诗歌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