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观 被引量:5
1
作者 严忠志 《外国语文》 1996年第2期16-23,共8页
华兹华斯处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交,是英国文论史上的一位过渡性人物。他的创作观与传统诗歌理论既是相异的又是相属的。他虽然攻击古典主义,但是并非一切推倒重来;他沿袭了新古典主义的摹仿论,然后把其对象局限为乡村,赋予它... 华兹华斯处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交,是英国文论史上的一位过渡性人物。他的创作观与传统诗歌理论既是相异的又是相属的。他虽然攻击古典主义,但是并非一切推倒重来;他沿袭了新古典主义的摹仿论,然后把其对象局限为乡村,赋予它特定的社会意义;他继承了18世纪的情感说,然后将其与理性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创作论;他反对僵死的“诗意辞藻’,倡导使用日常语言进行诗歌创作;他扩展了前人的实用说,提出了以友爱为核心的文学社会功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浪漫主义 诗歌创作 自然 理性 情感 语言
下载PDF
郑观应的诗歌创作观 被引量:3
2
作者 邓景滨 《岭南文史》 1995年第2期34-38,共5页
郑观应的诗歌创作观邓景滨“世居澳门”的郑观应,被当代学者誉为”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揭开民王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脚踏实地、提倡“富强救国”的实业经营家。广施博... 郑观应的诗歌创作观邓景滨“世居澳门”的郑观应,被当代学者誉为”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揭开民王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脚踏实地、提倡“富强救国”的实业经营家。广施博济的慈善家、忧国忧民的爱国者。郑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盛世危言》 诗歌作品 山人诗 诗歌主张 《易言》 吟咏性情 民间文学 黄遵宪
原文传递
略论唐诗学发展史的体系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易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38,共9页
唐诗学发展史是叙述唐诗学的学术研究历史,文学史的学术史研究只有在注意到与其相关的各种文化背景和文化因素才有可能比较客观地描述其历史发展过程,才有可能合理地解释有关的文学现象。唐诗学发展史的体系建构,是要将诗学与影响诗... 唐诗学发展史是叙述唐诗学的学术研究历史,文学史的学术史研究只有在注意到与其相关的各种文化背景和文化因素才有可能比较客观地描述其历史发展过程,才有可能合理地解释有关的文学现象。唐诗学发展史的体系建构,是要将诗学与影响诗学发展的诸种社会文化因素作为一个整体,阐述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诗学发展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唐诗学 发展史 诗歌创作 诗学发展 中国古典诗歌 体系建构 文学史 作品 发展 文学现象
原文传递
浅论黄庭坚、谢榛的诗歌创作观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宁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8-52,共5页
黄庭坚和谢榛有着相似的诗歌创作渊源和创作观,主要体现在创作方法、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和"酿蜜法"就是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提出的,不过他们在学古问题上各有侧重。对黄庭坚和... 黄庭坚和谢榛有着相似的诗歌创作渊源和创作观,主要体现在创作方法、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和"酿蜜法"就是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提出的,不过他们在学古问题上各有侧重。对黄庭坚和谢榛的诗歌创作观做一番探讨,将对诗人的接受史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谢榛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唐代诗人的书法观及其对后人的影响
5
作者 王万岭 《书画世界》 1995年第5期7-9,共3页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许多诗人写下了品评书家及其书作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唐代诗人的书法观,对唐代和后代的书法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唐代诗人的书法观总的来说,和他们诗歌创作观点有相通之处,以诗论书。下面分别从书...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许多诗人写下了品评书家及其书作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唐代诗人的书法观,对唐代和后代的书法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唐代诗人的书法观总的来说,和他们诗歌创作观点有相通之处,以诗论书。下面分别从书学观、创作观和审美观三个方面加以述评。一唐代诗人的书学观最大特点是厚今薄古,强烈要求书家要有今人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人 书法 书学 怀素 诗歌创作 我国古代 三个方面 草书 书法发展 审美
下载PDF
林庚白对宋诗派理论的反思与改造及其古典诗歌创作观 被引量:1
6
作者 庞承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93-96,共4页
林庚白是南社的重要作家之一,研究近代文学的学人往往简单地视林庚白为宋诗派成员,但事实上宋诗不能涵盖林氏一生诗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貌。从早年对同光体的追慕到后来对宋诗派的反叛和超越,林庚白对同光体宋诗派理论的内省与改造体... 林庚白是南社的重要作家之一,研究近代文学的学人往往简单地视林庚白为宋诗派成员,但事实上宋诗不能涵盖林氏一生诗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貌。从早年对同光体的追慕到后来对宋诗派的反叛和超越,林庚白对同光体宋诗派理论的内省与改造体现在藉诗写史的自觉性,情绪与情感的现代性以及以社会主义者之身世与怀抱而为诗三个方面,为传统诗词创作注入了新的精神  气质和思想内涵。其五四以后的诗作也显示了旧体形式的诗歌在主动顺应历史潮流,渗入时代精神的条件下的内在生命力和创作实绩,不应为近现代文学研究所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白 宋诗派理论 古典诗歌 创作风格 同光体 南社 诗歌创作 意境
下载PDF
明朝巴蜀诗人对前后七子复古诗论的反拨
7
作者 郭浩南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明弘治以后,西南一隅的巴蜀诗人却勇于逆潮流而上,冷静观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围绕诗歌本质论、诗歌创作观以及诗歌审美观上三个方面指出了前后七子复古诗论中的弊端,表达了自己坚持传统诗学的理论主张,表现出与文学反复古团体诗学观... 明弘治以后,西南一隅的巴蜀诗人却勇于逆潮流而上,冷静观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围绕诗歌本质论、诗歌创作观以及诗歌审美观上三个方面指出了前后七子复古诗论中的弊端,表达了自己坚持传统诗学的理论主张,表现出与文学反复古团体诗学观点不完全一致的特点,在明中后期诗坛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诗人 前后七子 诗歌本质论 诗歌创作 诗歌审美论
下载PDF
论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的诗学观
8
作者 何泽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在宋代诗歌批评史上,北宋诗歌评论家张表臣的诗学观占有一席之地。《珊瑚钩诗话》是张表臣的代表作,他结合多位诗人的诗歌作品和事迹,论述了其基本诗学观。在《珊瑚钩诗话》中,张表臣就"诗能穷人"提出异议,认为诗人创作成败... 在宋代诗歌批评史上,北宋诗歌评论家张表臣的诗学观占有一席之地。《珊瑚钩诗话》是张表臣的代表作,他结合多位诗人的诗歌作品和事迹,论述了其基本诗学观。在《珊瑚钩诗话》中,张表臣就"诗能穷人"提出异议,认为诗人创作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外在的"穷"或"达"的境遇,而在于诗人内在的创作天赋,即"能诗与不能诗";张表臣提出,创作应祖述前人,但又必须创新,而创新的首要问题在于立意,次则须炼句、炼字;张表臣强调,诗歌的风格追求应以含蓄天成、平夷恬淡为上,反对支离破碎、怪险蹶趋。在《珊瑚钩诗话》中,张表臣还对一些文体、作家、作品作了具体的分析,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钩诗话》 张表臣 诗学 诗歌创作 宋代诗歌
下载PDF
求真、求新、求深的成功尝试──王文龙《东坡诗话全编笺评》读后
9
作者 饶晓明 饶学刚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29-131,共3页
关键词 东坡诗 成功尝试 文学批评 当代意识 诗论 鉴赏方法 诗歌创作 黄州时期 “境界”说 现代阐释
下载PDF
俞平伯的新诗观
10
作者 汤凌云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2-78,共7页
对诗歌理想、诗歌效用、诗歌创作源泉等问题的阐述是俞平伯新诗观的基本内容。在诗歌理想观上,俞平伯主张“主义与艺术”并重,既秉持个性自由的艺术创造精神,又重视对诗歌创作思维的探讨;在诗歌效用观上,俞平伯强调作品的“感染性”,“... 对诗歌理想、诗歌效用、诗歌创作源泉等问题的阐述是俞平伯新诗观的基本内容。在诗歌理想观上,俞平伯主张“主义与艺术”并重,既秉持个性自由的艺术创造精神,又重视对诗歌创作思维的探讨;在诗歌效用观上,俞平伯强调作品的“感染性”,“以善为美”,重视诗歌传播的社会伦理效果;在诗歌创作源泉观上,俞平伯重视民歌等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俞平伯的诗论有着明确的文学史观与鲜明的文学史意识,字里行间饱含着批评主体的人文关怀,他对新诗初创期的读者心理比较关注,能有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不容忽视的是,重视经验归纳的论述方式与其科学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背景有直接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诗歌理想 诗歌效用 诗歌创作源泉 流派归属 哲学背景
下载PDF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美育文化熏陶——评《汉乐府研究史论》
11
作者 杨青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I0005-I0005,共1页
汉乐府研究是古典诗歌研究史上的重要一环,从汉乐府研究中体现出来的诗歌创作观和发展观也可以折射出中国诗学研究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嬗变与转型。当前,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主... 汉乐府研究是古典诗歌研究史上的重要一环,从汉乐府研究中体现出来的诗歌创作观和发展观也可以折射出中国诗学研究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嬗变与转型。当前,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 古典诗歌 素质教育 诗歌创作 中国诗学研究 鉴赏美 审美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