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乐府诗集》看古代诗的传播与音乐之关系 |
徐明
|
《河北学刊》
|
2002 |
6
|
|
2
|
论《河岳英灵集》初选及其诗史意义 |
戴伟华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3
|
当代诗歌有效传播范式中地域文化元素的优势效应 |
梁笑梅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4
|
郑小琼诗集《在机器的轰鸣声中》(顾爱玲/译)评论三题 |
彼得·戈登
汪辉燕(译)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传媒视角下诗歌类文化产品的发展对策——以PoemsForYou为例 |
宋湘绮
翟曼琪
|
《北方传媒研究》
|
2023 |
0 |
|
6
|
边缘化?全民化?——新媒体时代新诗与公众世界的关系 |
罗小凤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7
|
诗歌APP的发展现状与改进策略 |
张恒军
|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8
|
建构文学接受史研究的范式——尚永亮《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的方法论启示 |
王兆鹏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9
|
抒发中国情感,凝聚中国精神,努力创造中国诗歌新的辉煌 |
吉狄马加
|
《诗歌月刊》
|
2019 |
1
|
|
10
|
摇滚、伪朋克与新红颜:青年亚文化与先锋诗人的形象塑造 |
王强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 |
3
|
|
11
|
诗歌传播引论 |
杨墅
|
《诗刊》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2
|
世纪之交诗歌传播之考察与思索 |
张延文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3
|
视觉转向与当代诗人的自我塑形 |
王强
|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14
|
论自媒体时代的诗歌传播——以余秀华为例 |
陈立峰
|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3
|
|
15
|
“数码诗人”与新诗的新媒体传播 |
王强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2
|
|
16
|
21世纪传播新格局下的诗歌生态 |
罗麒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
2017 |
0 |
|
17
|
从传播学角度看诗歌 |
杨志学
郑笑平
|
《诗刊》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8
|
信念之曲与祖国之歌——读杨志学诗集《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 |
张永权
|
《海内与海外》
|
2022 |
0 |
|
19
|
诗歌传播与文学政治——论《诗刊》的发展与政治话语的关联 |
胡友峰
|
《百家评论》
|
2018 |
1
|
|
20
|
构建诗歌的命运共同体 |
邹建军
|
《诗刊》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