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论勃洛克文学批评的特色
- 1
-
-
作者
郑体武
刘涛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
-
出处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8,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勃洛克研究>(项目编号03JB75047-9900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俄罗斯诗人勃洛克的文学批评具有三个总体特征:诗文呼应、抒情品格、意义变奏。勃洛克的文学批评与他的诗歌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涉及同一个问题,彼此补充,相互阐释,合力构建出勃洛克文学思想的大厦。勃洛克文学批评的语言是充满象征的诗化语言。勃洛克排斥概念和理论,喜欢用直观的感悟来阐发自己的思想。因而,在他的文学批评中,"音乐"、"原生力"、"文明-文化"等概念展开了灵性的翅膀,翱翔在诗歌技巧、文学理论、文化哲学、社会思想等领域,从而形成了意义变奏现象。
-
关键词
勃洛克
文学批评
诗文呼应
抒情品格
意义变奏
-
Keywords
Blok
literary criticism
echo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quality of lyrics
variation of meanings
-
分类号
I512.06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让“文包诗”在诗文呼应中走向高效
- 2
-
-
作者
王春平
-
机构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小学
-
出处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6年第5期56-56,共1页
-
文摘
"文包诗"是借助一个故事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产生的历史背景、诗人心境、基本大意等多种元素,有机地整合起来的一种文体。对于"文包诗"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体大意的对照中理解故事大意、在核心字词的对照中感知语言风格、在关键语句的对照中体悟故事情境。
-
关键词
文包诗
诗文呼应
阅读教学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