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代禁体诗及诗人创作心态的变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志杰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9,共10页
禁体诗是雪诗在宋代的一种新变。倘若从这种独特诗体的本体出发,可以较为合理地廓清清人印象式评点的误解所造成的遮蔽,发现禁体原初"诗戏"的性质及其间作者"诗战"的心态。并且,贯穿两宋的阐释、演绎与创作中,禁体... 禁体诗是雪诗在宋代的一种新变。倘若从这种独特诗体的本体出发,可以较为合理地廓清清人印象式评点的误解所造成的遮蔽,发现禁体原初"诗戏"的性质及其间作者"诗战"的心态。并且,贯穿两宋的阐释、演绎与创作中,禁体诗在与宴饮游戏的疏离中确立起一种诗学规范,诗人的创作心态也从骋才争胜的竞技渐趋独吟闲作的自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体物语 白战体 规范
下载PDF
宋代诗人孔平仲杂体诗的风貌特征
2
作者 蒋月侠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0-74,共5页
宋代诗人孔平仲的杂体诗不仅品目众多,而且大胆革新,呈现出与前人不同的风貌特征:集句诗题材严肃,感慨深沉,首创集杜诗,开后世集杜诗之先河;药名诗则进一步拓展了主题范围及实用功能,对创作理论进行总结,且借鉴盘中诗、回文诗整首诗循... 宋代诗人孔平仲的杂体诗不仅品目众多,而且大胆革新,呈现出与前人不同的风貌特征:集句诗题材严肃,感慨深沉,首创集杜诗,开后世集杜诗之先河;药名诗则进一步拓展了主题范围及实用功能,对创作理论进行总结,且借鉴盘中诗、回文诗整首诗循环往复的特点,将离合手法扩展至全篇;四声诗中首创上声诗、去声诗、入声诗;八音诗、建除诗中始作七古。这种革新精神与他本人"不经人道语"的创作态度以及宋代文人追新求变、自成一家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平仲 杂体 集句 药名 四声 八音 建除
下载PDF
浅议孔平仲的杂体诗
3
作者 肖占鹏 袁贝贝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6,共9页
孔平仲的《诗戏》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杂体诗专集,具有集大成的意义。该集不仅作品众多,类别多样,而且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充分展现出杂体诗的娱乐属性,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其交际功能。《诗戏》既是孔平仲对中国古代游戏文化、游戏文... 孔平仲的《诗戏》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杂体诗专集,具有集大成的意义。该集不仅作品众多,类别多样,而且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充分展现出杂体诗的娱乐属性,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其交际功能。《诗戏》既是孔平仲对中国古代游戏文化、游戏文学和杂体诗的继承和总结,也是他对宋代诗风特别是元祐诗风的接受,而该集反过来又对后世杂体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平仲 杂体
原文传递
戴着镣铐的舞蹈——宋代游戏诗体在明清的新发展
4
作者 杨经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8-61,共4页
宋代是一个"以文字为诗"的全新时代。集句诗、八音歌等杂体诗以及次韵等诗学游戏在宋代达到了高潮。在宋人开拓的诗戏疆域之内,明清文人进一步拓展并超越了宋人的某些成就,尤其在集句与戏曲的融合、八音体的双重限定与次韵形... 宋代是一个"以文字为诗"的全新时代。集句诗、八音歌等杂体诗以及次韵等诗学游戏在宋代达到了高潮。在宋人开拓的诗戏疆域之内,明清文人进一步拓展并超越了宋人的某些成就,尤其在集句与戏曲的融合、八音体的双重限定与次韵形式的发展方面,表现出明清文人对演绎汉字诗意组合极致的强烈兴趣和高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集句 八音歌 倒押
下载PDF
方东美“生生美学”的早期话语建构——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著述为对象
5
作者 张泽鸿 《中国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94-112,共19页
方东美的哲学美学思想经历了前后期的变化,其早期借鉴西方生命哲学,对中西哲学和艺术进行审美化重构,初步建构了一种以"情理集团"为中心的"生生美学"话语体系。他通过对欧洲"生命悲剧"两种类型的审美考察... 方东美的哲学美学思想经历了前后期的变化,其早期借鉴西方生命哲学,对中西哲学和艺术进行审美化重构,初步建构了一种以"情理集团"为中心的"生生美学"话语体系。他通过对欧洲"生命悲剧"两种类型的审美考察,表达了对中国"天人合一"式审美理想的推崇之意。他以"生命诗戏"的比较哲学方法,寻求中西互鉴、取长补短,意在建立一种超越中西、熔铸众美的世界新哲学和新美学。方氏早期美学思想也受到了抗日救亡时代语境的影响,以古为今用的心态重新诠释原始儒家的生命精神,并积极建构了"生生为本""积健为雄"的崇高美学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情理集团 生生美学 生命悲剧 生命 崇高美学话语
原文传递
论魏晋时期“以《诗》为经”与“以《诗》为戏”——以《世说新语》所载用《诗》为中心
6
作者 胡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35,共6页
魏晋时期同时出现了"以《诗》为经"和"以《诗》为戏"两种矛盾的现象,分别体现了宗经和离经两种相反的倾向性。"以《诗》为经"表现出对《诗》的态度是尤为宗崇的,"以《诗》为戏"则显示出一种戏... 魏晋时期同时出现了"以《诗》为经"和"以《诗》为戏"两种矛盾的现象,分别体现了宗经和离经两种相反的倾向性。"以《诗》为经"表现出对《诗》的态度是尤为宗崇的,"以《诗》为戏"则显示出一种戏谑和幽默的态度,二者是不同性质的语言游戏。"以《诗》为经"显然是有汉一代经学意识形态的延续,而"以《诗》为戏"则反映了魏晋之际《诗》文化的新风貌。《世说新语》较为真实地再现魏晋史实,对上述《诗》文化面貌也有很好的记录与反映。在"以《诗》为经"的大文化环境下,"以《诗》为戏"显得相当特殊,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魏晋时期 》文化 “以《》为经” “以《》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