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性视阈中的现代中国小城文学 被引量:7
1
作者 熊家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借助现代性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小城文学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正是小城的独特空间境域为小城作家提供了独特的现代性体验,使其作品在“审美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之间形成必要的逆向张力,乃至实行对“历史现代性”的负面效应的... 借助现代性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小城文学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正是小城的独特空间境域为小城作家提供了独特的现代性体验,使其作品在“审美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之间形成必要的逆向张力,乃至实行对“历史现代性”的负面效应的诗性批判,从而有效地促进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两重性”格局及现代文化的自我批判机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小城文学 审美现代性 历史现代性 诗性批判
下载PDF
巴赫曼对西方社会的理性思考及诗性批判——兼论女作家的文学观
2
作者 张保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7,共6页
奥地利当代女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的作品对战后西方社会现存秩序的矛盾和潜在危机的揭示,对奥地利文化的审视和批判,都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表现出非常深刻的时代主题和犀利的批判、解构功能。这些都与作者对文学的认知紧密相关... 奥地利当代女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的作品对战后西方社会现存秩序的矛盾和潜在危机的揭示,对奥地利文化的审视和批判,都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表现出非常深刻的时代主题和犀利的批判、解构功能。这些都与作者对文学的认知紧密相关。巴赫曼认为,文学是拯救人类精神的希望,文学具有改造世界、修正生活秩序的功能,文学就是创新,文学永远给人类精神带来理想的光芒。巴赫曼用她独具风格的诗歌和小说创作实践了她的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曼 奥地利文学 诗性批判 文学观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下载PDF
从史诗性批判到遐想式记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革”电影的书写
3
作者 崔晶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1期63-66,共4页
新时期以来,书写“文革”的电影不断问世。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人对“文革”的描写角度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描写“文革”的几部电影主要包括:《霸王别姬》、《蓝风筝》、《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芳香... 新时期以来,书写“文革”的电影不断问世。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人对“文革”的描写角度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描写“文革”的几部电影主要包括:《霸王别姬》、《蓝风筝》、《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芳香之旅》。因创作者代际差别,第五代导演对“文革”进行了史诗性的批判记忆,而新锐导演的作品则呈现出遐想式记忆风格。两种书写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不由地引发我们对其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文革”电影 诗性批判 遐想式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