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列斐伏尔对现代日常生活的瞬间想象与节奏分析 |
刘怀玉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1
|
|
2
|
时间书写与“邵康节体”的诗性意义 |
李成秋
|
《文学遗产》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作者之死”之后——论艺术文本的独立性 |
钟晓文
|
《龙岩学院学报》
|
2005 |
4
|
|
4
|
论诗性意义 |
余松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1
|
|
5
|
理想国的秘密——论《伊安》篇与柏拉图诗学 |
张大为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6
|
伦理经验与诗性意义——杜威美学及其价值的再审视 |
徐岱
王若存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7
|
论梁启超艺术精神中的诗性意义 |
杨柏岭
|
《廊坊师专学报》
|
1999 |
1
|
|
8
|
马利坦的神学美学思想 |
章辉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9
|
城市的本质和存在的线索 |
谭克修
|
《诗刊》
|
2022 |
0 |
|
10
|
语言与诗的生成 |
韩作荣
|
《诗刊》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1
|
诗性意义的生成及其表现效应 |
余松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2
|
“诗性意义”的读者维度——马利坦文艺观念探析 |
王林生
|
《云梦学刊》
|
2015 |
0 |
|
13
|
江一郎的诗 |
江一郎
|
《西湖》
|
2012 |
0 |
|
14
|
复活母语、沟通中西诗学的写作 |
韩作荣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3 |
0 |
|
15
|
马利坦诗性意义略论 |
石岩峥
|
《集宁师专学报》
|
2006 |
0 |
|
16
|
胡澄的诗 |
胡澄
|
《西湖》
|
2008 |
0 |
|
17
|
诗性意义与现代诗的解读——关于马利坦诗性意义美学理论的阐释 |
任晓燕
胡志军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8
|
若溪的诗 |
若溪
|
《西湖》
|
2009 |
0 |
|
19
|
心灵的探秘者 |
韩作荣
|
《诗刊》
北大核心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