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和“我们”的诗歌——从人称选择分析卞之琳冯至诗歌的诗性主体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喆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7年第2期187-191,共5页
20世纪30年代的卞之琳和20世纪40年代的冯至,在时代主流话语与诗人个体自我之间的激荡中,他们所确立的不同的诗性主体既显示了所处时代的主流话语,又与他们的个人气质和思考相关。在他们的诗歌中,"我"和"我们"的不... 20世纪30年代的卞之琳和20世纪40年代的冯至,在时代主流话语与诗人个体自我之间的激荡中,他们所确立的不同的诗性主体既显示了所处时代的主流话语,又与他们的个人气质和思考相关。在他们的诗歌中,"我"和"我们"的不同人称的选择成为了分析其主体命运和态度的中间环节,从而也成了阐释、解析诗歌的一个切入点。就卞之琳而言,在他的诗歌中,推动诗的动力不是理性逻辑而是情思运动节奏,本源是"我"的个人化写作,但选择何种人称,是经过诗人的知性思考特意为之的,其知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建构的精致;而冯至的诗歌中,虽然拒绝放弃自己的自我存在与探索,但"你"、"我"却无意走向"我们"的融合,其知性主要体现在底蕴方面的淳厚。而他们的选择都蕴涵了时代的声音,并且与他们诗歌的品质浑然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冯至 人称选择 诗性主体 时代话语 生命体验
原文传递
美学新概念:诗性主体 被引量:3
2
作者 颜翔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9-165,共7页
"主体"(Subject)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和关键词。然而,"诗性主体"却是一个无论在历史或现实都被缺席的美学概念。诗性主体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精神形式。它以精神的虚无化为前提,以想象... "主体"(Subject)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和关键词。然而,"诗性主体"却是一个无论在历史或现实都被缺席的美学概念。诗性主体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精神形式。它以精神的虚无化为前提,以想象为动力,直觉和体验为辅佐,寻求自我意识对于现实的审美超越。在后现代语境,迫切需要重建诗性主体,抗衡消费社会的感性诱惑和技术工具的压抑以及摆脱知识与权力的宰制,由此达到相对理想的精神生存状态,使审美活动和文化创造得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诗性主体 审美 艺术 话语
下载PDF
教授儿童文学必备“儿童诗教素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玉玺 《甘肃高师学报》 2016年第5期38-40,共3页
"儿童诗教素养",是指基于儿童的诗性主体,诉诸儿童精神世界的富有诗性的教化素养,就教授儿童文学而言,包括儿童文学各文体的鉴赏素养、创编素养、教学素养以及诗性人格塑造素养。由于儿童与生俱来的诗性主体优势,儿童文学的... "儿童诗教素养",是指基于儿童的诗性主体,诉诸儿童精神世界的富有诗性的教化素养,就教授儿童文学而言,包括儿童文学各文体的鉴赏素养、创编素养、教学素养以及诗性人格塑造素养。由于儿童与生俱来的诗性主体优势,儿童文学的诗性本质特征以及儿童文学教学的儿童诗性属性,所以教授儿童文学必须具备"儿童诗教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诗教素养” 诗性主体 “本能的缪斯” 诗性教学
下载PDF
沈从文“乡下人”自我认同的内蕴新解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宗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8-145,共8页
沈从文自我认同为"乡下人"。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现代转型的背景下,沈从文"乡下人"自我认同的内蕴是诗性主体的建构,它在两个维度上进行:一是对现代文明弊病的反思和批判,二是回归自然,实现生命的本真和精神的还乡。
关键词 诗性主体 自我认同 乡下人
下载PDF
论诗性主体 被引量:2
5
作者 仇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2,共5页
主体性是生命存在的结构性可能。它由本能主体、感性主体、信仰主体、理性主体、道德主体、审美主体等构成。诗性主体理应是人之存在最重要的结构,它既存在于和各种主体相关联的结构之中,又超越和凌驾于它们之上。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最... 主体性是生命存在的结构性可能。它由本能主体、感性主体、信仰主体、理性主体、道德主体、审美主体等构成。诗性主体理应是人之存在最重要的结构,它既存在于和各种主体相关联的结构之中,又超越和凌驾于它们之上。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最重要的权力和元话语,是保证文化艺术创造和幸福感、美感的最基本要素。现代人类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诗性主体,它是拯救人性异化的重要力量,是克服消费欲望和引导精神走向无限可能性的精神工具,也是保证现代人走向审美超越和艺术化生存最基本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诗性主体 想象力 智慧 审美
下载PDF
诗性主体的两重断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文初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共5页
现代人充满对诗意性生存的渴求。诗意性生活的获得依赖主体自身的诗性化。诗性主体应该具有超越消费的创造性品格;应该是能在深悟人生悲剧性的基础上自行创造生活幸福的存在。
关键词 诗性主体 创造 幸福自体性
下载PDF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坤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9-92,共4页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始终因为总体质量不高、经典作品匮乏,难以博取读者群体的喜爱。在信息社会和消费时代的背景之下,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应在参考国外儿童文学优秀案例的基础上,积极反思当前的创作症候,力图建构既符合现实语境、又能体现游...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始终因为总体质量不高、经典作品匮乏,难以博取读者群体的喜爱。在信息社会和消费时代的背景之下,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应在参考国外儿童文学优秀案例的基础上,积极反思当前的创作症候,力图建构既符合现实语境、又能体现游戏精神,同时具有唯美诗性的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现实语境 游戏精神 诗性主体 原创
下载PDF
当下儿童文学与诗性主体 被引量:2
8
作者 仇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5-40,共6页
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的本体性结构,是儿童和成人共同拥有的精神形式,理应构成儿童文学所建构和表现的对象世界。儿童文学的诗性主体的建构和表现应该超越年龄和成人意识形态的制约,摆脱功利主义、消费社会和享乐主义的感性诱惑,获得独立... 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的本体性结构,是儿童和成人共同拥有的精神形式,理应构成儿童文学所建构和表现的对象世界。儿童文学的诗性主体的建构和表现应该超越年龄和成人意识形态的制约,摆脱功利主义、消费社会和享乐主义的感性诱惑,获得独立和自由的美学品格,使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阅读者获得诗意和审美的艺术享受,从而提升生命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诗性主体 审美活动 生命境界
下载PDF
古希腊悲剧中的诗性精神分析
9
作者 罗杰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68-70,共3页
从诗性主体的审美意识结构角度探求代表西方诗性传统的古希腊悲剧其中辩证的诗性精神,古希腊悲剧中的诗性精神整合了希腊精神要义,悲剧诗人用生命体悟来观照现实人生的思考,有别于以科学理性思辨的诗学传统。古希腊悲剧展现了希腊人文... 从诗性主体的审美意识结构角度探求代表西方诗性传统的古希腊悲剧其中辩证的诗性精神,古希腊悲剧中的诗性精神整合了希腊精神要义,悲剧诗人用生命体悟来观照现实人生的思考,有别于以科学理性思辨的诗学传统。古希腊悲剧展现了希腊人文精神的诗性精神传统,作为对现实存在的审美反思后,强调观照命运困境与生命体悟,古希腊悲剧的诗性精神传统体现为寻找人性复归之路的美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传统 审美意识 诗性主体 希腊精神 审美观照
下载PDF
庄子怀疑论美学及其当下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翔林 《求索》 CSSCI 2014年第1期4-16,共13页
庄子思想蕴含深刻的怀疑论特征,开创了中国古典怀疑论哲学与美学的先河。在解构与颠覆既定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同时,庄子追求建立"本真的自我"这一理想主体。"本真的自我"包含"智慧的自我"和"审美的自... 庄子思想蕴含深刻的怀疑论特征,开创了中国古典怀疑论哲学与美学的先河。在解构与颠覆既定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同时,庄子追求建立"本真的自我"这一理想主体。"本真的自我"包含"智慧的自我"和"审美的自我"这两个主要内涵。相应地,求证自我构成了庄子怀疑论美学的逻辑基石之一。与此相关,主体批判成为庄子怀疑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知识批判、话语批判、欲望批判等精神结构。庄子怀疑论美学的当下意义主要在于,启迪人意识到主体与知识的有限性,滋养敬畏自然与生命的伦理情怀,克服消费社会带来的功利与欲望之累,为诗性主体的建构提供充满活力的思想资源。然而,庄子怀疑论美学思想也隐匿某些消极内涵,一定程度上有碍于社会历史的正当发展。因此,我们在借鉴庄子怀疑论美学思想的同时,应对其有所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美学 怀疑论 求证自我 诗性主体
原文传递
论诗性主体及其当代性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仇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4-129,共6页
诗性主体是主体性之中最重要的因素,既存在于和各种主体相关联的结构之中,又超越和凌驾于它们之上。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最重要的功能结构和元话语,是保证生命存在的创造激情和幸福感、美感和诗意的精神基石。在当代性意义上,现代人类迫... 诗性主体是主体性之中最重要的因素,既存在于和各种主体相关联的结构之中,又超越和凌驾于它们之上。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最重要的功能结构和元话语,是保证生命存在的创造激情和幸福感、美感和诗意的精神基石。在当代性意义上,现代人类迫切需要重建和完善诗性主体,反思和批判知识、权力、道德给予主体的规训和压抑,抗衡和拒绝社会意识形态所崇尚的只要感性享乐而放弃彼岸承诺的实利主义潮流,守护着自我存在的审美超越性和诗性情怀,由此保证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力和生命存在的理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主体 结构 功能 当代性 意义
下载PDF
论诗性主体的特性和功能
12
作者 仇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诗性主体是主体性之中最重要的因素,既存在于和各种主体相关联的结构之中,又超越和凌驾于它们之上。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最重要的功能结构和元话语,是保证生命存在的创造激情和幸福感、美感和诗意的精神基石。诗性主体呈现非本能、非概... 诗性主体是主体性之中最重要的因素,既存在于和各种主体相关联的结构之中,又超越和凌驾于它们之上。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最重要的功能结构和元话语,是保证生命存在的创造激情和幸福感、美感和诗意的精神基石。诗性主体呈现非本能、非概念、非功利等特性,从功能意义上,诗性主体体现话语主体、交往主体、情感主体、消费主体、历史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等结构性功能。在当代性意义上,现代人类迫切需要重建和完善诗性主体,反思和批判知识、权力、道德给予主体的规训和压抑,抗衡和拒绝社会意识形态所崇尚的只要感性享乐而放弃彼岸承诺的实利主义潮流,守护着自我存在的审美超越性和诗性情怀,由此保证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力和生命存在的理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主体 结构 功能 当代性 意义
下载PDF
诗性主体和审美需要 被引量:1
13
作者 仇敏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0-86,共7页
在后现代历史语境里,主体一方面深陷于文化之全方位的意识形态化藩篱,高度理性化和逻辑化的思维方式,消解了内在的审美感性和审美冲动,失落了诗意化的生存期待和终极的审美信仰;另一方面,沉迷于消费社会的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由此产生... 在后现代历史语境里,主体一方面深陷于文化之全方位的意识形态化藩篱,高度理性化和逻辑化的思维方式,消解了内在的审美感性和审美冲动,失落了诗意化的生存期待和终极的审美信仰;另一方面,沉迷于消费社会的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由此产生心理的物化需要,追逐奢侈的消费欲望和沉醉于知识、商品、名利、权力等现实性对象,导致审美物化的悲剧结果。主体丧失了审美需要和审美判断力,成为感官欲望、技术需要和消费活动的奴隶。在历史和心理的双重情境下,美学呼吁重建诗性主体,既拒绝物化需要,也拒绝虚假和庸俗的审美需要,恢复和强化真实的审美需要,使审美需要的心理动机得到净化和升华。这要求我们必须认识诗性主体和审美需要的逻辑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必须对审美需要有一个审查、清理、澄明而后回归其本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主体 物化需要 审美需要
下载PDF
论诗性主体和儿童文学的逻辑联系
14
作者 仇敏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8-91,共4页
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的本体性结构,是儿童和成人共同拥有的精神形式,理应成为儿童文学所建构和表现的对象世界。儿童文学的诗性主体的建构和表现应该超越年龄和成人意识形态的制约,摆脱功利主义、消费社会和享乐主义的感性诱惑,获得独立... 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的本体性结构,是儿童和成人共同拥有的精神形式,理应成为儿童文学所建构和表现的对象世界。儿童文学的诗性主体的建构和表现应该超越年龄和成人意识形态的制约,摆脱功利主义、消费社会和享乐主义的感性诱惑,获得独立和自由的美学品格,使不同人生阶段的阅读者获得诗意和审美的艺术享受,从而提升生命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诗性主体 审美活动 生命境界
下载PDF
重塑诗性主体:都市病症问解与文艺美学发展趋势
15
作者 李志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9-152,共4页
文艺美学是实践性、开放性的间性学科,与都市化进程具有逻辑上的深度契合性。都市是文艺生产的中心领地、组织者和被生产者,都市化进程以变更文艺生产的方式来解构文艺身份、颠覆传统审美程式和异化审美价值,这导致了都市化进程的病态... 文艺美学是实践性、开放性的间性学科,与都市化进程具有逻辑上的深度契合性。都市是文艺生产的中心领地、组织者和被生产者,都市化进程以变更文艺生产的方式来解构文艺身份、颠覆传统审美程式和异化审美价值,这导致了都市化进程的病态和文艺美学发展的瓶颈。为此,重塑诗性主体以反思文艺美学发展、求解都市病症,成了当下学界研究和社会发展的亟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都市病症 诗性主体
下载PDF
重建诗性主体:当代审美教育的独特价值
16
作者 仇敏 丁彩霞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4期60-64,共5页
在后现代历史语境下的审美教育领域,一方面,必须质疑和解构有关先天论、无用论和依附论三种流俗的观念;另一方面,重建审美教育必须引入诗性主体的概念,以此为逻辑基点,厘清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与思政教育等其他教育学科之间的... 在后现代历史语境下的审美教育领域,一方面,必须质疑和解构有关先天论、无用论和依附论三种流俗的观念;另一方面,重建审美教育必须引入诗性主体的概念,以此为逻辑基点,厘清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与思政教育等其他教育学科之间的边界,确立当代审美教育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主体 审美教育 先天论 无用论 依附论
下载PDF
抗战时期“诗性主体”塑造的难度及意义——沈从文《长河》再解读
17
作者 赵双花 《郑州师范教育》 2013年第4期50-53,共4页
沈从文抗战时期未完成的长篇小说《长河》,试图通过少女形象夭夭这一"诗性主体"的建构,为中华民族的命运再造开辟出新的路径。但是,叙事速度的加快、叙事视点的游离与叙事情节的彼此矛盾,都表明这一创作理想难以实现。以个体... 沈从文抗战时期未完成的长篇小说《长河》,试图通过少女形象夭夭这一"诗性主体"的建构,为中华民族的命运再造开辟出新的路径。但是,叙事速度的加快、叙事视点的游离与叙事情节的彼此矛盾,都表明这一创作理想难以实现。以个体抒情的方式参与抗战这一集体事业的叙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小说文本因此也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美学与社会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长河》 诗性主体 抒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