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 被引量:237
1
作者 吴晓东 倪文尖 罗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7-80,共14页
关键词 《呼兰河传》 儿童视角 诗化小说 叙事者 中国现代小说 《在酒楼上》 小说研究 诗学范畴 文化诗学 回溯性
下载PDF
论“自然”范畴的三层内涵——对一种诗学阐释视角的尝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春青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6-35,共10页
如何运用具有现代学术品格的合理方法与视角来阐释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意义与价值,这已是学术界屡屡提起的话题了.有些论者提出要依据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与话语的独特性、复杂性来确立相应的阐释方法与视角,以便使阐释活动能够有效地切近... 如何运用具有现代学术品格的合理方法与视角来阐释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意义与价值,这已是学术界屡屡提起的话题了.有些论者提出要依据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与话语的独特性、复杂性来确立相应的阐释方法与视角,以便使阐释活动能够有效地切近对象本身,这是极有见地的主张.由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独特性,中国古代诗学范畴、概念以及负载它们的话语形式常常表现出某种不规范、多义项、随机性等特征.这自然会增加阐释活动的难度.但也正是由于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与概念在分类学上远没有西方古代诗学那种内涵与外延的确定性,这反而使它们获得了某种极为深刻、极为丰富的蕴含,对它们往往需要通过十分复杂的解读过程才能比较全面深入地予以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风格 诗学范畴 阐释视角 人生理想 中国古代 人格境界 “诚” 天地万物 诗学观念 生命存在
原文传递
论“趣” 被引量:10
3
作者 兰翠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18,共5页
“趣”作为一个诗学范畴是在六朝时开始被人们经常使用的。关于“趣”的论述 ,经宋元人的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极致。“趣”有“自然之趣”、“艺术之趣”和“人心之趣” ,它的涵义表现于作品中可指“意旨”、“风致” ;表现于创作主体则... “趣”作为一个诗学范畴是在六朝时开始被人们经常使用的。关于“趣”的论述 ,经宋元人的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极致。“趣”有“自然之趣”、“艺术之趣”和“人心之趣” ,它的涵义表现于作品中可指“意旨”、“风致” ;表现于创作主体则指人的慧黠灵性。对于古人“趣”论的爬罗梳理 ,不仅可以理请他们在特定时境下使用“趣”的特定涵义 ,而且 ,对于我们今天倡导富有灵气、智慧、幽默等民族品质与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 诗学范畴 《诗品》 《文心雕龙》 文学艺术 苏轼 严羽 汤显祖 存在形式 活性 宋代
下载PDF
高度成熟的中国诗学范畴:风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旭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67,共7页
本文从浑成、浑涵性方面研究“风骨” ,揭示出风骨是比情志文辞等更成熟、更纯粹的中国诗学范畴。因此 ,本文不同意把风骨析分为情志、事义、文辞的“因子”求证 ,也不满足于把风骨描述为“风格”、“风貌”、“整体体认的对象”这类尚... 本文从浑成、浑涵性方面研究“风骨” ,揭示出风骨是比情志文辞等更成熟、更纯粹的中国诗学范畴。因此 ,本文不同意把风骨析分为情志、事义、文辞的“因子”求证 ,也不满足于把风骨描述为“风格”、“风貌”、“整体体认的对象”这类尚缺乏细致的理论分析的直感判断。但本文肯定因子分析和直感整体判断的研究对于理解风骨的重要意义 ,因为风骨的浑成、浑涵性正是其诸构成因子融浃浑化的结果。本文是在风骨的构成方式中认识它的性质和涵义 ,因为风骨这种最具中国特色的诗学范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中国诗学 文辞 诗学范畴 纯粹 体认 揭示 整体 缺乏 判断
全文增补中
漫谈俄国象征主义的音乐精神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彦秋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6,共6页
“音乐精神”是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诗学范畴。本文扼要说明俄国象征主义“音乐精神”的历史沿革 ,象征派理论家和诗人 (作家 )对“音乐精神”的一些理论阐释 ,以及用“音乐精神”解读俄国象征派创作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俄国象征主义 象征派 诗学范畴 诗人 文学 作家 理论阐释 音乐精神 历史沿革
原文传递
在对话中建构多元文明的比较诗学——评《中西诗学对话》
6
作者 李甡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78,共5页
继《中西比较诗学》(1988)、《中外比较文论史·上古时期》(1998)、《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2004)、《中西比较诗学史》(2008)、《中外文论史》(2012)等比较诗学著作之后,曹顺庆教授等人的新作《中西诗学对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继《中西比较诗学》(1988)、《中外比较文论史·上古时期》(1998)、《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2004)、《中西比较诗学史》(2008)、《中外文论史》(2012)等比较诗学著作之后,曹顺庆教授等人的新作《中西诗学对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该著作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总体对话与实证变异”共4章,整体论述了中西诗学对话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并在影响实证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他国化变异与当代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变异;下编“专题对话与阐释变异”共8章,在平行阐释方面,分8个专题研究了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西方文论对同一诗学范畴、类型的差异化阐述。《中西诗学对话》是著者在比较诗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总体与专题、实证与阐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或可推动学界对相关问题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中西诗学 比较诗学 当代西方文论 诗学范畴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诗学著作 文论史
原文传递
论“兴象” 被引量:4
7
作者 谌兆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兴象”是由殷王番 在《河岳英灵集》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诗学范畴。它与贾公 彦《周礼注疏》所谓“兴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贾公彦所谓“兴象”是就明器的制作方法 而言的,而殷王番所谓“兴象”则是就诗的性质特征 而言的,乃是指... “兴象”是由殷王番 在《河岳英灵集》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诗学范畴。它与贾公 彦《周礼注疏》所谓“兴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贾公彦所谓“兴象”是就明器的制作方法 而言的,而殷王番所谓“兴象”则是就诗的性质特征 而言的,乃是指具有审美感兴特征而意余 言外的艺术形象。《河岳英灵集》所收盛唐诗作提供的艺术形象大多兼具审美感兴特征和意 余言外的特色,“兴象”这一范畴可以说是对这一显著特色的理论概括,它较之“意象”更 为强调了艺术形象中所包含的“意”的审美特性。殷王番之后,“兴象”说不断得到丰富和发 展。不少文学理论批评家多既言“兴象”又言“意象”,而往往是在比“意象”更高的审美 层次上来言“兴象”的。可见“兴象”是对“意象”的超越,或者说“兴象”说是“意象” 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象 诗学范畴 审美感兴 《河岳英灵集》 意象 诗歌 艺术形象
下载PDF
比较叙事学的设想 被引量:4
8
作者 车槿山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6,共3页
因我受命写一本比较叙事学的书,所以大致想了一下有关的问题。 狭义上的叙事学是指20世纪下半叶出现在西方的以现代语言学和结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叙事性文学作品内部规律研究,属于诗学范畴;广义的叙事学则把叙事视为人类认知世界、... 因我受命写一本比较叙事学的书,所以大致想了一下有关的问题。 狭义上的叙事学是指20世纪下半叶出现在西方的以现代语言学和结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叙事性文学作品内部规律研究,属于诗学范畴;广义的叙事学则把叙事视为人类认知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超出了文学,涉及众多学科领域。一本理想的叙事学著作大概应该从以上两个方面完整地梳理叙事学的历史、体系、方法、概念等,这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了,罕见有成功者,而一本比较叙事学的书显然还不能满足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性文学作品 20世纪下半叶 现代语言学 规律研究 结构主义 诗学范畴 人类认知 基本方式 学科领域
原文传递
论感伤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亚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3,共7页
感伤绝不仅是个人的多愁善感,无病呻吟,而是主体对宇宙、对生命意义最生动的触摸和共振,是人类心灵的诗意之源。感伤也不仅仅指涉一种风格类型,或者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一个独立的诗学范畴。
关键词 生命体验 情感内省 诗学范畴 感伤
下载PDF
作为历史诗学问题的时空体 被引量:3
10
作者 В.Н.扎哈罗夫 高慧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7,共6页
关键词 诗学问题 时空体 历史 诗学范畴 巴赫金 哲学范畴 美学问题 词汇表
原文传递
类型要素与诗学范畴的和鸣——刘诗伟《一生彩排》的文体探索与小说美学
11
作者 郑琴 《写作》 2023年第5期65-72,共8页
刘诗伟的长篇小说《一生彩排》,既借鉴了“爱情”和“悬疑”两种类型要素,也关联了“隐喻”和“媒介”两类诗学范畴。通过分析“爱情”与“悬疑”两种类型要素在《一生彩排》中的体现,用以捕捉类型要素与诗学范畴的互动表征,从而探讨小... 刘诗伟的长篇小说《一生彩排》,既借鉴了“爱情”和“悬疑”两种类型要素,也关联了“隐喻”和“媒介”两类诗学范畴。通过分析“爱情”与“悬疑”两种类型要素在《一生彩排》中的体现,用以捕捉类型要素与诗学范畴的互动表征,从而探讨小说“可读性”与“经典化”的辩证关系。刘诗伟对类型要素的微妙处理和对诗学范畴的精妙借鉴,既是关于自我文学表达的别开蹊径的探索,也是拓宽当代文学边界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诗伟 类型要素 诗学范畴 文体实验
下载PDF
2017年中国古代诗学研究概观
12
作者 卫颖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42-47,共6页
中国古代诗学研究,一直以来都深受学者们关注。本文以2017年的研究内容为主线,综观中外学者对中国古代诗学问题的不同观点,拟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研究作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学 诗学体系建构 诗学模式 诗学范畴 诗学思维
下载PDF
释“兴味”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159,共9页
"兴味"作为诗学范畴,建基于我国诗学中"兴"与"味"这一对元范畴理论之上。钟嵘连通"兴""味"论所提出的"滋味"实即感兴之味,指感物兴情形诸诗篇而产生的含蓄蕴藉之美,这成... "兴味"作为诗学范畴,建基于我国诗学中"兴"与"味"这一对元范畴理论之上。钟嵘连通"兴""味"论所提出的"滋味"实即感兴之味,指感物兴情形诸诗篇而产生的含蓄蕴藉之美,这成为后出之"兴味"的基本意涵。综观古人用例,"兴味"主要指诗歌具有一种含蓄蕴藉、富有情趣,能引发读者极高兴致,能让读者回味无穷的美感。它兼有审美接受与创作发生两种指向,兼具诗学与日常两个维度,且具有强大的意涵吸附性和文体开放性,曾与同质范畴一起成为古代各体文学的普遍审美标准,在近代更一度成为小说文体批评的核心话语,初步显示了融通古今中西的能力。时至今日,"兴味"的诗学意蕴继续向各艺术领域开放。为建构我国本土化、自主性文论话语,我们应该给予它特别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味 诗学范畴 审美接受 创作发生 审美标准 文论建构
下载PDF
始于意格 成于字句——浅谈意格、意境与创作之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进芳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48-149,共2页
人们谈文学创作与批评,不能不谈意境。意境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说到"意境",人们耳熟能详———不仅文学关注它,绘画也讨论它,哲学、美学都研究它。而与意境范畴差不多同时产生的另一个诗学范畴——"意格",... 人们谈文学创作与批评,不能不谈意境。意境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说到"意境",人们耳熟能详———不仅文学关注它,绘画也讨论它,哲学、美学都研究它。而与意境范畴差不多同时产生的另一个诗学范畴——"意格",是不是同样为人们所熟知呢?本文着眼于意境与意格的关系,探讨了意格范畴现阶段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范畴 意格 意境 创作
原文传递
兴会与刹那──比较袁枚与佩特的诗学观
15
作者 魏鹏举 《呼兰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38-43,共6页
本文通过“兴会”与“刹那”这一对诗学范畴的异同相较,对袁枚与佩特的诗学观进行了在总体诗学的背景下的比较尝试,试图通过这种具体的范畴比较来揭示中西诗学的一致与差异之处。袁枚的“兴会”与佩特的“刹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二... 本文通过“兴会”与“刹那”这一对诗学范畴的异同相较,对袁枚与佩特的诗学观进行了在总体诗学的背景下的比较尝试,试图通过这种具体的范畴比较来揭示中西诗学的一致与差异之处。袁枚的“兴会”与佩特的“刹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二人在生命性、直觉性、形式美上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审美情趣。这种比较有助于对袁枚诗学地位的重新审视和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袁枚 诗学范畴 审美情趣 重新审视 诗学地位 生命性 直觉性 形式美 异同
下载PDF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评《中国诗学史》
16
作者 胡光波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6-28,共3页
自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京都弘文堂书房,1925年)出版以来,中国诗歌及基理论著作,层出迭见。从诸作研究内容看,大致分六方面:诠释诗学资料,评述诗人诗作,勾勤诗歌发展,梳理诗学历史,专论诗学命题,抽绎诗学原理。
关键词 《中国诗学史》 书评 诗学研究 创新 诗学范畴 诗学
下载PDF
近5年中国古代诗学研究概观
17
作者 刘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7年第3期75-81,共7页
2012年至2016年的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硕果累累,蔚为大观。其宏观研究,涉及诗学体系建构、诗学模式与研究范式探讨、诗学思维与文化渊源考察、诗学思想流变追踪、诗的本质与审美境界辨析等诸多方面,美不胜收;而范畴与命题、诗论家与诗学... 2012年至2016年的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硕果累累,蔚为大观。其宏观研究,涉及诗学体系建构、诗学模式与研究范式探讨、诗学思维与文化渊源考察、诗学思想流变追踪、诗的本质与审美境界辨析等诸多方面,美不胜收;而范畴与命题、诗论家与诗学著述、诗学断代史、佛教禅宗诗学、中西诗学比较等方面的论述,也琳琅满目,其新课题、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新见解,展现出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学 诗学范畴 诗论 诗学体系 诗学思维 综述
下载PDF
中国诗话与唐宋诗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镇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2-77,共6页
当今唐宋诗研究的出路在于建立一门新的学科。本文从中国诗话论唐宋诗的角度,通过范畴、范畴群及其体系之研究,揭示了唐宋诗各自不同的特质。
关键词 唐宋诗歌 宋诗研究 中国诗话 唐诗研究 清诗话 宋诗纪事 唐宋诗之争 诗学 辩证运动 诗学范畴
下载PDF
“爽”的古代诗学范畴内涵辨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振华 吴咏絮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爽"是中国古典诗学中一个较为灵活和复杂的批评范畴。"爽"的本义为"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爽"的词义、组合词汇、运用范围与内在意蕴不断发展,为"爽"成为一独特的诗学范畴做了... "爽"是中国古典诗学中一个较为灵活和复杂的批评范畴。"爽"的本义为"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爽"的词义、组合词汇、运用范围与内在意蕴不断发展,为"爽"成为一独特的诗学范畴做了准备。作为诗学范畴的"爽"既主要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用于人物品藻的美学范畴的"爽"发展而来,又动态地掺合了人们对使用"爽"这一语词描述的其他事物的体验与感受。自刘勰《文心雕龙》问世以来,"爽"及其相关词汇的丰富、范畴的运用和字义的发展与成熟,越来越清晰和频繁地反映在文学批评话语之中。明中后期,"爽"及其相关诗学范畴的运用逐渐走向成熟。作为诗学范畴的"爽"的具体内涵,指向一种明豁畅达、清朗不俗的特质,涉及创作主体、作品的语言体式、情致意境,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呈现的作品的总体风格等各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范畴 人物品藻 具体内涵 创作主体 语言体式 情致意境 总体风格
下载PDF
梁秉钧:与城市对话
20
作者 王光明 《诗探索》 2002年第Z2期198-206,共9页
梁秉钧(1948-)是香港近2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城市诗人之一,目前已有多篇论文对他的诗作过专门的讨论,有的论者把他列入后现代诗学范畴,有的论者赞赏他利用城市的物质性创造了另类的文化空间。这些观点都很有洞见。不过,总体地看,我倾向于... 梁秉钧(1948-)是香港近2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城市诗人之一,目前已有多篇论文对他的诗作过专门的讨论,有的论者把他列入后现代诗学范畴,有的论者赞赏他利用城市的物质性创造了另类的文化空间。这些观点都很有洞见。不过,总体地看,我倾向于把梁秉钧的诗歌理解为文化转型时期对话性的写作。“对话性”是俄国文艺学家巴赫金的一个重要理念,意指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秉钧 诗学范畴 对话性 后现代 香港浸会学院 赫金 乏善足陈 山水诗 个人命运 随物宛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