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梅曾亮对袁枚诗学的接受、批评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明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4,共9页
桐城派不仅以文法名世,其诗学也自成体系。桐城派中期代表作家梅曾亮,诗文俱佳,一时推为大师。然梅曾亮诗歌并非独取桐城,而是常有旁涉,甚至取法袁枚性灵诗学,这与其师姚鼐斥袁为诗家恶派颇相悖。考究得知,梅曾亮诗学与袁枚诗学渊源颇深... 桐城派不仅以文法名世,其诗学也自成体系。桐城派中期代表作家梅曾亮,诗文俱佳,一时推为大师。然梅曾亮诗歌并非独取桐城,而是常有旁涉,甚至取法袁枚性灵诗学,这与其师姚鼐斥袁为诗家恶派颇相悖。考究得知,梅曾亮诗学与袁枚诗学渊源颇深,二者在诗学理念和创作实践上皆有契合之处。更可贵的是,梅氏于袁枚诗学之偏颇处亦能时时窥见,并加以矫正、补充。可以说,梅曾亮将袁枚性灵诗学与桐城诗学这两个原本迥然殊途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整合,并将合理因素纳入桐城文学发展进程中,使桐城文学成功实现了一次转型,从而确立了新的桐城文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袁枚 诗学关系 性灵 批评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精神境界与诗学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游锡剑 岳乾林 余永梅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第7期252-253,共2页
中国哲学与诗学关系由来已久,渊源极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的诗学化,诗学的哲学化是十分显著的现象。同时"心"是中国古典诗学与心学的纽带。因此,本文尝试从中国古典诗学与心学的关系出发,在描述王阳明心学基础上,讨论王... 中国哲学与诗学关系由来已久,渊源极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的诗学化,诗学的哲学化是十分显著的现象。同时"心"是中国古典诗学与心学的纽带。因此,本文尝试从中国古典诗学与心学的关系出发,在描述王阳明心学基础上,讨论王阳明心学与诗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境界 诗学关系
下载PDF
论言意与性情之诗学关系
3
作者 刘运好 吴强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139,共8页
言意论是玄学对魏晋诗学影响最为直接的一个理论范畴,因此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作为哲学范畴,贯穿于整个玄学体系建构与义理表达过程的辩证思维之逻辑起点;作为诗学范畴,又贯穿于整个文学文本形成过程与审美形态构成的辩证思维... 言意论是玄学对魏晋诗学影响最为直接的一个理论范畴,因此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作为哲学范畴,贯穿于整个玄学体系建构与义理表达过程的辩证思维之逻辑起点;作为诗学范畴,又贯穿于整个文学文本形成过程与审美形态构成的辩证思维之逻辑起点。无论是作为哲学范畴抑或诗学范畴,言意论与性情论都有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二者都建立在玄学本体论基础上,在文化生成上具有哲学关联性;二者在理论内涵与外延上互相叠合,在理论生成上具有意义的包蕴性;以性情为审美内质,以言意为审美表达,在二者合力的作用下,促进了魏晋诗学向哲理化、精美化、意象化的转变,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两汉的诗学审美,因此在审美形态上又构成逻辑关系上的共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言意论 性情论 诗学关系
下载PDF
论杜甫与陶渊明的诗学关系
4
作者 刘中文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8-153,共6页
陶渊明和杜甫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峰,两者有着深层的诗学渊源关系。杜甫涵纳百川转益多师,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滋养了杜甫的诗歌。而诗圣杜甫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评价、阐释、接受和发展自然提升了陶渊明的诗学地位,光大了田园诗的成就... 陶渊明和杜甫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峰,两者有着深层的诗学渊源关系。杜甫涵纳百川转益多师,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滋养了杜甫的诗歌。而诗圣杜甫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评价、阐释、接受和发展自然提升了陶渊明的诗学地位,光大了田园诗的成就。虽然杜甫认为陶渊明“未必能达道”,且这一观点引发了学术史上的长期争论,但是杜甫同时又充分肯定陶诗的崇高地位,在诗学史上第一次将陶渊明列于谢灵运之前,认为陶诗完全合乎《诗》、《骚》的诗学精神,且在自己的田家诗中自觉接受并发展了陶诗的体恤万物的情怀、“真”的诗学精神和恬淡的审美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陶渊明 诗学关系
下载PDF
赖山阳诗学及其与中日诗史源流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钱志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60,共12页
赖山阳是日本江户后期代表性诗人,也是日本汉诗殿军式人物。从奈良时代到江户时代,日本汉诗一直受着中国诗歌的影响。日本古代学者江村绶认为这个影响的规律是,每一种中国古代的诗歌气运,大约一两百年后会传到日本。赖山阳的诗学,体现... 赖山阳是日本江户后期代表性诗人,也是日本汉诗殿军式人物。从奈良时代到江户时代,日本汉诗一直受着中国诗歌的影响。日本古代学者江村绶认为这个影响的规律是,每一种中国古代的诗歌气运,大约一两百年后会传到日本。赖山阳的诗学,体现从崇尚复古向主张性灵的诗风的转变,对明清之际的各派有所调和。其具体的创作受到明清各家诗风的影响,其中如李梦阳、吴梅村、钱谦益、王渔洋、蒋士铨等家的影响都比较明显。但是他追求的目标仍在唐宋,对杜甫、韩愈、苏轼、陆游等家的诗风都有学习。他在诗歌艺术上达到很高的水平,近体绝律成就尤高。赖氏熟于经史,对中国和日本的历史都有所研究。其诗歌在内容上反映出典型的尊王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山阳 日本诗史 明清诗学 性灵诗学 中日诗学关系
下载PDF
比较诗学的第一领域:国际诗学关系研究
6
作者 周荣胜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8-75,共8页
国际诗学关系研究是比较诗学的第一领域。比较诗学需置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它不是不同国别诗学的相互比较。基于"理论旅行"思想的诗学关系的历史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事实的实证研究,也要充分运用其他理论资源,考察国际诗学关... 国际诗学关系研究是比较诗学的第一领域。比较诗学需置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它不是不同国别诗学的相互比较。基于"理论旅行"思想的诗学关系的历史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事实的实证研究,也要充分运用其他理论资源,考察国际诗学关系史所包含的各种理论问题,做到历史考察与理论讨论相互结合。同时,影响和接受研究需从单一视域扩展到多重视域,使得研究对象多样性的"来世生命"更丰满;对多种文化的影响和接受研究进行再比较、再综合,也可以加深对"理论旅行"内在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国际诗学关系 理论旅行 诗学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