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电影诗学断想 被引量:17
1
作者 罗艺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47,共3页
古老的艺术,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建筑,都诞生在各民族的土壤里,并在自己的土地上成长。唯有电影不同,她是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产儿,西方是全世界电影的故乡。不仅如此,电影一个世纪的历史,西方电影艺术一直引领世界电... 古老的艺术,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建筑,都诞生在各民族的土壤里,并在自己的土地上成长。唯有电影不同,她是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产儿,西方是全世界电影的故乡。不仅如此,电影一个世纪的历史,西方电影艺术一直引领世界电影潮流,在电影理论、电影技术、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中国传统美学 诗学体系 电影理论 摹仿论 中国美学 意象造型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古典美学 中国电影艺术
下载PDF
厉鹗与浙派诗学思想体系的重建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兵 王小恒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9,共10页
厉鹗作为浙派发展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学理论对浙派前期诗学体系有明显的深化、发展和整合作用,并且具有鲜明的重建性质。厉鹗以其特有的人格精神和有力的诗学实践,总结浙派诸先辈的诗学主张,通过“因”、“变”、“创”的努力,... 厉鹗作为浙派发展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学理论对浙派前期诗学体系有明显的深化、发展和整合作用,并且具有鲜明的重建性质。厉鹗以其特有的人格精神和有力的诗学实践,总结浙派诸先辈的诗学主张,通过“因”、“变”、“创”的努力,构建了以宗宋为前提、重学为途径、追求诗歌“清寒”为最高境界的三位一体的完整的浙派诗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 厉鹗 宗唐宗宋 学问 清寒 诗学体系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的王夫之诗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魏中林 谢遂联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61,共9页
王夫之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集大成者。本文在纵向概述二十世纪对王夫之诗学理论研究历程的基础上 ,从学术界关注的诗学体系的探讨 ;创作论中的情景关系、现量说、意势关系的研究 ;诗歌本质论中的“诗道性情”说以及功用论中“兴... 王夫之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集大成者。本文在纵向概述二十世纪对王夫之诗学理论研究历程的基础上 ,从学术界关注的诗学体系的探讨 ;创作论中的情景关系、现量说、意势关系的研究 ;诗歌本质论中的“诗道性情”说以及功用论中“兴观群怨”说的研究等诸方面 ,对二十世纪王夫之诗学研究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归纳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理论 王夫之 诗学体系 兴观群怨 诗学研究 诗歌 创作论 道性 功用论 现量
全文增补中
哈罗德·品特的语言剧 被引量:8
4
作者 方柏林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41,共4页
在英语剧作家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 1930-)之前,独霸西方戏剧理论达两千年之久的亚里斯多德诗学体系.把戏剧界定为“对行动的再现”或“模仿”,而语言则是实现这种“再现”和“模仿”的“媒介”。把语言作为表现工具的隐... 在英语剧作家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 1930-)之前,独霸西方戏剧理论达两千年之久的亚里斯多德诗学体系.把戏剧界定为“对行动的再现”或“模仿”,而语言则是实现这种“再现”和“模仿”的“媒介”。把语言作为表现工具的隐舍条件是语言的交流功能;且为行动的整体性计,语言必须非常经挤、非常有效地表现行动中思想的交流性、有效性和达意性(articuI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品特 语言 诗学体系 再现 西方戏剧 剧作家 行动 达意 英语 模仿
下载PDF
沈德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顺贵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7-111,共5页
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本文从文学发展史和文艺理论演变史的角度,在纵向概述沈德潜生前及后人研究沈德潜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界普遍关注的沈德潜的诗学体系、“格调”说与“温柔敦厚”说、沈德潜诗歌创作及其在唐诗学上的贡献等... 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本文从文学发展史和文艺理论演变史的角度,在纵向概述沈德潜生前及后人研究沈德潜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界普遍关注的沈德潜的诗学体系、“格调”说与“温柔敦厚”说、沈德潜诗歌创作及其在唐诗学上的贡献等情况作了细致的学术梳理和评述。作者同时指出,目前人们对沈德潜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所在,并且对研究的方法作出自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清代 文学家 诗学体系 诗歌创作 “格调说” “温柔敦厚说” 诗学 《唐诗别裁集》
下载PDF
试论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理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巧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64,共7页
著名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和研究 ,著作丰硕 ,阐发问题精微深刻 ,见解新颖独到。但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叶先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探讨并不多 ,从比较诗学角度探讨的就更少了。事实上 ,在中西比较诗学... 著名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和研究 ,著作丰硕 ,阐发问题精微深刻 ,见解新颖独到。但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叶先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探讨并不多 ,从比较诗学角度探讨的就更少了。事实上 ,在中西比较诗学方面 ,叶先生不仅有大量的批评实践 ,也提出了一些理论主张。本文将叶先生关于中西比较诗学方面的观点大致总结为三个方面 ,并认为这些观点有其特点、价值 ,对当前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新诗学体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诗学理论 中西比较 比较诗学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诗学 诗学体系 陆学 事实 理论主张
下载PDF
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6
7
作者 乐黛云 《瞭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6期28-29,共2页
目前的世纪转折时期,也是一个以横向开拓为特点的文化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东西文化的撞击、冲突和相互吸取,无疑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一特点已经为也必将为比较文学研究开辟更大的学术空间。 比较文学研究的真义就在于跨学科,... 目前的世纪转折时期,也是一个以横向开拓为特点的文化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东西文化的撞击、冲突和相互吸取,无疑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一特点已经为也必将为比较文学研究开辟更大的学术空间。 比较文学研究的真义就在于跨学科,跨文化,跨时代(仅指跨文化状态,如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之研究),冲决一切人为的、曾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界限,在各种边缘的重叠交合之中,在不同文化的人们的视野融合的基础上,寻求新的起点,创造新的未来,这就是世纪之交一切比较学科和边缘学科所面临的挑战和应肩负的重任。比较文学研究由于其反映人类心灵的文学特性和相对较长的发展历史,理应对这一伟大潮流作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西方现代文学 学术空间 神圣不可侵犯 东西文化 视野融合 文化状态 形象学 接受屏幕 诗学体系
原文传递
沈从文创作的佛教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永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8,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佛教意识是颇为独特的。随着创作实践的不断推进,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也表现得愈加自觉。在早期(1924—1933)创作中,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主要集中在运用佛经表达对于“文学”的见解,以及把宗教信仰对象化为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佛教意识是颇为独特的。随着创作实践的不断推进,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也表现得愈加自觉。在早期(1924—1933)创作中,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主要集中在运用佛经表达对于“文学”的见解,以及把宗教信仰对象化为文学创作的信念。沈从文中期创作(1933—1937)的佛教意识则表现在自觉借鉴佛经探索现代小说创作的题材空间、叙事技巧以及试验文字的“抒情”与“韧性”。其后期创作(1937—1949)的佛教意识更为沉潜,表现在运用佛教思维方式构建诗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佛教意识 创作 诗学体系
下载PDF
近年来王夫之诗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海峰 《船山学刊》 2002年第4期35-37,40,共4页
关键词 王夫之 诗学研究 意境 诗学体系 诗歌创作 情感
下载PDF
《庄子》与中国诗史之源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明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56-63,共8页
本文考察了《庄子》与中国诗史的关系,文章认为:《庄子》的审美情感开拓了诗的疆域;庄子创造了丰富的意象、全新的意境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的艺术精神超越了同类文化典籍,足以与《诗三百》、《楚辞》鼎足而三;以《庄子... 本文考察了《庄子》与中国诗史的关系,文章认为:《庄子》的审美情感开拓了诗的疆域;庄子创造了丰富的意象、全新的意境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的艺术精神超越了同类文化典籍,足以与《诗三百》、《楚辞》鼎足而三;以《庄子》为中心形成了道家诗学体系;《庄子》在塑造中国古代诗人心态,建构诗人人格模式,规范诗歌创作流向诸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之源 神美情感 诗学体系
原文传递
世界比较诗学史的话语建构──兼及对《世界比较诗学史》的评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汉文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2-140,共9页
《世界比较诗学史》是以世界四大诗学体系(中国、印度、西方与波斯一阿拉伯)为纲目的诗学史,旨在建立比较诗学的中国理论模式与话语,这是一部以理论观念创新为目标的论著,涉及诗学史与诗学理论的广阔维度,征引了较为丰富的材料。... 《世界比较诗学史》是以世界四大诗学体系(中国、印度、西方与波斯一阿拉伯)为纲目的诗学史,旨在建立比较诗学的中国理论模式与话语,这是一部以理论观念创新为目标的论著,涉及诗学史与诗学理论的广阔维度,征引了较为丰富的材料。目前欧美学者尚未见有类似论著,甚至亦未闻其有过此类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比较 话语建构 诗学 评论 诗学体系 比较诗学 观念创新 诗学理论
原文传递
从“绿色之思”到“生态诗学”——生态文艺学的范式生发、转换与升华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丽娟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生态文艺学是20世纪90年代生态思潮下的新型学科形态,意在用生态学观点、理论与方法,探究文学与艺术现象的生态美蕴,及其与自然、社会及人的精神状态的生态审美关系,乃至文艺内在的生态规律。生态文艺学遵循自然法则、艺术法则、社会法... 生态文艺学是20世纪90年代生态思潮下的新型学科形态,意在用生态学观点、理论与方法,探究文学与艺术现象的生态美蕴,及其与自然、社会及人的精神状态的生态审美关系,乃至文艺内在的生态规律。生态文艺学遵循自然法则、艺术法则、社会法则三位一体的学科规律,以文艺的绿色之思,追求文艺学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发展。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生态文艺学日显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传统 生态审美 诗学体系 生态学观点 《二十四诗品》 新型学科 自然审美 传统诗学 审美内涵 诗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比较诗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小琪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诗学研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中西比较 国内比较 中国 比较诗学 诗学体系 中西诗学
下载PDF
对吕进诗学体系的简单理解——读《吕进诗论选》兼谈吕进诗论的学术品格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登科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2-27,共6页
阿红在为《吕进诗论选》撰写的序文中说:“吕进,以他对中国古典与现、当代诗歌诗论的广识,以他对世界诗史与著名诗歌诗论的博知,以他对哲学、心理学、创造思维学的理会,以他敏锐的领悟、独立的思考,以他虽不算多却深有体味的创作经验,... 阿红在为《吕进诗论选》撰写的序文中说:“吕进,以他对中国古典与现、当代诗歌诗论的广识,以他对世界诗史与著名诗歌诗论的博知,以他对哲学、心理学、创造思维学的理会,以他敏锐的领悟、独立的思考,以他虽不算多却深有体味的创作经验,呕心沥血,运筹帷幄,终于为中国现代诗学创造了一个新的颇是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集中地体现在他在一本本著作基础上终于完成的力作:《中国现代诗学》,也体现在这本《选集》里。”这段话很妙,妙在它道出了吕进诗学成就的来龙去脉及其辐射的学科领域。既为体系,而且是新体系,自然有其独特的理论来源、观念更新与学术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体系 中国现代诗学 吕进 诗论 诗学主张 诗学成就 中国新诗 诗歌研究 学术品格 新诗理论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三大难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29,共3页
从本期起,我们开展"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我们对笔谈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将要持续几期的笔谈能"谈"出一些有真知灼见的东西。中国现代诗学已经诞生近百年了。是时候了,需要回顾和科学地总结近百年积累的正... 从本期起,我们开展"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我们对笔谈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将要持续几期的笔谈能"谈"出一些有真知灼见的东西。中国现代诗学已经诞生近百年了。是时候了,需要回顾和科学地总结近百年积累的正面和负面的艺术经验,肯定应当肯定的,发扬应当发扬的,批评应当批评的,推掉应当推掉的;向伪诗学宣战,摆脱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推动当下中国新诗的振衰起弊。这是现实提出的问题,时代提供的条件,诗界普遍的希望,历史赋予的使命。对新诗的"新"和自由诗的"自由",切忌误读。任何艺术都是有"规矩"的。这既是局限,又正是特殊魅力之所在。现代诗学的规范是新诗规范的前提。我们的讨论,遵循"百家争鸣"的原则,为大家准备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请大家就中国现代诗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现代诗学的各个方面,自由发表意见。现代诗学在新诗草创期从零起步,取得的进展是很不容易的。现代诗学能够走到今天,是一代代诗学家努力的结果。但是目下在现代诗学领域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这里提出学术规范问题,作为主持人的发言。说得不客气一点,近年出现了一些学术垃圾。我们常常遇到"六经注我"的武断地以研究主体代替研究对象的著述;遇到从偏爱走向偏废的以偏概全的著述;遇到不是历史地研究历史问题,而是以当代语境取消历史语境的著述;遇到以西方话语颠覆民族话语,充当强权话语的"搬运工"和随从的著述;遇到以概念游戏冒充原创性的著述。著书不立说;繁而不荣,盛而不昌。这种现象,人们早已有所感受。这类著述的存在,除了为垃圾制造者(某些专心致力于谋利的刊物和出版社之类)带来实际利益以外,对于学术,对于新诗,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前几年有37位院士就学术规范问题致信中央时说:"只有被引用并获得正面评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现代诗学 中国古典诗学 诗歌艺术 西方诗学 诗学体系 诗学理论 诗学思想
下载PDF
吕进诗学体系建构中的奠基作——重读《新诗的创作与鉴赏》 被引量:5
16
作者 颜同林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当代著名诗歌理论家吕进建构的中国现代诗学体系 ,是新诗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求实、创新的体系。作为其奠基之作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则在某种程度上孕育出该诗学体系的雏型 ;在吕进诗学体系不断延伸的地平线上 ,该书据其源头 ,... 当代著名诗歌理论家吕进建构的中国现代诗学体系 ,是新诗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求实、创新的体系。作为其奠基之作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则在某种程度上孕育出该诗学体系的雏型 ;在吕进诗学体系不断延伸的地平线上 ,该书据其源头 ,可以略窥整个体系流变的内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的创作与鉴赏》 吕进 诗学体系 书评 中国 现代诗学体系
下载PDF
中国诗学史的宏观透视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经太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78-84,共7页
中国诗学史的宏观透视韩经太为了真正能够摆脱那种历代诗论纪述式的诗学史结构框架,为了最终使中国诗学史成为对中华民族之诗意哲学和诗意人生的动态把握,我们有必要首先在宏观上确证一种新而有效的关注与透视方式。不言而喻,确证行... 中国诗学史的宏观透视韩经太为了真正能够摆脱那种历代诗论纪述式的诗学史结构框架,为了最终使中国诗学史成为对中华民族之诗意哲学和诗意人生的动态把握,我们有必要首先在宏观上确证一种新而有效的关注与透视方式。不言而喻,确证行为须完成于探询实践之中,从而,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诗文化 诗学体系 “风骨” 中国诗学 《诗》 核心范畴 “言” 思维课 唐宋诗之争
原文传递
清初诗坛的一次论争——兼论赵执信的诗学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清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S2期7-11,共5页
虽说清代诗坛表现出五彩纷呈、百卉竞艳的奇姿异态:诗人众多、流派纷繁、风格多变、内容丰富,都几能超越它的前代,堪称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后劲。然比起它同时代诗论的丰富多彩,诗学观的百家争鸣却难以比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代的诗学... 虽说清代诗坛表现出五彩纷呈、百卉竞艳的奇姿异态:诗人众多、流派纷繁、风格多变、内容丰富,都几能超越它的前代,堪称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后劲。然比起它同时代诗论的丰富多彩,诗学观的百家争鸣却难以比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代的诗学,比它以前的任何时代都丰富,成就超越它以前的任何时代。这个局面的出现,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不同诗学观点的勇于论争。清初以王士祯、赵执信翁婿为代表的论争,就充分表现出这种独辟蹊径的创造精神。 赵执信诗学观的内涵 赵执信在《谈龙录》的落笔,即记载了一件颇有意义的趣事,很能发人深思。云: 钱塘洪昉思(升),久于新城之门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围炉诗话》 清初诗坛 王士祯 诗学 诗学体系 王夫之 谈龙录 吴乔 诗学理论
下载PDF
灵心、世运、学问——论钱谦益的诗学体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永刚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47-50,共4页
作为明清鼎革之际的文坛宗主,钱谦益倡导"灵心"、"世运"、"学问",力救明季斯文之弊,开有清一代宗宋之风。形成这一诗学体系的原因,在于其面对政治的危机及学术的衰颓所产生的强烈的史官意识及经世致用的... 作为明清鼎革之际的文坛宗主,钱谦益倡导"灵心"、"世运"、"学问",力救明季斯文之弊,开有清一代宗宋之风。形成这一诗学体系的原因,在于其面对政治的危机及学术的衰颓所产生的强烈的史官意识及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诗学体系 灵心 世运 学问
下载PDF
翻译即改写:从菲茨杰拉德到胡适——以《鲁拜集》第99首为个案 被引量:4
20
作者 邵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8-14,共7页
波斯古代诗人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集<鲁拜集>,经过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的创造性翻译成了英国文学的瑰宝,其汉译本也异彩纷呈,其中不乏创造性译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已经从单纯考虑语言层面的对等发展到考虑文化... 波斯古代诗人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集<鲁拜集>,经过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的创造性翻译成了英国文学的瑰宝,其汉译本也异彩纷呈,其中不乏创造性译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已经从单纯考虑语言层面的对等发展到考虑文化层面以及制约翻译行为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媒介等因素,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美国翻译理论家勒菲弗尔就提出翻译操控理论.认为翻译是改写,这种改写会对译语文化产生影响.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鲁拜集>第99首的英译和汉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译本比对,探索了意识彤态和诗学体系对菲茨杰拉德和胡适译诗的影响,最后得出创造性诗歌翻译是合理而又可行的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家 改写 菲茨杰拉德 胡适译诗 创造性 勒菲弗尔 操控理论 汉译本 对译语文化 语言层面 英国文学 英国诗人 异彩纷呈 研究对象 文化媒介 文化层面 诗学体系 诗歌翻译 理论基础 古代诗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