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6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群体诗学到个体诗学——前期诗史发展的一种基本规律 被引量:30
1
作者 钱志熙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8,共13页
诗歌史存在着个体创作与群体创作两种形式 ,同时也存在着性质不同而相对统一的群体与个体两种类型的诗学。考察人类早期的诗歌发展史 ,是群体诗学早于个体诗学而成熟 ,而个体诗学的确立 ,标志着诗史发展进入更高的一个阶段。对中国前期... 诗歌史存在着个体创作与群体创作两种形式 ,同时也存在着性质不同而相对统一的群体与个体两种类型的诗学。考察人类早期的诗歌发展史 ,是群体诗学早于个体诗学而成熟 ,而个体诗学的确立 ,标志着诗史发展进入更高的一个阶段。对中国前期诗史中群体诗学发生历史作详尽分析后可见 ,从《诗经》时代到汉代的诗歌史 ,都是以群体诗学为主流的诗歌史 ,汉为群体诗学成熟期。而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史 ,则转入以个体诗学为主体。此后的整个文人诗史 ,其最基本的事实是个体诗学的高度发展。但也须指出 ,文人诗的个体诗学渊源于前期的群体诗学 ,所以在个体诗学发展阶段过程中 ,群体诗学的原则仍起到一定的支配作用。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古代诗歌史的状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诗史 诗歌史 文人诗 诗歌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 前期 个体 存在 相对
原文传递
李白与长江 被引量:25
2
作者 余恕诚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8,共11页
长江源远流长,地域广阔,文明起源甚早。巴蜀、荆楚、吴越,各有自己的地理和文化特征,但合起来又形成由长江贯通的大的地理与文化区域。经过长时期的开发,到八世纪,其经济实力已接近甚至超过黄河流域,这一广大地区孕育的文化,在... 长江源远流长,地域广阔,文明起源甚早。巴蜀、荆楚、吴越,各有自己的地理和文化特征,但合起来又形成由长江贯通的大的地理与文化区域。经过长时期的开发,到八世纪,其经济实力已接近甚至超过黄河流域,这一广大地区孕育的文化,在诗歌盛行的唐代,必然会对诗史有重大的积极影响。李白成长于长江上游的巴蜀,卒葬于长江下游的当涂,中间因就婚安陆、寓家南陵、系狱浔阳、流放夜郎,以及早年漫游、晚年流浪,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长江流域。沿江万里的自然风光,丰富多采的文化遗产,对其影响极深。李白吸收多方面营养,以其天才的创造,将长江流域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向诗坛作了展示,成为诗史上的重大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李白 诗坛 诗歌 巴蜀 流浪 大地 流放 文明起源 夜郎
原文传递
《革命者》:写实与写意融合的“诗史”叙述——徐展雄访谈 被引量:24
3
作者 徐展雄 尹鸿 孟琪(整理)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革命者》通过38小时的时间轴设定,以李大钊先生为叙事中心的多角度放射性结构,回溯了他一生的事迹,展现了李大钊作为革命领袖的精神气质和多重面向,以一种情绪电影的创新化表达对主旋律影片的创作予以突破。本次访谈主要围绕主旋律影... 《革命者》通过38小时的时间轴设定,以李大钊先生为叙事中心的多角度放射性结构,回溯了他一生的事迹,展现了李大钊作为革命领袖的精神气质和多重面向,以一种情绪电影的创新化表达对主旋律影片的创作予以突破。本次访谈主要围绕主旋律影片的创作基点、美学传统以及表演特色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革命者》在题材、人物、叙事与作者化风格等内容的艺术化表达,并希冀为今后主旋律题材电影提供新的创作经验及美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者》 主旋律题材 传记片 诗史 革命电影美学
原文传递
明清人对“诗史”观念的检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之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65,共7页
“诗史”是唐宋人敬献给杜甫最崇高的诗歌桂冠 ,也是诗歌史上一种重要的诗学观念。但是在明代 ,“诗史”说受到了质疑。明代人从辨体入手 ,对“诗史”说能否成立表示怀疑。由于“诗史”说与杜诗互为表里的关系 ,推翻“诗史”说 ,必须对... “诗史”是唐宋人敬献给杜甫最崇高的诗歌桂冠 ,也是诗歌史上一种重要的诗学观念。但是在明代 ,“诗史”说受到了质疑。明代人从辨体入手 ,对“诗史”说能否成立表示怀疑。由于“诗史”说与杜诗互为表里的关系 ,推翻“诗史”说 ,必须对杜诗进行重新审视。杨慎认为 ,杜诗的议论与《诗经》“意在言外”的诗学审美相悖 ,何景明不满意于杜甫叙事诗“博涉世故” ,“调失流转” ,“兼《雅》《颂》而风人之意或缺” ;王廷相批评杜甫及唐代的其他叙事诗“漫敷繁叙 ,填委事实 ,言多趁贴 ,情出附辏”。明清之际“诗史”说再一次成为检讨的对象 ,钱谦益、黄宗羲、吴伟业等人继承、发展了“诗史”说 ,并影响了清中期的“吴伟业热”和晚清近代模拟“梅村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清朝 诗史 诗学观念 杜甫 叙事诗 学风 文风 吴伟业
下载PDF
“元和体”原初内涵考论 被引量:16
5
作者 尚永亮 李丹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6,共9页
“元和体”是诗史上的重要概念,然而对其内涵的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择其要者予以梳理,考镜源流,品核正误。认为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白氏长庆集序》二文所作相关解说,是准确把握“元和体”原初内涵的关键,其意盖专指元... “元和体”是诗史上的重要概念,然而对其内涵的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择其要者予以梳理,考镜源流,品核正误。认为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白氏长庆集序》二文所作相关解说,是准确把握“元和体”原初内涵的关键,其意盖专指元、白二人所作小碎篇章与次韵倡和的长篇排律,乐府讽谕之作不在其中。小碎篇章既包括艳情诗,也包括有感于世事人生而“取其释恨佐欢”的自我吟畅之作;长篇排律既有艺术形式上争雄斗胜、呈技献巧的成份,更包含创前古所未有、示来世以轨辙的新变意图。总的来看,这两类作品都可用以代书、自我吟畅或戏投,亦即都具有世俗化、私人化、情感化和游戏化、技巧化、创新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元和体诗得以广泛传播以及被人效法的一大要因,而这种传播、效法反过来又导致这些特征的强化和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和体 考镜源流 艺术形式 诗史 艳情诗 世俗化 私人化 游戏化
原文传递
杜诗学(上) 被引量:7
6
作者 廖仲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12-18,38,共8页
杜诗学(上)廖仲安一、“杜诗学”的由来“杜诗学”,简称“杜学”,顾名思义,就是有关杜甫诗歌的一切学问。但是,“杜诗学”和“杜学”的名目,在历史上出现颇晚。“杜诗学”之名,始见于金人元好问的《杜诗学》一书,其书引言全文... 杜诗学(上)廖仲安一、“杜诗学”的由来“杜诗学”,简称“杜学”,顾名思义,就是有关杜甫诗歌的一切学问。但是,“杜诗学”和“杜学”的名目,在历史上出现颇晚。“杜诗学”之名,始见于金人元好问的《杜诗学》一书,其书引言全文如下:杜诗注六七十家,发明隐奥,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学 杜甫 元好问 诗史 以故为新 黄庭坚 钱钟书 《冷斋夜话》 《文选》 李东阳
下载PDF
杜甫五古的艺术格局与杜诗“诗史”品质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宁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22,共10页
宋人胡宗愈认为,杜诗之为"诗史",在于能详陈诗人个体人生经历与情志,读者可以由此了解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这种将"一人之诗"与"一代之史"密切联系的诗史观,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形成和流行,与宋代历史笔记和... 宋人胡宗愈认为,杜诗之为"诗史",在于能详陈诗人个体人生经历与情志,读者可以由此了解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这种将"一人之诗"与"一代之史"密切联系的诗史观,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形成和流行,与宋代历史笔记和日记写作趋于兴盛,通过个体小历史记录和反映公共大历史的史学风气逐渐增强有关。杜诗在艺术上,积极探索了将个体人生与公共历史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其五古对赠答与行旅之表现传统的深入开拓,正代表了探索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诗史 五古 赠答 行旅
原文传递
钱谦益与吴中诗学传统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兴陆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13,共8页
本文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在搁置钱谦益的相关表述的前提下,梳理明代吴中和北郡诗学之间复杂的关系史。二是以钱谦益的理论表述为重点,阐述钱谦益勾勒明代吴中诗史,建构吴中诗学传统的自觉努力,并指出:本乎学问,关乎世运,取径杜、韩、... 本文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在搁置钱谦益的相关表述的前提下,梳理明代吴中和北郡诗学之间复杂的关系史。二是以钱谦益的理论表述为重点,阐述钱谦益勾勒明代吴中诗史,建构吴中诗学传统的自觉努力,并指出:本乎学问,关乎世运,取径杜、韩、苏、陆,而踔厉特出,自成一家,是钱谦益为吴中诗学走出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传统 钱谦益 吴中 关系史 明代 诗史 自觉 成一
原文传递
解读“诗史”精神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明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2-98,共7页
千百年来,杜诗学的研究者们在对“诗史”的阐释中存在着巨大的误区:其一,在一定程度上将“诗史”等同于史籍、史料;其二,认定“诗史”乃是自觉服务于政治教化的样板。本文旨在辨析此两种误解,揭橥诗史精神的实质,进而探察并阐述... 千百年来,杜诗学的研究者们在对“诗史”的阐释中存在着巨大的误区:其一,在一定程度上将“诗史”等同于史籍、史料;其二,认定“诗史”乃是自觉服务于政治教化的样板。本文旨在辨析此两种误解,揭橥诗史精神的实质,进而探察并阐述诗史精神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现实意义。文章认为:既不能仅仅把诗史等同于史料,也不能把诗史视为政治教化的工具。所谓“诗史”乃是诗人以仁者心观照当下社会现实,从而创作出的具有天下意识和忧患意识及其相应艺术特征的“第一等真诗”。当今诗坛所缺乏的正是此一“诗史”精神。时代固然需要个人化的独语性的小诗,然而更加需要的是能够反映时代脉搏的、与核心文化价值相系的大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仁者心 天下意识 忧患意识
原文传递
诗圣·诗史·集大成——杜诗批评学中之誉称述评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承五 《杜甫研究学刊》 1997年第3期52-59,共8页
诗圣·诗史·集大成——杜诗批评学中之誉称述评马承五这是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传统而古老的话题,而又是杜诗批评学中一个最具艺术品位与蕴义的恒常论题。杜甫的诗歌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在中国诗史上地位是崇高的、不... 诗圣·诗史·集大成——杜诗批评学中之誉称述评马承五这是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传统而古老的话题,而又是杜诗批评学中一个最具艺术品位与蕴义的恒常论题。杜甫的诗歌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在中国诗史上地位是崇高的、不可动摇的。后人对其诗歌极力推重、褒誉,视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集大成” 杜诗 杜甫诗歌 诗圣 “诗” 批评学 含蓄蕴藉 中国古典诗歌 《庄子》
下载PDF
重读《本事诗》:“诗史”概念产生的背景与理论内涵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晖 《杜甫研究学刊》 2007年第2期35-42,共8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诗史”一词最早由孟棨在《本事诗》中的李白故事中提出,但过去的研究对此现象注意不够,本文通过细致考察李白故事的文献流传,认为孟棨提出“诗史”概念是精心所为,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诗也成为文学史上第...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诗史”一词最早由孟棨在《本事诗》中的李白故事中提出,但过去的研究对此现象注意不够,本文通过细致考察李白故事的文献流传,认为孟棨提出“诗史”概念是精心所为,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诗也成为文学史上第一首被称为“诗史”的诗歌。而且,孟棨将“诗史”置于《春秋》义理和抒情传统的论述框架之中,深远影响了唐以后“诗史”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李白 杜甫 《春秋》义理 抒情
下载PDF
杨慎的“诗史”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小慧 杜家贵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诗史"说在中国古代诗文评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杨慎从诗歌主情的本质论、诗贵含蓄的审美论以及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等方面对"诗史"说进行了剖析,该论在"诗史"论的流变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 杨慎 诗史 历史地位
原文传递
作为批评家的严羽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0-76,共7页
关键词 批评家 《沧浪诗话》 诗史 大历诗 诗歌批评 副言语 诗歌艺术特征 诗歌本质 艺术观念 “妙悟”
下载PDF
试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明贤 《杜甫研究学刊》 2001年第1期11-17,共7页
关键词 杜甫 诗人 诗歌 忧患意识 诗史 文学 典型 社会现实 内心世界 消解
下载PDF
从诗史名实说到叙事传统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董乃斌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94,共13页
世上万事万物皆有名实问题,"诗史"亦不例外。"诗史"之实,早在人文初始之时已然存在,其名亦非《本事诗》作者孟棨所创。孜孜如古人解经般索解孟棨所言之"本义",不过是在已有理解之上再添一种理解而已。而... 世上万事万物皆有名实问题,"诗史"亦不例外。"诗史"之实,早在人文初始之时已然存在,其名亦非《本事诗》作者孟棨所创。孜孜如古人解经般索解孟棨所言之"本义",不过是在已有理解之上再添一种理解而已。而在此前后,人们种种解说,或用"诗史"之名进行文学批评,或根本反对这个概念,皆各有其理由和贡献,扬此抑彼,实无必要。今日除梳理"诗史"漫长的理解史外,立足于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诗歌史之丰富实践,以研求"诗史"可能之义涵,试作现代的解释,并将诗史言说与叙事传统联系起来考察,从而较为深入地把握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主要特征和内涵,也较清晰地勾勒出叙事与抒情两大传统对中国文学史的贯穿,以破解"抒情传统唯一"的执念,或亦不失为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可行方面。"诗史"字面简单而含义繁复,毕竟只是对一类好诗的评价,而好诗并非仅限于此。对"诗史"概念虽理解不一,大体其实相近,唯或赞或否,则应人各自便,无需强求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名实 叙事 叙事传统
下载PDF
20世纪新诗史料工作述评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福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5-272,共28页
关键词 新诗 诗史 史料 梳理 述评 丰富 整理 成长经历
下载PDF
杜甫“诗史”略论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建新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104,共4页
杜甫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称为"诗史"呢?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首先,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主要是指那些反映了社会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强烈写实性的长篇叙事诗。其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 杜甫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称为"诗史"呢?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首先,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主要是指那些反映了社会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强烈写实性的长篇叙事诗。其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应该是以叙事为主,带起抒情、议论的长篇巨制,在艺术上有独特的成就。再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多从诗人自身经历的情境出发,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其中饱含了诗人的血泪和苦难坎坷的人生经历。第四,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必然熔铸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及忧国忧民的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诗史 叙事
下载PDF
开天、元和两大诗人群交往诗创作及其变化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尚永亮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开天诗人群与元和诗人群是唐诗史上最为活跃的两大群体,其交往诗创作亦各具特点。借助有关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元和诗人之创作激情、与他人交往的频率均大大提高,其内部交往和相互赠诗也呈现出远超前人的密切化、频繁化的趋势;两大诗人群... 开天诗人群与元和诗人群是唐诗史上最为活跃的两大群体,其交往诗创作亦各具特点。借助有关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元和诗人之创作激情、与他人交往的频率均大大提高,其内部交往和相互赠诗也呈现出远超前人的密切化、频繁化的趋势;两大诗人群在内部联系上,一松散一紧密,一天马行空自由创造,一具协作意识和群体精神,遂表现出共同创作理念或淡漠或浓郁的不同特色。而从总体情形看,人际关系的强化和交往诗数量的提升,确实有助于某一时期诗歌流派的形成,有助于共同风格的营造。同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也有助于其作品传播范围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元和 诗史 诗歌流派 创作 交往 唐诗 协作意识 特色 创造
下载PDF
论《河岳英灵集》初选及其诗史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戴伟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殷璠《河岳英灵集》第一次定稿在天宝四载,开始编纂应在储光羲开元末辞官归隐之时。入选的诗人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天宝初以前开元时期的,綦毋潜的作品当作于同时同地,由储光羲协助一次性收入。殷璠"删略群才"主要是对入选作者... 殷璠《河岳英灵集》第一次定稿在天宝四载,开始编纂应在储光羲开元末辞官归隐之时。入选的诗人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天宝初以前开元时期的,綦毋潜的作品当作于同时同地,由储光羲协助一次性收入。殷璠"删略群才"主要是对入选作者的选择,对某位诗人的作品拣选反而是次要的。其在诗史上意义在于:新兴的进士群体出现,要求在诗坛上的话语权,并想发出群体的声音;编纂的公平公正,承担着诗歌指向的责任;诗作初选的时间制约,有助于认识开元、天宝间诗歌演进时间层次;编纂过程对研究诗歌传播具有了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岳英灵集》 意义 诗史 初选 诗歌传播 编纂过程 时间层次 辞官归隐
原文传递
论哈·布鲁姆“诗学误读”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宝平 《外国语文》 1999年第3期1-4,共4页
诗学误读”是美国解构主义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70 年代提出的一种文化批评理论。本文作者就该理论的核心原则———“影响、焦虑、误读和诗史”进行了辩证分析,指出这套理论在重新定位传统的基础上揭示了文学演变的动力机制... 诗学误读”是美国解构主义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70 年代提出的一种文化批评理论。本文作者就该理论的核心原则———“影响、焦虑、误读和诗史”进行了辩证分析,指出这套理论在重新定位传统的基础上揭示了文学演变的动力机制和内化规律,因而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姆 “诗学误读” 影响 焦虑 误读 诗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