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易经》中的诗化世界
- 1
-
-
作者
田忠辉
-
出处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4年第2期22-25,89,共5页
-
文摘
《易经》中的诗化世界田忠辉越是向远古追溯,我们就越是惊讶的发现人类对理想世界追求历史的渊远流长。《易经》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紧密融和在一起,围绕着生存问题,以“天人互参”为内在核心,用占卜的外在形式,展开了浪漫地联想和想象...
-
关键词
《易经》
《序卦传》
元亨利贞
诗化世界
原始意象
理想世界
“几”
原始部落
生存环境
婚姻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意象与气质——鸥洋艺术浅析
- 2
-
-
作者
易英
-
机构
<世界美术>副主编
-
出处
《美术观察》
1999年第7期14-15,共2页
-
文摘
读鸥洋先生的画犹如读一部历史,这既是她个人的艺术史和心灵史,也是一部微缩的中国现代绘画史。这意味着在面对她的作品时,对这两部历史的回溯构成对其艺术的最好诠释。但艺术像长青的生命之树,它无法由枯燥的历史来解渎,它与历史的关系就好像鸥洋画中那飞扬灵动的线条,引发人们无限的思绪,或者按照画家规定的情境去追寻东方的意象之源,或者透过意象的符号去探寻画家心灵的轨迹。对我来说。后者可能更加重要,尤其像鸥洋这样的女艺术家,她是用感觉去把握世界,意象是她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这个世界是一个以自我为主体的心灵的或精神的世界,意象的形成是她从客观上向主观的一个精神历程。
-
关键词
意象绘画
题材
潜意识
中国现代绘画
现实主义
把握世界
水墨画
实现形式
新时期初期
诗化世界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中西诗人诗化人生谈略
- 3
-
-
作者
刘治良
-
机构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4-117,共4页
-
文摘
诗意人生,是一种审美人生;诗化世界,便是一种审美世界;这是中西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和意义世界。这种追求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肯定的是审美方式,西方传统文化精神肯定的是宗教方式。中西不同的审美文化产生两种不同的诗化人生方式;即中国的崇尚虚静和西方的标举迷狂。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诗人之所以要在自己的人生中设立一个诗意化的世界,完全是由于他们发现了人的存在的悲剧性之缘故,这是中西诗人人生诗意化的理论前提。
-
关键词
诗意人生
诗化世界
审美方式
-
Keywords
life of poetic quality
poetized world
aesthetic ways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诺瓦利斯对“诗化世界”的构建
- 4
-
-
作者
方奕
-
机构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2期100-112,共13页
-
文摘
面对启蒙运动和早期现代化之后的过度崇尚理性化和一味逐利趋势,诺瓦利斯借助于看似魔幻的艺术创作表达出他对于现实世界的诸多看法。他试图通过构建一个不仅包括艺术和诗,也包括科学和经济的诗化世界来弥合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诺瓦利斯的诗意经济思想中,所有的对立都得到调和,不仅人的私欲冲突,人与自然的日渐对立也因为“爱”的连接力量而消融。只有在“诗意经济”的世界里,远古的神灵才会真正回归,自然才会真正散发古老的活力,社会才会充满信仰与爱。虽然诺瓦利斯构建的“诗意经济”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模式,但却为现代人类提供了新的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
-
关键词
西方文学史
诺瓦利斯
浪漫主义
诗意经济
人与自然
诗化世界
-
分类号
I516.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由“诗思”而“诗化”─—兼论中国文化的内在特质
- 5
-
-
作者
陈仲庚
-
机构
零陵师专中文系
-
出处
《零陵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38-43,共6页
-
文摘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一种“引譬连类”的诗性思维方式,它不仅继承了神话思维的形式,也保留并改造了神话思维重“起源”的固有传统,而以重“先例”为其新特点。重“先例”使得人们形成了崇古倾向;“引譬连类”则催生出了“天人合一”观念,使得人们所认识的外在世界完全成了一个和谐美妙的诗化世界,并由此而确定了中国文化带根本性的内在特质。
-
关键词
诗性思维
崇古倾向
诗化世界
文化特质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基于90后诠释社群的《雷雨》接受研究
- 6
-
-
作者
张守志
-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6,共5页
-
基金
2015年辽宁省社科联与高校社科联合作项目"媒介融合视域下的现代文学经典接受研究"(lslgslhl-17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本研究立足90后诠释社群的主要文化特质,结合《雷雨》演出的笑场事件,着重分析该诠释社群的文化特质、审美经验对《雷雨》诗化悲剧世界和双重结构在接受上的影响,探求《雷雨》诗化悲剧世界瓦解和双重结构断裂等问题的根源。
-
关键词
90后诠释社群
诗化悲剧世界
双重结构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