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歌辨体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万堡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一部中国诗史,被以朝断代并冠以诗词曲等不同的别名,同时又加以正变、雅俗的辨正,于是诗歌每有新变必先遭冷落,而一旦为文人所受容则又落窠臼。其中有对声律的误解和无限夸大,有对文人雅趣的过分追求,有对大众审美的极度蔑视。这不仅表... 一部中国诗史,被以朝断代并冠以诗词曲等不同的别名,同时又加以正变、雅俗的辨正,于是诗歌每有新变必先遭冷落,而一旦为文人所受容则又落窠臼。其中有对声律的误解和无限夸大,有对文人雅趣的过分追求,有对大众审美的极度蔑视。这不仅表现在创作理论的滞后,更可怕的是对那些难得一见的前瞻理论的漠视与误读,如曹丕的“贵远贱近”论,钟荣与皎然的“声律”论,刘勰的“通变”论,王国维的“文学代胜”论等,严重阻碍了诗歌创作的发展。于是它使诗歌不断在雅俗之间摇摆,引起后人对“复雅尊体”、“当行本色”及诗必盛唐、词必两宋的不断反思,同时也催生了“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革命。一部中国诗史就是在这种音乐文化和世俗文化的共同推动下,流而不断、变而不变、自下而上不断进行着的革命中写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 流变 正变 通变 雅俗 声律
下载PDF
近代宋诗派的诗体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淑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89-96,共8页
宋诗派是一个广义的称谓,清代以来凡论诗宗宋者皆被称为宋诗派。任访秋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将主宗宋诗的诗论家分为三派:早期如黄宗羲、吴之振、厉鹗、翁方纲与姚鼐等称为清初宋诗派,他们主张肯定宋诗地位,不独尊唐诗。道咸年间何绍... 宋诗派是一个广义的称谓,清代以来凡论诗宗宋者皆被称为宋诗派。任访秋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将主宗宋诗的诗论家分为三派:早期如黄宗羲、吴之振、厉鹗、翁方纲与姚鼐等称为清初宋诗派,他们主张肯定宋诗地位,不独尊唐诗。道咸年间何绍基、祁雋藻、郑珍等被称为中期宋诗派,与桐城派的方东树、梅曾亮等同宗宋诗;后期宋诗派是指以陈衍为代表的同光派。三派中早期宋诗派诗人名为宗宋,论诗实表现客观态度。承清初以宗唐为主的风气。提出对另类诗歌美学规范的关注,严格地说他们并非专宗于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派 五古 七古 陈衍 诗体 《石遗室诗话》 《宋诗精华录》 五律 七律 曾国藩
下载PDF
彝族古代经籍诗学体系中的诗体论说 被引量:1
3
作者 巴莫曲布嫫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74-82,共9页
文体,指文学的体裁、体制或样式.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表达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主体在从事文学创作时,为达到既定的写作目的和效用,必然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和篇幅、组织结构等,这样,就使文学产生了不同的类别,... 文体,指文学的体裁、体制或样式.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表达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主体在从事文学创作时,为达到既定的写作目的和效用,必然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和篇幅、组织结构等,这样,就使文学产生了不同的类别,也就是各具特征的文学体裁.与世界各民族文学开始产生时的情况一样,在彝族古代文学的发展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样式.在彝族古代诗学中,诗歌是最主要的、而且几乎是唯一的书面文学体裁类别.这与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发展态势和彝民族自古以来的诗性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诗歌体例成为彝族诗学家们普遍关注、共同探讨的重要论题.在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实乍苦木的《彝诗九体论》、布麦阿钮的《论彝诗体例》等诗论著作中,都对彝族诗歌体裁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详尽的分析,形成了他们各自独到的诗歌体裁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诗歌 诗体 古代诗歌 诗学体系 古代诗学 叙事诗 阿买妮 诗体分类 举奢哲 文学体裁
下载PDF
彝族古代经籍诗学体系中的诗体论说 被引量:1
4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9-74,共6页
在彝族古代文学的发展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样式.在彝族古代诗学中,诗歌是最主要的、而且几乎是唯一的书面文学体裁类别.这与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发展态势和彝民族自古以来的诗性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诗歌体例成为... 在彝族古代文学的发展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样式.在彝族古代诗学中,诗歌是最主要的、而且几乎是唯一的书面文学体裁类别.这与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发展态势和彝民族自古以来的诗性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诗歌体例成为彝族诗学家们普遍关注、共同探讨的重要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诗歌 诗体 诗歌意象 诗学体系 阿买妮 古代诗学 举奢哲 叙事诗 古典文 古代诗歌
原文传递
古代咏史诗体论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绪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9-102,共4页
钟嵘明确提出"咏史"概念,萧统明确提出诗中"咏史"一体,六臣、空海初步定位了咏史诗体裁的属性,从而完成了咏史诗体的建构。至明清,经胡应麟、何焯、沈德潜、张玉谷等人的接力,又把咏史体内部的两种体制说清楚了,随... 钟嵘明确提出"咏史"概念,萧统明确提出诗中"咏史"一体,六臣、空海初步定位了咏史诗体裁的属性,从而完成了咏史诗体的建构。至明清,经胡应麟、何焯、沈德潜、张玉谷等人的接力,又把咏史体内部的两种体制说清楚了,随后袁枚、刘熙载有补论,在立论上没有什么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诗 诗体 体制
下载PDF
许学夷“诗体”论的文化整合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方锡球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1-137,共7页
许学夷的诗体论具有鲜明的文化整合特点。其诗体论的特征是文化与审美二重因素共生 ,整合了各执一端的两条诗学路线 ,形成诗学思想的一次超越 ;其诗分三体 ,是在发展论维度上体现了整合文化的意图 ,呈现“大本文层次”的理论色彩 ;许氏... 许学夷的诗体论具有鲜明的文化整合特点。其诗体论的特征是文化与审美二重因素共生 ,整合了各执一端的两条诗学路线 ,形成诗学思想的一次超越 ;其诗分三体 ,是在发展论维度上体现了整合文化的意图 ,呈现“大本文层次”的理论色彩 ;许氏以儒家“中和”观整合历代意识形态审美与语言审美两种审美文化 ,表现了鲜明的对“情”、“志”合一、话语与蕴藉统一的美学样态的追求 ,这一文化整合方法论也体现着他的“入神”的诗歌终极理想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诗体 文化整合
下载PDF
近代宋诗派的诗体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淑钿 《东南学术》 CSSCI 1996年第4期74-78,共5页
关键词 宋诗派 《宋诗精华录》 《石遗室诗话》 曾国藩 诗体 汉魏六朝 《原诗》 陈衍 朱庭珍 朱自清
下载PDF
论瓜里尼的悲喜剧理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康太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0-74,86,共6页
悲喜剧是一种迥异于悲剧和喜剧的独具审美形态的戏剧体裁和审美样式,也是一种与悲剧和喜剧并驾齐驱的审美思维方式。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已经使西方学者越来越认识到了悲喜剧的重要价值,而不再独钟情于悲剧和喜剧。但在我国,悲喜剧仍然处... 悲喜剧是一种迥异于悲剧和喜剧的独具审美形态的戏剧体裁和审美样式,也是一种与悲剧和喜剧并驾齐驱的审美思维方式。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已经使西方学者越来越认识到了悲喜剧的重要价值,而不再独钟情于悲剧和喜剧。但在我国,悲喜剧仍然处于被相对忽视的地位。究竟什么是悲喜剧,至今也没有定论。这一问题其实在15世纪瓜里尼的《悲喜剧诗体论纲》中已经初步解决。虽然还有待完善,但瓜里尼开创的悲喜剧理论体系,却成为古典悲喜剧的精神支柱,并深深影响了现代悲喜剧的发展。这篇著名的悲喜剧论纲在我国为人所知,是由于朱光潜的翻译,但因为采取的是节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喜剧 喜剧因素 观众 意大利 精神支柱 审美思维方式 重要价值 诗体 朱光潜 戏剧
下载PDF
中国诗学意象论略——兼与陈良运先生商榷
9
作者 周延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S1期20-25,共6页
近读陈良运先生的《中国诗学体系论》(1992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下简称《诗体论》)一书,受益良多。在受到陈书《诗体论》启发的前提下,就中国诗学的“意象”这个概念及理论范畴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籍此,就教于陈先生... 近读陈良运先生的《中国诗学体系论》(1992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下简称《诗体论》)一书,受益良多。在受到陈书《诗体论》启发的前提下,就中国诗学的“意象”这个概念及理论范畴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籍此,就教于陈先生。或多谬误,诚望陈先生与学界同好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陈良运 中国诗学 意象 《诗经》 体物 对象化关系 诗体 典故 诗歌
下载PDF
戴望舒诗论浅析
10
作者 廖传文 《文教资料》 2006年第31期52-54,共3页
戴望舒的诗论是以一些零札片论构成,未形成体系结集出版,但其诗论在思想体系上是一个整体,包含了对诗的本质的追询,对诗的审美标准及诗体的建构。本文从诗的本质论,审美标准论及诗体论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诗论的独到观点和内在体系,肯定了... 戴望舒的诗论是以一些零札片论构成,未形成体系结集出版,但其诗论在思想体系上是一个整体,包含了对诗的本质的追询,对诗的审美标准及诗体的建构。本文从诗的本质论,审美标准论及诗体论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诗论的独到观点和内在体系,肯定了其诗论在中国新诗的时代转化中的重要贡献和理论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美标准 诗体
下载PDF
试析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论
11
作者 方向红 《长江学术》 2012年第3期175-177,共3页
严习习的《沧浪诗话》充满着强烈的辨体意识,其书不仅专设《诗体》一章,而且其余各章《诗辩》、《诗法》、《诗评》、《诗证》均有对“诗体”的论述。严羽本人对辨体颇为自信,自称“于古今体制若辨苍素,甚者望而知之”,强调“作诗... 严习习的《沧浪诗话》充满着强烈的辨体意识,其书不仅专设《诗体》一章,而且其余各章《诗辩》、《诗法》、《诗评》、《诗证》均有对“诗体”的论述。严羽本人对辨体颇为自信,自称“于古今体制若辨苍素,甚者望而知之”,强调“作诗正须辨尽诸家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不为旁门所惑”,他把辨析诸家体制看作是诗学批评的基本出发点和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诗体 严羽 诗学批评 体制 辨体 诗法 诗评
下载PDF
关于彝族诗歌
12
作者 小莫 《诗刊》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6-47,共2页
在1996年第2期的《民族文学研究》上,巴莫曲布嫫撰文认为:"彝族古代最早产生和得到充分发展的书面文学样式是诗歌。诗歌在历史发展中,由于使用的范围、效用、式样的不同,又有各种体类。
关键词 彝族诗歌 充分发展 诗歌体式 文学研究 历史发展 文学样式 诗歌作品 三段体 诗体 古代诗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