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诗可以载道吗?——以钱锺书文道思想变化为主例
1
作者
刘锋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0-159,F0002,共11页
针对周作人提出“言志”与“载道”对立说,钱锺书辩驳性地提出“诗以言志”与“文以载道”的文体区分说。如此一来,文与道的关系确立了,诗与道的关系被悬置了。罗根泽、朱自清等起而辩证诗道关系,且从文论史上看,也可见诗道关系论述,这...
针对周作人提出“言志”与“载道”对立说,钱锺书辩驳性地提出“诗以言志”与“文以载道”的文体区分说。如此一来,文与道的关系确立了,诗与道的关系被悬置了。罗根泽、朱自清等起而辩证诗道关系,且从文论史上看,也可见诗道关系论述,这导致钱锺书改变早期看法,开始承认“诗可见道”。后钱穆将杜甫视为“文以载道”代表者,深刻论述了诗道关系。由此可知,“文以载道”可包含“诗以载道”之义。中国文学的伟大精神,不仅通过文以载道来实现,也通过诗以载道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
载道
诗以
载道
钱锺书
钱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柳宗元酬赠诗的社会文化功用探究
2
作者
赵旭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117-119,共3页
柳宗元的酬赠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与周围亲朋的社交情况,更从思想、情感、文化心理、生活情趣等不同方面完整地再现了诗人当时政治上屡受排挤、精神上倍感寂寥的悲惨境遇。本文将以柳宗元的酬赠诗作为研究文本,从诗以咏志——言志与抒情、...
柳宗元的酬赠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与周围亲朋的社交情况,更从思想、情感、文化心理、生活情趣等不同方面完整地再现了诗人当时政治上屡受排挤、精神上倍感寂寥的悲惨境遇。本文将以柳宗元的酬赠诗作为研究文本,从诗以咏志——言志与抒情、诗以载道——教化与政治、诗以会友——社交与娱乐三方面探究柳宗元酬赠诗的社会文化功能,挖掘柳诗"冷峭"背后隐含的人性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酬赠诗
诗以
咏志
诗以
载道
诗以
会友
社会文化功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歌与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的培养
3
作者
刘智彬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1年第12期38-40,共3页
一、"诗以载道"——在历史学科中利用诗歌培养家国情怀的必然性文史结合历来是中国学术的传统,文史互证也多为历代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重要方式。诗歌在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自不言待,其作为史料也多为历史学家所采用,尤其是自陈...
一、"诗以载道"——在历史学科中利用诗歌培养家国情怀的必然性文史结合历来是中国学术的传统,文史互证也多为历代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重要方式。诗歌在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自不言待,其作为史料也多为历史学家所采用,尤其是自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问世以来,其所使用的"以诗证史"蔚然成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
文史结合
以诗证史
文史互证
陈寅恪先生
诗以
载道
古典文学
原文传递
吕柟诗歌的关学特色
4
作者
韩慧清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0-43,共4页
吕柟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冯从吾在《关学编》中将吕柟、马理、韩邦奇和杨爵称为"关中四家",为明代中期关中地区的一代硕儒。吕柟继承圣学,追慕古先贤之风,践行着关学的尚质躬行精神;诗以载道观体现了吕柟为生民立心立命...
吕柟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冯从吾在《关学编》中将吕柟、马理、韩邦奇和杨爵称为"关中四家",为明代中期关中地区的一代硕儒。吕柟继承圣学,追慕古先贤之风,践行着关学的尚质躬行精神;诗以载道观体现了吕柟为生民立心立命的关学思想,尚实贵真的诗歌特点诠释着关学的质朴特色,众体兼备的诗歌风格表现了吕柟会通博大的关学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柟
关学
继承圣学
诗以
载道
尚实贵真
众体兼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功用论:波斯“诗以载道”与中国“文以载道”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曹顺庆
周姝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年第3期357-370,共14页
波斯的“诗以载道”和中国的“文以载道”皆属东方古代文艺理论范畴,二者均涉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且在教化内容、作诗目的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同时,在情感基调、信仰对象及教化形式上,二者又显现出诸多异质因素。本文立足于对波斯“诗...
波斯的“诗以载道”和中国的“文以载道”皆属东方古代文艺理论范畴,二者均涉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且在教化内容、作诗目的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同时,在情感基调、信仰对象及教化形式上,二者又显现出诸多异质因素。本文立足于对波斯“诗以载道”和中国“文以载道”的比较研究,梳理二者的类同与差异,以期为审视东方文明视域下的不同文学现象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
诗以
载道
”
中国“文以
载道
”
东方文学
比较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诗可以载道吗?——以钱锺书文道思想变化为主例
1
作者
刘锋杰
机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名人(浙籍)研究中心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0-159,F0002,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以载道’观的发生、嬗变与当代价值研究”(18AZW001)。
文摘
针对周作人提出“言志”与“载道”对立说,钱锺书辩驳性地提出“诗以言志”与“文以载道”的文体区分说。如此一来,文与道的关系确立了,诗与道的关系被悬置了。罗根泽、朱自清等起而辩证诗道关系,且从文论史上看,也可见诗道关系论述,这导致钱锺书改变早期看法,开始承认“诗可见道”。后钱穆将杜甫视为“文以载道”代表者,深刻论述了诗道关系。由此可知,“文以载道”可包含“诗以载道”之义。中国文学的伟大精神,不仅通过文以载道来实现,也通过诗以载道来实现。
关键词
文以
载道
诗以
载道
钱锺书
钱穆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柳宗元酬赠诗的社会文化功用探究
2
作者
赵旭冉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117-119,共3页
文摘
柳宗元的酬赠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与周围亲朋的社交情况,更从思想、情感、文化心理、生活情趣等不同方面完整地再现了诗人当时政治上屡受排挤、精神上倍感寂寥的悲惨境遇。本文将以柳宗元的酬赠诗作为研究文本,从诗以咏志——言志与抒情、诗以载道——教化与政治、诗以会友——社交与娱乐三方面探究柳宗元酬赠诗的社会文化功能,挖掘柳诗"冷峭"背后隐含的人性化温度。
关键词
酬赠诗
诗以
咏志
诗以
载道
诗以
会友
社会文化功用
Keywords
reciprocating poems
poem with aspirations and emotion
poem with ideas
poem befriending each other
social and cultural func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与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的培养
3
作者
刘智彬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
出处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1年第12期38-40,共3页
文摘
一、"诗以载道"——在历史学科中利用诗歌培养家国情怀的必然性文史结合历来是中国学术的传统,文史互证也多为历代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重要方式。诗歌在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自不言待,其作为史料也多为历史学家所采用,尤其是自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问世以来,其所使用的"以诗证史"蔚然成风。
关键词
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
文史结合
以诗证史
文史互证
陈寅恪先生
诗以
载道
古典文学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吕柟诗歌的关学特色
4
作者
韩慧清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0-43,共4页
文摘
吕柟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冯从吾在《关学编》中将吕柟、马理、韩邦奇和杨爵称为"关中四家",为明代中期关中地区的一代硕儒。吕柟继承圣学,追慕古先贤之风,践行着关学的尚质躬行精神;诗以载道观体现了吕柟为生民立心立命的关学思想,尚实贵真的诗歌特点诠释着关学的质朴特色,众体兼备的诗歌风格表现了吕柟会通博大的关学情怀。
关键词
吕柟
关学
继承圣学
诗以
载道
尚实贵真
众体兼备
Keywords
Lv nan
Guan School
inheriting Confucianism
reflecting reality
worshiping sincerity
various form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功用论:波斯“诗以载道”与中国“文以载道”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曹顺庆
周姝
机构
四川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年第3期357-370,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古代文艺理论重要范畴、话语体系研究与资料整理”(19ZDA289)阶段性成果
文摘
波斯的“诗以载道”和中国的“文以载道”皆属东方古代文艺理论范畴,二者均涉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且在教化内容、作诗目的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同时,在情感基调、信仰对象及教化形式上,二者又显现出诸多异质因素。本文立足于对波斯“诗以载道”和中国“文以载道”的比较研究,梳理二者的类同与差异,以期为审视东方文明视域下的不同文学现象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波斯“
诗以
载道
”
中国“文以
载道
”
东方文学
比较诗学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诗可以载道吗?——以钱锺书文道思想变化为主例
刘锋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柳宗元酬赠诗的社会文化功用探究
赵旭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诗歌与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的培养
刘智彬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1
0
原文传递
4
吕柟诗歌的关学特色
韩慧清
《安康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诗功用论:波斯“诗以载道”与中国“文以载道”的比较研究
曹顺庆
周姝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