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8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店楚简儒家著作考 被引量:50
1
作者 廖名春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9-83,共15页
郭店楚简10种儒家的著述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孔子之作,它们是《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尊德义》。第二类是孔子弟子之作,它们是《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六德》、《性自命出》。其中《忠信之道》是子张之作,《性自命... 郭店楚简10种儒家的著述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孔子之作,它们是《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尊德义》。第二类是孔子弟子之作,它们是《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六德》、《性自命出》。其中《忠信之道》是子张之作,《性自命出》是子游之作,《成之闻之》、《六德》可能是县成之作。第三类是《子思子》,为子思及其弟子所作,它们是《缁衣》篇,《五行》篇、《鲁穆公问子思》。简文主流,当出于子游、子思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缁衣》 《缁衣》 楚简 《穷达以时》 《鲁穆公问子思》 《五行》 儒家著作 《子思子》 《韩外传》
原文传递
处所介词“向”的产生及其发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贝加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8,共5页
近代汉语介词“向”具有表示处所、时间、对象的三种功能,就处所功能而言又可分为方向、始发处、所在、所经、终到点五种。本文将描写动词“向”的虚化线索并探讨表示处所的“向”的诸功能之间的联系。“向”在《诗经》中是名词,如《... 近代汉语介词“向”具有表示处所、时间、对象的三种功能,就处所功能而言又可分为方向、始发处、所在、所经、终到点五种。本文将描写动词“向”的虚化线索并探讨表示处所的“向”的诸功能之间的联系。“向”在《诗经》中是名词,如《豳风·七月》:“塞向户”毛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广记》 运行动词 《全唐 汉语介词 近代汉语 敦煌变文 南北朝时期 句法结构 《史记》
原文传递
论清华简《耆夜》的《蟋蟀》诗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學勤 《中国文化》 CSSCI 2011年第1期7-10,共4页
一前年秋天,我曾在《《光明日报》写过一篇小文,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的《耆夜》①幸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现在该篇竹简的图版和考释,已在2010年底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书内发表②。这里想就有关这篇简文的一... 一前年秋天,我曾在《《光明日报》写过一篇小文,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的《耆夜》①幸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现在该篇竹简的图版和考释,已在2010年底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书内发表②。这里想就有关这篇简文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篇中的《蟋蟀》诗,作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蟋蟀》 《光明日报》 2010年 竹简 战国
下载PDF
“课程”辨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桂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5,共5页
“课程”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陈桂生“课程”概念,众说纷坛。这是由于这个概念所指称的事实在变化中,而不同学者又按照各自不同的“课程”观念解释什么是“课程”,从而使“课程”概念扑朔迷离,越来越难以把握,有必要加以分辨。任... “课程”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陈桂生“课程”概念,众说纷坛。这是由于这个概念所指称的事实在变化中,而不同学者又按照各自不同的“课程”观念解释什么是“课程”,从而使“课程”概念扑朔迷离,越来越难以把握,有必要加以分辨。任何时代的教育,都有关于教学内容的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教育情境 “学” 学程 《学记》 课程概念 《史记》 应然状态 近代教育
下载PDF
“赋亡”:铺陈的丧失 被引量:30
5
作者 易闻晓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8,共9页
屈《骚》以大题巨制抒发怨怼激怒,广托名物,多称虚无,在《诗》外别立一体。宋赋承之,弃情主物,直开汉赋,大题巨篇,苞涵广博,假设陈辞,凭虚构象,多致异物,不为征实,四言一顺,铺陈名物,堆砌形容,用字联边相从,多致难僻,极度发挥赋以铺陈... 屈《骚》以大题巨制抒发怨怼激怒,广托名物,多称虚无,在《诗》外别立一体。宋赋承之,弃情主物,直开汉赋,大题巨篇,苞涵广博,假设陈辞,凭虚构象,多致异物,不为征实,四言一顺,铺陈名物,堆砌形容,用字联边相从,多致难僻,极度发挥赋以铺陈的体制功能。魏晋南朝乃至唐代律赋,赋题愈小,篇幅益短,牵合骈偶,巧构属对,致使语势顿断,愈减铺陈,体物为多,主于描写,略于名物,寓情托物,辑比事类,愈近诗境,乃至律赋定型,卒以命题限韵、字句联对、篇幅章法种种限定表明铺陈的丧失与赋义的销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陈 丧失 魏晋南朝 《骚》 名物 律赋 篇幅
原文传递
诗意与诗意的翻译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东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4,共9页
在汉语文化圈内,"诗意"似乎一直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但一首诗有没有这种感觉是关系到该诗是否被人接受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就翻译而论,一首诗是否译得好,诗意有没有译出来,也是关系到这首译诗是否被读者接受的一个... 在汉语文化圈内,"诗意"似乎一直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但一首诗有没有这种感觉是关系到该诗是否被人接受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就翻译而论,一首诗是否译得好,诗意有没有译出来,也是关系到这首译诗是否被读者接受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发现,很多译诗诗意苍白,究其原因,实际上大多是因为诗意的传递不够到位。本文从西方诗学的角度,揭示诗意的形成是意和形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审美体验,尤其是语言运用的陌生化形式,而传统的诗歌翻译重意而轻形,这是造成诗歌翻译作品中诗意惨淡的重要成因,而形式方面的翻译亏损主要发生在对节奏的无视之上。有鉴于此,本文认为,诗歌翻译只有尽可能地音形意兼顾,才有可能尽量多地保全原诗原汁原味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下载PDF
汉赋用《诗》的文学传统 被引量:26
7
作者 许结 王思豪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0-204,224,共15页
汉赋用《诗》以词章解读经义,内涵修辞、讽喻、引述、经传四方面,彰显了"一代文学"之"赋"的时代特征与用《诗》的文学传统。汉赋用《诗》"以文引言",通过"直引"、"论诗"、"乐歌... 汉赋用《诗》以词章解读经义,内涵修辞、讽喻、引述、经传四方面,彰显了"一代文学"之"赋"的时代特征与用《诗》的文学传统。汉赋用《诗》"以文引言",通过"直引"、"论诗"、"乐歌"、"取义"、"取辞"诸方法,表现出修辞艺术由言词向文本转化的趋势;汉赋于《诗》兼取"三诗",而以《风》、《雅》为主,体现其偏重"言情"、"陈义"而略于"述德"的讽喻功能;汉赋引《诗》由"断章取义"到"取辞见义"的转变、对文学意境空间的重构,也使"文章"的意义得以增强;汉赋用《诗》有着以"传"解"经"的意义,内涵"赋"词与《诗》义的互文性,决定了汉赋对《诗》的摹写特征。汉赋首次以文学文本形式用《诗》,其引诗、解诗、化诗的文学化表现,以及常见的"公式套语"与"举一例百"之法,既隐含了赋体中"经义"与"词章"的矛盾,又为《诗》进入后世文学创作领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文学传统
原文传递
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重构 被引量:25
8
作者 晁福林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4-163,共10页
关于两周之际的史事,史载缺略,正如清儒崔述所言,“西周之亡,载籍缺略,其流传失实,以致沿讹踵谬者,盖亦有之”。①司马迁写《史记》时曾谓“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 关于两周之际的史事,史载缺略,正如清儒崔述所言,“西周之亡,载籍缺略,其流传失实,以致沿讹踵谬者,盖亦有之”。①司马迁写《史记》时曾谓“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②《史记》所涉两周之际史事仅限幽王嬖爱褒姒、烽火戏诸侯、立平王“以奉周祀”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事 《史记》 重构 系年 清华 《书》 司马迁
原文传递
庞德的“意象”概念辨析与评价 被引量:22
9
作者 黎志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7-104,共8页
庞德关于“意象”(Image)的第一次“定义”只是描述了意象的某种功能:即能够引起人们的某种智性和情感的心理反应。庞德关于“意象”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定义强调“意象”由多个“意念”(Ideas)组成,是动态和充满能量的。庞德为阐释其意象... 庞德关于“意象”(Image)的第一次“定义”只是描述了意象的某种功能:即能够引起人们的某种智性和情感的心理反应。庞德关于“意象”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定义强调“意象”由多个“意念”(Ideas)组成,是动态和充满能量的。庞德为阐释其意象概念而创作的《地铁车站》,只是一个平庸的“标本诗”。通过对于庞德关于“意象”的三次阐述以及《地铁车站》的剖析,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庞德的“意象”观,但是并不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完整的“意象”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庞德 概念辨析 评价 心理反应 定义 车站 地铁 情感 智性 创作
下载PDF
上博藏战国楚竹书《诗论》作者试测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郑杰文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共10页
本文以上博藏 2 9支说《诗》简、《论语》《孟子》《礼记》载孔子说《诗》解《诗》资料 83条、《左传》《国语》说《诗》引《诗》资料 3 1 7条为基础材料 ,比较了竹书《诗论》与孔子说《诗》在思想观念与解《诗》方法上的差异 ,证明了... 本文以上博藏 2 9支说《诗》简、《论语》《孟子》《礼记》载孔子说《诗》解《诗》资料 83条、《左传》《国语》说《诗》引《诗》资料 3 1 7条为基础材料 ,比较了竹书《诗论》与孔子说《诗》在思想观念与解《诗》方法上的差异 ,证明了竹书《诗论》的作者不是孔子 ,孔子说《诗》与竹书《诗论》分属不同的先秦《诗》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 上博 竹书 作者 《左传》 孔子 战国 资料 《礼记》
原文传递
现实之诗:事实与虚构之间的是枝裕和 被引量:23
11
作者 拉斯-马丁·索伦森 潘源(译)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共11页
人们只需点击进入"互联网电影数据库",便会查出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最著名的三部故事片是《幻之光》(1995),《下一站,天国》(1998),和《无人知晓》(2004)。这三部影片为导演赢得了评论界最高赞誉以及国际奖项。《幻之光》和《下一... 人们只需点击进入"互联网电影数据库",便会查出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最著名的三部故事片是《幻之光》(1995),《下一站,天国》(1998),和《无人知晓》(2004)。这三部影片为导演赢得了评论界最高赞誉以及国际奖项。《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国》的灵感源自是枝裕和拍摄的纪录片。第三部、且可能是最成功的一部《无人知晓》也受到是枝裕和电视纪录片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之光》 电视纪录片 虚构 数据库 互联网 故事片 导演
原文传递
“六经”次序探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廖名春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41,共10页
“以《诗》为首”的“六经”次序 ,并非出于今文家 ;而“用《易》居前”的“六经”次序 ,虽然出自古文家 ,但也渊源有自。《易》居《诗》、《书》、《礼》、《乐》之前或居其后 ,这两种“六经”次序的形成 ,实与孔子晚年前后经学思想的... “以《诗》为首”的“六经”次序 ,并非出于今文家 ;而“用《易》居前”的“六经”次序 ,虽然出自古文家 ,但也渊源有自。《易》居《诗》、《书》、《礼》、《乐》之前或居其后 ,这两种“六经”次序的形成 ,实与孔子晚年前后经学思想的变化密切相关。陆德明“用《易》居前”本于“著述早晚” ,周予同“以《诗》为首”“按《六经》内容程度的浅深”的论断 ,文献尚难坐实。从帛书《要》篇提供的线索看 ,孔子晚年以前轻视《周易》 ,所以殿《易》于《诗》、《书》、《礼》、《乐》之后 ,晚年以后重《易》 ,所以冠《易》于《诗》、《书》、《礼》、《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礼》 六经 孔子 《周易》 经学思想 晚年 古文家 帛书
原文传递
在“诗”与“歌”之间的振荡 被引量:18
13
作者 高小康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62,共7页
中国现代诗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80年代的朦胧诗之后,社会影响逐渐缩小,因而产生了诗歌走向滑坡和衰落的观点。但实际上自朦胧诗以后,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纯文学性和精英性转向了音乐性和公众性的发展,以中国摇滚乐为代表的90年代流行... 中国现代诗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80年代的朦胧诗之后,社会影响逐渐缩小,因而产生了诗歌走向滑坡和衰落的观点。但实际上自朦胧诗以后,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纯文学性和精英性转向了音乐性和公众性的发展,以中国摇滚乐为代表的90年代流行音乐成为朦胧诗以后中国社会诗歌文化发展的新潮流。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来看,一直存在着文学性的发展和音乐性的发展这两极,而整个诗歌艺术的发展就在这两极的振荡中前进。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就会认识到当今诗歌不是衰落了,而是从另一极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 “歌” 歌文化 文学性 音乐性 朦胧 文化精神
原文传递
中国辞赋流变全程考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许结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6-94,共9页
本文立足文体“流变”,全程考察中国辞赋文学二千余年历史,以明辨其兴于诗而亡于诗的盛衰嬗递。在演变过程中,“以诗为赋”和“以文为赋”创作现象的交叉出现,构成辞赋艺术发展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辞赋文学自战国初成,历经两汉、晋唐、... 本文立足文体“流变”,全程考察中国辞赋文学二千余年历史,以明辨其兴于诗而亡于诗的盛衰嬗递。在演变过程中,“以诗为赋”和“以文为赋”创作现象的交叉出现,构成辞赋艺术发展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辞赋文学自战国初成,历经两汉、晋唐、两宋、元明迄清的几个阶段,恰恰形成由先秦到晋唐诗的散化到赋的诗化、汉大赋经晋唐以诗为赋到宋代以文为赋、晋唐经宋代以文为赋再到元明赋家仿骚复古的三大演进圈。而辞赋艺术自身的演进发展,又不仅契合于中国古代文学思潮,而且与辞赋所表现之文化气象,以及历史上“献赋”“考赋”制度关系甚密,并由此显示出辞赋在各个时代既相承又异趣的艺术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创作 赋的 汉大赋 先秦 汉赋 流变 律赋 散文化 《古赋辨体》
原文传递
“五四”白话之前的多元准备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共12页
关键词 《白话文学史》 “五四”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 《新青年》 青年学生 新文化 书面语 胡适
下载PDF
诗歌隐喻共项与诗歌翻译 被引量:11
16
作者 严敏芬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3-46,共4页
被称为"隐喻式语言"的诗歌为其翻译带来了困难,但诗歌隐喻共项的发现为诗的可译性找到了切入点.运用Halliday关于语言三大元功能的理论,文章认为诗歌隐喻共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语篇隐喻、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最后本文作者试... 被称为"隐喻式语言"的诗歌为其翻译带来了困难,但诗歌隐喻共项的发现为诗的可译性找到了切入点.运用Halliday关于语言三大元功能的理论,文章认为诗歌隐喻共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语篇隐喻、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最后本文作者试运用语用学研究的有关成果,提出诗歌隐喻共项的动态翻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式语言 隐喻共项 动态翻译
下载PDF
人间正寻求着美的踪迹——林庚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7
17
作者 林庚 张鸣 金宁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83,共10页
北京大学教授林庚先生 ,字静希 ,原籍福建 ,1910年 2月生于北京。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留任朱自清先生的助教 ,后又任教于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林先生早年写作新诗 ,是著名的诗人 ,后来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 北京大学教授林庚先生 ,字静希 ,原籍福建 ,1910年 2月生于北京。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留任朱自清先生的助教 ,后又任教于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林先生早年写作新诗 ,是著名的诗人 ,后来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以教学为业而心在创作” ,形成了他独特的学术风格。本刊特委托张鸣副教授就新诗创作与古典文学研究以及两者的联系问题请教于林先生 ,写成此篇访谈录 ,以飨读者 (●代表采访者张鸣先生 ,■代表受访者林庚先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人物访谈 古代文学研究 生平 《北平情歌》 格律 《文学史》
下载PDF
东晋玄言诗与佛偈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允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9-116,142,共9页
东晋时代生成的玄言诗,以述说形而上的玄虚哲理为其主要职志,并风靡笼罩诗坛数十年之久。厥类诗作之所以在此际大量出现,除了受曹魏、西晋以来士人清谈习尚之直接影响外,还同佛法自东晋开始深入本土文化结构这个大背景有关。当时翻... 东晋时代生成的玄言诗,以述说形而上的玄虚哲理为其主要职志,并风靡笼罩诗坛数十年之久。厥类诗作之所以在此际大量出现,除了受曹魏、西晋以来士人清谈习尚之直接影响外,还同佛法自东晋开始深入本土文化结构这个大背景有关。当时翻译过来的众多天竺说理佛渴,业已具备了对本地诗歌潜移默化的能力,完全可以充当许询、孙绰、支遁等人创撰“理过其辞”篇章的兰本。这种诗体上的参照和借鉴,就是催促玄言诗成熟分娩具有关键意义的直接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玄言 “三世之辞” 魏晋玄学 《骚》 世说新语 佛理 佛教 余嘉锡
下载PDF
通向永恒之路——试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精神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永平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伽达默尔曾言,审美的人文主义传统是欧洲文化的一个独特的方向,这主要是由德国浪漫精神形成的。德国浪漫精神从未中断过,从狄尔泰、尼采、海德格尔一直到伽达默尔,从里尔克、黑塞、卡夫卡、特拉克尔一直到托马斯·曼,他们都以... 伽达默尔曾言,审美的人文主义传统是欧洲文化的一个独特的方向,这主要是由德国浪漫精神形成的。德国浪漫精神从未中断过,从狄尔泰、尼采、海德格尔一直到伽达默尔,从里尔克、黑塞、卡夫卡、特拉克尔一直到托马斯·曼,他们都以各自独特的精神形式追随并延续着“浪漫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浪漫精神 施莱格尔 有限与无限 古希腊文化 荷尔德林 德国 活动性 人与自然
原文传递
西周■京地望的再探讨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玉哲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6-57,共12页
西周金文中的京到底位于何处?金文家争论了几十年,仍然莫衷一是。这个难题几乎成了古史界干古之谜。谜底如何揭开?本文试图从另外几个角度去探索。谨以芹献,就正于方家。 一、从《诗》镐与方的地理说起 西周时玁狁犯周所及之地域,文献... 西周金文中的京到底位于何处?金文家争论了几十年,仍然莫衷一是。这个难题几乎成了古史界干古之谜。谜底如何揭开?本文试图从另外几个角度去探索。谨以芹献,就正于方家。 一、从《诗》镐与方的地理说起 西周时玁狁犯周所及之地域,文献中主要的有“镐”与“方”两地。其确实地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雍 秦都咸阳 阿房宫 王国维 山西南部 经》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明堂” 铜器铭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