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及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菊
李广存
+5 位作者
段绍光
胡军
简银巧
刘建刚
金黎平
徐建飞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98,共7页
为探究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以7个马铃薯品种或材料的试管苗为试材,在昼/夜温度分别为23℃/13℃、23℃/18℃和23℃/23℃条件下进行试管薯的诱导培养,调查记录试管薯初始结薯时间、结薯率和结薯方式变化,并分析不...
为探究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以7个马铃薯品种或材料的试管苗为试材,在昼/夜温度分别为23℃/13℃、23℃/18℃和23℃/23℃条件下进行试管薯的诱导培养,调查记录试管薯初始结薯时间、结薯率和结薯方式变化,并分析不同夜间温度处理下试管薯初始形成植株及同期未形成试管薯植株参与块茎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基因型,与其他处理相比,23℃/13℃处理显著延长试管薯初始结薯时间,23℃/23℃处理降低结薯率,而23℃/18℃处理结薯较早且试管薯结薯率平均达84.3%,最利于试管薯形成。夜间温度可通过影响生物钟、糖代谢和光周期通路中StFKF1、StCO1和StSWEET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调控块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
薯
试管
薯
形成
夜间温度
初始结
薯
时间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外源MeJA对褐苞薯蓣试管薯形成及管外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丽红
华树妹
+3 位作者
陈芝华
邓才生
李清
黄哲鸿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799-5805,共7页
本研究以褐苞薯蓣类型的福建地方特色山药品种‘清流雪薯’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固液双层的培养方式,研究外源Me JA处理对试管苗生长、试管薯形成及管外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MeJA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在浓度大于1×10^...
本研究以褐苞薯蓣类型的福建地方特色山药品种‘清流雪薯’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固液双层的培养方式,研究外源Me JA处理对试管苗生长、试管薯形成及管外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MeJA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在浓度大于1×10^(-6)mol/L时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不同浓度的MeJA处理对试管苗株高无显著影响,但茎叶鲜重随MeJA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10^(-8)mol/L时茎叶鲜重达最大,在1×10^(-5)mol/L时茎叶鲜重显著下降。外源Me JA处理可促进提前结薯,显著提高试管薯长度和大薯率,但对结薯率无显著影响。适宜浓度(5×10^(-7)mol/L,1×10^(-6)mol/L)的MeJ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试管薯鲜重。1×10^(-7)mol/L和1×10^(-6)mol/L的Me JA处理后收获的试管薯在自然存放状态下全部萌发的时间比对照提早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苞
薯
蓣
外源MeJA
试管
薯
形成
萌发
原文传递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3
作者
杨艳佩
朱才华
+1 位作者
柳俊
周俊
《中国马铃薯》
2020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因病毒引起的种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产脱毒种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而试管薯是脱毒种薯生产的首要环节。然而,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的试管薯形成能力差异较大,阻碍了试管薯的应用。比较了4个杂交组合后代共222个...
因病毒引起的种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产脱毒种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而试管薯是脱毒种薯生产的首要环节。然而,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的试管薯形成能力差异较大,阻碍了试管薯的应用。比较了4个杂交组合后代共222个基因型材料(Solanum tuberosum L.)在短日照(8 h光照/16 h黑暗)诱导条件下的试管薯形成情况。结果显示,4个组合在结薯方式、结薯时间、结薯率及单薯重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受亲本遗传基础影响十分明显。进一步比较各个组合内不同基因型的试管薯形成情况,发现组合内差异大于组合间差异,差异程度也因组合而异。此外,基于SSR分子标记与试管薯形成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4个组合中与结薯时间、结薯率及单薯重相关的遗传位点差异明显。同一性状在不同组合中仅存在个别共有位点,同一组合中不同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则因组合而异。结果从群体层面上结合表型和遗传位点,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基础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决定性影响,为马铃薯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
薯
试管
薯
形成
基因型
SSR标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及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菊
李广存
段绍光
胡军
简银巧
刘建刚
金黎平
徐建飞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薯类作物生物学和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出处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9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1860)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9)。
文摘
为探究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以7个马铃薯品种或材料的试管苗为试材,在昼/夜温度分别为23℃/13℃、23℃/18℃和23℃/23℃条件下进行试管薯的诱导培养,调查记录试管薯初始结薯时间、结薯率和结薯方式变化,并分析不同夜间温度处理下试管薯初始形成植株及同期未形成试管薯植株参与块茎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基因型,与其他处理相比,23℃/13℃处理显著延长试管薯初始结薯时间,23℃/23℃处理降低结薯率,而23℃/18℃处理结薯较早且试管薯结薯率平均达84.3%,最利于试管薯形成。夜间温度可通过影响生物钟、糖代谢和光周期通路中StFKF1、StCO1和StSWEET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调控块茎形成。
关键词
马铃
薯
试管
薯
形成
夜间温度
初始结
薯
时间
基因表达
Keywords
Potato
In vitro tuberization
Night temperature
Initiation time of tuberization
Gene expression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外源MeJA对褐苞薯蓣试管薯形成及管外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丽红
华树妹
陈芝华
邓才生
李清
黄哲鸿
机构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旱地作物研究所
出处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799-5805,共7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S0010)
福建省引导性项目(2018N0069)共同资助。
文摘
本研究以褐苞薯蓣类型的福建地方特色山药品种‘清流雪薯’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固液双层的培养方式,研究外源Me JA处理对试管苗生长、试管薯形成及管外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MeJA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在浓度大于1×10^(-6)mol/L时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不同浓度的MeJA处理对试管苗株高无显著影响,但茎叶鲜重随MeJA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10^(-8)mol/L时茎叶鲜重达最大,在1×10^(-5)mol/L时茎叶鲜重显著下降。外源Me JA处理可促进提前结薯,显著提高试管薯长度和大薯率,但对结薯率无显著影响。适宜浓度(5×10^(-7)mol/L,1×10^(-6)mol/L)的MeJ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试管薯鲜重。1×10^(-7)mol/L和1×10^(-6)mol/L的Me JA处理后收获的试管薯在自然存放状态下全部萌发的时间比对照提早7 d。
关键词
褐苞
薯
蓣
外源MeJA
试管
薯
形成
萌发
Keywords
Dioscorea persimilis Prain et Burkill
Methyl jasmonate
Formation of microtubers
Sprouting
分类号
S632.1 [农业科学—蔬菜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3
作者
杨艳佩
朱才华
柳俊
周俊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与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出处
《中国马铃薯》
2020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NYCYTX-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1482)。
文摘
因病毒引起的种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产脱毒种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而试管薯是脱毒种薯生产的首要环节。然而,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的试管薯形成能力差异较大,阻碍了试管薯的应用。比较了4个杂交组合后代共222个基因型材料(Solanum tuberosum L.)在短日照(8 h光照/16 h黑暗)诱导条件下的试管薯形成情况。结果显示,4个组合在结薯方式、结薯时间、结薯率及单薯重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受亲本遗传基础影响十分明显。进一步比较各个组合内不同基因型的试管薯形成情况,发现组合内差异大于组合间差异,差异程度也因组合而异。此外,基于SSR分子标记与试管薯形成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4个组合中与结薯时间、结薯率及单薯重相关的遗传位点差异明显。同一性状在不同组合中仅存在个别共有位点,同一组合中不同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则因组合而异。结果从群体层面上结合表型和遗传位点,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基础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决定性影响,为马铃薯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马铃
薯
试管
薯
形成
基因型
SSR标记
Keywords
potato
in vitro tuberization
genotype
SSR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及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菊
李广存
段绍光
胡军
简银巧
刘建刚
金黎平
徐建飞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2
外源MeJA对褐苞薯蓣试管薯形成及管外萌发的影响
李丽红
华树妹
陈芝华
邓才生
李清
黄哲鸿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3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杨艳佩
朱才华
柳俊
周俊
《中国马铃薯》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