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考之助:清代杜诗接受的特殊形态 被引量:6
1
作者 孟国栋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6,共10页
乾隆二十二年(1757),科举考试重新加入试律诗,此类应试诗歌的核心即诗题得句。试律诗的出处虽广涉经史子集,但各省乡试诗题得句出自杜诗者多达76道,远超其它典籍。试律诗主要围绕得句展开刻画、敷写,数量众多的诗题均出自杜诗,势必要求... 乾隆二十二年(1757),科举考试重新加入试律诗,此类应试诗歌的核心即诗题得句。试律诗的出处虽广涉经史子集,但各省乡试诗题得句出自杜诗者多达76道,远超其它典籍。试律诗主要围绕得句展开刻画、敷写,数量众多的诗题均出自杜诗,势必要求士子们从解题、诗法及具体写作上都围绕杜诗展开。因此即便在日常,士子们也需要不断地研习和揣摩杜诗。对于杜诗接受而言,这显然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看作清代杜诗接受的特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科举 诗题得句 律诗 杜诗 接受史
原文传递
《御选唐宋诗醇》与清代的杜诗接受
2
作者 孟国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9,共9页
《御选唐宋诗醇》体现出强烈的“崇杜”倾向,杜诗不仅入选数量为六家之最,更是成为衡量其他五家诗歌的标准。究其原因,固然与杜诗的崇高地位有关,也是此书深受乾隆以“忠孝”论诗观念的影响所致。随着《诗醇》的广泛传播,尤其是乾隆二... 《御选唐宋诗醇》体现出强烈的“崇杜”倾向,杜诗不仅入选数量为六家之最,更是成为衡量其他五家诗歌的标准。究其原因,固然与杜诗的崇高地位有关,也是此书深受乾隆以“忠孝”论诗观念的影响所致。随着《诗醇》的广泛传播,尤其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科举考试重新加入试律诗以后,它几乎成为各种考试场合的“考试大纲”,杜诗亦因之出现了社会性的接受趋势。主要表现为:一、乡试诗题得句出自杜诗者高居历科之最。二、《诗醇》成为上至翰林院、下至府州县学的必备书目。士子们在考场上和日常备考过程中都在不停地模拟、敷演杜诗,使得清代中后期的杜诗接受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选唐宋诗醇》 杜诗 科举 律诗 接受史
下载PDF
观念的内里:八股文法与试律诗学的榫合
3
作者 王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50,共14页
作为乾隆二十二年新推出的考试文体,试律诗有严格的诠题要求,与传统诗学中“缘情”和“讽谏”的功能定位都不吻合。为提升其价值,以翰林院庶常馆馆臣为核心的早期创作群体赋予了其“鸣国家之盛”的新定位,并主张用八股文的“起承转合”... 作为乾隆二十二年新推出的考试文体,试律诗有严格的诠题要求,与传统诗学中“缘情”和“讽谏”的功能定位都不吻合。为提升其价值,以翰林院庶常馆馆臣为核心的早期创作群体赋予了其“鸣国家之盛”的新定位,并主张用八股文的“起承转合”来指导写作。但在作法融合过程中,馆臣对八股文与试律的关系却出现了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八股源于试律,有的主张试律来自八股。观念争执的实质是对写作规则有不同的理解。随着评判标准的确立,前者逐渐成为主流。与之相应,试律也从一种特殊的考试文体跻身传统诗体中,形成自身特有的语言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 八股文 起承转合 诗学知识 过程史
原文传递
乾隆时期试律诗艺术风格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圣争 《文学与文化》 2019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自乾隆二十二年开始会试中加入试律诗,二十四年乡试中又加入试律诗,此后试律诗推广到各类考试之中。其中尤以乡、会试为主,每科乡会试考官需要对士子的试律诗做出点评。通过现存的乾隆时期考官评语可见当时试律诗的艺术风格和师法取向,... 自乾隆二十二年开始会试中加入试律诗,二十四年乡试中又加入试律诗,此后试律诗推广到各类考试之中。其中尤以乡、会试为主,每科乡会试考官需要对士子的试律诗做出点评。通过现存的乾隆时期考官评语可见当时试律诗的艺术风格和师法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试律诗的艺术风格亦与当时诗坛的诗风相关,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 艺术风格 考官评语 清真雅正 宗唐
下载PDF
科举与日常:清代的试律诗创作与苏轼诗歌接受
5
作者 孟国栋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7-35,共9页
清代是苏轼诗歌接受史上的高峰,清代前期的几位帝王,特别是乾隆对苏轼的书法和诗歌都极为推崇,贯彻乾隆论诗宗旨所编定的《御选唐宋诗醇》中苏诗也占了较大比重。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在科举考试中重新加入试律诗,《御选唐宋诗醇》日益成... 清代是苏轼诗歌接受史上的高峰,清代前期的几位帝王,特别是乾隆对苏轼的书法和诗歌都极为推崇,贯彻乾隆论诗宗旨所编定的《御选唐宋诗醇》中苏诗也占了较大比重。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在科举考试中重新加入试律诗,《御选唐宋诗醇》日益成为科考命题和士子备考的重要来源,苏轼诗歌也屡屡成为科举考试命题的依据。士子们不仅在考场上创作了大量以苏诗为得句的试律诗,他们为应付科考更是将模拟、敷演苏诗内化为日常的创作行为,这对于苏轼诗歌的接受与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 科举 律诗 日常
下载PDF
清代稀见试律诗文献《碧城仙馆试帖诗品》考论
6
作者 陈圣争 《科举学论丛》 2023年第1期2-15,共14页
清代科举考试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开始加入试律诗后,其地位逐渐与八股文并重,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清代中后期以还产生了大量的试律诗集、选本等典籍。在海量的试律诗选本中,道光间出现了一种极为稀见之选本,即操选政者为两位女性,且存世... 清代科举考试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开始加入试律诗后,其地位逐渐与八股文并重,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清代中后期以还产生了大量的试律诗集、选本等典籍。在海量的试律诗选本中,道光间出现了一种极为稀见之选本,即操选政者为两位女性,且存世极少,目前所知,合民间收藏与公共图书馆收藏而观,仅存两套完整本、两组残本。因此,本文在详细考辨其版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编者生平、编选原由、书之内容和特色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探究,以期能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 《碧城仙馆帖诗品》 王蕙昭 女性 特色
原文传递
清代科场诗文的共通性探论
7
作者 陈圣争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1,共10页
八股文与试律诗同为清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虽然在体式上有着较大差异,但在依题演绎的正变、形式对称的讲究与“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共通性。这种共通性本来源自一般文章、诗歌的一些通行之法,在被固化、强化甚至机... 八股文与试律诗同为清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虽然在体式上有着较大差异,但在依题演绎的正变、形式对称的讲究与“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共通性。这种共通性本来源自一般文章、诗歌的一些通行之法,在被固化、强化甚至机械化后,让人误为仅是八股文法或试律诗法而遭厌弃,实际上它们有着普遍的价值和意义,理应放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的长链上加以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律诗 内在机制 价值重估 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乾隆帝、学政与试律诗 被引量:3
8
作者 安东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6,共6页
乾隆年间,科举大小试增试五言律诗,其本意在于化繁为简,实现清朝储才与抡才的统一。然而,试律诗自上而下进入科举乡会试、学政考试的进程以及在科举场次的调整,又偏离了乾隆帝的初衷。试律诗最终定为乡会试的头场文体,与八股文并重,对... 乾隆年间,科举大小试增试五言律诗,其本意在于化繁为简,实现清朝储才与抡才的统一。然而,试律诗自上而下进入科举乡会试、学政考试的进程以及在科举场次的调整,又偏离了乾隆帝的初衷。试律诗最终定为乡会试的头场文体,与八股文并重,对清后期的选才取向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律诗 学政 科举
下载PDF
法式善《同馆试律汇抄》与清人试律诗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和文 李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2-67,共6页
清代科举考试以制义为主,试律诗也拥有一席之地。法式善的《同馆试律汇抄》所收试律诗就是翰林士子的乡试、会试、朝考、召试及馆课之作。考察该书,可以了解清代科举考课、清人试律诗所表现的雅正诗学观和试律诗在清代兴盛的原因。
关键词 法式善 《同馆律汇抄》 律诗
下载PDF
唐宋科举与博物观念的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积勇 陈锡朋 《科举学论丛》 2018年第1期21-38,共18页
本文从科举类目、出题范围和科举诗文的写法三个维度分别探讨唐宋科举与博物观念发展、演变的关系,证明唐宋时期是博物观念从'求异'到'求用'的重要转变期,唐宋科举对该转变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 博物 唐宋科举 律诗 四六文
原文传递
从“圣殿”跌落俗尘——试论民国报刊夹缝中的“新型”试律诗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圣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5,130,共9页
试律诗曾是乾隆二十二年后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随着科举被废而走向式微;但是,在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一些报刊上却颇为集中地出现了不少"新型"试律诗——即格式上一致,而在诗题得句、内容、语言风格及审美趣向等方面却与清人试律... 试律诗曾是乾隆二十二年后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随着科举被废而走向式微;但是,在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一些报刊上却颇为集中地出现了不少"新型"试律诗——即格式上一致,而在诗题得句、内容、语言风格及审美趣向等方面却与清人试律诗迥异。这一现象固然可视为对科举的反讽式回音,不过,更可能是体现了当时作者试图使试律诗这一诗体走向独立而做出的努力;而且,对于全面考察当时"兴味派"的文学观念而言,亦有不少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 科举 民国报刊 俚俗化 “兴味派”
下载PDF
唐人试律诗诗题取用《文选》诗赋原句或李善注解比勘——《昭明文选》在唐代科举诗中的应用发微之一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鹏飞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8-22,65,共6页
《文选》对唐人创作的影响可从唐代试律诗窥见一斑,比勘《文苑英华》所录281题460首唐人试律诗诗题与《文选》及李善注,会有如下发现:士人以《文选》为科考范本,《文选》则是考官出题渊薮;试律以《文选》诗赋原句命题,限定了考生的写作... 《文选》对唐人创作的影响可从唐代试律诗窥见一斑,比勘《文苑英华》所录281题460首唐人试律诗诗题与《文选》及李善注,会有如下发现:士人以《文选》为科考范本,《文选》则是考官出题渊薮;试律以《文选》诗赋原句命题,限定了考生的写作题材、表达模式;士人作诗常借《文选》诗赋意旨,或联类比附,或借古抒怀;《文选》李善注犹如典故大全,成为诗人用典用事的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明文选》 李善注 律诗 诗题 科举考
下载PDF
略论清代试律诗的体式标准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圣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7-32,共6页
自乾隆二十二年会试起,开始在科举考试中加入试律诗,其后日益推广到各类人才选拔的考试当中,并成为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延续到清末废除科举前一科。科举考试作为一项国家重要的抡才大典,考试内容自是有着严格的限定,其中... 自乾隆二十二年会试起,开始在科举考试中加入试律诗,其后日益推广到各类人才选拔的考试当中,并成为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延续到清末废除科举前一科。科举考试作为一项国家重要的抡才大典,考试内容自是有着严格的限定,其中试律诗在诗题、得字、韵字等方面除有固定的格式之外,在具体的格式上,如抬写、避讳、用字、用典及平仄等方面亦极为讲究,是当时士子们必须恪守的一些基本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科举 律诗 体式标准 注意事项
下载PDF
周作人试律诗藏书及试律诗观探论
14
作者 陈圣争 《中国文化论衡》 2021年第1期148-168,共21页
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的周作人,在1936年前后,可能出于个人研究、少时记忆、打发萧斋生活或保护国粹等文化心理原因,专门收集了清代以来的百余种试律诗文献,并撰有《关于试帖》《再谈试帖》二文。周作人思考了试律诗与八股文之间存在... 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的周作人,在1936年前后,可能出于个人研究、少时记忆、打发萧斋生活或保护国粹等文化心理原因,专门收集了清代以来的百余种试律诗文献,并撰有《关于试帖》《再谈试帖》二文。周作人思考了试律诗与八股文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认为其与中国戏剧、诗钟、对联等韵语文学也有较强的关联,而对于试律诗的具体艺术风格,也比较同意清代以来较为流行的试律诗诗法,如讲究尊题之类,且认为试律诗也有着一些通常各体诗的情味,所以较之八股文更有生命力。周作人的这种观念,显得与新文学的主张不太一致,他的这种反常行为值得深入探究,而他所收藏的试律诗文献,对于保护稀有文献和文化传统也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藏书 律诗 律诗
下载PDF
乾隆朝馆阁诗人对试律诗典范的确立——以《本朝馆阁诗》为案例分析
15
作者 任婕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16,共8页
《本朝馆阁诗》是乾隆二十二年科举恢复试诗后,最早选本朝诗作为应试之用的总集。以《本朝馆阁诗》为例,乾隆朝馆阁诗人通过编选行为确立的试律诗典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性灵”提升诗格,确立了“性灵”与“法律”皆备的美学典... 《本朝馆阁诗》是乾隆二十二年科举恢复试诗后,最早选本朝诗作为应试之用的总集。以《本朝馆阁诗》为例,乾隆朝馆阁诗人通过编选行为确立的试律诗典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性灵”提升诗格,确立了“性灵”与“法律”皆备的美学典范,由此涵纳“山林”文学,普化庙堂之音;二是重申“温柔敦厚”诗教,限制感情表达向度,通过科举效力强化正风正雅,引导学子养成敦厚持重的理想人格;三是从诗的技术层面提供可供模拟的典范,要求语言上呈现出“澹朴清真,庄重典雅”的美学风格,结构上做到“气局严整,属对雅切”,同时还要有严谨无误的韵律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朝馆阁诗》 律诗 科举 典范
下载PDF
唐代试律诗的称名、类型及性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国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7-152,共6页
唐代试律诗的称名关涉到对试律诗类型及性质的理解。现存唐代试律诗有省试、国子监试、州府试、吏部试、制试、翰林试、奉试、科试、赎贴试九种类型,但唐人对它们并无统一的称名;宋代以来人们往往根据其中一种类型,称之为省试诗、省题... 唐代试律诗的称名关涉到对试律诗类型及性质的理解。现存唐代试律诗有省试、国子监试、州府试、吏部试、制试、翰林试、奉试、科试、赎贴试九种类型,但唐人对它们并无统一的称名;宋代以来人们往往根据其中一种类型,称之为省试诗、省题诗、程试诗、试贴体、五言六韵诗等,以偏概全,不够科学;直到清代,才确立试律、试律诗的称名。“试律诗”之名涵盖了所有的考试类型,概括了所有考试诗的诗体特征,因而是唐代试律诗最恰当和科学的名称。试律诗称名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这类诗歌认识的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律诗 科举 称名
下载PDF
唐代试律诗诗题用典与唐代史鉴思想
17
作者 朱栋 雷一帆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11期6-7,共2页
用典是唐代试律诗诗题的典型特点之一,诗题对历史典故的大量选用,不但体现了唐代统治者"以史为鉴"的治国策略,更是体现了唐代社会的尚史之风。
关键词 律诗 诗题 用典 史鉴思想
下载PDF
清代两种《琉球诗课》与《琉球诗录》考论
18
作者 黄婷婷 《汉字文化》 2021年第19期78-80,共3页
道光年间,孙衣言首次在琉球官生中开授试律诗,并将其课上所作及日常所作诗歌分别辑成《琉球诗课》及《琉球诗录》。同治年间,徐干仿孙衣言形式编成同名的《琉球诗课》及《琉球诗录》。厘清两种官生诗歌集发展变化,对于认识不同朝代琉球... 道光年间,孙衣言首次在琉球官生中开授试律诗,并将其课上所作及日常所作诗歌分别辑成《琉球诗课》及《琉球诗录》。同治年间,徐干仿孙衣言形式编成同名的《琉球诗课》及《琉球诗录》。厘清两种官生诗歌集发展变化,对于认识不同朝代琉球教习授课策略以及官生写作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诗课》 《琉球诗录》 律诗
原文传递
叶葆《应试诗法浅说详解》考述
19
作者 李付兴 马增敏 《图书馆学刊》 2013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应试诗法浅说详解》是乾嘉时期聊城著名塾师叶葆的一部诗法学著作。它是清代科举重启试律的产物,在内容上主张以文法入诗法,探寻试律诗法规律,为士子学习创作试律诗指明了捷径,是一部研究试律诗创作方法的重要著作。嘉庆辛酉(1801)&q... 《]应试诗法浅说详解》是乾嘉时期聊城著名塾师叶葆的一部诗法学著作。它是清代科举重启试律的产物,在内容上主张以文法入诗法,探寻试律诗法规律,为士子学习创作试律诗指明了捷径,是一部研究试律诗创作方法的重要著作。嘉庆辛酉(1801)"晋祁书业堂"版则是此书较早的版本,较好地保持了其原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葆 悔读斋 诗法 律诗 书业堂
下载PDF
唐代试律诗诗题用典与唐代祥瑞尚奇文化
20
作者 朱栋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77-79,共3页
唐代试律诗诗题对有关祥瑞及灵异之类典故的大量选用,不但体现了唐代统治者借祥瑞文化维护自身统治的治国策略,也表明了尚奇之风在唐代的盛行。
关键词 律诗 诗题 用典 祥瑞 尚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