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元代科举与辞赋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仁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9-121,共13页
论元代科举与辞赋黄仁生科举与文学的关系,近十多年来已经开始在学术界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①。其原因不仅在于自隋唐以降封建文人士子的生活道路、思想面貌、感情形态多与科举有关,还在于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曾与文学... 论元代科举与辞赋黄仁生科举与文学的关系,近十多年来已经开始在学术界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①。其原因不仅在于自隋唐以降封建文人士子的生活道路、思想面貌、感情形态多与科举有关,还在于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曾与文学结下过不解之缘,时文所尚,往往会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古赋辨体》 科举考试 诗人之赋 词赋 律赋 历代辞赋 杨维桢 辞赋创作 赋学
原文传递
金代贡举考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腊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0-90,共11页
金代贡举考略周腊生《金史·选举志》云:“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然而,金代究竟在哪些年份举行过科举考试?一共举行过多少次?共出过哪些状元?对于这... 金代贡举考略周腊生《金史·选举志》云:“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然而,金代究竟在哪些年份举行过科举考试?一共举行过多少次?共出过哪些状元?对于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金史》、《续文献通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史》 状元 《续夷坚志》 《归潜志》 《山西通志》 词赋 中国文学 经义 女真 中州
下载PDF
“儒士”身份与正声“律曲”——元代“以曲取士”争论再认识
3
作者 张婷婷 温家天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赋”为重的风气下,遵守格律的文人“曲”被认为是与词一体的“乐府”,以词赋取士,即包括以“律曲”取士。“以曲取士”概念的再界定,或许可以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科举 元曲 词赋 以儒任吏
下载PDF
试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和创作 被引量:5
4
作者 胡秋宏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纵观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词赋之作,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思想变化的复杂性。儒、佛、道各家思想对他都有吸引力。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变化及其对文学创作...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纵观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词赋之作,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思想变化的复杂性。儒、佛、道各家思想对他都有吸引力。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变化及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州时期 苏轼 文学创作 词赋 贬谪 思想变化 坎坷 吸引力 走向 产生
下载PDF
一幅画·一首歌·一段情——张曾《江上读骚图歌》解读及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许结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61,共8页
清人张曾的《江上读骚图歌》是首并不为人注意的"题骚图"诗,但作为围绕宋元以来出现之"骚图"的文学创作,其寓含的读骚之图像、语象与情感,值得思考。概括地说就是:读图,一幅画;语象,一首诗;词赋,一段情。其中"... 清人张曾的《江上读骚图歌》是首并不为人注意的"题骚图"诗,但作为围绕宋元以来出现之"骚图"的文学创作,其寓含的读骚之图像、语象与情感,值得思考。概括地说就是:读图,一幅画;语象,一首诗;词赋,一段情。其中"读图"包含之"观图"、"论图"与"重复阅读"的趣味,"语象"与"图像"于读骚传统与心境的表现,尤其是诗中"主情"与"词赋祖"的意义,堪称在"诗骚传统"与"辞赋文学"构建历程中一段被丢失之记忆的重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 文学创作 诗骚 语象 图像 读图 词赋 传统
原文传递
“辞”非文体论——与禇斌杰先生商榷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广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2-120,285,共9页
《楚辞》,即"楚人语词"。"辞",不是文体名。当今学术界认为"辞"是文体之名,此说不能成立。《楚辞》与《楚词》并举,"辞赋"与"词赋"并称,"辞人"与"词人"同用。... 《楚辞》,即"楚人语词"。"辞",不是文体名。当今学术界认为"辞"是文体之名,此说不能成立。《楚辞》与《楚词》并举,"辞赋"与"词赋"并称,"辞人"与"词人"同用。词、辤、辭(后二字今简作"辞")本义不同,但是三字古音相同,可以通假。本文考察了两汉至盛唐11种主要文献,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非文体名 《楚辞》 《楚词》 辞赋 词赋 辞人 词人 并用
下载PDF
宋代诗学术语的禅学语源(二)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裕锴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2-96,F003,共6页
关键词 宋代诗学 诗话 惠洪 词赋 禅学 参禅 意脉 语源 文章 居士
全文增补中
杜文研习札记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新生 《杜甫研究学刊》 2003年第1期33-42,48,共11页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杜甫 词赋 《杜工部集》 《三大礼赋》 《祭房相国文》 表赋 《天狗赋》 《雕赋》 《朝献太清官赋》 《进三大礼赋表》 《有事于南郊赋》 《朝享太庙赋》 《封西岳赋》 《唐兴县客馆记》 杂文 《画马赞》
下载PDF
魏晋之赋首——成公绥考论 被引量:3
9
作者 范子晔 《国学研究》 2003年第11期163-206,共44页
成公绥(231—273)作为魏晋时代著名的词赋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一定成就的诗人、书法家和音乐家。本文初步探讨了成公绥的家族历史、生活风貌和诗赋创作的基本形式。在此过程中,笔者试图回归中古文化的“原生态”,将成公绥置于“原生态... 成公绥(231—273)作为魏晋时代著名的词赋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一定成就的诗人、书法家和音乐家。本文初步探讨了成公绥的家族历史、生活风貌和诗赋创作的基本形式。在此过程中,笔者试图回归中古文化的“原生态”,将成公绥置于“原生态”的大文化背景中运行考察。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考察东部成公氏家族的人物以及成公绥本人的生平、交流和仕履情况。第二部分以翔实的材料橙明东郡白马成公氏为尊奉道教之儒学世家,成公绥本人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并由此而创作了他的名作《啸赋》。第三部分阐述成公绥词赋创作的内容特点与艺术特征。首先,成公绥的诗赋创作与“三才”之人文观念有密切关系。其次,与“三才”的人文观念相联系,成公绥退明确提出了一种独到的赋学理论——“分赋物理,敷演无方”,即以艺术虚构的方式深刻地揭示事物之理。这种理论的实践,使成公绥的词赋创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 考论 人文观念 “三才” 魏晋时代 家族历史 基本形式 文化背景 第二部分 道教文化 艺术特征 内容特点 艺术虚构 创作 音乐家 书法家 古文化 第一部 学理论 成就 诗赋 本人 词赋 赋家 诗人 人物 仕履
原文传递
略论汉大赋的泯灭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缵叔 《文艺研究》 1981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同百卉竞荣的先秦相比,两汉是一个诗思消歇的时代。四百年间,除司马迁等有限的几位文学巨子以及呻吟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敢于喊出自己的心声外,绝大多数文士所致力创作的都是专一趋奉帝王的大赋。尤其自武帝加紧思想...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同百卉竞荣的先秦相比,两汉是一个诗思消歇的时代。四百年间,除司马迁等有限的几位文学巨子以及呻吟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敢于喊出自己的心声外,绝大多数文士所致力创作的都是专一趋奉帝王的大赋。尤其自武帝加紧思想文化统治以后,“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不仅皇帝的文学侍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大赋 司马迁 发展史 社会底层 文学 思想文化 劳动者 武帝 司马相如 词赋
下载PDF
张之象《楚范》题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炜舜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张之象(1507—1587),字玄超,号月麓,又号王屋。华亭人。《重修华亭县志》称其少颖异,博纵群籍,诗文高绝,由国学谒选。嘉靖间,时宰欲其撰青词以进,拒不应。就浙江按察司知事,以吏隐自命。因故劾归,益务撰著。晚居细林山,卒... 张之象(1507—1587),字玄超,号月麓,又号王屋。华亭人。《重修华亭县志》称其少颖异,博纵群籍,诗文高绝,由国学谒选。嘉靖间,时宰欲其撰青词以进,拒不应。就浙江按察司知事,以吏隐自命。因故劾归,益务撰著。晚居细林山,卒年八十一。《明史》谓张之象与同里何良俊、徐献忠、董宜阳友善,并有声。茅坤云:“君少负隽材,好读古先秦以来百家之书,颇自喜,间著词赋诗歌,则又多仿汉、魏、晋、宋,下及唐开元、天宝、大历、建中以来词人之旨而揣摩之,而无不得其似。”可知张氏论文大抵承七子之绪,以师古为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解 《明史》 词赋
原文传递
宋玉赋对诗词赋中纪梦意象的启发与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慧霜 《艺海》 2011年第1期128-131,共4页
一、讽谏与抒情:启示汉唐赋中的梦游仙赋辞赋文学中的游仙梦赋,见于屈原《九章·惜颂》:"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屈原梦魂登天,踽踽独行,独白的叙述,完全第一人称的叙述笔法,叙情怨而志意深;宋玉则进一步以对话方式和昼... 一、讽谏与抒情:启示汉唐赋中的梦游仙赋辞赋文学中的游仙梦赋,见于屈原《九章·惜颂》:"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屈原梦魂登天,踽踽独行,独白的叙述,完全第一人称的叙述笔法,叙情怨而志意深;宋玉则进一步以对话方式和昼寝梦境铺叙的手法,发扬屈原"讽谏"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赋 梦意象 词赋 第一人称 对话方式 屈原 游仙
下载PDF
论辞与赋的关系
13
作者 叶幼明 《中国文学研究》 1990年第4期11-14,24,共5页
从汉代起直至现在,一般是辞赋连称,加清人姚鼐《古文辞类纂》有《辞赋类》,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有《辞赋之属》,一九八四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祯祥,李方晨选注的《历代辞赋选》。 辞与赋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是两种文学样式还是一... 从汉代起直至现在,一般是辞赋连称,加清人姚鼐《古文辞类纂》有《辞赋类》,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有《辞赋之属》,一九八四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祯祥,李方晨选注的《历代辞赋选》。 辞与赋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是两种文学样式还是一体二名?还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这个问题向来也是聚讼纷坛,迄今尚无一致意见。争论点集中在两个问题。 一 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的《九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历代辞赋 屈原作品 《离骚》 散体大赋 骚体赋 词赋 屈宋作品 赋体 律诗
下载PDF
金代贡举考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腊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6年第S1期17-30,共14页
《金史·选举志》云:“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此话不假。金代自始至终科举不断,制度逐步完善,每科取士常至数百人,最多的一科竟达925人,可见,金人对科举并不... 《金史·选举志》云:“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此话不假。金代自始至终科举不断,制度逐步完善,每科取士常至数百人,最多的一科竟达925人,可见,金人对科举并不马虎。然而,对于蔚为大观的金代科举,历代的学者重视不够,研究不多。《金史》、《续文献通考》(以下简称《续通考》)、《续资治通鉴》(以下简称《续通鉴》)、《金史纪事本末》(简称《金本末》)《三朝北盟会编》(简称《会编》)等较早有专门章节论及金代科举的史籍,都只有或同或异的零星记载。1994年版张博泉先生的《金史简编》,对金代科举亦涉及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史》 金代状元 《归潜志》 《续夷坚志》 《山西通志》 经义 词赋 中国文学 中州 《考异》
下载PDF
苏轼的楚辞观及其词赋创作 被引量:1
15
作者 朴永焕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9年第1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屈原的人格 楚辞观 苏武 竹枝歌 苏轼 表现手法 艺术技巧 陶渊明 雕虫篆刻 词赋
原文传递
品味赤壁词赋 领略旷达人生——哲学解读苏东坡
16
作者 严桂根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2年第12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苏东坡 《赤壁赋》 词赋 高中 语文 抒情方式 入世思想
下载PDF
偶有妙联娱自我
17
作者 聂晶川 《西部(新文学)(上)》 2006年第1期59-60,共2页
久违了的诗歌,终于在2006年的元月,又回到了我们《西部》(原《中国西部文学》)的怀抱,这是新疆的欣慰,也是西部诗人和整个中国诗人的欣慰!它暗含了一种人类高贵精神本质的回归和渴望。诗歌,作为人类文化和文学的艺术文本,在几千年的历... 久违了的诗歌,终于在2006年的元月,又回到了我们《西部》(原《中国西部文学》)的怀抱,这是新疆的欣慰,也是西部诗人和整个中国诗人的欣慰!它暗含了一种人类高贵精神本质的回归和渴望。诗歌,作为人类文化和文学的艺术文本,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顶天立地,辉煌灿烂。然而在工业社会后期和后工业社会中,开始走势低靡,危机四起,这或许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必然挑战:诗歌在它一路奋进,辟荆斩棘的历史进程中,或遗传或感染了不少的病毒,它需要一个剧烈而健全的时代,给予冲撞和诊疗。在阵痛的诊疗过程中,诗歌从纷繁、无序、不安、怪异及其突进中苏醒和康复。不是诗歌背弃了人们;也不是人们已不需要诗歌。这是一个人类和诗歌都在重新审视世界和自身的时代!诗歌也许不会再像《诗经》、唐诗、宋词乃至1976年天安门诗抄那样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诗歌绝对还会影响我们的历史和生活,诗歌仍是我们精神世界的高贵部分。在诗歌重回《西部》的时刻,我们热切地向新疆和内地的各位诗人约稿:把您的优秀诗歌,寄向《西部》,寄向这块神奇遥远的沃土,在此,我们将永远地谢谢您!我们主张现代诗歌的先锋性、高尚性和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人类 词赋
原文传递
从“温李”并称来评价温庭筠诗歌的历史地位
18
作者 左瑞敏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3期19-21,共3页
“温李”并称始见于的《东观奏记》。此书卷下温庭筠词条中提到:“庭筠字飞卿,彦博之裔孙也,词赋诗篇冠绝一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关键词 温庭筠 历史 诗歌 评价 《东观奏记》 李商隐 词赋
下载PDF
曹植词赋中人物形象的文化内蕴
19
作者 郑家刚 《作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X期172-173,共2页
曹植是建安时期颇负盛名的作家,同时他的王侯身份也让他备受瞩目,但后以争储失势几度欲为阶下囚,从此愁眉不展含恨而终。曹植卓越的才华与显赫的家世,使他成为历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形象塑造上,都会不同程度的呈现出作... 曹植是建安时期颇负盛名的作家,同时他的王侯身份也让他备受瞩目,但后以争储失势几度欲为阶下囚,从此愁眉不展含恨而终。曹植卓越的才华与显赫的家世,使他成为历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形象塑造上,都会不同程度的呈现出作家本身的生活经历。在曹植词赋中的人物形象中,有怨而不怒的女性形象,也有立体多维的士子形象。曹植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呈现文化内蕴,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曹植词赋中人物形象来分析其文化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词赋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士子形象 意象
原文传递
辛弃疾和苏轼词赋的意象差异研究
20
作者 陈元瑞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5,共2页
时代背景、个人机遇、思想底蕴的不同,造就了苏轼和辛弃疾词中意象的差异。明月、孤鸿、风雨是苏轼词赋中常见的意象,军事、山水则是辛弃疾词赋中的主要意象。
关键词 苏轼 辛弃疾 词赋 意象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