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惠言的《花间》词学接受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梅向东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3-27,共5页
《花间》词学接受至清代的张惠言才有了一个深刻的变化。基于"以《国风》、《离骚》之旨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的词学策略,张氏对《花间》采取了故意误读、文本支离和点石成金的接受方式,正是由于其重读《花间》和重释... 《花间》词学接受至清代的张惠言才有了一个深刻的变化。基于"以《国风》、《离骚》之旨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的词学策略,张氏对《花间》采取了故意误读、文本支离和点石成金的接受方式,正是由于其重读《花间》和重释温庭筠,古典词学至常州词派实际上经历了从传统的为词之学向读词之学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惠言 《花间》 接受
下载PDF
论常州词派对《花间集》的词学接受
2
作者 梅向东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26,共6页
《花间集》是"倚声填词之祖",然而在词学接受史上其命运多舛,至清代的常州词派有一个深刻变化,后者正是在对《花间》的词学接受中拓开理论堂庑的。张惠言对《花间》之首的温庭筠词作微言大义的重新阐释,以期实现词的形式之本... 《花间集》是"倚声填词之祖",然而在词学接受史上其命运多舛,至清代的常州词派有一个深刻变化,后者正是在对《花间》的词学接受中拓开理论堂庑的。张惠言对《花间》之首的温庭筠词作微言大义的重新阐释,以期实现词的形式之本与意义之源的合一,从而开启常派词学;但他将温庭筠攀比屈子抽离《花间》的解读策略,有着重大破缺。周济以"浑厚"之说观照《花间》,立其为词之渊源,修补了张氏的破缺。陈廷焯则既推温、韦为词宗,又斥《花间》为祸首,将张氏的破缺演绎成了对《花间》的悖论式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 花间集 接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