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改革二十题 被引量:150
1
作者 徐显明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8,共5页
关键词 司法改革 法官 司法权行政化 问题研究 检察官 审委会 诉讼模式 司法机关 司法文化 检察机关
原文传递
国外陪审制的比较与评析 被引量:88
2
作者 左卫民 周云帆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8-61,共4页
国外陪审制的比较与评析左卫民,周云帆陪审制度是国家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加审判民事、刑事案件的制度。在现代社会,陪审制作为公民直接参与司法活动的民主形式和公民权利的保障制度受到了众多国家的青睐。但是,由于诉讼文化、诉讼模... 国外陪审制的比较与评析左卫民,周云帆陪审制度是国家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加审判民事、刑事案件的制度。在现代社会,陪审制作为公民直接参与司法活动的民主形式和公民权利的保障制度受到了众多国家的青睐。但是,由于诉讼文化、诉讼模式的不同,陪审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员 比较与评析 陪审团 职业法官 陪审制度 大陆法系国家 英美法系 法官庭前活动 诉讼模式 普通公民
原文传递
论中国民事诉讼的理论共识 被引量:75
3
作者 任重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1,共14页
共识的缺失是中国民事诉讼贫困化的突出体现,是理论与实践、程序与实体相互割裂的深层次理论原因。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模式是立法、司法和理论共识的起点。以三大基本论题为标准,模式共识存在空洞化和虚无化的危险。模式论的制度化体现在... 共识的缺失是中国民事诉讼贫困化的突出体现,是理论与实践、程序与实体相互割裂的深层次理论原因。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模式是立法、司法和理论共识的起点。以三大基本论题为标准,模式共识存在空洞化和虚无化的危险。模式论的制度化体现在以三大基本论题和两项核心基本原则为基础构建出的倒金字塔型结构。当事人实体和程序权利保障是当事人主义诉讼目的的应有之义。旧实体法说中的民事权利针对给付之诉。民事法律关系仅可能作为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的识别标准。既判力相对性的确立有赖于《民诉法解释》第247条到第249条的落实以及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的同一化理解。约束性辩论原则虽不存在规范障碍,但严禁以证据资料补充诉讼资料是最大的理念挑战。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模式的制度化是在基本理论最大张力范围内建构有中国特色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必由之路。其不仅是对人类知识成果的尊重,更是对国家承诺的恪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模式 诉讼目的 诉讼标的 既判力 预决效力 辩论原则 处分原则
原文传递
国外公益诉讼制度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29
4
作者 赵慧 《政法论丛》 2002年第5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诉讼模式 受害者 公共利益 司法保护 公益诉讼制度 案件 私法自治 集体利益 传统 群体
下载PDF
“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再考察:以“送达难”为中心 被引量:60
5
作者 陈杭平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0-216,共17页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条件的变迁,在民事诉讼中法院难以继续实施"全责型"送达,遂在"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型"的"诉讼模式转换论"指引下调整送达的制度内涵,向当事人转移成本负担及风险。但在法院与当...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条件的变迁,在民事诉讼中法院难以继续实施"全责型"送达,遂在"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型"的"诉讼模式转换论"指引下调整送达的制度内涵,向当事人转移成本负担及风险。但在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尚未形成有关送达之权、责合理分配的规则体系。相反,法院一方面仍经常遭遇送达不能、送而不达的难题,另一方面又往往卷入与当事人相互"推来挤去"的个案博弈,彼此陷入规则破坏而非建构的困局当中。通过对中国语境下之"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的再考察,在揭示这一组理论范畴"权责对应"之含义的基础上,形成有关送达成本及风险合理分配的规则。同时亦为转型社会建构法治的进路提供一种有益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模式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送达难”
原文传递
冲突与融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本土化 被引量:53
6
作者 魏晓娜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1-1230,共20页
2019年底北京市两级法院判决的“余金平交通肇事案”揭示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施行后法院、检察院之间的冲突。从表象上,这种冲突实质上是检、法两家对认罪认罚案件量刑主导权的争夺。其根源在于立法态度暧昧不明,没有明确区分两种不... 2019年底北京市两级法院判决的“余金平交通肇事案”揭示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施行后法院、检察院之间的冲突。从表象上,这种冲突实质上是检、法两家对认罪认罚案件量刑主导权的争夺。其根源在于立法态度暧昧不明,没有明确区分两种不同的“从宽”逻辑。立法者之所以不肯明确承认量刑协商,是因为看到了“协商”背后隐藏的系统性风险。在以调查模式和层级模式为建构原则的中国刑事诉讼框架下,“协商”承载的是与之不相容的纠纷模式和同位模式的基本逻辑。因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进一步本土化的问题。对此有两种处理方案,一是管控冲突的烈度,重新定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性质与功能,使之实现从“案件处理机制”到“案件查明机制”的转型;二是管控冲突的范围,为“协商”施加适用范围上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量刑建议 量刑协商 诉讼模式
原文传递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艺工 李拥军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50-52,77,共4页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刘艺工*李拥军一、陪审制度概论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制度。它旨在利用没有专业知识和司法经验的普通民众参与案件审理,扩大司法民主,监督审判机...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刘艺工*李拥军一、陪审制度概论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制度。它旨在利用没有专业知识和司法经验的普通民众参与案件审理,扩大司法民主,监督审判机关正确实施法律。从世界范围看陪审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度 大陆法系国家 参审制 司法民主 法律体系 职业法官 陪审团 英美法系 诉讼模式 陪审员
下载PDF
诉讼费用的性质与诉讼成本的承担 被引量:34
8
作者 傅郁林 《北大法律评论》 2001年第1期239-274,共36页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诉讼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使两类成本之和最小化。"波斯纳所指的这两类成本就是错误司法判决的成本和诉讼制度运行成本。本文将以民事诉讼费用的性质为核心,以民事诉讼程序的功能为依据,讨论诉讼制度运行成本...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诉讼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使两类成本之和最小化。"波斯纳所指的这两类成本就是错误司法判决的成本和诉讼制度运行成本。本文将以民事诉讼费用的性质为核心,以民事诉讼程序的功能为依据,讨论诉讼制度运行成本的承担方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费用 对方当事人 诉讼成本 私人成本 民事诉讼程序 法院 律师费用 诉讼模式 审判 制度运行成本
原文传递
民事诉讼的社会化 被引量:47
9
作者 王福华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52,共25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化民事诉讼通过"以当事人为中心"及"以当事人为主体"的制度构建能够落实上述理念。社会化民事诉讼制度所强调的公共物品属性,要求民事诉讼向社会提供连续、平等的纠...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化民事诉讼通过"以当事人为中心"及"以当事人为主体"的制度构建能够落实上述理念。社会化民事诉讼制度所强调的公共物品属性,要求民事诉讼向社会提供连续、平等的纠纷解决服务,满足人民在新时代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社会化民事诉讼制度所强调的程序的公共性,则要求法官对诉讼过程进行积极干预,消除当事人间的诉讼势差,保障民事司法的社会共享。在国家与市场关系角度,通过社会化改革,民事诉讼制度可弥合市场经济对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以及社会管理对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差异性诉求,发挥民事司法在市场经济与社会管理、权利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的沟通媒介功能。制度构建中应以诉讼合作原则及实体真实观念为重心,合理安排法院与当事人的诉讼分工,调和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关系,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纠纷解决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社会化 诉讼模式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原文传递
论程序正义在司法公正中的地位和价值 被引量:27
10
作者 吕世伦 贺晓荣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6-119,100,共5页
司法公正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或持有的一种法律理想和法律评价。它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既能运用体现公平原则的实体规范确认和分配具体的权利义务,又能使这种确认和分配的过程与方式... 司法公正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或持有的一种法律理想和法律评价。它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既能运用体现公平原则的实体规范确认和分配具体的权利义务,又能使这种确认和分配的过程与方式体现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正义 司法公正 诉讼主体 正义原则 公平性 司法实践 司法制度改革 当代中国 实体正义 诉讼模式
原文传递
刑事诉讼法再修订过程中面临的几个选择 被引量:27
11
作者 汪建成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108,共24页
刑事诉讼法再修订过程中,应当在整体上注意把握几个重要问题的选择,这些问题是: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两种诉讼模式的选择;法治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选择;刑事诉讼现代化与维护现行宪法体制的选择;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选择;正当程序与... 刑事诉讼法再修订过程中,应当在整体上注意把握几个重要问题的选择,这些问题是: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两种诉讼模式的选择;法治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选择;刑事诉讼现代化与维护现行宪法体制的选择;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选择;正当程序与司法资源优化配置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模式 犯罪控制 正当程序 司法资源
原文传递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新选择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珉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26-132,共7页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中,充分发挥法官与当事人的积极作用,使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相互之间协同推进诉讼。我国应当选择一种新的诉讼模式以平衡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价值追求。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符合这一要求,是各国民事诉讼的共同发...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中,充分发挥法官与当事人的积极作用,使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相互之间协同推进诉讼。我国应当选择一种新的诉讼模式以平衡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价值追求。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符合这一要求,是各国民事诉讼的共同发展趋势并且与我国国情相适应而应当成为我国的新选择。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在我国民事诉讼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但仍需对当事人与法院的角色分配作出调整以构建该诉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协同主义 诉讼模式
原文传递
从美国民事诉讼的困境看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被引量:21
13
作者 何兵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1,共4页
美国的民事诉讼系采用典型的当事人主义模式。虽然部分美国律师坚持认为,美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是一个值得他国借鉴的范本,我国学界也侧重强调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优点,但事实上,在美国本土,要求对现行诉讼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已达到前所... 美国的民事诉讼系采用典型的当事人主义模式。虽然部分美国律师坚持认为,美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是一个值得他国借鉴的范本,我国学界也侧重强调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优点,但事实上,在美国本土,要求对现行诉讼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美国前总统布什抱怨道:“美国正从一个自由的国度演变为诉讼的乐土。”美国前付总统奎尔在1991年美国律师协会年会上批评道:“令人惊讶的诉讼费用以及漫长的诉讼期限,已使美国的竞争能力受到内在机制的损害。”1984年,时任美首席大法官的沃伦·伯格(Warren Burger)在1984年美国律协会议上告诫道“对于一个诚实的公民而言,我们的制度太耗费财力,太令人痛苦,太具有危害性,同时也太缺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模式 民事审判方式 美国民事诉讼 当事人主义模式 诉讼制度 大陆法系 职权主义模式 庭审改革 法官 庭前会议
原文传递
解读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秀清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7,共8页
毋庸置疑,在民事诉讼中需要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然而,如果我们不本着客观的态度认真审视诚实信用原则,而盲目地一味扩大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功效,甚至将其诠释为实质上授权法官自由裁量权,其结果势必与希望确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毋庸置疑,在民事诉讼中需要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然而,如果我们不本着客观的态度认真审视诚实信用原则,而盲目地一味扩大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功效,甚至将其诠释为实质上授权法官自由裁量权,其结果势必与希望确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目的背道而驰。结合司法权理论、诉讼模式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功效等进行系统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实信用 诉讼模式 自由裁量权
下载PDF
卷宗移送制度改革之反思 被引量:26
15
作者 孙远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7-174,共8页
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卷宗移送制度的改革,是在未充分考虑刑事诉讼制度之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不仅改革的预期效果未能实现,而且还带来很多在改革之初始料不及的严重后果。但是,从理论研究角度看,此次改革又具有重要... 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卷宗移送制度的改革,是在未充分考虑刑事诉讼制度之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不仅改革的预期效果未能实现,而且还带来很多在改革之初始料不及的严重后果。但是,从理论研究角度看,此次改革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以及今后的立法改革都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模式 卷宗移送 起诉审查 系统化
原文传递
中国陪审制度的理论反思和制度重构 被引量:23
16
作者 姚莉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8-136,共9页
陪审制度有助于使审判获得正当性,也是诉讼当事人基于其公民权利而获得的一种救济手段,并且在诉讼证明标准体系中构成一种判断手段。我国陪审制度应当按照从扩大陪审员在参审制中的决定权到具备条件时建立陪审团制度的思路,循序渐进地... 陪审制度有助于使审判获得正当性,也是诉讼当事人基于其公民权利而获得的一种救济手段,并且在诉讼证明标准体系中构成一种判断手段。我国陪审制度应当按照从扩大陪审员在参审制中的决定权到具备条件时建立陪审团制度的思路,循序渐进地实行改革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陪审制度 司法民主化 参审制 审判工作 诉讼制度 诉讼模式
原文传递
实践中的民事审判(续)——四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的运作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亚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66,共8页
本稿是在特定理论模型支撑下对若干有代表性的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运作状况展开实证调查而取得的一项初始性成果。调查采用案件卷宗抽样、访谈、参与观察、问卷和文献研究等方法 ,就庭前准备、开庭样式、各类证据的使用情况及结案方式... 本稿是在特定理论模型支撑下对若干有代表性的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运作状况展开实证调查而取得的一项初始性成果。调查采用案件卷宗抽样、访谈、参与观察、问卷和文献研究等方法 ,就庭前准备、开庭样式、各类证据的使用情况及结案方式等方面程序的实际操作做了系统的了解 ,并对“非正式开庭”等调查中新的发现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了在审判方式改革给司法实践带来重大变化的同时 ,诉讼模式转型仍在进行之中的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工作 中级法院 民事一审程序 诉讼模式 审判方式 实证调查工作 证人证言
下载PDF
世界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评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韩红兴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3-129,共7页
检察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的标志之一,其制度的建设和功能的设置必须遵循其本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本文从考察世界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分析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展望未来检察制度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构建我国合... 检察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的标志之一,其制度的建设和功能的设置必须遵循其本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本文从考察世界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分析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展望未来检察制度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构建我国合理的、科学的检察制度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模式 检察制度 公诉权
下载PDF
认识相对主义与诉讼的竞技化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建伟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50,共14页
在当前证据法学研究中 ,存在着将认识相对性加以绝对化的倾向 ,由于实质真实的发现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因此形式正义取得了凌驾实质正义的地位。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 ,诉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活动 ,诉讼变成输赢之争... 在当前证据法学研究中 ,存在着将认识相对性加以绝对化的倾向 ,由于实质真实的发现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因此形式正义取得了凌驾实质正义的地位。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 ,诉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活动 ,诉讼变成输赢之争而非是非之争。因此 ,新一轮对诉讼程序的轻视随之产生 ,其突出表现是普通程序简易审和引入“辩诉交易”。为了防止实质的不正义为程序正义所掩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相对主义 诉讼制度 普通程序 认识论 司法竞技 正义观 诉讼模式 证据制度
原文传递
民事诉讼真实义务边界问题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任重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6-154,共9页
真实义务是20世纪德国民事诉讼法学最为重要的论题之一。一方面,真实义务直接涉及自由主义诉讼模式的修正,关系到民事诉讼的原则博弈;另一方面,真实义务又对1877年来确立在德国民事诉讼法中的诸多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仅仅从字面含义... 真实义务是20世纪德国民事诉讼法学最为重要的论题之一。一方面,真实义务直接涉及自由主义诉讼模式的修正,关系到民事诉讼的原则博弈;另一方面,真实义务又对1877年来确立在德国民事诉讼法中的诸多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仅仅从字面含义理解,真实义务可以被定义为某人负有在民事诉讼中说出真相的义务,如果违反这种义务将受到特定的法律制裁。如果不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学 真实义务 边界问题 20世纪 诉讼模式 自由主义 法律制裁 德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