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代都市文学的期诣指数与识名现象——兼论上海作为都市空域的文学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朱寿桐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8-164,共7页
上海自近代以来确乎每每成为文学书写的热点都市,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社会心理学的因素,也有作家的创作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上海所体现的现代市井景象是那么全面、生动,构成了都市文学的硬件。现代作家首先是将都市作为现实的表现空域,描写... 上海自近代以来确乎每每成为文学书写的热点都市,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社会心理学的因素,也有作家的创作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上海所体现的现代市井景象是那么全面、生动,构成了都市文学的硬件。现代作家首先是将都市作为现实的表现空域,描写的是一种"此在"的经验,其次是将都市当做"彼往"的空域,去对现实的乡土或者人生作对比,引发出怀念与批判。重要的是,上海书写在空域背景的处理上还属于期诣空域:是写作者通过人物所期颐并随时准备归诣的所在。此外,相当多的都市地名景名的如实叙写,除了强化真实性意味以外,都能够起着增加阅读的亲切感,进而加强读者与作家的沟通的积极作用。这便是上海书写的现代识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书写 都市空域 期诣
下载PDF
史巫传统与孔子“游必有方”思想之生成
2
作者 任树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9-86,184,共9页
古今论者诠解“游必有方”由于囿于儒家孝道观念而做“推己及人”之阐释,遮蔽了孔子何以有这一言说的思想背景。先秦时代,人们出行诹日祷軷以趋吉,透过“方物”认知辨识“百物”以避祸。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思想生成方式却有与史巫同途... 古今论者诠解“游必有方”由于囿于儒家孝道观念而做“推己及人”之阐释,遮蔽了孔子何以有这一言说的思想背景。先秦时代,人们出行诹日祷軷以趋吉,透过“方物”认知辨识“百物”以避祸。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思想生成方式却有与史巫同途而殊归处。“游必有方”的“方”是巫卜出游之“方”的转拓,亦即“道之方”。该“方术”既根植于“识名”而“正名”的人间秩序世界的建构能力,又建基于孔子思想理据的内在本原“仁”之自信。有此“方术”才是“父母在”而远游的必要条件。“游必有方”是孔子基于孝亲观念,从子女和父母两个方面对弟子提出的告诫、勉励和期许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游必有方 远游 巫卜传统 方物 道术
下载PDF
《诗经》名物训诂史述略 被引量:3
3
作者 余家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79-84,122,共7页
名物训诂是传统训诂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名物,早期的狭义说法是指草木鸟兽虫鱼等生物的名称,后来又逐步扩大到车马、宫室、冠服、星宿、山川、郡国、职官和人的命名等领域。从词义学的观点来看,名物讲的是一些专名的词义。这种专名... 名物训诂是传统训诂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名物,早期的狭义说法是指草木鸟兽虫鱼等生物的名称,后来又逐步扩大到车马、宫室、冠服、星宿、山川、郡国、职官和人的命名等领域。从词义学的观点来看,名物讲的是一些专名的词义。这种专名的特殊性在于,它所指的对象范围比较特定,而且特征比较具体。在传注体和专著体训诂著作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训诂 《诗集传》 诗集传物钞 《毛诗正义》 传统训诂学 词义学 诗传 田间诗学 诗草木今释
下载PDF
老广州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想象——以梁凤莲小说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玉屏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2-56,92,共6页
移居地与故乡的文化反差使得入粤外籍作家对广州这座城市血脉根性的认知很难深入下去,而本土作家梁凤莲与广州血脉相连的关系,以及梁凤莲对广州无以言表的深情,使她在岭南经验的本土言说中独占鳌头。品味梁凤莲的广州故事,处处可见对老... 移居地与故乡的文化反差使得入粤外籍作家对广州这座城市血脉根性的认知很难深入下去,而本土作家梁凤莲与广州血脉相连的关系,以及梁凤莲对广州无以言表的深情,使她在岭南经验的本土言说中独占鳌头。品味梁凤莲的广州故事,处处可见对老广州风物习俗和城市景观的识名性描写,一串串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符码构建起老广州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化 本土言说 描写 广州风情 梁凤莲
下载PDF
都市故事的两种不同讲法——以张欣、王安忆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玉屏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9-63,共5页
文学中的都市常常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来自广州的张欣倾向描写都市浮华等"现代性"特征,关注职场白领的事业追求和情感困惑;来自上海的王安忆更看重民间市井的日常生活,善于借助密集的识名性描写来凸显上海独特的文化韵味。两... 文学中的都市常常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来自广州的张欣倾向描写都市浮华等"现代性"特征,关注职场白领的事业追求和情感困惑;来自上海的王安忆更看重民间市井的日常生活,善于借助密集的识名性描写来凸显上海独特的文化韵味。两位作家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为读者奉献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学都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浮华 市井人生 职场白领 弄堂女性 描写
下载PDF
识名描写与都市文化特性的呈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屏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3,共5页
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识别往往不是从精神层面的非物质文化开始,而是从城市的街巷建筑、风景名胜、饮食男女等物质形态文化进入的。都市文学作品倘若能够把这些城市符号识名性描写出来,无疑可以起到凸显城市文化特性的作用。在当代都市文学... 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识别往往不是从精神层面的非物质文化开始,而是从城市的街巷建筑、风景名胜、饮食男女等物质形态文化进入的。都市文学作品倘若能够把这些城市符号识名性描写出来,无疑可以起到凸显城市文化特性的作用。在当代都市文学写作中,关于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的识名性描写已经引起作家们的浓厚兴趣,相比之下,关于广州的识名性描写少有作家关注,其结果是广州的文学形象比较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化 描写 地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