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证券侵权纠纷与证券仲裁制度
1
作者
王锐
张韶华
黎惠民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6,共3页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三方博弈模型 ,对证券侵权行为进行博弈分析 ,揭示证券市场机会主义盛行的制度原因。证券侵权争议解决途径中 ,证券侵权民事赔偿诉讼存在制度性缺陷 ,而证券仲裁机制则受到忽视。事实上仲裁有“商人解决争议最优选择”...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三方博弈模型 ,对证券侵权行为进行博弈分析 ,揭示证券市场机会主义盛行的制度原因。证券侵权争议解决途径中 ,证券侵权民事赔偿诉讼存在制度性缺陷 ,而证券仲裁机制则受到忽视。事实上仲裁有“商人解决争议最优选择”的美誉 ,通过对比正式的诉讼制度与非正式的仲裁制度的交易成本 ,作者建议应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仲裁经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
侵权
纠纷
证券
仲裁制度
中国
证券
市场
民事诉讼
上市公司
民事赔偿责任
机会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行人承担证券侵权责任后向董事追偿的司法裁判路径研究——以证券法与公司法的互动为视角
2
作者
孙倩
王倩
《证券法苑》
2021年第4期66-78,共13页
发行人因证券虚假陈述等侵权行为对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如何向有过错的董事追偿在立法上并不明确,司法实践中也鲜见类似案例。本文以证券法与公司法的互动为研究视角,认为董事对投资者损失所承担的连带责任应属于不真正连带责任,...
发行人因证券虚假陈述等侵权行为对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如何向有过错的董事追偿在立法上并不明确,司法实践中也鲜见类似案例。本文以证券法与公司法的互动为研究视角,认为董事对投资者损失所承担的连带责任应属于不真正连带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审判实务中的“三步法”逐层推演路径。同时为避免赔偿责任过重导致董事过分谨慎经营,可考虑认定董事对外承担比例连带责任,并引入董事责任豁免制度以及董事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
侵权
纠纷
董事
连带责任
追偿
原文传递
证券侵权司法救济中不作为之诉的程序设计
3
作者
朱祖飞
康铭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7-27,共11页
证券侵权纠纷既涉及私人利益,又与公共利益密不可分。目前我国规定的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但其存在启动程序烦琐、威慑力不强、难以为受害者提供充分的救济等不足,即证券侵权纠纷中的公私利...
证券侵权纠纷既涉及私人利益,又与公共利益密不可分。目前我国规定的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但其存在启动程序烦琐、威慑力不强、难以为受害者提供充分的救济等不足,即证券侵权纠纷中的公私利益保护存在一定的困境。这与传统证券侵权诉讼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和证券市场的客观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仅仅通过改革传统证券侵权诉讼制度本身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作为之诉能较好发挥维护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私人利益的双重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公共利益保护、防止损失现实化。不作为之诉的适用条件是证券侵权行为涉及公共利益的损害。就起诉主体而言,现阶段可允许投服中心、公益性社会组织(如投保基金公司)、检察机关提起不作为之诉,并将检察机关列为第二顺位。就起诉方式而言,上述主体可通过另附实体请求权获得诉讼实施权。在判决效力方面,证券侵权司法救济中不作为之诉判决的空间效力不发生扩张,在证明责任方面应采取因果关系推定的证明责任规则,原告首先需要提出证据证明存在损害发生的盖然性,然后才能实现举证责任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
侵权
纠纷
不作为之诉
起诉主体
判决效力
举证责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证券侵权纠纷与证券仲裁制度
1
作者
王锐
张韶华
黎惠民
机构
西北大学经管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出处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6,共3页
文摘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三方博弈模型 ,对证券侵权行为进行博弈分析 ,揭示证券市场机会主义盛行的制度原因。证券侵权争议解决途径中 ,证券侵权民事赔偿诉讼存在制度性缺陷 ,而证券仲裁机制则受到忽视。事实上仲裁有“商人解决争议最优选择”的美誉 ,通过对比正式的诉讼制度与非正式的仲裁制度的交易成本 ,作者建议应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仲裁经验 。
关键词
证券
侵权
纠纷
证券
仲裁制度
中国
证券
市场
民事诉讼
上市公司
民事赔偿责任
机会主义
分类号
F830.9 [经济管理—金融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行人承担证券侵权责任后向董事追偿的司法裁判路径研究——以证券法与公司法的互动为视角
2
作者
孙倩
王倩
机构
上海金融法院综合审判一庭
出处
《证券法苑》
2021年第4期66-78,共13页
文摘
发行人因证券虚假陈述等侵权行为对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如何向有过错的董事追偿在立法上并不明确,司法实践中也鲜见类似案例。本文以证券法与公司法的互动为研究视角,认为董事对投资者损失所承担的连带责任应属于不真正连带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审判实务中的“三步法”逐层推演路径。同时为避免赔偿责任过重导致董事过分谨慎经营,可考虑认定董事对外承担比例连带责任,并引入董事责任豁免制度以及董事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关键词
证券
侵权
纠纷
董事
连带责任
追偿
分类号
D922.291.91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D922.287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证券侵权司法救济中不作为之诉的程序设计
3
作者
朱祖飞
康铭
机构
湖北大学法哲学研究中心
温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7-27,共11页
基金
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202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垄断法律规制路径研究”(21XXF221)。
文摘
证券侵权纠纷既涉及私人利益,又与公共利益密不可分。目前我国规定的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但其存在启动程序烦琐、威慑力不强、难以为受害者提供充分的救济等不足,即证券侵权纠纷中的公私利益保护存在一定的困境。这与传统证券侵权诉讼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和证券市场的客观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仅仅通过改革传统证券侵权诉讼制度本身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作为之诉能较好发挥维护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私人利益的双重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公共利益保护、防止损失现实化。不作为之诉的适用条件是证券侵权行为涉及公共利益的损害。就起诉主体而言,现阶段可允许投服中心、公益性社会组织(如投保基金公司)、检察机关提起不作为之诉,并将检察机关列为第二顺位。就起诉方式而言,上述主体可通过另附实体请求权获得诉讼实施权。在判决效力方面,证券侵权司法救济中不作为之诉判决的空间效力不发生扩张,在证明责任方面应采取因果关系推定的证明责任规则,原告首先需要提出证据证明存在损害发生的盖然性,然后才能实现举证责任的转移。
关键词
证券
侵权
纠纷
不作为之诉
起诉主体
判决效力
举证责任
分类号
DF7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证券侵权纠纷与证券仲裁制度
王锐
张韶华
黎惠民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发行人承担证券侵权责任后向董事追偿的司法裁判路径研究——以证券法与公司法的互动为视角
孙倩
王倩
《证券法苑》
2021
0
原文传递
3
证券侵权司法救济中不作为之诉的程序设计
朱祖飞
康铭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