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历史证据”说话——浅谈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培养 被引量:1
1
作者 麻琴华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第1X期40-41,共2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下面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培养 证据 教师 课程标准 教育 结合 事件 人物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历史教学中如何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
作者 司兵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08年第5期24-25,共2页
历史教材每章每节的教学都要求落实基础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或开发能力)三项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任务。分析教材的目的就在于思考怎样落实三项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把它们有机地在每一节课中体现出来,并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词 教材 思想教育 珍妮机 改革运动 机器制造 行会手工业 阶级结构 手工工场 工业无产阶级
原文传递
潘懋元高等教育史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亚群 《山东高等教育》 2015年第9期82-92,2,共11页
潘懋元具有深厚的教育史学功底,在教育人物、教育思想、近现代高等教育史等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堪称教育史学家。在高等教育理论和历史研究中,他坚持"论从史出"、"古为今用"、"实事求是"和"以论论史&q... 潘懋元具有深厚的教育史学功底,在教育人物、教育思想、近现代高等教育史等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堪称教育史学家。在高等教育理论和历史研究中,他坚持"论从史出"、"古为今用"、"实事求是"和"以论论史"的原则,这些原则反映其高等教育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色。他提出教育理论的"三条源泉"说和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学观点,认为:"历史的观点,最能从宏观上把握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与规律"。他倡导"古为今用"的教育史研究导向,形成鲜明的实践性特色和实事求是的治学风范。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以及逻辑学理论,以"论"论史,取得了丰硕的教育史学研究成果。只有系统学习和深入探究潘懋元的教育史学与高等教育史研究成果,才能全面认识和准确理解其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发展脉络与理论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奠基之作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星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共5页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为完整准确、全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组织编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为完整准确、全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组织编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笔者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特色及其教育意义》一文中,指出该教材的特色明显: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专业性与通识性相统一、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资源开发 中华民族共同体 奠基之作 青年学子 荣辱与共 话语 宣传推介
下载PDF
灵魂的追问(4)——有一种“创新”叫做“回归”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惠军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1,共4页
历史课要有灵魂,讲历史要有通感。“论从史出”本是历史教学的特征。而时下风行的“史料教学”却似有失度之嫌,有必要从理念到实践加以再反思和再斟酌。
关键词 料教学 教学常态
原文传递
系统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历史逻辑的一部力作——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6
作者 仲天宝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9-110,173,共3页
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第一部系统准确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 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第一部系统准确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书坚持以史带论,论从史出,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论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的历程,超越了王朝史观、单一民族史观和断代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教材 国家民委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 演进历 体系
下载PDF
新视角 新体例 新叙事 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7
作者 陈辉 《中国民族》 2024年第4期11-13,共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第一本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国家统编教材。它立足中华民族整体视角,超越传统王朝断代史与各族族别史,坚持以史带论、论从史出,从政治、经济、社会...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第一本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国家统编教材。它立足中华民族整体视角,超越传统王朝断代史与各族族别史,坚持以史带论、论从史出,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展开跨学科论证,宣传阐释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一本具有新视角、新体例、新叙事的开创性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 新叙事 断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新体例 系统阐释
原文传递
论与史的关系考察 被引量:6
8
作者 蒋大椿 《历史研究》 1982年第4期21-26,共6页
论与史的关系,是历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未决的问题之一。五十年代,为了清除史料即史学这种陈旧观点的影响,史学界一部分同志提出了以论带史的主张,强调用唯物史观来带动历史科学的研究,这在当时确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这个口号本身的含义... 论与史的关系,是历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未决的问题之一。五十年代,为了清除史料即史学这种陈旧观点的影响,史学界一部分同志提出了以论带史的主张,强调用唯物史观来带动历史科学的研究,这在当时确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这个口号本身的含义甚不确切,尤其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提倡,带来的弊病便更多。六十年代,针对当时出现的一些空洞无物的文章,一些同志指出,"以论带史"变成了"以论代史",是一种很不好的学风。他们提出反对放空炮,吴晗同志更提出了"论从史出"的主张以纠偏。应当说,这在当时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 科学 研究历 关系考察 研究方法 研究 过程 社会意识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当代创新
9
作者 顾超一 张梧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4,共4页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材编写的方法论原则。《概论》不仅具有历史厚度,同时也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这种理论高度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守正创新。一方面,《概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重...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材编写的方法论原则。《概论》不仅具有历史厚度,同时也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这种理论高度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守正创新。一方面,《概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概论》又充分吸纳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当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 结合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 中华民族共同体 当代创新 基础性问题 守正创新
下载PDF
初中历史教学史料有效运用探析
10
作者 闫理想 《成长》 2024年第9期154-156,共3页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原则,史料教学也成为最近几年教学改革的热点和教学的常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出现,犹如一夜春风,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的教学模式。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来说,无论是哪一种课堂...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原则,史料教学也成为最近几年教学改革的热点和教学的常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出现,犹如一夜春风,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的教学模式。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来说,无论是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或所谓的模式,都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方式 料教学 课堂教学 初中历教学 教学改革 课改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史论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大椿 李洪岩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4-97,共14页
史论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必须要解决的基本原则问题之一。1949年以后,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贯穿我国40多年来史学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一、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史论关系研究解放初期,史学界重史料考据轻视... 史论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必须要解决的基本原则问题之一。1949年以后,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贯穿我国40多年来史学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一、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史论关系研究解放初期,史学界重史料考据轻视理论的倾向比较严重。许多从旧社会过来的史学家,在材料上一般都具有比较坚实的功夫,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却所知甚少。所以在五十年代前期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中,对唯史料论和烦琐考据进行了批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逐渐滋生出一种简单化和教条主义的重论轻史倾向。于是许多史学家既批评了重史轻论的倾向,也批评了重论轻史的倾向,而主张史论统一或史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马克思主义 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 料考据 研究历 研究 马克思列宁主义 科学
原文传递
在细微处窥见历史真实
12
作者 陈莎 《全国新书目》 2023年第3期92-93,共2页
本书采用审美的原则和历史的原则相结合的方法,以儿童本位论为视角,将中国儿童文学史按照史前期、孕育期、诞生期、发展期、挫折期、新生期、断裂期、重建期等进行历史描述,注重捕捉历史细节,坚持论从史出,是一部可读性强、独具个人风... 本书采用审美的原则和历史的原则相结合的方法,以儿童本位论为视角,将中国儿童文学史按照史前期、孕育期、诞生期、发展期、挫折期、新生期、断裂期、重建期等进行历史描述,注重捕捉历史细节,坚持论从史出,是一部可读性强、独具个人风格的中国儿童文学简史,可供教师、编辑及爱好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儿童本位 细节 孕育期 可读性强 个人风格
原文传递
在历史教学中探讨史料实证的方法与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剑 《中学历史教学》 2017年第10期24-26,共3页
历史,离不开史料,史料运用离不开证实甄别。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最具学科特征的核心素养。历史之美在于求真,而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呈现历史的时候,史料的筛选和解读尤其重要。本文拟就课堂教学中有关史料的甄别、解读谈一些切身的体会... 历史,离不开史料,史料运用离不开证实甄别。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最具学科特征的核心素养。历史之美在于求真,而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呈现历史的时候,史料的筛选和解读尤其重要。本文拟就课堂教学中有关史料的甄别、解读谈一些切身的体会和心得。一、甄别史料,去伪存真是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前提论从史出固然重要,但是它的前期是史料的真实性。但是,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师 南京大屠杀 拉贝日记 商鞅变法 在线阅读 杜牧 课堂形式 学科特征 阅读难度
原文传递
“君子曰”是《左传》作者论从史出的表现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功成 《职大学报》 2000年第1期35-39,共5页
《左传》一书中,“君子曰”以及“君子谓”、“君子以为”、“君子是以知”这三种变格,共出现80余次;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自成一格;它是作者对所记叙的重大社会事件发表议论的标志;作为贯穿全书的体例,开创了中国史书“论从史出”表现方... 《左传》一书中,“君子曰”以及“君子谓”、“君子以为”、“君子是以知”这三种变格,共出现80余次;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自成一格;它是作者对所记叙的重大社会事件发表议论的标志;作为贯穿全书的体例,开创了中国史书“论从史出”表现方法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君子曰” 表现方法
下载PDF
借文学之镜 寻史学之证
15
作者 刘俊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3年第33期6-8,共3页
文学作品源于现实生活,有着独特的史料价值。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提出文学性质的集部之书就是“各时代的社会缩写”“其中的历史记录往往是正史上找不出来的”[1]。历史教学适当引用文学作品作为史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甄别史料的批判性思维... 文学作品源于现实生活,有着独特的史料价值。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提出文学性质的集部之书就是“各时代的社会缩写”“其中的历史记录往往是正史上找不出来的”[1]。历史教学适当引用文学作品作为史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甄别史料的批判性思维和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意识,且有利于促成历史解释素养目标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实证 现实生活 文学作品 著名学家 批判性思维 文学性质 集部
下载PDF
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谈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16
作者 陈晓翠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第9期67-69,共3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通过学科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和解读新课标,并结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通过学科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和解读新课标,并结合教学实践谈个人对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结合 一线教师 料实证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学科学习
下载PDF
培养初中生历史论证能力的教学实践
17
作者 李颖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第8期27-29,共3页
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论证”一词。逻辑学认为,论证是用一些理由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的过程或语言形式。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求真本质离不开论证,因而论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广泛。历史论证是用真实可信的历史材料支持或反驳... 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论证”一词。逻辑学认为,论证是用一些理由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的过程或语言形式。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求真本质离不开论证,因而论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广泛。历史论证是用真实可信的历史材料支持或反驳某个历史观点的思维过程或语言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思维过程 教学实践 初中生 教学中应用 证能力
原文传递
培养“史料实证”素养,感知历史学科魅力
18
作者 张希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3年第18期139-141,共3页
随着2022版历史新《课标》的颁布,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史料实证”教学实践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精神、“论从史出”... 随着2022版历史新《课标》的颁布,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史料实证”教学实践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精神、“论从史出”的态度、“孤证不立”的意识、史料分析的能力等角度,初步探索“史料实证”教学的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实证
原文传递
直面争议、据史反驳——史料实证的另一种模式
19
作者 冀强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第7期17-19,共3页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以史论证和论从史出是史料实证较为常见的模式,在日常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史料实证模式一一据史反驳。据史反驳是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以史论证和论从史出是史料实证较为常见的模式,在日常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史料实证模式一一据史反驳。据史反驳是史料实证的一种特殊模式。[2]它以史料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论证方式反驳或质疑原有观点,进而捍卫原有认知或形成新认知。对于这种模式,教师的关注度并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实证 证方式 日常教学 特殊模式 原有认知 关注度 新认知
原文传递
历史思辨教学中的逆向思维
20
作者 陈育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3年第10期60-63,共4页
历史不能重来,历史教学可以假设。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逆向推演策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使用“论从史出”的唯物主... 历史不能重来,历史教学可以假设。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逆向推演策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使用“论从史出”的唯物主义方法,先陈述史实,再由史实得出结论,或通过史料运用引导学生概括信息,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逆向思维 料运用 思辨教学 逆向推演 高素质人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