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经筑我:《朱子语类》论《诗》的转向与回归
1
作者 于雪棠 《新华文摘》 2024年第4期96-98,共3页
朱熹是《诗》学史上的大家。《诗集传》和《诗序辨说》之外,《朱子语类》卷八○和八一也集中载录了朱熹论《诗》之语。它们是朱熹《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体式更为灵活,多有《诗集传》等限于体例而未能述明者。《朱子语类》论《诗》... 朱熹是《诗》学史上的大家。《诗集传》和《诗序辨说》之外,《朱子语类》卷八○和八一也集中载录了朱熹论《诗》之语。它们是朱熹《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体式更为灵活,多有《诗集传》等限于体例而未能述明者。《朱子语类》论《诗》均具有很高价值,然而,它们通常只是作为例证出现在相关论著中,很少被专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语类》 集传》 》学 朱熹
原文传递
荀子与《诗》学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5期84-88,共5页
荀子是战国晚期儒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对于"六经"的传承,有着卓越的贡献。自清代汪中肯定荀子于"六经"之贡献以来,有许多学者对荀子与《诗》学的关系,多持怀疑态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马王堆汉墓帛书、阜阳汉... 荀子是战国晚期儒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对于"六经"的传承,有着卓越的贡献。自清代汪中肯定荀子于"六经"之贡献以来,有许多学者对荀子与《诗》学的关系,多持怀疑态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马王堆汉墓帛书、阜阳汉简、郭店楚简等以及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等地下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为我们研究荀子与《诗》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我们由荀子与《诗》的传流,地下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关于《诗》的称、引情况,《荀子》一书引《诗》、论《诗》的特点和影响三方面出发,可以知道荀子与《诗》学的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诗》学的传承是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荀子》 》学 引《
下载PDF
孟子引论《诗》之研究
3
作者 林苹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孟子》和《诗经》都是儒家重要经典。本文以《孟子》为蓝本,统计其所涉《诗》的数量,探讨孟子引《诗》、论《诗》的观点和方法,揭示孟子诗说理论与用诗实践的矛盾所在。
关键词 孟子 引《 政教实践
下载PDF
《论语》引《诗》论《诗》说
4
作者 林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Z期56-57,共2页
本文对引《诗》论《诗》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论语》引《诗》论《诗》有其独到之处,而用途则主要为表达社会理想,阐述学问之道,明修身履德之义,批判规谏及表达试论观念。
关键词 语》 引《 用途
下载PDF
《诗》学史文学现象之一隅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立志 纪景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诗经》诗并非指《诗经》一书中的三百篇作品,而是指后世在诗歌创作领域形成的以《诗经》为核心题材的诗作。依据创作宗旨与表现形态的差异,可分为集《诗》诗、《诗》事诗与论《诗》诗三类。集《诗》诗的出现是引经之习、用典之风、拟... 《诗经》诗并非指《诗经》一书中的三百篇作品,而是指后世在诗歌创作领域形成的以《诗经》为核心题材的诗作。依据创作宗旨与表现形态的差异,可分为集《诗》诗、《诗》事诗与论《诗》诗三类。集《诗》诗的出现是引经之习、用典之风、拟古之作三种因素的合力作用造成的。《诗》事诗的内容或是吟咏《诗经》一书,敷衍其篇章意旨,或是铺叙读《诗》所感,颂扬圣人之心,还有续补六笙诗之作。论《诗》诗的内容则或是专论《诗经》之技法特色,或是偏重以《诗》为法,阐述诗学原理。三者共同构成了《诗经》文学影响的一个具体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集《 》事
下载PDF
马叙伦论书诗中的书学观
6
作者 王礼楠 《书画艺术》 2024年第2期72-80,F0002,共10页
马叙伦是清末民国重要书家,一生寄情于翰墨,留下了诸多兼具文学与艺术性质的论书诗。通过梳理,文章从马叙伦论书诗中的执笔运笔之法、风格旨趣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对其论书诗中蕴含的“悬肘腕、运五指以及翻绞之法”“崇古不泥古、重神... 马叙伦是清末民国重要书家,一生寄情于翰墨,留下了诸多兼具文学与艺术性质的论书诗。通过梳理,文章从马叙伦论书诗中的执笔运笔之法、风格旨趣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对其论书诗中蕴含的“悬肘腕、运五指以及翻绞之法”“崇古不泥古、重神采”“拙媚相生忌甜俗”等重要的书学思想展开分析讨论,以便对马叙伦书学思想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叙伦 书学思想
下载PDF
论“书贵瘦硬方通神”理论及影响
7
作者 鲁黎恋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7期132-134,共3页
唐代不仅是诗歌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杜甫,作为一名在诗歌和书法上皆具造诣的艺术大家,论书诗的创作极为丰富。他在诗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书法创作见解,如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提到“书贵瘦硬方通神”,以“... 唐代不仅是诗歌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杜甫,作为一名在诗歌和书法上皆具造诣的艺术大家,论书诗的创作极为丰富。他在诗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书法创作见解,如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提到“书贵瘦硬方通神”,以“瘦硬”为美,以“通神”为书法创作的极高境界,揭示了其独特的书法审美观。这一理论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书法 瘦硬
下载PDF
篆书久号中书虎能将规矩入方圆——从邓散木《论书杂诗》看其对“篆分遗意”观的继承
8
作者 赵晓娇 许若琳 《荣宝斋》 2024年第5期160-165,共6页
邓散木一生勤于艺事,其书被赞誉“江南祭酒”,然学界对其书法研究及书学思想关注甚少。尤其是其所遗存的《论书杂诗》所蕴内容丰富。从中可以发现邓散木依据包世臣“篆分遗意”的理论,得出北碑的意义不仅在于能融合篆隶的方圆,还体现出... 邓散木一生勤于艺事,其书被赞誉“江南祭酒”,然学界对其书法研究及书学思想关注甚少。尤其是其所遗存的《论书杂诗》所蕴内容丰富。从中可以发现邓散木依据包世臣“篆分遗意”的理论,得出北碑的意义不仅在于能融合篆隶的方圆,还体现出“雍容”的书体形象。他认为得碑之“雍容”气象当推李瑞清,篆草同源的达极者为吴昌硕,“能将规矩入方圆”者推沈增植。无论是碑之“雍容”的气象,还是篆草同源、真草同源的笔法,皆是对“篆分遗意”旨意的释解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散木 篆分遗意
原文传递
唐诗话中艺术融通的表现形式与批评话语——以诗、书、画关系为中心
9
作者 肖砚凌 《文学遗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0,共10页
唐代艺术融通现象较为常见,唐代诗学类型之一的“唐诗话”对此有较为丰富的记载。偏于纪事的唐诗话不仅记述了唐人“能诗善书妙画”,亦再现了唐代多种艺术并作的情境,表现出唐人对于艺术融通的基础、规律、功能等问题的思考。唐代艺术... 唐代艺术融通现象较为常见,唐代诗学类型之一的“唐诗话”对此有较为丰富的记载。偏于纪事的唐诗话不仅记述了唐人“能诗善书妙画”,亦再现了唐代多种艺术并作的情境,表现出唐人对于艺术融通的基础、规律、功能等问题的思考。唐代艺术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论画诗,由唐诗话可判断论画诗的性质,理解论画诗的诗意,并了解唐人论画的方法与审美标准。“三绝”是唐代艺术融通的典型批评术语,唐代艺术融通实践的丰富,以及“绝”这一概念审美内涵的生成,使得“三绝”不仅成为内蕴丰厚的艺术批评术语,亦是唐代艺术融通现象最为精粹、凝练的概括。通过对唐诗话中艺术融通文献的考察,一方面可为艺术融通研究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为中国古代跨媒介艺术理论文献整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融通 三绝
原文传递
词学理论的重要载体——简论清代论词诗词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克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4-49,共6页
清代一些批评家以诗或词的形式表达词学思想或进行词学批评,一些著名的论词诗和论词词成为词论家的代表性的词论文献,成为词学理论的载体,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西词派的厉鹗、常州词派的宋翔凤均有《论词绝句》,晚清四大... 清代一些批评家以诗或词的形式表达词学思想或进行词学批评,一些著名的论词诗和论词词成为词论家的代表性的词论文献,成为词学理论的载体,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西词派的厉鹗、常州词派的宋翔凤均有《论词绝句》,晚清四大家王鹏运、朱祖谋也写有论词诗词,有些表达了对词体特征、词史发展、词坛利弊的看法,有些评议了历代词人、词作风格特点、渊源、影响等问题,颇具理论色彩。这些论词诗词是他们词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词词 词学理 文献
下载PDF
从陶濬宣《稷山论书诗》看其与阮元、包世臣碑帖观念的异同——兼论清代碑帖理论之嬗变
11
作者 赵睿婕 《中国书画》 2023年第5期20-22,共3页
陶濬宣(1842-1916),又名陶浚宣,原名祖望,字心云、心耘,号稷山、文冲,别号东湖居士,会稽陶堰人,晚清教育家、书法家,著有《稷山论书诗》《金石随笔》《稷山所见金石目》。《稷山论书诗》写于光绪壬辰六月(1892),其中收录了论书绝句9首... 陶濬宣(1842-1916),又名陶浚宣,原名祖望,字心云、心耘,号稷山、文冲,别号东湖居士,会稽陶堰人,晚清教育家、书法家,著有《稷山论书诗》《金石随笔》《稷山所见金石目》。《稷山论书诗》写于光绪壬辰六月(1892),其中收录了论书绝句9首并附有自注,诗作前后附有俞樾、李慈铭等多位金石碑刻同好的题跋和信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绝句 陶濬宣 碑帖 包世臣 李慈铭
下载PDF
黄庭坚论书诗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显良 《书画世界》 2006年第3期70-71,共2页
从黄庭坚的论书诗中可以看出,崇晋尚韵、尚意反俗是黄庭竖书学观的两个最为根本的方面,亦即法古与创新。其中崇晋尚韵是手段、是方法, 而创新、尚意、脱俗才是目的。以禅喻书、论悟、学问修养等诸多内容亦在其论书诗中有所体现,这些书... 从黄庭坚的论书诗中可以看出,崇晋尚韵、尚意反俗是黄庭竖书学观的两个最为根本的方面,亦即法古与创新。其中崇晋尚韵是手段、是方法, 而创新、尚意、脱俗才是目的。以禅喻书、论悟、学问修养等诸多内容亦在其论书诗中有所体现,这些书学思想均是以上述两个主题思想作为根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晋韵 脱俗
下载PDF
米芾论书诗丛考
13
作者 方文博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作为“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以书法家为世人所熟知。由于米芾《山林集》于北宋末年即已散佚,故其文学作品传世有限,其文学地位一定程度上亦为其书法家身份所遮蔽。米芾现存诗作中仍存数十首论书诗,对研究米芾的书法、交游以及文学都是十... 作为“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以书法家为世人所熟知。由于米芾《山林集》于北宋末年即已散佚,故其文学作品传世有限,其文学地位一定程度上亦为其书法家身份所遮蔽。米芾现存诗作中仍存数十首论书诗,对研究米芾的书法、交游以及文学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料,然学术界关注仍然较少。对于这些论书诗的初步考证,是开展对米芾综合研究的重要基础准备。通过对米芾论书诗逐一考证,能更加清晰勾勒出米芾的书画观,对一些现行观点进行质疑与勘误,也有助于对米芾的交游与文学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芾 书法
下载PDF
书家本色是诗人--从沈延毅的论书诗看其碑学思想的生成轨迹
14
作者 杨宝林 《书画艺术》 2023年第6期60-69,F0002,共11页
沈延毅是中国现当代碑派书法大家,影响甚巨,就连启功先生都对他赞赏有加,曾赋诗云:“白山黑水气葱茏,振古人文大地同。不使龙门擅伊洛,如今魏法在辽东。”魏碑出自洛阳,《龙门二十品》在伊水岸边,“伊洛”,魏碑诞生之地。而如今魏碑的... 沈延毅是中国现当代碑派书法大家,影响甚巨,就连启功先生都对他赞赏有加,曾赋诗云:“白山黑水气葱茏,振古人文大地同。不使龙门擅伊洛,如今魏法在辽东。”魏碑出自洛阳,《龙门二十品》在伊水岸边,“伊洛”,魏碑诞生之地。而如今魏碑的传承人却在辽东,是白山黑水孕育了一代巨匠沈延毅。沈延毅是书法大家,更是一位杰出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延毅 启功先生 魏碑 书法大家 《龙门二十品》 碑派 碑学思想
下载PDF
林散之论书诗选
15
作者 林散之 《中国书画》 2023年第11期96-103,共8页
题蔡易庵印存并序(选一)。书家,宜从笔法追溯刀法;刻石家,宜从刀法追溯笔法。二者相倚相生,同期并进,是以知今古刻石名家,无不知书法也。今观易庵先生为启明所治前后八十余印,和平敦厚,刚健娜,虽出入秦汉,而能自具机格,不徒以形势炫人,... 题蔡易庵印存并序(选一)。书家,宜从笔法追溯刀法;刻石家,宜从刀法追溯笔法。二者相倚相生,同期并进,是以知今古刻石名家,无不知书法也。今观易庵先生为启明所治前后八十余印,和平敦厚,刚健娜,虽出入秦汉,而能自具机格,不徒以形势炫人,实能悟书家用笔之妙。余不能刻,而略知书法如是,质之易庵,想不河汉斯言。并题二绝句,以博一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散之 书法 笔法 刀法 刻石 用笔 易庵
下载PDF
皎然论书诗研究
16
作者 赵琳 王荣 《艺术科技》 2023年第3期115-117,共3页
文章研究中唐诗僧皎然的论书诗,通过其四首论书诗来探讨其论书诗的描写内容、描写方法与情感表达,综合分析其论书诗所表达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关键词 唐代 皎然
下载PDF
诗学视野下的朱陆思想分歧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见楠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6,共9页
朱陆异同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朱陆诗学思想体现了哲学分歧在文学审美领域的延伸。从文道观来看,朱熹认为文道既为一体又各有分际,而陆九渊则强调文道在本质上的圆融一体性,这实际上反映了理本体与心本体对本末关系的认知差异;从... 朱陆异同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朱陆诗学思想体现了哲学分歧在文学审美领域的延伸。从文道观来看,朱熹认为文道既为一体又各有分际,而陆九渊则强调文道在本质上的圆融一体性,这实际上反映了理本体与心本体对本末关系的认知差异;从诗学观来看,朱熹融诗教于诗情,笃实守正,而陆九渊倡扬诗学个性,宽容新变,这与心性论的二元、一元划分不无关联;在以诗论道的层面,朱陆论学诗的内容则直接反映了读书穷理与务立本心的工夫论鸿沟。此外,朱陆诗歌美学对于儒家理想典范人格的推崇重点不同,也显示出朱陆德性践履思想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陆异同 文道观 学观 理想人格观
下载PDF
《孔子诗论》与荀子论《风》《雅》《颂》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东栓 《龙岩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孔子诗论》是孔子诗教及后学阐释的产物,基本上体现的是孔子的诗学思想,而先秦最后的儒学大师荀子的论《诗》,与之存在着一些显性或隐性的联系。从《孔子诗论》与荀子论《风》《雅》《颂》来看,二者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近的观点,这说... 《孔子诗论》是孔子诗教及后学阐释的产物,基本上体现的是孔子的诗学思想,而先秦最后的儒学大师荀子的论《诗》,与之存在着一些显性或隐性的联系。从《孔子诗论》与荀子论《风》《雅》《颂》来看,二者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近的观点,这说明《孔子诗论》与荀子论《诗》存在着源和流的学术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荀子 《风》《雅》《颂》
下载PDF
米芾论书诗及其书学思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阁祥 傅如明 《大学书法》 202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米芾,是宋四家之一,在书法史与书论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米芾的论书诗也是研究米芾书学思想的重要资料。文章以解析"论书诗"为中心,重点梳理米芾在诗中提出的书学理论与书学思想,以此窥探米芾论书诗的价值,以期能对米芾... 米芾,是宋四家之一,在书法史与书论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米芾的论书诗也是研究米芾书学思想的重要资料。文章以解析"论书诗"为中心,重点梳理米芾在诗中提出的书学理论与书学思想,以此窥探米芾论书诗的价值,以期能对米芾论书研究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芾 书学审美
下载PDF
古代论书诗解读(五)
20
作者 倪文东 《书法》 2022年第5期126-127,共2页
黄庭坚《跋杨凝式帖后》作者: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宋代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中进士。以学问文章著称,追求奇拗的诗风,开创“江西诗派”,影响很大。
关键词 宋代 江西 黄庭坚 涪翁 杨凝式 江西修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