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蕾(2011)以语义地图模型为理论工具构建基于汉语方言的能性情态语义地图,该地图与van der Auwera&Plungian(1998)的主要差异是无语义关联"许可(参与者外在可能)—认识可能"。本文通过解释此差异来论证对van der Auwer...范晓蕾(2011)以语义地图模型为理论工具构建基于汉语方言的能性情态语义地图,该地图与van der Auwera&Plungian(1998)的主要差异是无语义关联"许可(参与者外在可能)—认识可能"。本文通过解释此差异来论证对van der Auwera&Plungian(1998)的主要修正之处。此问题的讨论既涉及语义地图方法论的问题:"形式"及"功能"应如何细分,也涉及情态类型系统的界定:情态概念应如何划类。本研究显示出,语义地图模型在方法论上需进一步完善,语义地图研究对普通语义学有很大的关照。展开更多
基金香港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计划‘A Semantic Map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Chinese Dia-lectal Grammar’(项目编号:645510)的资助
文摘范晓蕾(2011)以语义地图模型为理论工具构建基于汉语方言的能性情态语义地图,该地图与van der Auwera&Plungian(1998)的主要差异是无语义关联"许可(参与者外在可能)—认识可能"。本文通过解释此差异来论证对van der Auwera&Plungian(1998)的主要修正之处。此问题的讨论既涉及语义地图方法论的问题:"形式"及"功能"应如何细分,也涉及情态类型系统的界定:情态概念应如何划类。本研究显示出,语义地图模型在方法论上需进一步完善,语义地图研究对普通语义学有很大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