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十世纪的通俗讲经和敦煌 被引量:6
1
作者 荒見泰史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1期67-74,共8页
由敦煌文献的统计来看,有关讲唱文艺的作品的数量,在九、十世纪的写本中突然明显地增加了,比如,故事略要本、讲唱体写本大概都集中在10世纪的文书里。在此笔者将探讨发生这种情况的理由。笔者认为,讲唱文艺的发展与唐代佛教的演变有一... 由敦煌文献的统计来看,有关讲唱文艺的作品的数量,在九、十世纪的写本中突然明显地增加了,比如,故事略要本、讲唱体写本大概都集中在10世纪的文书里。在此笔者将探讨发生这种情况的理由。笔者认为,讲唱文艺的发展与唐代佛教的演变有一定关系,唐代的通俗讲经等讲唱,可能是在安史之乱后开始的佛教通俗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敦煌以外的文献记载里能够看到的通俗讲经的记载都集中在九世纪中期。这样一来,敦煌与中原的佛教界似有几十年的时差。这点与敦煌地区的政治历史背景有一定关系,因为敦煌与中原之间有两次(787—848年、905—914年)交流中断的时代。笔者在本文里,把这些敦煌的历史、地区的佛教特征以及民间佛教活动结合起来考虑,来探讨故事略要本、讲唱体等文献的产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变文 变文写成年代 文艺
下载PDF
从《天宝遗事诸宫调》谈讲唱文艺之不足
2
作者 张文澍 《殷都学刊》 2004年第4期61-63,共3页
较之元杂剧 ,讲唱文艺之作者大多文化修养稍逊 ,演出文本亦时常因口耳相传而无定 ;观众则以社会下层人士为多 ,其接受、欣赏能力和趣味不能不受到相当限制。创作者及表演者虑及生存 ,更须为迎合观众情趣而刻意追求俗媚。这种情形在《天... 较之元杂剧 ,讲唱文艺之作者大多文化修养稍逊 ,演出文本亦时常因口耳相传而无定 ;观众则以社会下层人士为多 ,其接受、欣赏能力和趣味不能不受到相当限制。创作者及表演者虑及生存 ,更须为迎合观众情趣而刻意追求俗媚。这种情形在《天宝遗事诸宫调》中尽可看出。故古代讲唱文艺虽是构成元杂剧内容、形式的重要来源 ,但就前者之成就乃至格调而言 ,尚无法与后者同日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遗事诸宫调 梧桐雨 元杂剧 文艺
下载PDF
元杂剧与讲唱文艺演述方式的相似性
3
作者 张本一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9-92,共4页
戏剧与讲唱伎艺在北宋京都的瓦舍勾栏一同繁盛,促使戏剧叙事功能的强化和戏剧故事的世俗化,并直接导致了元杂剧的形成。因此元杂剧与讲唱文艺在演述方式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故事整体结构上词话韵语的大量间插、单折中第三人... 戏剧与讲唱伎艺在北宋京都的瓦舍勾栏一同繁盛,促使戏剧叙事功能的强化和戏剧故事的世俗化,并直接导致了元杂剧的形成。因此元杂剧与讲唱文艺在演述方式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故事整体结构上词话韵语的大量间插、单折中第三人称讲唱形式的直接运用、故事背景交待及人物内心情感抒发中讲唱人声口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文艺 演述方式 相似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