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伯德尔格”考释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保文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本文利用清代档案文献和笔记史料,对噶尔丹洪台吉发布入律的第三道"训谕"中出现的"伯德尔格bederige"一词,作了比较深入的考释。认为该词为专指名词,系指当时活跃于中亚、北亚地区的回子(霍屯人auiiqhur)社会中的... 本文利用清代档案文献和笔记史料,对噶尔丹洪台吉发布入律的第三道"训谕"中出现的"伯德尔格bederige"一词,作了比较深入的考释。认为该词为专指名词,系指当时活跃于中亚、北亚地区的回子(霍屯人auiiqhur)社会中的商人阶层。而"训谕"中的三类bederige"即"塔哩雅沁伯德尔格"、"居无定所之伯德尔格"、"被俘之伯德尔格",分别为"隶籍屯垦霍屯人之回子商人"、"散落之回子商人"、"隶籍厄鲁特人之被俘获的回子商人"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德尔格 噶尔丹 训谕 蒙古—斡亦剌惕大律
原文传递
《雍正训谕碑》与清初北京回民 被引量:1
2
作者 姜纬堂 《回族研究》 CSSCI 1992年第4期15-24,共10页
北京崇文门外花市清真寺内有一座御碑亭,中立通高4米余之清世宗“上谕”刻石,俗称御碑。实测碑首高1.13米、宽1.13米、厚0.43米,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阳面正中刻“上谕”二字,阴面正中刻“皇恩浩荡”四字。碑身高2.12米、宽0.97米、厚0.22... 北京崇文门外花市清真寺内有一座御碑亭,中立通高4米余之清世宗“上谕”刻石,俗称御碑。实测碑首高1.13米、宽1.13米、厚0.43米,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阳面正中刻“上谕”二字,阴面正中刻“皇恩浩荡”四字。碑身高2.12米、宽0.97米、厚0.22米;阳面刻该“上谕”全文,凡22行,每行不计留备提行抬格敬写之空位为37字,四周围以图案花边;阴面刻“顺天府属回民”立碑者“恭纪”题名,凡22行,74人,四周不饰花边。碑座高0.85米、宽1.39米、厚0.62米,亦浮雕图案。因将碑移出亨外露置已数十年,碑身字迹渐多剥泐,致于该碑之来历亦传闻异词。如近有报道说:“据寺人介绍,此碑立于康熙四十二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民 清世宗 训谕 礼拜寺 清真寺 《律》 回教 鲁国 花市 左道
原文传递
恽铁樵《武侠丛谈》的写实倾向——兼论清末民初小说的写实主义潮流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爱国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5-78,共14页
恽铁樵编辑的《武侠丛谈》是一部武侠小说合集,其中的篇目在小说集出版前大多已刊发在由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武侠丛谈》在两个方面表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写实倾向:一是其中不少作者借助点评和文学呈现强调了小说的可信度;一是部... 恽铁樵编辑的《武侠丛谈》是一部武侠小说合集,其中的篇目在小说集出版前大多已刊发在由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武侠丛谈》在两个方面表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写实倾向:一是其中不少作者借助点评和文学呈现强调了小说的可信度;一是部分作品还通过对侠义精神的书写突出了小说的训谕性。恽铁樵的写实主义小说观强调小说的社会功用,并将写实作为小说功用实现的重要路径,《武侠丛谈》的写实倾向正是恽铁樵这一观念的具体表现。恽铁樵的写实主义小说观在清末民初写实主义潮流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丛谈》 写实主义 可信 训谕 承前启后
下载PDF
从乾隆的两道训谕看雍和宫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德成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8,共5页
在雍和宫改庙50周年之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初四日,乾隆皇帝亲至雍和宫拈香瞻礼,触景生情,当日即特颁训谕,着重强调雍和宫作为供奉三宝的场所永不更改。同年十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阅读到《清世宗实录》中雍正皇帝关于雍和宫方面的... 在雍和宫改庙50周年之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初四日,乾隆皇帝亲至雍和宫拈香瞻礼,触景生情,当日即特颁训谕,着重强调雍和宫作为供奉三宝的场所永不更改。同年十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阅读到《清世宗实录》中雍正皇帝关于雍和宫方面的谕旨,深有感触,遂当即再颁训谕,再次申明雍和宫必将作为佛寺而不能更改的积极意义,并敕谕子孙后代永远钦承。乾隆皇帝的训谕不仅体现了雍和宫的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彰显了雍和宫超越宗教意义的更深更广的内涵。雍和宫即可成为宣化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教育基地,又可成为内地蒙藏佛教的学经中心;既可作为政治纽带,加强清中央政府与蒙藏地方的政治联系,又可作为文化纽带,加强汉、蒙、藏、满等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和宫 历史地位 乾隆 训谕
下载PDF
雍正:奏折上面玩段子
5
作者 张维谦 《复印报刊资料(当代文萃)》 2019年第9期36-37,共2页
一雍正二年(1724年),与雍正关系最好的十三弟、怡亲王要外出游猎,向雍正上了一道奏折:“圣主办理天下之万事,而臣等遵照训谕尽行游猎……皇上若不为我众奴才而圣意有所忧虑……”怡亲王这个马屁拍得很溜,明明自己想去公款游猎,却说成“... 一雍正二年(1724年),与雍正关系最好的十三弟、怡亲王要外出游猎,向雍正上了一道奏折:“圣主办理天下之万事,而臣等遵照训谕尽行游猎……皇上若不为我众奴才而圣意有所忧虑……”怡亲王这个马屁拍得很溜,明明自己想去公款游猎,却说成“遵照训谕”,还说不让哥哥为自己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二年 段子 游猎 训谕 奏折
原文传递
中国鬼神文化与小说 被引量:6
6
作者 应锦襄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26-27,共2页
从中国鬼神文化看中国鬼神小说。在中国鬼神文化的背景上,中国鬼神小说表现的中国鬼神世界,是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组成,它为现实世界承认,且与现实生活互通。人们都希望现实生活中不能完成的善恶奖惩能在鬼神世界完成。鬼神与人类的生死之... 从中国鬼神文化看中国鬼神小说。在中国鬼神文化的背景上,中国鬼神小说表现的中国鬼神世界,是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组成,它为现实世界承认,且与现实生活互通。人们都希望现实生活中不能完成的善恶奖惩能在鬼神世界完成。鬼神与人类的生死之限是人与鬼最大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神世界 人鬼相通 鬼神奖惩 善恶训谕 生死之限
下载PDF
传统家礼教化方法述论
7
作者 陈延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1,F0002,共12页
家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社会治家、齐家、教家的重要制度文化。中国传统社会在对家庭、家族成员施行家礼教化、规戒方面,采用了家训教诲、祠堂训谕、仪式历练、庭院濡染、情法并用、家风陶冶、箴铭镜鉴、典... 家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社会治家、齐家、教家的重要制度文化。中国传统社会在对家庭、家族成员施行家礼教化、规戒方面,采用了家训教诲、祠堂训谕、仪式历练、庭院濡染、情法并用、家风陶冶、箴铭镜鉴、典范激励等诸多方式方法。这些方法,仍是新时代涵养公民礼仪文明、培育家庭美德和优秀家风的丰富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礼 家礼教化方法 家训教诲 祠堂训谕 仪式历练 家风陶冶
下载PDF
真实与训谕博弈:延安现实主义诗学审美路向透视
8
作者 吴井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0-184,共5页
中国在接受西方现实主义时,忽略或弱化了对现代性批判这一极为重要的内涵,而是强化了对封建主义、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批判和否定。20世纪40年代延安现实主义诗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变异,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播... 中国在接受西方现实主义时,忽略或弱化了对现代性批判这一极为重要的内涵,而是强化了对封建主义、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批判和否定。20世纪40年代延安现实主义诗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变异,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播,使它加速偏离经典现实主义的轨道,向革命古典主义方向发展。把新古典主义纳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视阈,是延安现实主义诗学的一个创造性贡献,也是对延安现实主义诗学的政治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现实主义的训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现实主义诗学 现实主义 新古典主义 真实性 训谕
下载PDF
托王《谋生训谕》及其经济思想研究
9
作者 王来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0,共7页
清朝蒙古喀尔喀车臣汗部伊尔丹郡王旗的札萨克王爷——托王于1853年撰写的《和贝王谋生训谕》是目前发现的蒙古族第一部经济学著作。托王是蒙古族首位经济学家。他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主要表现在财富观、脱贫致富、重商思想、重农思想... 清朝蒙古喀尔喀车臣汗部伊尔丹郡王旗的札萨克王爷——托王于1853年撰写的《和贝王谋生训谕》是目前发现的蒙古族第一部经济学著作。托王是蒙古族首位经济学家。他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主要表现在财富观、脱贫致富、重商思想、重农思想和实践、勤俭节约、家庭和社会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徭役赋税、经济均衡、利益最大化、金钱货币和经济管理思想等方面,特别是在游牧业经济方面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创立了游牧经济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王 《谋生训谕 经济思想
原文传递
194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诗学的理论建构
10
作者 吴井泉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4-150,共7页
20世纪40年代以延安诗学为主流的现实主义诗学理论建构,主要是在西方和前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浸润下,尤其是从"左联"革命诗学和毛泽东的《讲话》中汲取灵感和理论资源而生成的。它既发挥了革命诗学的"理知主观"... 20世纪40年代以延安诗学为主流的现实主义诗学理论建构,主要是在西方和前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浸润下,尤其是从"左联"革命诗学和毛泽东的《讲话》中汲取灵感和理论资源而生成的。它既发挥了革命诗学的"理知主观"之长同时又吸纳了"客观写实"之优点,其理论构成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诗中的人物或抒情主人公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典型,其身上凝聚着两极对立中的审美偏移倾向;二是主观的楔入,现实主义诗学内在张力的凸显;三是对情感的肯定与认同,呈现出现实主义诗学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诗学的主体核心部分即训谕性也就是主观的人文理解要远远偏重于客观的真实性。这是延安诗学与其他的现实主义诗学的迥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延安诗学 训谕 诗学理论
下载PDF
训谕性彰显:延安现实主义诗学价值重构
11
作者 吴井泉 《文学与文化》 201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延安现实主义诗学对训谕性和真实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重构,这是在继承中国新诗现实主义传统和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诗学模式。其主要理论建构就是把训谕性从真实性中凸显出来,... 延安现实主义诗学对训谕性和真实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重构,这是在继承中国新诗现实主义传统和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诗学模式。其主要理论建构就是把训谕性从真实性中凸显出来,确定了训谕性决定并规范真实性的原则。训谕性的彰显,促进了延安现实主义诗学的成熟,但也陷入了艺术性和主体性缺失或弱化等文化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现实主义诗学 训谕 真实性 价值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