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长梁石工业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淳 沈辰 +1 位作者 陈万勇 汤英俊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40,共7页
根据小长梁遗址 1998年和 1990— 1997年间 5次发掘所获得的石制品 ,本文采用操作链 (chaineopera toire)分析概念 ,从石料、打制技术、二次加工、微痕观察、废片分析和认知考古学的角度 ,对小长梁石工业的结构及所反映的人类行为和智... 根据小长梁遗址 1998年和 1990— 1997年间 5次发掘所获得的石制品 ,本文采用操作链 (chaineopera toire)分析概念 ,从石料、打制技术、二次加工、微痕观察、废片分析和认知考古学的角度 ,对小长梁石工业的结构及所反映的人类行为和智慧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 ,小长梁石工业受劣质石料的影响很大 ,碎屑块比例极高。打片技术简单 ,仅采用锤击和砸击法 ,二次加工制品比例很低 ,不存在概念型板的规范制品。微痕分析显示 ,遗址的经济活动主要为处理肉类以及植物。对石核剥片和二次加工的空间概念分析 ,小长梁古人类在打片过程中仅采用前运算智力和初级的具体运算智力。考虑到石料质地、数量和适应等因素 ,石工业并不反映古人群体的全部智慧 ,而表现了一种权宜性行为方式。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不会超过 12岁儿童的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长梁石工业 操作链研究 废片分析 河北 微痕观察 认知考古学 早更新 古人类 石制品
下载PDF
认知考古学:活化的话语档案与断裂的谱系发现——福柯《认知考古学》解读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一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4,154,共10页
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集中讨论了一种全新的观念考古学方法。这种认知考古学不是传统历史研究中面对物性遗迹时对古代历史的考证,不是对已经死去的文本、物、资料的考证,而是要从"档案"中捕捉在话语实践中曾经发生的&q... 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集中讨论了一种全新的观念考古学方法。这种认知考古学不是传统历史研究中面对物性遗迹时对古代历史的考证,不是对已经死去的文本、物、资料的考证,而是要从"档案"中捕捉在话语实践中曾经发生的"话语性的系统(système de la discursivité)"。在这里,福柯所说的"档案"并不是指作为传统解释学研究对象的文本,而是一种"非物性的"抽象存在,是无法直观到的规律和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福柯的考古学是一个更高层面中"描述思想的方法"——一种基于指认隐性话语实践的历史研究上的方法论自觉;而福柯所说的"认识型"只是这种认知考古学方法在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具体运用。在福柯那里,考古学与谱系学构成一个新史学方法论的整体,只是侧重点不同,考古学关注细部断裂和非连续性,而谱系学则是一种反对主体目的论、消除总体性话语、解构等级体系的新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认知考古学 历史先验 谱系学
原文传递
神话观念决定论与文化基因说 被引量:9
3
作者 叶舒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38-42,共5页
神话观念决定论是国内文学人类学一派理论建构的一部分,其所应用的语境是如何界定和认识文化基因,即从所以然的层面理解和解读一个特定文化群体或文明国家。从玉文化大传统视角重新审视华夏文明国家的特色,有利于从物质与精神的特殊性... 神话观念决定论是国内文学人类学一派理论建构的一部分,其所应用的语境是如何界定和认识文化基因,即从所以然的层面理解和解读一个特定文化群体或文明国家。从玉文化大传统视角重新审视华夏文明国家的特色,有利于从物质与精神的特殊性方面深入地把握到其文化基因方面。史前期的初民的信仰观念要素与神圣物质的交互作用,成为催生文明的内在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考古学 文化基因 文化大传统 神话观念
下载PDF
认知考古学在欧洲的兴起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建华 张文立 《华夏考古》 1996年第2期105-112,共8页
认知考古学在欧洲的兴起杨建华,张文立Thispaperschetchedoutthelatestviewpointsoncognitivearchaeologyfromsomefamousarchaeologists... 认知考古学在欧洲的兴起杨建华,张文立ThispaperschetchedoutthelatestviewpointsoncognitivearchaeologyfromsomefamousarchaeologistssuchasColinRenf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考古学 人类认知能力 祭祀仪式 考古学 手工制品 文字符号 平面表现 象征符号 认知 新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认知考古学 被引量:6
5
作者 肯特·弗兰纳利 乔伊斯·马库斯 寻婧元 《南方文物》 2011年第2期175-181,174,共8页
科林·伦福儒在2005年出版《考古学的关键概念》一书中,将认知考古学定义为从残存的物质遗存中来推断过去思想方式的研究。在这篇文章里,弗兰纳利和马库斯夫妇将认知考古学定义为:对古代文化中所有人类思想产物的研究。弗兰纳利和... 科林·伦福儒在2005年出版《考古学的关键概念》一书中,将认知考古学定义为从残存的物质遗存中来推断过去思想方式的研究。在这篇文章里,弗兰纳利和马库斯夫妇将认知考古学定义为:对古代文化中所有人类思想产物的研究。弗兰纳利和马库斯是两位杰出的美国过程考古学家,但是他们为后过程考古学认知研究所作的贡献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并在如何构建认知考古学的方法论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借鉴。他们认为,认知考古学并非与过程考古学对立,或与主流考古学独立的分支,而是更加全面了解古代社会的一种途径。他们将这个领域的研究对象定在宇宙观、宗教、意识形态和肖像学四个方面,并对这些范畴的研究做了界定。他们也选用了中美洲、缅甸及印度复杂社会研究的案例,为认知考古学如何解读人类行为和思想提供了独到和深入的洞见。他们认为,对古代思想的研究,不能单靠凭空猜想,而应该像过程考古学的实证方法一样做细致、艰巨和严谨的工作。而且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这就是需要有可靠的民族志、历史学、民族史和考古证据的支持和佐证,否则这种所谓的"认知考古学"研究与科幻小说无异。他们也否认了某些过程考古学家将意识形态看作是文化副现象、不值得研究的错误观点,他们认为,认知考古学应该像生计聚落考古学一样,成为主流考古学的一部分,使其更加全面和完整。他们警告,如果做得好的,认知考古学能拓展考古学研究,使之更加丰满;如果做不好,其结果将是一种最糟糕的考古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考古学 宇宙观 定义 聚落考古 世界观 肖像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技术与人类认知能力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马东东 裴树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4-764,共11页
早期人类石器类型与技术可以反映出人类的认知能力。旧石器时代早期存在两种工业(奥杜威工业和阿舍利工业),文章通过对Bordes类型学方法、Isaac古生态学分析方法和Leroi-Gourhan基于操作链的技术分析方法等3种早期技术分析体系的概... 早期人类石器类型与技术可以反映出人类的认知能力。旧石器时代早期存在两种工业(奥杜威工业和阿舍利工业),文章通过对Bordes类型学方法、Isaac古生态学分析方法和Leroi-Gourhan基于操作链的技术分析方法等3种早期技术分析体系的概括,指出不同的分析体系虽对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技术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对探索人类演化机制与规律的贡献相对有限。本文重点从认知考古学的视角来审视人类演化规律,分析旧石器时代认知考古学揭示人类智力发展的可行性。在回顾了近年来应用在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早期研究领域4种对人类认知演化有益的认知考古学分析视角和理论,即灵长类分析视角、Piaget心理学视角、脑神经研究视角和等级分析系统等视角后,对认知考古学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应用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早期 认知考古学 研究方法 石器技术
原文传递
塑形:从认识型到话语事件场的转变——福柯《认知考古学》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一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0,共7页
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一改《词与物》中那种认识型统摄文化的历史观察视角,而着眼于某种看不见的当下建构和解构的话语运行场。这就是所谓话语实践,在实体存在的意义中,它恰恰是以不在场的出场方式存在的。正是这个话语实践同时... 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一改《词与物》中那种认识型统摄文化的历史观察视角,而着眼于某种看不见的当下建构和解构的话语运行场。这就是所谓话语实践,在实体存在的意义中,它恰恰是以不在场的出场方式存在的。正是这个话语实践同时塑形了社会存在中的客体与主体,并生成全新的社会生活中的策略性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认知考古学 认识型 话语事件场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石斧的认知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汤惠生 《东南文化》 2004年第6期16-20,共5页
艺术应始于人类的早期石斧,手斧的性择标识理论似乎解答了手斧的所有问题,但对该理论还有待更进一步的验证。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石斧 认知考古学
下载PDF
兴隆洼文化居室墓葬的认知考古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闯 《草原文物》 2011年第1期40-49,共10页
一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考古学的思潮,认知考古学(cognitive archaeology)作为其中的一支开始逐渐兴起.但是在新考古学的研究中,认知考古学研究还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只是到了所谓"后过程主义"考古学时期才凸显了它的地... 一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考古学的思潮,认知考古学(cognitive archaeology)作为其中的一支开始逐渐兴起.但是在新考古学的研究中,认知考古学研究还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只是到了所谓"后过程主义"考古学时期才凸显了它的地位①.认知考古学这一术语的正式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到了1993年,剑桥大学考古学杂志发表了包括伦福儒(renfrew)、皮伯尔(peebles)、荷德(hodder)、苯德(bender)、弗兰纳瑞(flanary)等五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关于什么是"认知考古学"的看法,尽管这五位学者对其涵义的概括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认为认知考古学主要就是研究古代人们的精神领域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居室 墓葬 认知考古学 考古学 COGNITIVE 世纪 精神领域 剑桥大学 地位 学研究 杂志 学者 思潮 术语 涵义 过程 古代 概括
下载PDF
商周时期艺术与文学的认知考古学探索——《青铜与文字的婚礼——夏商周神话、艺术与思想》读后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雍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商周青铜器纹饰体现出古人关于分类与象征的心智。青铜器纹饰的纹样原型分为现实的物象、想象的物象和“意识变型”的物象。周代青铜器上铭文与纹饰的功能转换,反映了周人“神本意识”向“人本意识”的转化。汉字的起源可以用认知考古... 商周青铜器纹饰体现出古人关于分类与象征的心智。青铜器纹饰的纹样原型分为现实的物象、想象的物象和“意识变型”的物象。周代青铜器上铭文与纹饰的功能转换,反映了周人“神本意识”向“人本意识”的转化。汉字的起源可以用认知考古学的方法,从汉字的形、音、意三个造字路径去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艺术 文学 认知考古学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北方地区岩画中绘画方向的偏向性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松本子 黄建秋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97年第1期91-96,104,共7页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偏向性 阴山岩画 阿尔泰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认知考古学 内蒙古地区 绘画 数量化理论 新疆文物
下载PDF
陶筹到文字:认知的发展
12
作者 丹尼斯.斯曼德-贝茜瑞特 孙亚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72-75,共4页
文章以远古西亚地区计数方式的演变为例来分析抽象能力的发展。陶筹表明人类计数方式最初是通过具体的一一对应的方式实现的。公元前7500年的西亚陶筹表现其所代表物品的方式却是抽象的,比如以锥形陶筹表示谷物量器。公元前3300年,人们... 文章以远古西亚地区计数方式的演变为例来分析抽象能力的发展。陶筹表明人类计数方式最初是通过具体的一一对应的方式实现的。公元前7500年的西亚陶筹表现其所代表物品的方式却是抽象的,比如以锥形陶筹表示谷物量器。公元前3300年,人们开始用空心泥球来保存有计数功能的陶筹,以更为抽象的符号刻画在其表面来记录其内封存的陶筹。这个过程发展到最高阶段便产生了具有抽象意义的数字,随后文字也就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筹 计数 文字 认知考古学 抽象 读写能力
下载PDF
非连续性:反对总体性和目的论的新史学——福柯《认知考古学》中的历史观解读
13
作者 张一兵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提出要建立自己的新史学观。在他看来,传统的进步史观的本质实际上是由意识进步论和理性目的论建构起来的,这种主观思维中生成的完形模式总是想造成平滑和同质的历史主体,并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由起源到终... 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提出要建立自己的新史学观。在他看来,传统的进步史观的本质实际上是由意识进步论和理性目的论建构起来的,这种主观思维中生成的完形模式总是想造成平滑和同质的历史主体,并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由起源到终结的发展过程性。而新史学的历史研究则是要从根本上拒绝传统历史研究中的"线性图式",它不再制造任何类型的历史总体性,而恰恰是要分析这些非连续的不同系列中的东西是如何被建构成连续总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认知考古学 新史学 非连续性 目的论 起源 总体性历史观
原文传递
认知考古学及其在史前文化中的应用——以红山文化精神领域研究为例
14
作者 吕昕娱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3-5,共3页
认知考古学这一术语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主要是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对史前宗教和思想意识的研究,属于认知考古学的内容之一。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史前文化,也是东北地区最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 认知考古学这一术语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主要是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对史前宗教和思想意识的研究,属于认知考古学的内容之一。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史前文化,也是东北地区最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红山文化大量遗存的发掘和出土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对遗存所表现的红山先民的精神世界的关注,从而把认知考古学在红山文化研究中的应用推向了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考古学 史前文化 红山文化 研究 应用
下载PDF
探寻人类精神文明起源
15
作者 汤惠生 《新华文摘》 2021年第5期66-67,共2页
人类史前思想是如何起源的?人类的精神文明是如何诞生的?艺术和宗教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早期的象征表达是如何形成的?这不仅是史前研究或认知考古学的热门话题,同时也关涉早期人类文明的核心问题,即史前思想(prehistoric intellectual),... 人类史前思想是如何起源的?人类的精神文明是如何诞生的?艺术和宗教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早期的象征表达是如何形成的?这不仅是史前研究或认知考古学的热门话题,同时也关涉早期人类文明的核心问题,即史前思想(prehistoric intellectual),也就是史前人类的象征体系(symbolic system)。象征体系不仅是艺术表现、丧葬实践和社会系统,而且作为人的特征而存在。不过,这个话题的话语权往往被欧洲所操控,特别被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岩画的数量和分布上占主导地位的法国和西班牙所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研究 认知考古学 旧石器时代晚期 史前人类 象征体系 精神文明 热门话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