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发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151
1
作者 张辉 杨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4,共8页
本文主要述介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近几年来最新的发展状况。该理论的发展主要涉及其内部架构的修订及应用研究。本文综览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的6个方面:理论的内部架构研究、概念整合与认知文体学研究、概念整合与语法研究、概念... 本文主要述介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近几年来最新的发展状况。该理论的发展主要涉及其内部架构的修订及应用研究。本文综览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的6个方面:理论的内部架构研究、概念整合与认知文体学研究、概念整合与语法研究、概念整合与比喻语言研究、概念整合与神经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研究以及概念整合与批评话语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 心理空间 概念整合 认知文体学 比喻语言 批评话语分析
下载PDF
国外认知诗学研究概观 被引量:49
2
作者 苏晓军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0,共5页
认知诗学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认知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2008年首届全国认知诗学研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国内认知诗学研究队伍正在不断壮大。随着包括认知语言学在内... 认知诗学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认知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2008年首届全国认知诗学研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国内认知诗学研究队伍正在不断壮大。随着包括认知语言学在内的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诗学正迅速成为一门具有广阔前景的学科,不断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认知研究 认知文体学 认知语言
下载PDF
谈关于认知文体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8
3
作者 申丹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认知文体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西方文体学流派。探讨关于认知文体学的以下几个问题:(1)认知文体学的两个重要先驱与当今文体学教学与研究的关系;(2)初次阅读与反复阅读的关系;(3)一般读者与敏锐读者的关系;(4)近来的某些研究... 认知文体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西方文体学流派。探讨关于认知文体学的以下几个问题:(1)认知文体学的两个重要先驱与当今文体学教学与研究的关系;(2)初次阅读与反复阅读的关系;(3)一般读者与敏锐读者的关系;(4)近来的某些研究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前后阅读 读者种类 研究动向
下载PDF
认知文体学研究:选择性述评 被引量:18
4
作者 苏晓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14-118,共5页
认知文体学可以定义为从认知角度进行语篇研究的一门学科。进行认知文体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很多,文章通过对图式理论、前景化理论和语篇世界理论三种理论框架内的认知文体学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后指出,认知文体学作为一门认知科学、语言学... 认知文体学可以定义为从认知角度进行语篇研究的一门学科。进行认知文体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很多,文章通过对图式理论、前景化理论和语篇世界理论三种理论框架内的认知文体学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后指出,认知文体学作为一门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学科,对促进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的发展必将做出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选择性述评 理论框架
下载PDF
认知文体学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异同 被引量:16
5
作者 胡壮麟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72,318,共10页
本文扼要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迅猛发展起来的认知文体学及其理论基础。作者认为,国内外研究者们对认知文体学这门学科的定位及其与其他学科(如认知诗学、认知修辞学、认知叙事学、文体学或文学文体学)的关系讨论得还不够清楚。本... 本文扼要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迅猛发展起来的认知文体学及其理论基础。作者认为,国内外研究者们对认知文体学这门学科的定位及其与其他学科(如认知诗学、认知修辞学、认知叙事学、文体学或文学文体学)的关系讨论得还不够清楚。本文试图对这些学科的异同进行梳理,重点放在"差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认知 认知修辞 认知叙事 文体学 文体学
原文传递
基于认知文体分析框架的翻译批评——以《红楼梦》两个经典译本的批评分析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谭业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7,共6页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翻译批评研究,指出在多元化、多维度发展的总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翻译批评研究开始重视对译者主体的考察。接下来,文章借鉴认知文体学的分析框架,以《红楼梦》两个经典译本为例,对译者主体的认知处理策略和原则...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翻译批评研究,指出在多元化、多维度发展的总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翻译批评研究开始重视对译者主体的考察。接下来,文章借鉴认知文体学的分析框架,以《红楼梦》两个经典译本为例,对译者主体的认知处理策略和原则及其所取得的文体效果进行了批评性分析,并对新的批评分析框架的价值和优势进行了具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认知文体学 《红楼梦》
下载PDF
认知文体学视域中隐喻的分类与翻译路径研究——以《尘埃落定》的英译为个案 被引量:11
7
作者 邵璐 于亚晶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6,共7页
隐喻具有形象性、简洁性、含义不确定性等特征,一直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现代隐喻历经40年发展,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对于隐喻翻译的研究却不够深入。本研究以认知文体学为理论指导,借鉴西方隐喻分类标准和翻译策略,分析... 隐喻具有形象性、简洁性、含义不确定性等特征,一直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现代隐喻历经40年发展,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对于隐喻翻译的研究却不够深入。本研究以认知文体学为理论指导,借鉴西方隐喻分类标准和翻译策略,分析汉语隐喻独特特征,尝试将其分成3类:概念隐喻、意象隐喻、意象图示隐喻,以《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个案研究对象,从认知和文体两个维度分析隐喻成因和效果,进而对3种隐喻提出不同翻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翻译 认知文体学 意象 《尘埃落定》 葛浩文和林丽君 阿来
原文传递
认知文体学理论构建的几个重要问题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贾晓庆 张德禄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0,共5页
认知文体学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也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没有理清认知文体学与功能文体学的关系;2、没有理清文体效果的认知理据,对认知的体验性关注不够;3、没有建立有效的认知文体学分析框架。解决这... 认知文体学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也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没有理清认知文体学与功能文体学的关系;2、没有理清文体效果的认知理据,对认知的体验性关注不够;3、没有建立有效的认知文体学分析框架。解决这些问题对认知文体学的学科发展非常重要,也有助于读者全面地了解并应用认知文体分析方法。据此,本文首先探讨认知文体学与功能文体学在理论依据、制约文体选择的条件、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序方面的关系,然后探讨文体效果产生的认知理据,最后建构一个认知文体学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功能文体学 认知理据 认知文体分析框架
原文传递
翻译中的认知意象对等研究——以《格萨尔王》说唱文本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邵璐 周以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99,共6页
认知文体学旨在探索读者对文学文本意义的体验,而作为意义的心理认知对应体,意象应成为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认知文体学研究范式,通过对比分析阿来小说《格萨尔王》及其英译本,描述了认知主体识解方式的区别,揭示... 认知文体学旨在探索读者对文学文本意义的体验,而作为意义的心理认知对应体,意象应成为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认知文体学研究范式,通过对比分析阿来小说《格萨尔王》及其英译本,描述了认知主体识解方式的区别,揭示了原文和译文中意象构建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由于译者调整识解方式,采用不同于原文的语法形式,导致原文意象完整性和体验性在译文中发生偏移,改变了原文文本意义以及作者意图。文章指出,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的意象翻译研究能为文学翻译中意义的重构及作者意图再现的评估提供有效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识解 翻译对等 《格萨尔王》 认知文体学
原文传递
关联理论对戏剧《沉默侍者》中非关联和无关联会话的阐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司建国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0,80,共4页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分析了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Harold Pinter的名剧《沉默侍者》,从该剧会话中的非关联和无关联现象入手,解释了该剧会话支离破碎和荒诞不经的原因。剧中的非关联会话包括假设与现时语境无关、假设已存在于现时语境中...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分析了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Harold Pinter的名剧《沉默侍者》,从该剧会话中的非关联和无关联现象入手,解释了该剧会话支离破碎和荒诞不经的原因。剧中的非关联会话包括假设与现时语境无关、假设已存在于现时语境中以及假设与现时语境不符三种情形。无关联会话则分为两大类:逻辑推算和理解层面的交际失败,前者包含指称含糊、语句歧解和语义宽窄度不一,后者有意图和推断之间的局部错配和整体错配。如此频繁多样的交际失败自然导致人物会话的艰涩和剧情的荒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认知文体学 非关联 无关联 《沉默侍者》
下载PDF
认知文体学视域中的翻译行为研究——以阿来《格萨尔王》英译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邵璐 许凌君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6-144,F0003,共10页
认知文体学关注语言接受与产出背后的认知机制与过程,适用于探究翻译过程中不可直接观察到的译者翻译行为。基于语言现象、生理表征和翻译行为之关联,本文运用认知文体学理论来图解翻译过程,研究翻译行为,并以阿来小说《格萨尔王》中佛... 认知文体学关注语言接受与产出背后的认知机制与过程,适用于探究翻译过程中不可直接观察到的译者翻译行为。基于语言现象、生理表征和翻译行为之关联,本文运用认知文体学理论来图解翻译过程,研究翻译行为,并以阿来小说《格萨尔王》中佛教用语英译为例,运用文体分析法对译者认知进行探索。本文指出译者的语言现象、生理表征均由翻译行为主导产生;与实证研究相似,文体分析法亦可用于翻译行为分析。本研究旨在为译者认知提供新的研究途径,以推进翻译行为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翻译过程 翻译行为 文体分析法 阿来 格萨尔王
原文传递
情感文体学的理论建构——认知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12
作者 黄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43,共6页
情感文体学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文体学研究者尚未对情感文体学的基本概念作出清晰的界定,对其研究对象、理论框架及与相邻研究领域间的关系等一系列元问题亦未形成系统的认知与共识。实则,情感文体学衍生于认知文体学内... 情感文体学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文体学研究者尚未对情感文体学的基本概念作出清晰的界定,对其研究对象、理论框架及与相邻研究领域间的关系等一系列元问题亦未形成系统的认知与共识。实则,情感文体学衍生于认知文体学内部的自我修正,是认知文学研究中情感转向的主要表现,其理论基础来自于情感科学,分析对象主要包括人物情感与读者情感,是文体学、文学批评与认知科学间的重要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文体学 认知研究 认知文体学 认知
下载PDF
残雪小说不同英译本时空叙事的认知文体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立柱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0,共7页
时间与空间在小说叙事中至关重要。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写作手法的影响,对小说语言和叙事模式进行了实验和创新。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残雪小说模糊化的时空叙事特点给翻译带来了很大挑战。基于语义标注语料库,本文对残雪... 时间与空间在小说叙事中至关重要。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写作手法的影响,对小说语言和叙事模式进行了实验和创新。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残雪小说模糊化的时空叙事特点给翻译带来了很大挑战。基于语义标注语料库,本文对残雪小说叙述结构的翻译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认知文体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译者的翻译,本文尝试从认知层面对译者的文体选择与叙事效果以及读者阅读之间的关系做出相应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叙事 语义标注 语料库 认知文体学 残雪小说英译
下载PDF
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看意识流小说翻译中隐性逻辑的传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晓红 张蓊荟 《开封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44-48,共5页
意识流小说表面上逻辑错乱的语言词句中实际上含有隐性逻辑,它使得小说家的意图有据可查。通过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解释《尤利西斯》的两个汉译本,可以佐证隐性逻辑的传达。隐性逻辑的传达是意识流小说翻译中应该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逻辑 格式塔理论 意识流 翻译
下载PDF
认知文体学视域中《尘埃落定》的概念隐喻翻译 被引量:6
15
作者 邵璐 黄丽敏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2期93-104,共12页
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反映人类思维的认知手段,可用来跟踪作者和译者的认知过程。《尘埃落定》以傻瓜二少爷为第一人称视角,运用多个隐喻来表现其思维方式和心理感受。本文从认知文体学视角出发,将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 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反映人类思维的认知手段,可用来跟踪作者和译者的认知过程。《尘埃落定》以傻瓜二少爷为第一人称视角,运用多个隐喻来表现其思维方式和心理感受。本文从认知文体学视角出发,将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相融合,建立翻译认知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尘埃落定》及其英译本Red Poppies中动物、植物和颜色三个主要隐喻类别下的概念隐喻翻译,探索翻译中译者的认知过程。研究发现,译者在处理概念隐喻的过程中,势必受到文化语境、文学语境和上下文语境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英译 认知文体学 概念整合 概念隐喻
下载PDF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文学文本中蓄意隐喻的认知构建——以《圣经》四福音书为例
16
作者 马俊杰 张晓璇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共7页
基于蓄意隐喻理论与前景化理论,本文以《圣经》的四福音书为对象,从认知文体学视角探究了蓄意隐喻在文学文本中的认知构建过程。分析发现,《圣经》通过偏离和平行这两种语言手段引起读者对其文本中隐喻始源域的特别关注,在这种突显机制... 基于蓄意隐喻理论与前景化理论,本文以《圣经》的四福音书为对象,从认知文体学视角探究了蓄意隐喻在文学文本中的认知构建过程。分析发现,《圣经》通过偏离和平行这两种语言手段引起读者对其文本中隐喻始源域的特别关注,在这种突显机制的驱使下,读者寻找可以建立跨域映射的目标域,即激活服务于文本主题意义的概念域。偏离和平行这两种语言形式促使《圣经》文本中蓄意隐喻得以构建,并实现了前景化的认知效果。本研究对文学语篇中蓄意隐喻的甄别及其认知构建和认知效果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意隐喻 前景化 认知文体学
下载PDF
1949年以来抗战题材影片中译员形象的塑造与变迁
17
作者 任文 向俊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拍摄的涉及多语场景的抗战题材影片数量不少,但鲜有研究关注其中的译员银幕形象,仅个别论文考察此类影片中的“汉奸”译员。本文在认知文体学视阈下结合卡尔波珀的人物塑造认知模型和库克的语篇理论,考察194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拍摄的涉及多语场景的抗战题材影片数量不少,但鲜有研究关注其中的译员银幕形象,仅个别论文考察此类影片中的“汉奸”译员。本文在认知文体学视阈下结合卡尔波珀的人物塑造认知模型和库克的语篇理论,考察1949—2023年拍摄的21部抗战题材影片中译员形象的塑造与变迁。研究发现,虽然多数译员银幕形象是对“翻译即叛徒”这一原型的契合,但近年也出现了偏离原型的差异性译员形象。译员银幕形象的变迁折射了翻译作为一个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翻译活动,尤其是冲突情境下口译活动复杂性认知的变化;同时,译员银幕形象的变迁又进一步促进了观众认知的更新,反映出译员银幕形象和观众对翻译及译员的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译员银幕形象塑造与变迁 原型契合 原型偏离
原文传递
认知文体学与认知语法的双重发展映射
18
作者 李利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66,共3页
本文对《认知语法与文体的新方向》一书进行了述评。该书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将认知语法理论扩大到对非文学语篇、多模态语篇和教学语篇的应用上,在分析过程中将认知文体学研究深入到更复杂的人类认知,如主观性、意向性、多感官模拟等;同... 本文对《认知语法与文体的新方向》一书进行了述评。该书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将认知语法理论扩大到对非文学语篇、多模态语篇和教学语篇的应用上,在分析过程中将认知文体学研究深入到更复杂的人类认知,如主观性、意向性、多感官模拟等;同时也对意识形态和道德等进行了分析。该书的出版对中国认知文体学的发展带来启发,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知文体学研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与文体的新方向》 认知语法 认知文体学
原文传递
小说翻译中叙述视角的传递与作者意图的传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解雨薇 张蓊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84,共4页
叙述视角的选择和变化暗含着作者特定的意图。自20世纪以来,在叙述学和文体学领域,叙述视角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然而在翻译研究领域,叙述视角的传递问题仍然缺乏关注。认知文体学丰富的理论有助于我们通过细微的词汇或语法标记辨别... 叙述视角的选择和变化暗含着作者特定的意图。自20世纪以来,在叙述学和文体学领域,叙述视角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然而在翻译研究领域,叙述视角的传递问题仍然缺乏关注。认知文体学丰富的理论有助于我们通过细微的词汇或语法标记辨别原文和译文中的叙述视角变换情况,探讨作者和译者对文本世界的建构。《愤怒的葡萄》及其五个汉译本的对比研究揭示了小说翻译中叙述视角的传递与作者意图传达的关系:翻译时叙述视角的变化会影响原文作者意图的准确传达,因为叙述视角的变化会影响意义建构的方向,进而影响准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对原文叙述视角的准确判定有助于译者构建原文文本世界;译文越贴近原文叙述视角,越能准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视角 翻译 认知文体学
下载PDF
认知文体学的回顾和展望:历史沿革、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松松 陈美华 胡晋阳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8,共9页
文学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认知转向。认知语言学家将文学语言纳入研究范畴,认知文体学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综述和分析过往研究,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认知文体学研究的历史沿革、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据此认为,认知文体学研究者们从认... 文学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认知转向。认知语言学家将文学语言纳入研究范畴,认知文体学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综述和分析过往研究,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认知文体学研究的历史沿革、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据此认为,认知文体学研究者们从认知的角度构建了一种系统的文学理论,将认知文体学研究纳入研究身体体验的神经学科范畴,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人物的认知方式,更为系统地阐释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认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认知 认知语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