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凌斌 《台湾研究》 2014年第5期10-18,共9页
近年来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受到岛内政治、文化教育、两岸关系、国际政治与青年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仍然呈现出"去中国化"与&... 近年来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受到岛内政治、文化教育、两岸关系、国际政治与青年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仍然呈现出"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的现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统一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继续深化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建构"双重认同"作为化解台湾青年"中国认同"危机的基本路径,在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年 “国家认同 认同重构
原文传递
公民教育与少数民族认同结构优化:以国家认同为中心 被引量:8
2
作者 任勇 杨岚凯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7,共6页
传统帝国体系当中,少数民族成员的国家认同呈现出脆弱性、模糊性、多变性得特点。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展开,古典意义的国家认同开始实现了现代性的转换。对于新条件下存在着多重认同的少数民族成员而言,要提升和强化其国家认同,实现认同... 传统帝国体系当中,少数民族成员的国家认同呈现出脆弱性、模糊性、多变性得特点。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展开,古典意义的国家认同开始实现了现代性的转换。对于新条件下存在着多重认同的少数民族成员而言,要提升和强化其国家认同,实现认同结构的重构,就需要寻找新的途径。而公民教育实际上就是一条有效路径,可以从目标、内容以及主体三个层面得以实现,进而实现少数民族认同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公民教育 认同结构 认同重构
下载PDF
“佛系”传播与网民的认同重构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桃莲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00,104,共5页
"佛系"自日本传入我国后,引发了微博主、网络粉丝、微信公众号、大众传媒的裂变式传播。经过网民的创造性转换,"佛系"已成为一种"安于现状、安于平庸、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引起许多网民的传... "佛系"自日本传入我国后,引发了微博主、网络粉丝、微信公众号、大众传媒的裂变式传播。经过网民的创造性转换,"佛系"已成为一种"安于现状、安于平庸、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引起许多网民的传播和认同。然而,这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亚文化离主流文化甚远,需要予以重视。本文分析了这种亚文化流行的根本原因,其所折射出来的网民认同危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网民认同重构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 传播 网民 认同危机 认同重构
下载PDF
族群离散与认同重构——以中尼边境地区达曼人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建新 杨静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3,共6页
在介绍达曼人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探讨跨国离散族群在面对生存与发展的困境时,如何做出选择,并且在文化适应和族群关系调整等方面,顺应发展大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进行自我调整与重新定位,进而最终实现自我的国民意识和族群意识重构。
关键词 中尼边境 达曼人 离散 认同重构
原文传递
ChatGPT浪潮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重构
5
作者 谭腾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3年第6期37-50,共14页
ChatGPT开启了人工智能发展新篇章,延伸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重构思路。一方面,基于技术重构,ChatGPT从生产维度、供给维度、传播维度、价值维度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息智能聚合、内容精准输出、影响范围开拓、经验情... ChatGPT开启了人工智能发展新篇章,延伸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重构思路。一方面,基于技术重构,ChatGPT从生产维度、供给维度、传播维度、价值维度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息智能聚合、内容精准输出、影响范围开拓、经验情感迭代。另一方面,ChatGPT也引发了数字鸿沟、主体泛在、媒介控制、价值偏见等挑战与风险,指向一种认同重构。在ChatGPT领头的新技术浪潮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程需立足技术重构与认同重构的实践背景,通过深化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以促成策略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技术重构 认同重构
下载PDF
两岸认同过程的五个阶段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孔立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两岸认同的过程——双管双向互动模式》提出两岸之间通过建构"集体记忆"与"共有观念"进入两岸认同的过程,本文在这一基础上,借用管理学中"利益相关者"与社会心理学中"群体资格"两个概念,说... 《两岸认同的过程——双管双向互动模式》提出两岸之间通过建构"集体记忆"与"共有观念"进入两岸认同的过程,本文在这一基础上,借用管理学中"利益相关者"与社会心理学中"群体资格"两个概念,说明两岸认同将经过"对抗"、"不对抗"、"利益相关者"、"群体资格"与"认同重构"这五个阶段的渐进过程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群体资格 认同重构
下载PDF
现代时尚流行过程中的认同演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韩艳 《南方论刊》 2007年第3期74-75,共2页
现代时尚流行过程中的认同演变指:在时尚流行过程中,时尚的流行表现为上升、高峰和下降三大阶段,认同相应随之三大阶段发生着自我认同、社会认同、认同重构的演变。本文从认同的界定及其划分出发,论述了现代时尚流行演变三大阶段的各自... 现代时尚流行过程中的认同演变指:在时尚流行过程中,时尚的流行表现为上升、高峰和下降三大阶段,认同相应随之三大阶段发生着自我认同、社会认同、认同重构的演变。本文从认同的界定及其划分出发,论述了现代时尚流行演变三大阶段的各自认同特征,从现代时尚流行过程中的认同演变这一角度,来揭示当今时尚流行的潜在心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时尚 自我认同 社会认同 认同重构
下载PDF
总台出镜记者冬奥Vlog的媒介赋能与认同重构 被引量:2
8
作者 邓秀军 王贤思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3,共5页
Vlog作为一个短小生动且个人化的新媒体视听节目形态拓展了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的信息传播渠道,既搭建了新的节目播出平台,又提升了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的影响力。Vlog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更带来一种全新的传播生态,不可避免地消解... Vlog作为一个短小生动且个人化的新媒体视听节目形态拓展了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的信息传播渠道,既搭建了新的节目播出平台,又提升了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的影响力。Vlog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更带来一种全新的传播生态,不可避免地消解和重构了信息传播中的互动关系和身份认同。本文选择总台出镜记者北京冬奥会期间的Vlog报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新媒介技术对总台出镜记者的报道方式、传播效果和职业认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镜记者 冬奥Vlog 媒介赋能 认同重构
原文传递
从“边缘”到“中心”——科尔沁民歌及科尔沁区域文化认同的重构 被引量:2
9
作者 常宝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的语言和地理环境、科尔沁与察哈尔等部落之间的隔阂矛盾、疏离关系决定了科尔沁部被"中心"边缘化的命运。进入当代,随着科尔沁人口流动、新媒体的发展、科尔沁精英的作为以及人们多元文化需求的增多,科尔沁... 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的语言和地理环境、科尔沁与察哈尔等部落之间的隔阂矛盾、疏离关系决定了科尔沁部被"中心"边缘化的命运。进入当代,随着科尔沁人口流动、新媒体的发展、科尔沁精英的作为以及人们多元文化需求的增多,科尔沁民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和扩散,进而实现"中心"化,科尔沁人的地域和文化认同经历了漫长的重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民歌 “边缘化” 认同重构
下载PDF
网络社会的认同重构:理解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群聚现象的一种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嫱 刘东旭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08,共6页
边疆少数民族流入内地城市是中国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他们通常以群体性方式嵌入城市产业链,并逐渐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内部联络与群体建构,而不再单纯以实体聚居社区为主要聚集形态。这种新的群聚形态不仅建构于城... 边疆少数民族流入内地城市是中国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他们通常以群体性方式嵌入城市产业链,并逐渐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内部联络与群体建构,而不再单纯以实体聚居社区为主要聚集形态。这种新的群聚形态不仅建构于城乡二元分隔及其适应性需求之上,更生发于网络社会流动空间对群体成员的选择性接纳与包容,以及网络内外形成的不对等权利关系。面对这一复杂的环境,相对处于弱势的流动群体更倾向于通过重构新的"认同"以实现群体凝聚。这种不同以往的新认同具有自保性、脆弱性和裂变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重构 流动空间 网络社会 流动少数民族群聚
下载PDF
故园渺何处:数字化生存下主体认同的危机与重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思思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11期11-12,共2页
将当代社会的认同危机置于新传播革命语境下进行考察,试图勾勒主体在数字化生存下的认同面貌,以此检视影响主体认同建构的技术因素以及个体的心理机制,进一步挖掘当代多元身份认同建构背后的深层逻辑。同时,通过对隐藏于媒介技术背后的... 将当代社会的认同危机置于新传播革命语境下进行考察,试图勾勒主体在数字化生存下的认同面貌,以此检视影响主体认同建构的技术因素以及个体的心理机制,进一步挖掘当代多元身份认同建构背后的深层逻辑。同时,通过对隐藏于媒介技术背后的消费文化逻辑的考察,探讨当代认同可能的建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危机 主体焦虑 身份迷失 认同重构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教师社会角色认同的重构
12
作者 龚春芬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8-95,共8页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的大学教师社会角色被认为教师是发展成熟了的主体,教师是真理的拥有者、宣示者,对学生具有无上的权威,学生要绝对地服从教师的统治.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教师社会...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的大学教师社会角色被认为教师是发展成熟了的主体,教师是真理的拥有者、宣示者,对学生具有无上的权威,学生要绝对地服从教师的统治.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认同处于转型之中.基于三角互证的方法研究显示:双一流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主要包括教育者、研究者、服务者三种,进一步细化分析,大学教师的角色又可以分为道德楷模、促学者、课程开发者、表演者、组织者、督导者、评价矫正者、学术生产者、学术传播者、学术整合者、物质文明服务者、精神文明服务者等12个子角色,重构大学教师的角色认同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大学教师 角色认同 叙事研究 认同重构
下载PDF
数字时代边缘群体的传播赋权与认同重构——基于肢残群体微信传播的质化考察
13
作者 严功军 何春阳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104,共4页
数字媒介不仅颠覆了传播格局,也使得边缘群体得以传播赋权,成为群体新的自我表达场域和公共话语空间。对于无法自主行动的截瘫肢残群体而言,以微信为代表的数字媒介为他们提供了移动生存空间和精神交往平台,通过信息传播、话语实践与仪... 数字媒介不仅颠覆了传播格局,也使得边缘群体得以传播赋权,成为群体新的自我表达场域和公共话语空间。对于无法自主行动的截瘫肢残群体而言,以微信为代表的数字媒介为他们提供了移动生存空间和精神交往平台,通过信息传播、话语实践与仪式互动,缓解了这一群体存在的认同危机,在重构其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肢残群体微信传播赋权与认同重构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社会效用的真正实现,也需要我们理性认识和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残群体 微信传播 传播赋权 认同重构
下载PDF
话语变迁与认同重构——基于央视春晚35年“香港”节目的分析
14
作者 张爱凤 《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73-86,共14页
春晚作为国家文化品牌工程,是中国电视史上生命力最持久的原创电视文化节目,其诞生发展与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等历史进程互为表里。春晚是改革时代能把国家认同的宏大想象与个体叙事紧密连接起来的媒介文化。从传播的视角看,春晚经历了... 春晚作为国家文化品牌工程,是中国电视史上生命力最持久的原创电视文化节目,其诞生发展与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等历史进程互为表里。春晚是改革时代能把国家认同的宏大想象与个体叙事紧密连接起来的媒介文化。从传播的视角看,春晚经历了录播雏形期、直播垄断期、网台分权期、融合传播期四个阶段,春晚舞台上香港节目表达的话语也由文化寻根的“乡愁话语”嬗变为明确身份认同、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国家话语。春晚是构建民族、国家“想象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晚 香港节目 话语变迁 认同重构
下载PDF
重构国家认同:民初中央政府对蒙藏边疆地区之统合——以1911~1915年为中心 被引量:10
15
作者 冯建勇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45,192,共11页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与此同时,蒙藏等边疆地区的民族国家认同产生了危机。在此情形下,民初中央政府抛弃了原有的"十八省汉族建国"理论,转而追求一系列专注于实现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政纲。本文依据认同理论构筑研究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与此同时,蒙藏等边疆地区的民族国家认同产生了危机。在此情形下,民初中央政府抛弃了原有的"十八省汉族建国"理论,转而追求一系列专注于实现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政纲。本文依据认同理论构筑研究框架,对民初中央政府建构民族国家,重构民族国家之认同,整合边疆之相关举措及其成效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政府 蒙藏边疆 认同理论 国家认同重构
下载PDF
在线课堂互动中教师身份认同模糊化及其重构 被引量:9
16
作者 肖静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0,共6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下到线上教学模式的改变,引发了课堂互动的变化。在线课堂互动空间的分隔、互动情感的阻隔以及互动边界的区隔,使课堂互动更具不确定性,教师身份认同也由此模糊化,并呈现出角色冲突化、身份边缘化、情感整饰化及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下到线上教学模式的改变,引发了课堂互动的变化。在线课堂互动空间的分隔、互动情感的阻隔以及互动边界的区隔,使课堂互动更具不确定性,教师身份认同也由此模糊化,并呈现出角色冲突化、身份边缘化、情感整饰化及主体缺场化的特征。教师身份认同模糊化的重构路径之一是发展情境化认知,即在不确定性中理解自我与世界,教师通过此认知方式,获得对在线课堂互动问题复杂性的洞见。教师借助情境化认知,打开情感通道,唤起对学生的连带感通心。经由情感的升华体验,教师更新道德生命力,创造共同求真的叙事文化。在对共同道德的追寻中,教师不断重构身份认同。后疫情时期,讨论教师身份认同模糊化的价值,不仅在于促使教师省察身份认同模糊化对专业发展的阻抑,更重要的是帮助教师转变视角,看到身份认同模糊化中孕育着新的成长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身份认同模糊化 身份认同重构 在线课堂 互动
下载PDF
再造传统:Z世代的“新国潮”传播及其文化价值重构
17
作者 曾一果 梁思璇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30,共9页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面向过去”的传统文化不断受到消费文化和流行文化等的冲击,其传播、传承与保护面临困境。特别是在乙世代青年群体中,传统文化的认同面临挑战。如何在时代发展语境中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面向过去”的传统文化不断受到消费文化和流行文化等的冲击,其传播、传承与保护面临困境。特别是在乙世代青年群体中,传统文化的认同面临挑战。如何在时代发展语境中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是迫在眉睫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新国潮”的流行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与实践范式。在数字平台中,乙世代通过多样的文化实践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参与式传播和创造性转化,在重构“新国潮”文化价值的同时,也革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言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世代“新国潮” 传统文化文化实践认同重构
下载PDF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困境与出路——以陕西省Z镇幸福社区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占锋 付少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6,共8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大多数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由政府单向度地推动和主导,尽管在短期内呈现出显著的发展态势,但是从社区长远发展来看,却面临着诸如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缺失,农户...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大多数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由政府单向度地推动和主导,尽管在短期内呈现出显著的发展态势,但是从社区长远发展来看,却面临着诸如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缺失,农户贫富分化影响社区建设进程,社区内农户社会交往"内倾化",社区融合遭遇阻力以及旧村土地资源闲置等困境。通过对陕西省Z镇幸福社区的实地调查与深度分析,文章认为,鼓励社区农户充分参与公共事务,推动农户经济可持续发展,重构新型农村社区认同以及科学利用旧村宅基地是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最终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型农村社区 社区建设 文化认同重构
下载PDF
出狱人自我认同重构过程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梅书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出狱人在经历犯罪服刑这一负性生活事件后,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面临自我认同重构问题,其自我认同大多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崩溃。通过对J省N市26名出狱人的深度访谈发现,出狱人自我认同重构过程大致经历意义探究—控制感重塑—自尊... 出狱人在经历犯罪服刑这一负性生活事件后,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面临自我认同重构问题,其自我认同大多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崩溃。通过对J省N市26名出狱人的深度访谈发现,出狱人自我认同重构过程大致经历意义探究—控制感重塑—自尊重建三个阶段。意义探究主要包括对犯罪原因及犯罪意义的自我诠释,控制感重塑主要通过远离犯罪土壤和树立生活目标得以实现;自尊重建策略则包括成就感的获得等进取性重建及向下比较等防御性重建。在自我认同重构过程中,出狱人面临多种风险和挑战,政府和社会应为其构建预警及扶助机制,以帮助他们尽快从深层次的心理层面真正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狱人 意义探究 控制感重塑 自尊重建 自我认同重构
下载PDF
在反世界主义的十字路口相遇:当代美俄保守主义论析
20
作者 牛霞飞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75-205,共31页
当代美俄保守主义中最新且最具影响力的内容分别是特朗普保守主义与普京保守主义。在价值观底色及特定内容上,两者虽大相径庭,但都不满于当前的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秩序,反对全球主义、普世主义,且反对政治正确、多元文化主义与身份政... 当代美俄保守主义中最新且最具影响力的内容分别是特朗普保守主义与普京保守主义。在价值观底色及特定内容上,两者虽大相径庭,但都不满于当前的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秩序,反对全球主义、普世主义,且反对政治正确、多元文化主义与身份政治,这实质上都是反对世界主义,从而呈现出一种潜在的合流之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代美俄保守主义认为,世界主义在推进全球化、世俗化及普世化的实践中,对其生存及未来发展构成了挑战与威胁。这激发了当代美俄保守主义的三重相似的回应,即在国家利益方面,以孤立主义来抵御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在宗教信仰方面,捍卫基督新教与东正教价值观,更加倚重传统宗教对两国保守主义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在国家认同方面,采取逆向身份政治的方式,反向求诸宗教及种族因素来重塑受到普世化冲击的传统国家认同。未来,美俄保守主义会不会进一步靠近,在反世界主义的道路上“携手”变成“同路人”,还需视世界主义的实践发展予以跟踪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俄保守主义 世界主义 孤立主义复兴 传统宗教回潮 国家认同重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