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H型复合材料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治疗单侧小下颌畸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施展 杨学文 +2 位作者 杨荣涛 吴中兴 万启龙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7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EAM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EH)型复合材料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治疗单侧小下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因各种原因导致小下颌畸形的患者,根据其特征和要求,借助CAD/CAM技术以对侧为参考,快速... 目的 探讨EAM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EH)型复合材料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治疗单侧小下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因各种原因导致小下颌畸形的患者,根据其特征和要求,借助CAD/CAM技术以对侧为参考,快速成型还原出下颌骨不对称畸形的部位与范围,通过三维结构设计、重建,将EH复合骨水泥翻制、复原成相应的形状,植入手术区域.结果 除1例因伤口裂开取出外,其余11例患者EH型复合材料与下颌骨贴合,形态自然,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EH型复合材料结合CAD/CAM技术,可个性化改善颌骨的不对称畸形,为治疗单侧小下颌畸形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小下颌畸形 EH型复合材料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
原文传递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患牙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秦德川 卓锋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的临床应用、生物相容性及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欲行全冠修复的患者18例(患牙30颗),其中15颗作...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的临床应用、生物相容性及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欲行全冠修复的患者18例(患牙30颗),其中15颗作为治疗组修复氧化锆全瓷冠,15颗作为对照组修复钴铬合金烤瓷冠,于修复前和修复后61、2个月分别进行常规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查、龈沟液(GCF)称量及GC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结果治疗组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6个月、12个月其各项指标与修复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后6个月时,各项指标与修复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对患牙的牙周组织影响较小,有利于牙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 氧化锆全瓷冠 牙周健康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联合玻璃纤维桩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葛登峰 邱宏亮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的临床应用及其美学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对25例患者的40颗牙齿采用氧化锆全瓷联合纤维桩修复,采用金铂烤瓷冠修复为对照组,随访患者12个月,对两组... 目的探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的临床应用及其美学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对25例患者的40颗牙齿采用氧化锆全瓷联合纤维桩修复,采用金铂烤瓷冠修复为对照组,随访患者12个月,对两组修复体色彩的口内适应性、冠体有无破损和脱落及修复前、后牙周指标、局部龈沟液水平和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进行监测。结果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色彩更接近口内自然环境,无破损及脱落,患者满意率达到100%,而对照组满意率仅为40%。两组修复体治疗后一年内牙周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锆全瓷组修复后同修复前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金铂烤瓷冠组同等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CAD/CAM技术完成的氧化锆全瓷冠联合纤维桩修复增加了冠修复的美学效果,其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均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 氧化锆全瓷冠 牙齿修复 玻璃纤维桩
下载PDF
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聚醚醚酮冠桥材料粘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霍欢 张海兵 +1 位作者 周慧 昭日格图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9期519-523,共5页
目的:研究喷砂、浓硫酸、激光和硅涂层4种表面处理方法对聚醚醚酮冠桥材料与树脂水门汀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将210个聚醚醚酮冠桥材料(BioPAEKⓇ)试件按表面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5组(n=42):对照组、喷砂组、浓硫酸组、激光组以及硅涂层... 目的:研究喷砂、浓硫酸、激光和硅涂层4种表面处理方法对聚醚醚酮冠桥材料与树脂水门汀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将210个聚醚醚酮冠桥材料(BioPAEKⓇ)试件按表面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5组(n=42):对照组、喷砂组、浓硫酸组、激光组以及硅涂层组。经表面处理后,记录表面粗糙度,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并进行能谱元素分析。树脂试件粘接于聚醚醚酮冠桥材料上,经过24 h、30 d水浴后测试剪切粘接强度。结果:浓硫酸组的粘接强度最大,与喷砂组、硅涂层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三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激光组(P<0.05)。激光组的粘接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浓硫酸、喷砂或硅涂层处理能给与优异的表面处理,可提高聚醚醚酮冠桥材料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冠桥材料 表面处理 剪切粘接强度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CAD/CAM)
原文传递
CAD/CAM与传统暂时性修复体边缘及内部适合性的体外研究
5
作者 霍欢 周慧 张海兵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05-209,共5页
目的研究CAD/CAM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暂时性修复体的边缘及内部适合性的影响。方法将60颗全冠预备标准模型树脂牙随机分成四组(n=15):Protemp^(TM)4组、PMMA组、Cemeo组和Upcera PMMA组。制作出相应冠修复体后,将其粘接于相应的标准模型牙... 目的研究CAD/CAM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暂时性修复体的边缘及内部适合性的影响。方法将60颗全冠预备标准模型树脂牙随机分成四组(n=15):Protemp^(TM)4组、PMMA组、Cemeo组和Upcera PMMA组。制作出相应冠修复体后,将其粘接于相应的标准模型牙上,水浴24 h,沿颊舌向的定位线切开。体视显微镜放大后拍照,利用Imageview显微测量软件对边缘及内部的参考点的间隙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CAD/CAM暂时性修复体间边缘适合性、轴壁适合性、轴牙合线角适合性、牙合面适合性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暂时性修复体Protemp^(TM)4与3组CAD/CAM暂时性修复体间任意一组边缘适合性、轴壁适合性、轴牙合线角适合性、牙合面适合性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暂时性修复体的边缘及内部(轴壁、轴牙合线角、牙合面)适合性优于传统直接法制作的暂时性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修复体 边缘适合性 内部适合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CAD/CAM)
下载PDF
数字化椅旁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疗效
6
作者 裴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分析牙体缺损使用数字化椅旁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牙体缺损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均为50例的研究组和对比组,时间节点是2023.08-2024.07,组别划分方式是奇偶数分组。设定评价指标,结果 差异。结果 组间数据比较,研... 分析牙体缺损使用数字化椅旁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牙体缺损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均为50例的研究组和对比组,时间节点是2023.08-2024.07,组别划分方式是奇偶数分组。设定评价指标,结果 差异。结果 组间数据比较,研究组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牙周指标、修复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 数字化椅旁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为牙体缺损患者提供新选择,有利于改善修复体验,保证修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数字化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 高嵌体
下载PDF
数字化椅旁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
7
作者 蔡丽锋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数字化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牙体缺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数字化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牙体缺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印模制作高嵌体修复,研究组采用数字化椅旁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治疗前后龈沟液炎性因子[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水平、疼痛程度[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牙周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M)、菌斑指数(PLI)]水平、咀嚼效率、咬合力和随访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龈沟液RANK、MIP-1α水平,以及NRS、SBI、TM、GI、PL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椅旁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能够提高修复成功率,改善咀嚼功能和牙周功能,减轻疼痛和炎症刺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印模制作高嵌体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 常规印模 高嵌体 牙体缺损 龈沟液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GCF和GCF-AST在二氧化锆全瓷修复过程中的表达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葛登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9期137-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和牙体缺损在通过二氧化锆全瓷修复后其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引入计算机技术与临床相结合进行辅助设计和制作,对30例患者总计60颗牙齿采用爱尔创二氧化锆全瓷修复作为研究对象,将另外30例总计60颗牙齿采用钴铬烤...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和牙体缺损在通过二氧化锆全瓷修复后其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引入计算机技术与临床相结合进行辅助设计和制作,对30例患者总计60颗牙齿采用爱尔创二氧化锆全瓷修复作为研究对象,将另外30例总计60颗牙齿采用钴铬烤瓷冠的修复体纳入对照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临床追踪随访,对两组修复体修复前后颈部龈沟液指标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实验组修复前后的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修复前后的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的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对牙周组织健康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 爱尔创二氧化锆全瓷冠 龈沟液 天冬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