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 被引量:315
1
作者 陈坚林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2006年第6期3-10,共8页
教育部倡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解决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低下以及缓解因大学扩招而带来的外语教育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看作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还是外语课程中... 教育部倡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解决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低下以及缓解因大学扩招而带来的外语教育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看作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还是外语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新模式的有效实施以及改革顺利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从目前高校中典型的外语教学实例入手,从生态学视角对计算机在新模式中的地位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进行探讨和分析,指出计算机仅仅作为辅助工具不能有助于达到改革的目标,计算机网络应与外语课程进行全面的整合,以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计算机辅助 课程整合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数字化设计 被引量:87
2
作者 黄华军 张国栋 +5 位作者 欧阳汉斌 杨洋 吴章林 许靖 谢普生 黄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内固定植入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以及常用胫骨平台钢板的CT数据,在Mimics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虚拟复位以及建立钢板三维模型库,然后进行内固定方案...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内固定植入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以及常用胫骨平台钢板的CT数据,在Mimics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虚拟复位以及建立钢板三维模型库,然后进行内固定方案的数字化设计。3D打印出骨折复位模型以及钢板模型,在3D模型上按照数字化设计内固定方案进行模拟手术。比较数字化虚拟手术与3D模型模拟手术的内固定植入效果。结果 3D模型模拟手术的手术效果与内固定数字化设计方案的手术效果一致,二者螺钉长度无明显差异(t=-1.594;v=12;P=0.137)。结论 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能有效的提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植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手术 3D打印 数字化设计 计算机辅助 术前规划
下载PDF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68
3
作者 谢元亮 郑晓华 +4 位作者 金朝林 张树桐 王俊 陈发祥 王翔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根据心率及心率变化分组,评价不同心率、不同心率波动时和采用3种重建方法时的图像质量。结果:本组中心率≤65bpm组图像合格率为98.3%,66~70bpm组为94.2%,〉70bpm组为69.2%。心率〉70bpm组和/或心率变化大于10%时图像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59.3%(35/59)不可评价图像经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后成为可评价图像。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低于70bpm且波动小于10%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心率〉70bpm和/或波动〉10%者,应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和ECG编辑再重建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图像质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被引量:69
4
作者 郭丽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年第20期98-99,共2页
把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实现“三个面向”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正因如此,现今的中小学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而且学校在这方面的实力已成为教育管理... 把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实现“三个面向”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正因如此,现今的中小学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而且学校在这方面的实力已成为教育管理部门评价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日益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上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辅助教学 教育目标 计算机辅助 学科教学 三个面向
下载PDF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胸部CT扫描剂量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59
5
作者 贾楠 王新江 +3 位作者 惠萍 李天文 孙红 李征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分析适应性统计迭代(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重建技术降低胸部CT扫描中的X线剂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胸部CT扫描的30名受检者,在2~14个月先后行64层MDCT和宝石探测器HDCT2次胸部C... 目的:分析适应性统计迭代(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重建技术降低胸部CT扫描中的X线剂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胸部CT扫描的30名受检者,在2~14个月先后行64层MDCT和宝石探测器HDCT2次胸部CT检查,调取PACS系统两次胸部检查的剂量核查报表。64层MDCT图像重建为传统的滤过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HDCT扫描中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50%ASIR值重建图像。比较两种重建技术的肺动脉干平面降主动脉内CT值与标准差,测量比较两次检查胸部剂量CTDI与DLP。结果:30例受检者FBP重建法CTDI(CT Dose Index)为13.0±2.7mGy,DLP(Dose Lenghth Product)440.4±97.3mGy·cm;ASIR重建法平均CTDI6.2±1.5mGy,DLP207.2±53.1mGy·cm,两次检查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动脉干平面降主动脉CT值分别为37.4±8.3Hu和38.1±9.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CT重建图像的滤波反投影法相比,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法胸部扫描中辐射剂量可降低50%以上,而图像噪声无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统计迭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胸部
下载PDF
CT的分叶征表现在肺内孤立结节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7
6
作者 刘大亮 马大庆 陈广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 CT 的分叶征表现在肺内孤立结节影像诊断的价值以及 CT 多平面重组(MPR)对此征检出的意义。方法观察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137例及良性肺内结节45例,将结节的边缘分为4型。对28例肺癌、22例良性结节行 MPR,考察其显示分叶征... 目的探讨 CT 的分叶征表现在肺内孤立结节影像诊断的价值以及 CT 多平面重组(MPR)对此征检出的意义。方法观察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137例及良性肺内结节45例,将结节的边缘分为4型。对28例肺癌、22例良性结节行 MPR,考察其显示分叶征的作用。引入可能性比值(likelihood ratios,LR)以量化良恶性病变在形态学上存在重叠的表现。结果Ⅰ型边缘结节对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为83.3%(20/24),敏感性为44.4%(20/45)。Ⅳ型边缘结节对周围型小肺癌的特异性为97.6%(83/85),敏感性为60.7%(83/137)。表明Ⅰ型边缘是良性病变的特点;而Ⅳ型边缘是恶性病变的特征。Ⅳ型边缘的结节恶性病变在 MPR 重组图像上的检出率为64.3%(18/28),与横断面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叶征对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有价值,MPR 配合横断面薄层图像有助于提高该征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3D打印与虚拟手术设计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7
作者 左睿 孙永建 +4 位作者 吴毅 陈辉文 周正震 李伟成 白伟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1—2014-12诊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的奇偶性分为A组(应用3D打印虚拟手术)和B组(应用常规手术)。A组术前采用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1—2014-12诊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的奇偶性分为A组(应用3D打印虚拟手术)和B组(应用常规手术)。A组术前采用三维重建、虚拟复位、3D打印及个性化模型预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钢板一次性放置率、复位满意度、膝关节功能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30个月,平均16.8个月。2组切开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复位固定时间上低于B组,2组钢板一次性放置率(χ^2=7.238,P=0.007)、复位满意度(χ^2=4.499,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HSS评分优良率91%,高于B组优良率77%,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8,P=0.194)。结论 3D打印结合虚拟手术内固定可提升胫骨平台骨折整体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计算机辅助 3D打印 术前规划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8
作者 吴清武 岳军艳 +2 位作者 杨瑞民 陈杰 窦文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688-1691,共4页
背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尤其在解剖结构复杂、重叠较多的骨关节骨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目的:探讨了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的应用原理及不同部位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 背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尤其在解剖结构复杂、重叠较多的骨关节骨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目的:探讨了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的应用原理及不同部位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01/2011-09关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文章。选择文章内容与骨折及螺旋CT重建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57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0篇文章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螺旋CT扫描后三维或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骨折创伤检查中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它能很直观地显示骨折关节的损伤情况,有助于骨折正确分型,为骨科医师进行合适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随着多排螺旋CT的快速发展,三维CT重建技术更快捷、简单、实用,图像更加清晰,目前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与三维图像重建的有机结合可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的进行手术计划制定评估预后或治疗后随访,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骨折 三维重建 评估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5
9
作者 陈海荣 杨军 +3 位作者 高淳 吕琦 徐铭 周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60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的病例,采用32层螺旋CT进行扫描,以1.25mm层厚行薄层多平面容积重组图像后处理,总结分析其CT表现,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目的:探讨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60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的病例,采用32层螺旋CT进行扫描,以1.25mm层厚行薄层多平面容积重组图像后处理,总结分析其CT表现,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0例患者中,诊断为急性阑尾炎54例,右侧腹股沟疝1例,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胆囊炎1例,结肠肿瘤1例,假阴性2例。其中CT表现为阑尾水肿、增粗、管壁增厚者52例,阑尾腔内肠石10例,阑尾周围炎45例,回盲部壁增厚12例,阑尾脓肿2例,阑尾穿孔2例,其中1例并发腹膜炎及麻痹性小肠梗阻。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的CT表现,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从不同角度显示阑尾及其周围情况,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检测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6
10
作者 袁双虎 于金明 +7 位作者 于甬华 杨新华 付政 杨国仁 郭洪波 王晓航 周英智 陈少卿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并和其他检测方法比较。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22例,胸下段9例。术前分别行食管镜、食管钡餐、CT和FDG PET-CT检查,并检测食管癌原发...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并和其他检测方法比较。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22例,胸下段9例。术前分别行食管镜、食管钡餐、CT和FDG PET-CT检查,并检测食管癌原发灶病变位置和长度。1周内行食管癌手术,手术大体标本与检查结果比较。结果食管钡餐、CT、FDG PET-CT分段与大体标本全部符合,而食管镜检查有2例分段与大体标本不符合。食管镜、食管钡餐、CT、PET-CT所示食管癌病变长度与大体标本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41、0.746、0.870、0.876(P值均为0.000);所示食管癌原发灶长度分别为(3.8±1.4)、(4.1±1.5)、(4.4±1.6)、(5.3±1.9)和(4.7±1.7)cm,4种检查结果与大体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7、0.025、0.001),病变长度从小到大依次为食管镜、食管钡餐、CT、大体标本、PET-CT。但考虑到标本离体后有一定程度的回缩,实际病变长度与PET-CT最接近。结论PET-CT较准确的显示食管癌病变实际长度,有一定临床价值。对手术病例,PET-CT可用于指导术者选择食管癌切除的剖胸径路及食管切除长度;对放疗病例,PET-CT有助于指导放疗靶区的精确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病变长度 体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食管镜 食管钡餐
原文传递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对腹部CT扫描中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影响的模体研究 被引量:51
11
作者 石清磊 赵红梅 +5 位作者 张玲 马亚光 李晓婷 崔涌 孙应实 张晓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在腹部cT扫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辐射剂量的程度。方法利用DiscoveryCT750HI)机型,分别在噪声指数(NI)和ASIR值为10和0(A组)、12和30%(B组)、13和40%(C组)、14和50%(... 目的分析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在腹部cT扫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辐射剂量的程度。方法利用DiscoveryCT750HI)机型,分别在噪声指数(NI)和ASIR值为10和0(A组)、12和30%(B组)、13和40%(C组)、14和50%(D组)、15和60%(E组)、16和70%(F组)条件下对带有腹环的模体Catphan500进行扫描,每组扫描3次,每次扫描选取6套图像,每组共18套图像。分析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cT值的准确性、噪声及辐射剂量。空间分辨率和辐射剂量直接进行比较,密度分辨率、噪声、cT值的准确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对于空间分辨率,在标准算法下A~F组可分辨的线对数分别为6、6、6、6、6、5lp/cm,刀锋算法下A~F组可分辨线对数分别为7、7、7、7、7、6lp/cm。A~F组的噪声分别为(15.23±0.18)、(14.58±0.19)、(14.55-4-0.20)、(14.39±0.20)、(14.11±0.24)和(13.604-0.25)HU,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8.530,P=0.001),密度分辨率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12±0.64)、(2.89-4-0.60)、(2.784-0.44)、(3.22±0.44)、(2.56±0.53)、(2.44±0.7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48,P=0.040)。A~F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01)值分别为20.99、14.54、12.37、10.67、9.50、8.16mGy。结论当NI≤15、ASIR≤60%时,腹部条件下扫描的图像质量没有明显变化,辐射剂量最多可降低约55.7%。当NI值、ASIR值进一步增高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下降,NI值等于15、ASIR等于60%组图像质量高于其余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计算机导航在脊柱外科手术应用实验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12
作者 田伟 刘亚军 +4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胡临 李志宇 袁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71-675,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2月将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采用4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采用盲法、透视法、透视导航法、CT三维导航法和Iso-...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2月将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采用4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采用盲法、透视法、透视导航法、CT三维导航法和Iso-C术中三维导航法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后通过大体解剖观察评价植钉的准确性。同时对163例采用不同导航方式(包括透视导航、CT三维导航和Iso-C术中三维导航)辅助下脊柱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后影像学检查判断内固定术的植钉准确性。结果实验研究共植入螺钉398枚。盲法组平均手术时间27min;优29枚(36.3%),良21枚(26.3%),差30枚(37.5%)。透视法组平均手术时间112min;优35枚(44.9%),良29枚(37.2%),差14枚(17.9%)。透视导航法组平均手术时间69min;优34枚(42.5%),良36枚(45.0%),差10枚(12.5%)。CT三维导航法组平均手术时间98min;优70枚(87.5%),良10枚(12.5%),无差的螺钉。Iso-C术中三维导航法组平均手术时间91min;优72枚(90%),良8枚(10%),无差的螺钉。临床病例中,透视导航组共272枚螺钉,优243枚(89.3%),良29枚(10.7%)。CT导航组共571枚螺钉,优485枚(84.9%),良82枚(14.4%),差4枚(0.7%,均发生于早期颈椎手术病例)。Iso-C术中三维导航组共142枚螺钉,优136枚(95.8%),良6枚(4.2%,5枚为颈椎,1枚为腰椎)。结论正确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能显著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安全性。三种导航方法各有优缺点,Iso-C术中三维导航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有可能逐渐替代其他两种导航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9
13
作者 孙晶 李晓 +1 位作者 赵涛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比较X线片与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3DVR)图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胸部外伤疑似肋骨骨折的100例患者,具有完整的普通X线片及64层螺旋CT轴位扫描图像与3DVR图像资料,比较X线片及3DVR图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敏感性... 目的比较X线片与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3DVR)图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胸部外伤疑似肋骨骨折的100例患者,具有完整的普通X线片及64层螺旋CT轴位扫描图像与3DVR图像资料,比较X线片及3DVR图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00例患者中,CT轴位扫描图像诊断肋骨骨折91例共455处,3DVR图像诊断骨折89例共454处,X线片诊断骨折52例共206处。以CT轴位扫描图像为标准,3DVR图像诊断肋骨骨折的敏感性为97.80%,特异性为100.00%;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为60.46%,特异性为66.67%。结论 64层螺旋CT3DVR图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X线片,与CT轴位扫描图像相比,具有定位容易和骨折显示直观、明确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螺旋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头颅X线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38
14
作者 柳端今 杜兴亚 +3 位作者 林宇华 赵燕玲 杨庆文 胡海宏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颅X线测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的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0例连续无选择经MedilogSAC(sleepan-al... 目的探讨头颅X线测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的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0例连续无选择经MedilogSAC(sleepan-alyzingcomputer)847诊断为OSAS患者及30例无鼾症健康对照摄取头颅X线侧位片,并进行头颅X线测量。结果50例患者平均呼吸紊乱指数(AHI)为51.42±3.96,全部行激光辅助悬雍垂腭成型术(laser-assisteduvulopatoplasty,LAUPP)术,术后4~8个月随诊25例。以AHI减少50%或呼吸暂停指数(AI)少于20次为成功,前者为10/25例(40%)、后者为15/25例(60%)。分别将对照组与术前、术后成功者、失败者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学结果示,OSAS有下列解剖形态学的改变:①悬雍垂软腭组织增长增厚;②后鼻棘至舌根距离延长;③舌骨低位;④舌骨后移;⑤后气道间隙变小(腭咽平面);⑥硬腭长;⑦下颌骨体后移位。结论X线头影测量可显示上气道阻塞平面位置、上气道、硬腭结构的解剖及病理形态改变。以上资料可供制定手术计划及预估悬雍垂腭咽成型术(uv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征 诊断 计算机辅助 测颅法
下载PDF
基于轮廓的力矩主轴法在医学图像配准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吴锋 钱宗才 +2 位作者 杭洽时 石明国 马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 实现头部 CT与 MR图像的刚性配准 .方法 不同模态的医学图像所能提供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各不相同 ,为了给医学诊断和治疗计划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图像依据 ,对多种模态的医学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头部 CT与 M... 目的 实现头部 CT与 MR图像的刚性配准 .方法 不同模态的医学图像所能提供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各不相同 ,为了给医学诊断和治疗计划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图像依据 ,对多种模态的医学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头部 CT与 MR图像轮廓清楚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的力矩主轴法配准方法 ,该方法通过提取图像的外围轮廓 ,计算出图像轮廓的质心及主轴 ,通过旋转和平移变换使两幅图像的质心及主轴对齐 ,从而达到配准的目的 .结果 通过对实际图像进行配准 ,结果比较理想 .结论 该方法具有速度快、无需人的参与、精度较高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力矩主轴 图像变换
下载PDF
肝脏管道灌注后数字化虚拟肝脏及其手术 被引量:41
16
作者 周五一 方驰华 +5 位作者 黄立伟 周泽民 杨剑 刘旭 王博亮 钟世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12-716,共5页
目的:肝脏管道灌注后进行数字化虚拟肝脏及其手术的研究.方法:用四种颜色的灌注材料对肝脏的四种管道分别进行灌注和固定,然后进行包埋、冰冻和铣切,获取连续肝脏断面图像数据集.再将数据集的图像经配准和分割后在VTK的基础上,使用面绘... 目的:肝脏管道灌注后进行数字化虚拟肝脏及其手术的研究.方法:用四种颜色的灌注材料对肝脏的四种管道分别进行灌注和固定,然后进行包埋、冰冻和铣切,获取连续肝脏断面图像数据集.再将数据集的图像经配准和分割后在VTK的基础上,使用面绘制和体绘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实验.结果:获取肝脏连续肝脏断面图像910张,且四种管道颜色不同.三维重建肝脏模型形态逼真,能随意旋转、放大和缩小,通过设定肝脏及其各管道结构的透明度和颜色能单独或组合显示各结构.并且在模型上能行虚拟肝脏切割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灌注材料对肝脏管道灌注后铣切获取连续断面数据集有益于肝实质及其内部各管道的识别.以此进行三维重建和虚拟手术的研究,有益于肝脏解剖学和肝脏外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三维重建 虚拟手术
下载PDF
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45
17
作者 张武哲 陈志坚 +3 位作者 李德锐 林志雄 李东升 陈创珍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胸上段食管癌所处的解剖特点导致其放疗计划的制订难度很大,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有可能克服上述难题。本研究比较分析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conformal radiotherapy,CRT)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 背景与目的:胸上段食管癌所处的解剖特点导致其放疗计划的制订难度很大,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有可能克服上述难题。本研究比较分析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conformal radiotherapy,CRT)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优劣,为IMRT在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胸上段食管癌11例进行研究。在实际治疗采用的CRT计划基础上,每一病例再设计一5野IMRT计划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相关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结果:肿瘤及相邻组织的计划靶区可见IMRT和CRT计划之间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包含99%和95%靶区的剂量均很接近(P>0.05),但IMRT较CRT的适形指数好(0.68±0.04vs.0.46±0.11,P<0.01)。IMRT对锁骨上区的剂量均匀性较CRT更好,二者的非均匀指数分别为1.17±0.05和1.33±0.15(P=0.01)。IMRT计划中脊髓计划区的最高受量明显较CRT的低(44.4Gy vs.52.5Gy,P<0.05);10Gy以上的肺受照体积为(32±6)%,也明显较CRT计划的(35±9)%低(P<0.05)。结论:对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较适形放疗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可更有效保护脊髓,并显著降低肺10Gy以上剂量的受照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调强放疗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剂量学
下载PDF
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后处理参数调整在建立尘肺病诊断参考片中的作用 被引量:45
18
作者 陈钧强 蒋兆强 +3 位作者 周斌 诸强 刘斌 张幸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 探讨图像后处理参数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胸片用于尘肺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83例某煤矿接尘工人,同时拍摄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在Philips Essenta DR机上对密度和对比度等图像后处理参数进行设置,... 目的 探讨图像后处理参数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胸片用于尘肺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83例某煤矿接尘工人,同时拍摄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在Philips Essenta DR机上对密度和对比度等图像后处理参数进行设置,研究合适的图像后处理参数.比较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的质量.结果 通过调节图像后处理参数,DR胸片在上中肺野最高密度、膈下和直接曝光区的光密度分别为1.58±0.10、0.23±0.02和2.80±0.21,胸片质量符合尘肺病诊断标准的要求.83例DR胸片的优良片率(79例,95.18%)明显高于高仟伏X线胸片(67例,8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适的图像后处理参数可以使DR胸片达到尘肺病诊断的胸片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放射摄影术 数字 光密度测定法 X线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低电压、低对比剂剂量头颈CTA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李玮 刘建新 +1 位作者 王霄英 朱颖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低电压、低碘对比剂剂量(双低)头颈CTA的可行性。方法:30例患者行双低头颈CTA检查,对比剂剂量为0.3mL/kg,管电压100kVp。3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CTA检查,对比剂剂量为60mL,管电压120kV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对比剂剂量... 目的:探讨低电压、低碘对比剂剂量(双低)头颈CTA的可行性。方法:30例患者行双低头颈CTA检查,对比剂剂量为0.3mL/kg,管电压100kVp。3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CTA检查,对比剂剂量为60mL,管电压120kV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对比剂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SSDE);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等级、头颈动脉各段的CT值等级。结果:双低组对比剂剂量均值为(28.13±2.76)mL,对照组为60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SSDE均值为(24.29±0.98)mGy,对照组为(31.77±2.27)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DLP均值为(889.24±62.00)mGy.cm,对照组为(1185.04±140.05)mGy.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血管CT值等级评分中大脑中动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血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kVp、低对比剂剂量头颈CTA检查所得图像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对脑微出血的诊断及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44
20
作者 马永青 尹喜 王成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在诊断脑微出血及评估急性脑梗死预后中的应用价值,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对47例发病6~72h内未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常规MRI、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SWA...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在诊断脑微出血及评估急性脑梗死预后中的应用价值,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对47例发病6~72h内未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常规MRI、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SWAN扫描并复查。分析脑微出血(CMBs)级别与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记录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预后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GRE-T2^*WI、SWAN分别检出CMBs病灶115枚、185枚,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73,P<0.05);47例患者中,5例发生HT,CMBs0级与2级、1级与2级HT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后单因素分析中,年龄、NIHSS评分、CMBs分级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中,NIHSS评分(OR=1.503,95%CI1.065~2.122,P=0.021)、多发CMBs(>10枚)(OR=26.662,95%CI1.949~364.664,P=0.014)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WAN对CMBs的敏感性优于GRE-T2*WI。CMBs数目与HT的发生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利用SWAN检测CMBs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循环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图像增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