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CD、CTA及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邓水平 熊华花 +3 位作者 邱喜雄 江磊昌 李泉水 陈胜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z1期144-14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择119例患者分别进行TCCD、CTA、DSA检查,根据狭窄程度将所有血管分为4组,计算3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根据DS... 目的对比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择119例患者分别进行TCCD、CTA、DSA检查,根据狭窄程度将所有血管分为4组,计算3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根据DSA检查结果,114条血管出现狭窄或闭塞。与DSA对比,TCCD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5%、94.1%、66.4%、97.5%(一致率为89.1%,kappa值为0.567);CT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4%、98.7%、89.6%、98.7%(一致率为93.7%,kappa值为0.715)。结论 TCCD与DSA检查结果有中度一致性,CTA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经颅彩色多普勒 颅内动脉
下载PDF
头颈部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镇 覃飞 蒙印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标准,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特征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标准,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特征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发病在5天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行CTA检查并行DSA检查的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这两种方法测量破裂的动脉瘤部位、形态参数,分析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颅内动脉瘤的直径、瘤颈宽度,动脉瘤颈部和母体动脉的三维关系、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结果CTA和DSA检查破裂动脉瘤部位、动脉瘤颈部和母体动脉的三维关系比较、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DSA检查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4 mm的破裂颅内动脉瘤,CTA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71.43%,阳性预测值为90.0%,阴性预测值为71.43%,而对于≥4 mm的破裂颅内动脉瘤,CTA的灵敏度为96.29%,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6.29%,阴性预测值为85.71%。结论CTA与DSA发现动脉瘤部位大小、颈部和母体动脉的三维关系、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比、图像质量优良率相近。CTA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安全性较高,CTA显示动脉瘤,大于4 mm的要比小于4 mm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肿瘤体形态学
下载PDF
冠状动脉树重建扩大到较小动脉提高FFRCT准确性的研究
3
作者 周建昌 纪丽萍 +2 位作者 蒙志宏 张帆 曹宇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54-56,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领域扩展冠脉树来提高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的准确性。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以评估将冠状动脉树分析从最小直径1.2mm扩展到0.8 mm的效果...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领域扩展冠脉树来提高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的准确性。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以评估将冠状动脉树分析从最小直径1.2mm扩展到0.8 mm的效果。方法对接受CCTA和介入性FFR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76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重建三维冠状动脉树,生成具有不同管腔直径下限(1.2 mm和0.8 mm)的有限元网格。根据Murray定律定义了出口边界条件。应用NKS方法求解CFD控制方程,得到FFRCT。结果在个体患者水平上,将冠状动脉树的最小直径从1.2mm扩大到0.8mm,FFRCT的灵敏度提高了16.7%(P=0.022),这导致四个假阴性病例转变为真阳性病例。ROC曲线的AUC值由0.74增至0.83。此外,NKS方法可以解决在2160个处理器核的情况下,在10.5分钟内将冠状动脉树扩展到0.8 mm管腔直径的计算问题。结论将重建的冠脉扩大到较小的管腔直径可以显著提高FFRCT的敏感性,NKS方法可以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流体力学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3D DSA对颅内小动脉瘤诊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唐纳 侯昌龙 +2 位作者 赵光明 李征宇 张贵祥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对颅内小动脉瘤检测的对照研究,评价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2月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3例,回顾性分析其64排CTA及3D DSA图像资料,...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对颅内小动脉瘤检测的对照研究,评价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2月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3例,回顾性分析其64排CTA及3D DSA图像资料,以3D DSA为诊断标准,采用双盲法对比分析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3D DSA共检出47例,合计52个小动脉瘤。颅内小动脉瘤组(直径3~5 mm)32个,其中CTA检出32个,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颅内微小动脉瘤组(直径<3 mm)20个,其中CTA检出19个,假阴性1例和假阳性4例。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1.8%、86.0%和91.5%。64排CTA对颅内小及微小动脉瘤诊断与DSA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的应用,提高了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能力,CTA可作为颅内小动脉瘤筛选检测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旋转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沈德娟 夏炳兰 孙骏 《交通医学》 2019年第5期470-471,474,共3页
目的: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CTA)评价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及侧支循环的价值。方法:单侧MCA狭窄患者40例,采用TCCS与CTA两种方法检查MCA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情况,采用Kappa检验分析TCCS和CTA的诊断一致性,... 目的: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CTA)评价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及侧支循环的价值。方法:单侧MCA狭窄患者40例,采用TCCS与CTA两种方法检查MCA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情况,采用Kappa检验分析TCCS和CTA的诊断一致性,以CTA为金标准,绘制TCCS诊断MCA狭窄的ROC曲线。结果:TCCS与CTA诊断MCA狭窄程度存在高度一致性(Kappa=0.769),TCCS诊断MCA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0.907和0.889,TCCS与CTA评价侧支循环开放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01)。结论:TCCS诊断MCA狭窄及侧支循环开放与CTA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具有便捷、无创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彩色多普勒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大脑中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下载PDF
应用球形算子层次聚类的3维冠脉跟踪提取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永昌 耿辰 +1 位作者 宋爽 杨健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9-1227,共9页
目的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CTA)是冠脉疾病诊疗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成像方法之一。然而造影图像中冠脉与其周边组织的灰度分布较为接近,冠脉整体结构的识别较为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方向聚类的冠脉结构跟踪提取方法。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 目的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CTA)是冠脉疾病诊疗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成像方法之一。然而造影图像中冠脉与其周边组织的灰度分布较为接近,冠脉整体结构的识别较为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方向聚类的冠脉结构跟踪提取方法。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闭运算及灰度拉伸对影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在选定的种子点构造球形算子,该球形算子由多对方向相反且从球心指向球壳的射线组成,通过对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血管在球形算子内部的灰度差异率特征,对灰度差异率特征曲线构造2维凸包可得到射线与血管壁的交点,以此获得血管段的分割结果以及指向血管走势的方向向量的集合,应用最小距离层次聚类法对向量集合进行分类得到跟踪方向,遍历整条血管完成对冠状动脉的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获得较为精确的冠脉提取结果,与近年流行算法相比在临床有效血管段的跟踪上具有一定优势。能够达到0.39 mm的跟踪精度。结论本文方法的优势在于所提出的球形算子对不同形态的3维血管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用于向量分类的层次聚类方法无需训练,算法自动化程度高,且分类较为准确。血管跟踪提取方法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分割 球形算子 方向聚类
原文传递
3D-CTA在破裂动脉瘤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宣家龙 雍成明 +4 位作者 杨代明 安东 束庆兵 季更生 黄录茂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09-1613,共5页
目的:探讨3D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3D-CTA)在破裂脑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7年6月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的4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了3D-CTA检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探讨3D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3D-CTA)在破裂脑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7年6月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的4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了3D-CTA检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并对47例患者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4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经DSA检查共发现51处动脉瘤,其中破裂出血47个,4个未破裂;3D-CTA检查共计发现动脉瘤48个,其中对大脑中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瘤、A1~A3段动脉瘤、椎动脉动脉瘤的检出率与DSA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均达到100%;漏诊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床突段动脉瘤各1个,与DSA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74%、93.33%、66.67%;3D-CTA诊断动脉瘤的结果与DSA的结果整体符合率为94.12%;4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进行动脉瘤栓塞效果评价,其中达到0级标准43个、达到1级标准8个;出现脑梗死2例,术中破裂出血2例;术后28 d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mRS分级情况良好,术后28 d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2.34%、85.11%。结论:3D-CTA在破裂脑动脉瘤诊断中与DSA具有极高的符合率,因其具有检测时间短、无创等优势,在临床指导动脉瘤诊断及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诊断 颅内动脉瘤 3D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多排螺旋CT成像扫描方法初探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宁 张兆琪 +1 位作者 郭久芳 赵轶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增强成像(CTA)的方法和技巧。方法:使用Toshiba Aquillion64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0.5~1mm,螺距12.7,间隔0mm,应用Smooth功能对106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造影扫描。结果:病例中94.34%获...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增强成像(CTA)的方法和技巧。方法:使用Toshiba Aquillion64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0.5~1mm,螺距12.7,间隔0mm,应用Smooth功能对106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造影扫描。结果:病例中94.34%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工作站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下肢动脉正常解剖分支和病变部位、范围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路径。39例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结论:高质量的下肢动脉CTA成像依赖于注药后扫描时机的准确性、扫描参数设置的合理性,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其中注入对比剂的流速与总量的合理配比是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 血管疾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支架内再狭窄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郑士航 张飞飞 +2 位作者 高曼 李英肖 齐晓勇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以及传统成像技术的新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CT引导的血流储备分数)等,不仅可以评价支架内再狭窄的管壁结构、病变性质,还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性断层扫描
下载PDF
穿支定位技术在预防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0
作者 芮永军 张雁 +6 位作者 施海峰 陆征峰 张志海 糜菁熠 薛明宇 吴永伟 刘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9-533,共5页
目的:通过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ALTF)穿支定位、术中切取时术式的改良,预防并减少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对134例游离ALTF移植修复四肢创面的病例,术前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 目的:通过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ALTF)穿支定位、术中切取时术式的改良,预防并减少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对134例游离ALTF移植修复四肢创面的病例,术前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和彩色超声多普勒(CDS)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穿支进行定位,在确定穿支的部位和口径后,切取皮瓣时做了以下改进:①保留供区的阔筋膜,切取超薄皮瓣,使皮瓣宽度在8.0 cm以内的供区均可直接缝合。②对皮瓣宽度大于8.0 cm的病例,根据创面情况将单块皮瓣按其纵轴方向分两叶,皮瓣切取后供区创面直接闭合。③根据术前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穿支的走行定位,切取时减少对肌肉的创伤,并保护好股神经的股外侧肌支。结果根据术中验证,术前穿支定位符合率达93.22%。单叶ALTF移植97例,占病例总数72.39%。其中超薄皮瓣69例,超薄皮瓣供区创面均直接闭合,1例发生近期并发症。其余28例宽度均超过8.0 cm 的皮瓣利用皮瓣供区两端修整下来的皮肤修成全厚皮片植皮,植皮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分叶皮瓣37例,占病例总数27.61%,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134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3-24个月随访供区的瘢痕、股外侧肌功能及股外侧区的感觉等情况,创面直接闭合的均为线性瘢痕,1例出现远期并发症,供区无局部不适和疼痛,股外侧肌功能良好。统计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9%。结论穿支定位技术对股前外侧皮瓣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通过对皮瓣切取的改良,保留了供区的阔筋膜和降低了皮瓣切取的宽度,尽量使供区直接闭合或最少的植皮,明显减少了供区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并发症 穿支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彩色超声波多普勒
原文传递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阳 鞠志国 +5 位作者 袁明远 李荣先 张慧群 宁忠平 方明 李新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632,共6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及收缩期狭窄程度,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心肌桥形态学和收缩期狭窄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1 658例心肌桥患者中,1 606例(96.86%)为单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9例(0.54%)为单支冠状动脉多发心肌桥,43例(2.59%)为多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1 559例(94.03%)共1 606处心肌桥,左回旋支心肌桥81例(4.89%)87处,右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1.09%)19处。不完全型心肌桥患者1 244例(75.03%),完全型心肌桥362例(21.83%),兼有两型特点的复杂型心肌桥52例(3.14%)。复杂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长度长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2±4.02)mm vs(16.13±1.27)mm,P<0.05];不完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50%的发生率[31.19%(388/1 244)vs 41.16%(149/362)]、近端冠心病发生率[9.41%(117/1 244)vs 35.08%(127/362)]、临床缺血症状阳性率[32.88%(409/1 244)vs 58.29%(211/362)]和心电图缺血表现阳性率[37.78%(470/1 244)vs 65.75%(238/362)]均低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部位多为左前降支,以单支单发为主。心肌桥可分为不完全型、完全型和复杂型3种类型,以不完全型为主,不同类型心肌桥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头颈部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林成 张强 +5 位作者 朱安林 孙琦 张浩 单桐辉 潘文龙 赵浩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之间我院收住的经头颈CTA检查诊断为脑血管疾病(动脉瘤或动脉狭窄)患者30例。其中1...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之间我院收住的经头颈CTA检查诊断为脑血管疾病(动脉瘤或动脉狭窄)患者30例。其中17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病变血管进行3D-DSA检查,并将患者3D-CTA图像融合于血管造影机中,分别将2D-DSA和3D-DSA图像进行融合对比,验证CTA与DSA图像位置准确度、血管直径、病变大小的差别。另13例拟进行介入治疗患者,将头颈3D-CTA融合于血管机,利用3D-CTA实时引导并完成介入治疗操作,评价融合的准确度,比较射线照射剂量及造影剂使用量。结果17例患者头颈CTA图像与2D、3D-DSA图像的匹配准确。13例介入患者头颈CTA图像可以成功的应用于神经介入操作过程中3D路图的实时引导,准确完成介入手术;两组患者造影剂使用量分别为(68.5±6.9)ml和(109.5±12.4)ml,接受射线照射剂量分别为(910.1±95.8)mGy和(1769.0±303.2)mGy,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影像融合技术因其高度的准确性,可以应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治。影像融合技术可以引导神经介入操作,增加工作效率,同时又能显著降低射线辐射量和造影剂使用量,因此可以降低潜在的医疗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 神经介入手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53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魏文锋 王穗暖 《交通医学》 2011年第3期288-289,298,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直接行开颅显微夹闭术,手术入路以翼点外侧裂为主,前交通动脉瘤,双侧动脉瘤显影者以右侧为主,单侧显影者以显影侧入路。结果:术后3个月预后评分,恢复良好47例,中残...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直接行开颅显微夹闭术,手术入路以翼点外侧裂为主,前交通动脉瘤,双侧动脉瘤显影者以右侧为主,单侧显影者以显影侧入路。结果:术后3个月预后评分,恢复良好47例,中残2例。死亡4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中,术后2天病情恶化死亡2例,术后2周再出血,瘤颈夹闭不全死亡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后1个月再出血死亡1例。术后对侧肢体活动障碍4例,伴失语1例。结论:动脉瘤破裂治疗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疗效确切,治疗费用相对小,社会效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开颅夹闭 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及钙化积分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淑颖 刘光宇 +3 位作者 张凌 李志春 林义秋 盛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 CACS)的不同特点.方法回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行CCTA的患者243名,其中无糖尿病及高... 目的探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 CACS)的不同特点.方法回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行CCTA的患者243名,其中无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78名(N组),高血压患者115名(HT组),糖尿病患者50名(DM组),分析3组患者CCTA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计算CACS.结果阻塞性病变患者比例DM组最高(34%),HT组次之(18.2%),N组最低(7.8%),P<0.05;DM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段积分(segment involvement score,SIS)高于HT组和N组(P<0.05);N组、HT组和DM组患者CACS中位数依次升高(分别为7.7、67.2和148.3,P<0.01).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以及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增加,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也更高;糖尿病患者较高血压患者上述改变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魏富春 戎健 +5 位作者 陈玉群 干雪梅 于长青 陈静 杨沛 陈金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2-736,共5页
目的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诊断为CAs的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无CAs的患者124例,受试者均进行眼底彩色照相、MDCT检查和体格检查,并测定空... 目的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诊断为CAs的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无CAs的患者124例,受试者均进行眼底彩色照相、MDCT检查和体格检查,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和尿白蛋白排泌率等,分析检查和检测结果间的相关关系。结果CAs患者DR发生率为67.5%,显著高于无CAs患者(33.1%,P〈0.001)。在调整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CAs与DR独立相关,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OR=5.0,95%CI:2.6~9.8);发生CAs的血管数在无DR患者、增殖型DR前期患者及增殖型DR患者中逐渐增加(P〈0.01);CAs发生率、有3支以上血管受损的CAs发生率、有意义CAs(管腔狭窄超过50%)发生率以及受损血管百分比也随DR的发生与发展而显著增加(无DR、增殖型DR前期、增殖型DR比较,P值均小于0.01)。结论CAs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随DR的发生与发展而增加,CAs和DR仍然是多因素作用所致,可能有共同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心血管MRI与CTA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对于主动脉瓣环直径测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温志玲 全国彪 +2 位作者 周伟文 张杨贵 廖文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和比较心血管磁共振术(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前对于主动脉瓣环的直径测量。方法 2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平均年龄(81.8±5.4)岁)在TAVR术前接受了MRI和CTA。采用MRI和MR...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和比较心血管磁共振术(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前对于主动脉瓣环的直径测量。方法 2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平均年龄(81.8±5.4)岁)在TAVR术前接受了MRI和CTA。采用MRI和MRA在舒张中期测量了主动脉瓣面积。采用4分评分量表来评估MR图像质量和主动脉瓣钙化程度。结果平均检测时间为(14±4.2)min。图像质量均值为(3.1±0.9)。平均钙化程度相似。根据Bland-Altman分析,MRA和CTA对于主动脉瓣面积的测量无明显差异[平均差异-3.1mm^2(-44.4 mm^2,38.2mm^2)]。结论采用MRI对主动脉瓣面积和钙化的评估准确可靠,适用于有造影剂肾病风险的患者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TAVI TAVR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脏灌注不良的早期识别及介入治疗后转归
17
作者 濮欣 黄小勇 +3 位作者 季甜甜 王茂舟 刘凤菊 黄连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脏灌注不良临床干预前后受累肾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靶器官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并行胸主动脉...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脏灌注不良临床干预前后受累肾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靶器官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并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TEVAR)的连续病例148例,术前行主动脉CTA检查,寻找并发肾脏灌注不良的可能的主动脉CTA形态学特征。分析受累肾动脉不同缺血类型,对比分析TEVAR术前、后受累血管形态学变化和预后。结果肾动脉开口水平呈凹面内膜片是肾脏灌注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右肾OR=5.319,P=0.032;左肾OR=12.879,P=0.007);肾动脉开口内径是肾脏灌注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右肾OR=0.464,P=0.018;左肾OR=0.685,P=0.016);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缺血,TEVAR术后肾动脉开口内径均较术前显著扩张;绝大部分动力型缺血TEVAR术后得到明显改善(15/16);静力型和混合型缺血仅有部分TEVAR术后可以得到改善(静力型22/36,混合型11/19)。结论肾动脉开口水平呈凹面内膜片、肾动脉开口内径变窄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脏灌注不良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缺血类型的肾动脉在TEVAR术后改善情况不同,绝大多数动力型缺血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而静力型和混合型则只有部分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 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应用于医学三维影像的血管结构自动提取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若秀 杨健 +1 位作者 宋凌 刘越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3-450,共8页
针对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的三维体数据中提取血管结构信息通常需要大量的人为介入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自动血管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多尺度增强滤波器对数据中的管状结构进行增强,剔除非管状结构,并过滤噪声。然后,利用S... 针对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的三维体数据中提取血管结构信息通常需要大量的人为介入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自动血管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多尺度增强滤波器对数据中的管状结构进行增强,剔除非管状结构,并过滤噪声。然后,利用Sigmoid函数作用于梯度图像产生水平集的速度图像,并通过测地活动轮廓模型迭代逼近真实的三维血管轮廓。最后,通过拉普拉斯算法对提取的血管表面网格进行平滑处理,获得光滑的血管曲面。实验采用胸部和颈部的CTA体数据对算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人工干预即可从CTA体数据中准确地提取出血管的三维信息;血管中心线提取的平均误差为0.26mm,直径测量平均误差为0.16mm,分割精度满足临床血管疾病辅助诊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血管结构 三维数据集 自动分割 多尺度增强 数据模拟
下载PDF
CTA联合增强现实导航精确性评价及其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翔 农裕 +6 位作者 江建中 韦平欧 莫勇军 许林 林汉 谭霄 谭海涛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11期50-52,69,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CTA联合简易增强现实导航的精确性并介绍其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应用基于安卓手机的图像融合软件实现简易的增强现实技术导航,将基于CT数据的三维重建图像通过手机摄像头与实验服装模特的配准点匹配... 目的:探讨一种CTA联合简易增强现实导航的精确性并介绍其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应用基于安卓手机的图像融合软件实现简易的增强现实技术导航,将基于CT数据的三维重建图像通过手机摄像头与实验服装模特的配准点匹配,通过测量各配准点的配准误差评价其精确性。回顾性分析在该导航技术辅助下15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皮瓣大小10cm×7cm~23cm×14cm)手术的效果。结果:CTA联合简易增强现实技术导航配准实验定位误差为(4.12±3.89)mm,皮瓣穿支血管常见浅出点位置定位误差为(1.41±1.8)mm。15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均顺利成活,患肢及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47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血运良好,无明显臃肿,供区无明显瘢痕形成,肢体活动、感觉无影响。结论:该导航技术应用于股前外侧皮瓣手术规划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成本低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增强现实 导航
下载PDF
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俊 刘尊钢 +1 位作者 金燕南 庄天戈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9-1253,共5页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TA的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重建算法,投影数据由双源双多层螺旋CT进行采集,采集过程...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TA的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重建算法,投影数据由双源双多层螺旋CT进行采集,采集过程中,螺旋CT的螺距不再是固定的常数,而是随着时间不断地改变。变螺距的双源螺旋CT的重建算法与定螺距的双源双多层螺旋CT重建算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了新的更一般的轴内插公式。双源变螺距螺旋CT能够更有效地跟踪造影剂,获得具有更高时间分辨率的重建图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螺距 双源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