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与中年脑梗死患者CT和MRI对比 被引量:15
1
作者 方东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9-1280,共2页
随着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CI)诊断率明显上升,然而CT和MRI在CI诊断上各有优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中、老年CI患者临床及影像学检测资料,旨在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磁共振成像(MRI) 脑梗死
下载PDF
CT、MRI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尹淑丹 张晖 +3 位作者 连鹏 关三丽 李令民 张旗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5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CT、MRI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B)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MRI和(或)超声引导下FNAB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MRI... 目的:研究CT、MRI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B)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MRI和(或)超声引导下FNAB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MRI及FNAB检查方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引导下FNAB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为95.87%,显著高于CT(76.96%)和MRI(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3,P<0.05);两两联合诊断中,CT+FNAB及MRI+FNAB显著优于CT+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6,χ^(2)=9.023;P<0.05);CT、MRI对≤1 cm及>1 cm结节的诊断效能相当,FNAB对≤1 cm和>1 cm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均有一致性(Kappa=0.663,Kappa=0.949;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FNAB对结节性质的诊断效能优于CT、MRI,但CT及MRI可为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甲状腺结节 超声引导 活组织检查 细针穿刺(FNAB)
下载PDF
探讨MRI与CT的Haralick纹理参数诊断良恶性肺结节价值
3
作者 楼俭茹 孟思 +4 位作者 覃群 邓镇生 刘玉银 刘海洲 刘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56-59,共4页
目的通过提取肺结节MRI与CT图像的Haralick纹理参数,探讨其对于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40名就诊于三亚中心医院肺亚实性结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20),恶性组(n=20)。对所有入组患者分别进行CT以... 目的通过提取肺结节MRI与CT图像的Haralick纹理参数,探讨其对于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40名就诊于三亚中心医院肺亚实性结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20),恶性组(n=20)。对所有入组患者分别进行CT以及MRI扫描,选取病灶较清晰的图像层面中提取角二阶矩、对比度、自相关、逆差矩、熵5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的纹理特征差异。结果CT组的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纹理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T_(1)WI与T_(2)WI组中的逆差矩和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二阶矩、对比度、自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组中仅对比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组AUC值发现,CT组的AUC值普遍较高,MRI组的T_(1)WI中熵的AUC值最高(AUC=0.970)。结论CT纹理分析仍具有一定优势,加入MRI多序列检查能够提高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MR)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在回盲部疾病中的诊断及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董艳秋 杨军 张建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回盲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查阅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影像学检查对回盲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同的检查方法对回盲部疾病的诊断各有优缺点。结论:胃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是回盲部疾病的首选...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回盲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查阅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影像学检查对回盲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同的检查方法对回盲部疾病的诊断各有优缺点。结论:胃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是回盲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内镜、超声、CT和MRI是胃肠道造影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部疾病 影像学 X线 内镜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超声 核磁共振(MRI)
下载PDF
CT与B超对膀胱癌检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周鹏 戴永胜 +1 位作者 陈荔川 辜艳 《西部医学》 2009年第12期2079-2081,共3页
目的探讨CT扫描和B超检查对膀胱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且术前均行CT及B超检查的膀胱癌患者50例,分别对其检测结果和临床分期进行比较。结果50例膀胱癌术前CT扫描检出48例,检出率96.0%;超声检出47例,超声检出率94.0%。结... 目的探讨CT扫描和B超检查对膀胱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且术前均行CT及B超检查的膀胱癌患者50例,分别对其检测结果和临床分期进行比较。结果50例膀胱癌术前CT扫描检出48例,检出率96.0%;超声检出47例,超声检出率94.0%。结论CT和B超检查对膀胱癌的检出及分期是互补的方法,综合利用二者对膀胱癌分期,可以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B超
下载PDF
30例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金柱 段润卿 +1 位作者 高燕萍 楼存诚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6期747-748,共2页
目的探讨各种病理类型的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行螺旋CT扫描,结合病理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胸腺瘤14例,异位胸腺瘤1例,侵袭性胸腺瘤8例,胸腺类癌2例,胸腺癌2例,胸... 目的探讨各种病理类型的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行螺旋CT扫描,结合病理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胸腺瘤14例,异位胸腺瘤1例,侵袭性胸腺瘤8例,胸腺类癌2例,胸腺癌2例,胸腺淋巴瘤2例,颈部胸腺囊肿1例。结论CT能对良恶性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作出诊断;对部分恶性胸腺肿瘤患者结合临床表现能对病理类型作出一定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肿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诊断
下载PDF
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东 徐家兴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4年第2期98-100,143,共4页
对38例肾上腺腺瘤及32例转移瘤共85个病灶的CT表现进行分析,应用ROC曲线比较病灶CT值及病灶大小对腺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表明病灶CT值的诊断价值优于病灶大小,当病灶CT值大于20Hu时,诊断转移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和7... 对38例肾上腺腺瘤及32例转移瘤共85个病灶的CT表现进行分析,应用ROC曲线比较病灶CT值及病灶大小对腺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表明病灶CT值的诊断价值优于病灶大小,当病灶CT值大于20Hu时,诊断转移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和79%,准确性是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阴性法胆道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韩芳 黄文才 曾晓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468-469,共2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阴性法胆管成像在胆道梗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种胆道梗阻疾病患者共35例,分别就MSCT阴性法胆管成像对胆道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MSCT阴性法胆管成像的胆道病...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阴性法胆管成像在胆道梗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种胆道梗阻疾病患者共35例,分别就MSCT阴性法胆管成像对胆道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MSCT阴性法胆管成像的胆道病变定位准确率为100%,肿瘤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4.3%,对胆道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82.9%。结论:MSCT阴性法胆管成像对胆道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多层螺旋ct 胆管成像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桂升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4期67-68,共2页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并积极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5月-2006年5月19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科和神经外科脑外伤合并脑梗死14例,待病情稳定后转神经内科治疗,轻微脑外伤合并脑梗死,...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并积极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5月-2006年5月19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科和神经外科脑外伤合并脑梗死14例,待病情稳定后转神经内科治疗,轻微脑外伤合并脑梗死,直接收治神经内科5例,均经CT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临床上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脑损伤的存在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脑梗死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下载PDF
医学成像技术的进展
10
作者 崔长安 牟永阁 《空军医高专学报》 1998年第3期179-181,共3页
医学成像技术在过去的100余年中出现了数次飞跃,未来成像技术的创新也是一场革命。医学成像技术不断进步所追求的是:(1)提高影像质量,获取最大信息;(2)在保证影像技术质量前题下,减少辐射量。
关键词 医学成像技术 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 影像处理系统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远程放射学 处理机 超声成像 计算机辅助诊断 放射医师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和PET-CT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苏勇 赵充 +7 位作者 谢传淼 卢丽霞 孙颖 韩非 吴湖炳 崔念基 曾宗渊 卢泰祥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1-525,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诊断标准尚存在争议;18FDG-PET-CT近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拟对比CT、MRI和18FDG-PET-CT检测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合临床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 背景与目的:目前,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诊断标准尚存在争议;18FDG-PET-CT近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拟对比CT、MRI和18FDG-PET-CT检测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合临床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和18FDG-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鼻咽癌患者53例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0天内以同一固定体位,完成增强CT、MRI和PET-CT扫描检查。以横断面图像上咽后间隙内最大径≥4mm的独立肿大结节、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作为CT/MRI诊断咽后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判定标准;肿大咽后淋巴结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明显高于周围组织且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uptakevalue,SUV)≥2.5为18FDG-PET-CT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治疗后咽后淋巴结的消退情况,比较三者对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差异及诊断价值。结果:CT、MRI和PET-CT对53例患者106侧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39.6%(42/106)、45.3%(48/106)、20.8%(22/106),CT和MRI显著高于PET-CT(P<0.01);CT稍低于MRI,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T和MRI检出最大径0.4~0.9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分别有27例和31例,但PET-CT仅检出5例;其中MRI检出最大径≤0.4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7例,CT检出4例,PET-CT均未见放射性浓集。最大径≥1.0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CT、MRI和PET-CT分别检出12、14和13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诊,1例最大径为1.0cm(合并坏死)和1例最大径1.5cm的咽后淋巴结在治疗后6个月内消退,其余均在放疗后3个月内消退。结论: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诊断,MRI较CT并无明显优势。对最大径<1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的检出率明显低于CT或MRI。对并发坏死或横径≤0.5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以最大径≥0.4cm作为CT/MRI诊断鼻咽癌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咽后淋巴结转移 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DG-PET-ct)
下载PDF
超声、CT、MRI和血清CA125对卵巢癌诊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胡萍 何浩明 +2 位作者 刘玉 颜怀新 周莹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分析卵巢癌的超声(US)、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CA125水平的表现,评价这几种诊断方法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同时行US、CT、MRI和血清CA125检查,结合手术结果、病理诊断与临床分... 目的:分析卵巢癌的超声(US)、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CA125水平的表现,评价这几种诊断方法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同时行US、CT、MRI和血清CA125检查,结合手术结果、病理诊断与临床分期相对照分析。结果:US诊断准确率为72.2%,CT为86.1%,MRI为91.7%,CA125为69.5%。US可重复性高,对卵巢癌的早期检出率较高,但确诊率较低;CT和MRI对卵巢癌的确诊率较高,仍有漏误诊;血清CA125的确诊率也较低,可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结论:US、CT、MRI和血清CA125具有各自的优势,合理的综合运用,可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超声(US)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 磁共振成像(MRI) 糖类抗原CA125
下载PDF
PET-CT技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钦宗 田明波 +1 位作者 汪青春 谢秋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PETCT)对18FNaF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18FNaF对骨质疏松模型动物的摄取机理,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切除卵巢法制作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对动物模型注射18FNaF,利用PETCT对各组大鼠...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PETCT)对18FNaF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18FNaF对骨质疏松模型动物的摄取机理,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切除卵巢法制作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对动物模型注射18FNaF,利用PETCT对各组大鼠进行全身显像,测定各骨骼对18FNaF的摄取值。对比切卵巢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摄取18FNaF的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卵巢实验组主要骨骼对18FNaF的摄取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FNaF是理想的骨血流和代谢显像剂,以18FNaF作为显像剂的PETCT技术对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NaF 生物分布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 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下载PDF
16层螺旋CT鼻窦区冠状位重组图像与扫描图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雷子乔 韩萍 +5 位作者 余建明 陈艳 史河水 刘永华 于群 吴红英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16层螺旋CT不同扫描方法以及不同重建算法对鼻窦区解剖结构的显示。方法将56例鼻窦扫描患者分为正常组(34例)与炎症组(22例)。每组患者根据扫描方法不同分为轴位扫描冠状位重组组和直接冠状位扫描组,均用软组织算法重... 目的对比分析16层螺旋CT不同扫描方法以及不同重建算法对鼻窦区解剖结构的显示。方法将56例鼻窦扫描患者分为正常组(34例)与炎症组(22例)。每组患者根据扫描方法不同分为轴位扫描冠状位重组组和直接冠状位扫描组,均用软组织算法重建。选取其中正常组18例、炎症组16例同时行高分辨率算法重建。评价不同扫描方法、不同重建算法时的图像质量。结果两组中冠状位重组图像与直接冠状位扫描图像的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中,高分辨率重建算法的图像质量均高于软组织重建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组中,高分辨率重建算法与软组织重建算法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轴位扫描图像并进行冠状位重组,所得信息明显优于只对患者进行一次冠状位扫描,且高分辨算法对正常组细小结构的显示优于软组织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疾病 冠状位重组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
原文传递
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全师 王欣璐 +3 位作者 李华 吴湖炳 王明芳 张雪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对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评估并对术后复发病灶的早期发现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34例次)肝癌患者拟行或已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和18F-FDG PET-CT的... 目的对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评估并对术后复发病灶的早期发现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34例次)肝癌患者拟行或已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和18F-FDG PET-CT的影像学资料。肝移植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者10例(12例次),其中8例(8例次)PET检查的目的是肝移植术前评估,2例(4例次)行PET检查的目的是了解介入综合治疗或手术切除后肝癌病灶的灭活情况及全身转移情况。肝移植术后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者11例(22例次),检查目的是了解肝移植术后肿瘤有无复发转移,术后行PET检查距离肝移植手术日之间的平均时间为8·68个月。结果(1)肝移植术前评估的8例中有2例PET显示全身各部均未发现转移性病灶者,均按期进行了肝移植手术;有2例PET显示转移灶位于拟手术野区域内,也按期进行了移植手术(术中对局部的转移灶进行了外科清扫);有4例患者因已有不同程度的远处转移,放弃肝移植手术,而改用介入或其他内科治疗。(2)肝移植术后进行PET-CT扫描者11例(22例次),其中2例术后行PET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全身其他部位的转移灶;1例术后发现霉菌性脑脓肿;其余8例(19例次)PET检查中发现移植的肝内出现复发病灶者4例,另外还发现肝左右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肺内转移及多部位多发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脾脏内转移、胸壁胸膜转移、胸椎椎间孔等处转移征象。结论18F-FDG PET-CT的全身性扫描兼有对肿瘤显示高敏感性的优势,在肝移植术前评估和术后早期发现复发病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分患者因此改变了诊断分期及相应的治疗计划,它在肝移植的术前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发射型计算机 肝移植 危险性评估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
原文传递
320-DVCT双低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小娇 刘芳 +4 位作者 高超 马琳莹 李小路 只晓会 张同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0期145-149,153,共6页
目的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探究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联合AIDR3D迭代重建技术在呼气末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将6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A组(n=32)注射对比... 目的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探究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联合AIDR3D迭代重建技术在呼气末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将6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A组(n=32)注射对比剂:剂量为36. 53±3. 19ml,浓度为370mgI/ml,流速为4. 55±0. 38ml/s;管电压:100kVp。B组(n=32)注射对比剂:剂量为20ml,浓度为320mgI/ml,流速为4. 0ml/s;管电压:80kVp。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3D(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3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IDR 3D IR)技术在呼气末对所有患者进行CTPA。扫描结束后,记录患者的对比剂剂量、碘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计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并对图像进行主及客观评价。在轴位图像上测量肺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的平均CT值。结果比较两组的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各级肺动脉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当管电压从100kVp(A组)下降到80kVp(B组)时,B组的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碘量及CTDIvol、DLP、ED等参数分别较A组下降了45. 25%、12. 09%、52. 66%、49. 12%、49. 25%和49.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呼气末进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双低"联合AIDR 3D迭代重建的CTPA扫描方案能够在准确诊断PE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血管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 辐射剂量 肺动脉栓塞 对比剂
下载PDF
正常和骨质疏松模型动物不同部位及不同器官摄取^(18)F-NaF的差异对骨代谢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启跃 马雯 +2 位作者 余正红 雷洋洋 李钦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5346-5349,共4页
目的:利用18F-NaF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观察正常动物和骨质疏松模型动物在不同部位、不同器官摄取18F-NaF的差异评估骨代谢的改变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2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实验室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PET中心完... 目的:利用18F-NaF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观察正常动物和骨质疏松模型动物在不同部位、不同器官摄取18F-NaF的差异评估骨代谢的改变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2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实验室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PET中心完成。①分组:选取清洁级3月龄SD大鼠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激素组,每组10只。②干预:激素组用注射过量激素法制作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用0.2μL/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肌肉注射,2次/周(每周2,5注射);对照组用同等剂量的NaCl注射液(武汉健民药业集团十堰康迪制药有限公司)注射。两组均注射8周。③骨密度测定:干预8周后,应用美国NORLAND生产的XR-36型双能骨密度测量仪对两组大鼠进行扫描,部位包括股骨颈、脊柱和肱骨下段。④18F-NaF扫描及图像重建:干预8周后,两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8F-NaF,利用GE公司产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进行全身扫描,观察各处骨骼及肌肉和血液对18F-NaF的摄取,计算骨骼与肌肉和血液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扫描得到的数据经迭代重建后进行图像融合,得到冠状、矢状、横断面CT,PET及PET/CT融合图像,然后通过融合软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密度值:激素组大鼠股骨颈、脊柱(T4)处低于对照组[(0.083±0.007),(0.086±0.013)g/cm2;(0.129±0.014),(0.124±0.018)g/cm2;P均<0.05]。②骨骼与肌肉和血液摄取18F-NaF的比值:激素组股骨颈、胫腓骨、桡骨远端、肱骨下端等部位低于对照组(0.71±0.27,0.61±0.27,0.55±0.23,1.16±0.98;1.12±0.54,0.90±0.51,0.75±0.39,1.44±1.09,P<0.05)。结论:骨质疏松部位对18F-NaF的摄取值的改变反应了骨的代谢变化,提示18F-NaF作为显像剂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可以无创伤的检测骨质疏松骨代谢的改变,为早期检测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Na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下载PDF
肺癌患者脑代谢改变与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盟菲 黄钢 +1 位作者 孙晓光 倪建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516-518,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无脑部转移的肺癌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改变与肺癌分期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43例因肺部占位而行全身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以明确治疗前分期的首发肺癌患者,其中早期43例,中期42例,晚期59例,均经随访证实病理为恶... 目的:初步探讨无脑部转移的肺癌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改变与肺癌分期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43例因肺部占位而行全身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以明确治疗前分期的首发肺癌患者,其中早期43例,中期42例,晚期59例,均经随访证实病理为恶性。比较143例不同分期肺癌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的大脑静息状态下葡萄糖代谢。结果:肺癌患者脑代谢改变以代谢减低为主。这些减低区主要有额叶、颞叶、顶下小叶,岛叶,扣带回皮质等;不同分期的患者的脑内代谢减低的程度不同,随病程加剧代谢减低相关脑区体素值增加。肺癌晚期组丘脑及豆状核区域代谢增加。结论:肺癌患者脑代谢改变与肺癌分期进展有关,脑代谢减低区域涉及多个与精神情绪有关的功能区,并且随病程进展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体层摄影(ct) 脑葡萄糖代谢 统计参数地图 肺癌
下载PDF
婴幼儿及儿童淋巴管瘤的CT诊断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玲 郑海军 +1 位作者 陈河清 胡石腾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婴幼儿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婴幼儿淋巴管瘤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疏松的间隙组(23例,头颈部、颌面部、腋窝、大网膜),体表... 目的探讨儿童、婴幼儿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婴幼儿淋巴管瘤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疏松的间隙组(23例,头颈部、颌面部、腋窝、大网膜),体表软组织组(15例,胸壁及腹壁9例,四肢4例,臀部2例),最常见的CT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囊性肿物,囊壁菲薄,内有细条状分隔,增强扫描低密度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呈点状、条状、网格状强化。结论 CT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部位、大小及累及范围,多数能作出定性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淋巴管瘤 诊断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CT诊断
20
作者 冯秋伟 郭恩忠 徐荣天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6年第5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CT在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早期诊断及其术后肉芽肿、纤维化的鉴别。资料与方法:选择20例经随访、手术或穿刺证实直肠癌局部复发的CT、表现进行分析。并与10例术后正常改变作比较。结果:20例局部复发病... 目的:探讨CT在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早期诊断及其术后肉芽肿、纤维化的鉴别。资料与方法:选择20例经随访、手术或穿刺证实直肠癌局部复发的CT、表现进行分析。并与10例术后正常改变作比较。结果:20例局部复发病例表现:骶前或含阴部均见结节或肿块,除2例外,15俐骶前肿块呈不刘。柞分布,增强后大部肿块有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块累及邻近肌肉、器官有10例,其他表现有骶骨侵犯,盆壁淋巴结肿大或有远处转移。10例术后无复发病例CT表现:8例见骶前斑片、索条状阴影、2例见软组织块影,左右对称或呈均匀分布,无邻近组织器官侵犯。结论:CT可以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作出早期诊断,以及与术后肉芽肿及纤维化作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术后 计算机体层摄影(ct)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