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对立统一
1
作者 袁春熙 《人文杂志》 1983年第5期59-64,共6页
陈云同志的要“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指示(见《新华月报》1982年第1期第83页)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的要... 陈云同志的要“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指示(见《新华月报》1982年第1期第83页)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单行本第55页)都是在我国前一段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改革实践基础上作出的科学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为辅 计划调节为主 价值规律 对立统一 国家计划 计划经济为主 定阶 设备需求 自然需要 历史问题
下载PDF
对“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认识
2
作者 彭体全 《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第5期9-13,共5页
一、对“计划经济为主”的认识 经济是个多义词,有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经济原则等等不尽相同的内容。“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指的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性不断增加,生产和交换的社会化程度... 一、对“计划经济为主”的认识 经济是个多义词,有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经济原则等等不尽相同的内容。“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指的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性不断增加,生产和交换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交换的社会化程度不同,人类社会经历了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到计划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这种经济制度性质的划分,不同于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划分。后者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划分的基本标志,区别有无阶级和阶级关系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商品经济 价值规律 计划调节为主 生产的社会性 辅助作用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国民经济
下载PDF
《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复习提纲(连载)
3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68-73,共6页
只要存在着市场,就存在着市场机制。不同性质的市场,市场机制的性质和作用的范围也不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特点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调节为主。要坚决贯彻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的正确方针。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商业经济学 复习提纲 市场调节 计划调节为主 性质和作用 正确方针 辅助作用 计划经济 不同性质
下载PDF
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理解
4
作者 岳福斌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2期18-20,共3页
自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之后,围绕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还是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认识上的重大分歧已经影响着社会... 自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之后,围绕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还是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认识上的重大分歧已经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和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近来中央反复强调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问题,其意义首先在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计划经济的肯定。 我们知道,商品经济作为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远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存在并不断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高度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 计划调节为主 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 经济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特殊含义
下载PDF
我对“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的体会
5
作者 张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29-33,共5页
党的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陈云同志春节讲话,赵紫阳同志关于今后经济建设方针的报告,都进一步提出并阐述了这个问题。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原则... 党的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陈云同志春节讲话,赵紫阳同志关于今后经济建设方针的报告,都进一步提出并阐述了这个问题。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原则问题。对此谈谈个人学习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 计划调节为主 计划经济 辅助作用 总体计划 小生产 价值规律 商品生产 公有制 商品货币
下载PDF
教育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
6
作者 王保国 韩朝晖 《教育与经济》 1994年第1期14-17,共4页
一 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既要转变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机制,又不能无视教育的本质特征,对各级各类教育不加区别的完全实行市场机制,而应该建立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社会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的范... 一 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既要转变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机制,又不能无视教育的本质特征,对各级各类教育不加区别的完全实行市场机制,而应该建立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社会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的范围、方式,要根据各级各类教育与市场经济联系的情况,我国国情的特点等灵活确定,在动态中实现最佳结合,不能一成不变,搞一个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机制 市场调节 市场经济 教育开发 计划调节为主 全实 各级各类教育 人力资源的潜力 劳动力市场 劳动者
下载PDF
正确处理商品流通中的新矛盾
7
作者 徐荣生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2期40-41,共2页
随着多种经济政策的调整,目前在生产与分配、生产与交换、流通与消费之间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表现在工业与商业、农牧业与商业、商业与商业、商业与消费等之间都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商品流通领域,实质上是生产与消费的矛... 随着多种经济政策的调整,目前在生产与分配、生产与交换、流通与消费之间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表现在工业与商业、农牧业与商业、商业与商业、商业与消费等之间都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商品流通领域,实质上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问题。因此,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这些矛盾,才能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把市场搞活。 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法后,改变了过去产品统一由商业统购包销的办法,国家计划商品的范围有所缩小,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开始发挥,商业部门对工业品实行四种收购形式(统购、计划收购、定购、选购)。这对搞活市场起到了良好作用。但是还要不要坚持计划调节为主的原则,在认识上还有分歧,执行中步调还不一致。从当前我区工商之间的矛盾看,在主要商品的产供销问题上,凡属短线商品,工业要求扩大自销,商业则要求按计划收购;长线产品工业要求商业按计划收购,商业则要求签订具体合同,按合同收购。结果是短线产品工业自销增大,商业收购计划完不成,区内市场供应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矛盾 商品流通 国营商业 正确处理 商业部门 工业要求 工业自销 计划调节为主 农牧民 工业品
下载PDF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做好人才资源开发大文章
8
作者 刘文普 《人事与人才》 1996年第3期6-7,共2页
人才是兴国之本,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是我们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各级人事部门的同志,特别是直接从事人才服务工作的同志,要有一种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高度重视人才服务工作... 人才是兴国之本,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是我们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各级人事部门的同志,特别是直接从事人才服务工作的同志,要有一种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高度重视人才服务工作、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人才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当前,要注意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以形成社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资源开发 四个关系 市场调节 人才流动 开发人才资源 正确处理 人才服务机构 计划调节为主 大文章 人才发展
全文增补中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讨论——四川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讨会简介
9
作者 《天府新论》 1990年第3X期23-25,共3页
4月19日至21日,四川省经济学会、四川省经济学(社)研究会和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在蓉联合召开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60多位研究人员参加了研讨会。会议重点讨论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 一... 4月19日至21日,四川省经济学会、四川省经济学(社)研究会和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在蓉联合召开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60多位研究人员参加了研讨会。会议重点讨论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 一、计划与市场的历史反思 与会同志指出,宏观调控机制是中国经济运行的最根本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与市场 市场调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四川省 计划经济 研讨会 结合论 计划调节为主 总体特征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下载PDF
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10
作者 袁文平 《天府新论》 1990年第3X期26-29,共4页
一、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能不能结合的问题 目前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前者指的是社会经济制度,后者指的是经济调节的一种手段或方式,两个概念是不对称的,因而二者不可能结合。这里需要先谈一下我对计划经济、计划... 一、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能不能结合的问题 目前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前者指的是社会经济制度,后者指的是经济调节的一种手段或方式,两个概念是不对称的,因而二者不可能结合。这里需要先谈一下我对计划经济、计划调节、计划机制和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市场机制这些概念的理解。计划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这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同时还指社会经济的调节方式是有计划的或计划调节,还指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状态是有计划地按比例发展的。计划调节是指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 计划经济 计划调节为主 自发调节 市场机制 种结合 计划机制 社会经济制度 预算约束 几个问题
下载PDF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几个问题的认识
11
作者 陈德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9-51,87-4,共5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长期以来为经济学界所关注,一直是争论的热点。近来,为党和政府所肯定的“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也还有不少争议,认识还不尽...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长期以来为经济学界所关注,一直是争论的热点。近来,为党和政府所肯定的“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也还有不少争议,认识还不尽一致。这里仅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 计划经济 运行机制 提法 计划调节为主 计划的商品经济 几个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计划商品经济 价值规律
原文传递
试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兼评“计划调节为主论”
12
作者 汪海波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0,共7页
我国传统的指令计划体制是在建国初期伴随传统的经济体制一道建立的。当时建立这种体制有其历史必然性,并对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的严重弊病在50年代上半期就已经有了充分的暴露。于是,1... 我国传统的指令计划体制是在建国初期伴随传统的经济体制一道建立的。当时建立这种体制有其历史必然性,并对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的严重弊病在50年代上半期就已经有了充分的暴露。于是,1956年提出了包括计划体制在内的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并于1958年和1970年两次付诸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调节为主 市场调节 兼评 计划体制 优越性 经济失衡 板块式 社会生产 传统经济体制 计划商品经济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二重性
13
作者 方存忠 《求是学刊》 1981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二重性 社会生产目的 社会经济利益 生产资料私有制 劳动者 主导者 占有者 计划调节为主 社会利益
下载PDF
关于“两个调节”的再认识
14
作者 卢兴 《税务与经济》 1982年第2期11-16,共6页
前一个时期,对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实践。它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途径和模式,以及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既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又恰当利用市场调节作用,搞活经济... 前一个时期,对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实践。它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途径和模式,以及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既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又恰当利用市场调节作用,搞活经济,是十分有益的。但是,作为“两个调节”的关系问题,客观上有无主、辅之分?究竟谁家为主,谁家为辅?这在经济学界的分歧是不小的。现在看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说,也该弄个水落石出了,因为它不仅对当前的经济调整,而且对今后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调节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计划按比例发展 再认识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价值规律 国民经济 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
下载PDF
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几点思考——兼评几种不同的观点
15
作者 汪海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1年第6期31-42,共12页
本文认为,要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需要在一般意义上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而且需要在特定意义上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说的有机结合,是指计划调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即计划起指导作用,市场起实现作用。就... 本文认为,要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需要在一般意义上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而且需要在特定意义上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说的有机结合,是指计划调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即计划起指导作用,市场起实现作用。就目前情况看,要实现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说来,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文章还对当前我国学术界否定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几种不同观点,例如“同功异构论”、“计划调节为主论”,提出了商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调节为主 市场调节 社会生产 计划与市场 优越性 消极作用 传统经济体制 实现计划 兼评 经济失衡
原文传递
论计划与市场结合的两阶段模式
16
作者 刘灿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5期18-22,共5页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要求,就是把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使国家计划与市场作用结合起来,共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正在形成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的新格局,计划经济与市...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要求,就是把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使国家计划与市场作用结合起来,共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正在形成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的新格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功能已初见成效,但是,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也日趋明显。因此,改革实践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以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充分体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与市场结合 两阶段模式 市场调节 市场作用 国家计划 渗透式 “板块式” 计划调节为主 计划商品经济 体制改革
下载PDF
关于研究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一点想法
17
作者 刘国光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982年第1期1-3,共3页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从三中全会以来,已经讨论快三年了。如果再往上溯,陈云同志在一九五六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从国际范围看,苏联在二十年代就开始讨论计划与市场的问题了。现在,不但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从三中全会以来,已经讨论快三年了。如果再往上溯,陈云同志在一九五六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从国际范围看,苏联在二十年代就开始讨论计划与市场的问题了。现在,不但社会主义国家讨论它,而且资本主义国家也在讨论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问题 市场调节 计划与市场 研究计划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价值规律 计划调节为主 计划管理 决议
下载PDF
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形式和意义
18
作者 袁文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4期11-13,21,共4页
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具体形式,按我的理解就是指二者结合的程度、方式和范围问题,这也是大家关心而又有争论的问题。 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具体形式,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一是“三主论”,即以计划调节为主... 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具体形式,按我的理解就是指二者结合的程度、方式和范围问题,这也是大家关心而又有争论的问题。 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具体形式,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一是“三主论”,即以计划调节为主,指令性计划为主,行政手段为主。这个观点与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思想是不相符合的。所谓“三主”问题并不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应有之义。而且,严格地说,“三主论”与我国改革前的计划体制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主张“三主”实质上就是要回到排斥市场调节的旧的计划体制上去。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 计划经济 形式和意义 种结合 具体形式 计划调节为主 自发调节 间接计划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市场机制
下载PDF
利益调整与心理平衡
19
作者 李景风 《新湘评论》 1994年第8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利益调整 心理平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心理氛围 自我心理调整 困难企业 计划调节为主 收入差距 心理特征 观念更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