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朝歲差的發現與經解變遷:以《堯典》《月令》“中星”詮釋演化爲中心
1
作者 馬濤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95-113,共19页
經學元典所頻繁出現的“日躔”“中星”事項,由於關涉上古先民觀象授時的重要内涵,因而在傳統經學與曆學兩個知識體系中都具有非同尋常的地位。通過梳理六朝“歲差”理論創立與接受的歷史進程,進一步尋溯各朝經師對於上述經典記載歧異... 經學元典所頻繁出現的“日躔”“中星”事項,由於關涉上古先民觀象授時的重要内涵,因而在傳統經學與曆學兩個知識體系中都具有非同尋常的地位。通過梳理六朝“歲差”理論創立與接受的歷史進程,進一步尋溯各朝經師對於上述經典記載歧異的不同詮釋。從中可見,受制於經師個人知識背景的不同,六朝隋唐經典注疏中有關同一曆術問題的理解實存較大差異,馬融、鄭玄已還,皇侃、劉炫等經師由於曆學背景的不同展現了各自迥異的解經特征。由中足見傳統經學與曆學的關係,在交融與互鑒的主綫之下,暗含著更爲複雜的面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歲差 昏旦中星 經解
原文传递
中古源氏的郡望變遷與身份認同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碩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 2018年第2期147-167,共21页
北魏政權南遷洛陽,孝文帝“詔遷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還北.於是代人南遷者,悉爲河南洛陽人.”①後來的氏姓書中,遂有“後魏遷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又有三十六族,則諸國之從魏者;九十二姓,世爲部落大人者,並爲河南洛陽人.”②孝文帝... 北魏政權南遷洛陽,孝文帝“詔遷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還北.於是代人南遷者,悉爲河南洛陽人.”①後來的氏姓書中,遂有“後魏遷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又有三十六族,則諸國之從魏者;九十二姓,世爲部落大人者,並爲河南洛陽人.”②孝文帝改革將遷洛之民死葬河南和河南洛陽籍貫强行統一,形成代北虜姓士族獨具特色的“河南洛陽”郡望,以强化諸遷洛北族的華夏身份認同,早已成爲學界的常識.隨着這項強化華夏身份認同的改革的實施,多數隨孝文帝南遷洛陽的北族成員都注籍河南洛陽,③這在北魏出土的墓誌碑刻材料中可以得到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權 身份 改革 洛陽 河南 材料
下载PDF
迷霧中的變遷——省思宋代醫學知識的歷史圖景
3
作者 陳昊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7-261,402,共26页
宋代向來被視爲中國醫學變遷的時代,在十五年前,席文呼籲對宋代醫學的諸種變化作一個综合性的分析。在近年宋代醫學史的研究中,疾疫的影響、皇帝的知識興趣、士大夫與醫學的關係、寫本到印本的轉化以及醫學與宗教性醫療的互動都被納入... 宋代向來被視爲中國醫學變遷的時代,在十五年前,席文呼籲對宋代醫學的諸種變化作一個综合性的分析。在近年宋代醫學史的研究中,疾疫的影響、皇帝的知識興趣、士大夫與醫學的關係、寫本到印本的轉化以及醫學與宗教性醫療的互動都被納入了宋代醫學變遷的敍事當中。但如果仔細審視這些敍事,會發現關於變遷的“综合性”敍事依然在迷霧之中,而討論這個時代知識論及其可能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與社會文化的變化相關聯,應該是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醫學史
下载PDF
石鼓文与《诗经》语言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徐宝贵 《人文论丛》 1999年第1期197-220,共24页
過去研究《詩經》和研究石鼓文的人都不把二者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不能不說是個很大的缺陷。《詩經》是自西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總集,它的傳世版本歷經由大篆而小篆,由小篆而隸書,由隸書而楷書的多次傳抄和字形... 過去研究《詩經》和研究石鼓文的人都不把二者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不能不說是個很大的缺陷。《詩經》是自西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總集,它的傳世版本歷經由大篆而小篆,由小篆而隸書,由隸書而楷書的多次傳抄和字形變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過程 傳世 小篆 大篆 詩經
下载PDF
日藏《文選》古鈔本中所見音注舊家遺説輯考
5
作者 馬燕鑫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41-258,共18页
自蕭統編成《文選》後,作爲一部盡采菁華的文章總集,受到了後世的推崇。因集内作品衆多,文字典奥,爲其作注的學問也隨之而興,並逐漸形成了專門之學的“文選學”。現存完備並成系統的注本有李善注與五臣注,而蕭該、曹憲、許淹、公孫羅等... 自蕭統編成《文選》後,作爲一部盡采菁華的文章總集,受到了後世的推崇。因集内作品衆多,文字典奥,爲其作注的學問也隨之而興,並逐漸形成了專門之學的“文選學”。現存完備並成系統的注本有李善注與五臣注,而蕭該、曹憲、許淹、公孫羅等人的注本則隨着歷史的變遷而散失殆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選 五臣 歷史 作品 現存 系統 注本
下载PDF
從Codicology的角度來看敦煌漢文文獻
6
作者 石塚晴通 唐煒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5年第1期193-208,共16页
1.Codicology Codicology:不僅指寫本,其中也包括印刷本、文字、書寫(印字)材料、書寫(印字)、形態、本文、容受(訓讀)、繼承等,當然也包括科學分析,Codicology是一門綜合性的文獻學研究。本論文謹從Codicology學的觀點來闡述敦煌漢字... 1.Codicology Codicology:不僅指寫本,其中也包括印刷本、文字、書寫(印字)材料、書寫(印字)、形態、本文、容受(訓讀)、繼承等,當然也包括科學分析,Codicology是一門綜合性的文獻學研究。本論文謹從Codicology學的觀點來闡述敦煌漢字文獻。1.1漢字判定漢字字體的各時代、各地域的標準及變遷過程,首先要弄清漢字的書體、字體、字形的定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觀點 綜合性 文獻 論文 敦煌 字體
下载PDF
《道命錄》的刊刻與流傳
7
作者 金生楊 《宋代文化研究》 2015年第1期204-225,共22页
《道命錄》一書備'載程子、朱子進退始末,備錄其褒贈、貶謫、薦舉、彈劾之文'~①,是研究宋代道學變遷史的重要典籍,歷來受到重視。李心傳撰成《道命錄》之後,歷經宋、元、明、清,又由民國而至於今日。其間,既有原作,也有經過一... 《道命錄》一書備'載程子、朱子進退始末,備錄其褒贈、貶謫、薦舉、彈劾之文'~①,是研究宋代道學變遷史的重要典籍,歷來受到重視。李心傳撰成《道命錄》之後,歷經宋、元、明、清,又由民國而至於今日。其間,既有原作,也有經過一再刪補改易後的多次刊刻、抄寫、影印。流傳至今,李氏原本之貌已失其真,其版本的異同尤值得重視。有鑒於學界對此尚缺乏認識,略述論如下,請方家教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子 道學 命錄 刊刻 流傳
原文传递
衛將軍“復興”——漢魏制度變遷的一則案例
8
作者 羅凱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 2018年第2期23-32,共10页
漢魏兩晉南北朝作爲一個長時段,其共同處之一,是各種名號的“將軍”在諸多方面影響甚巨.①而名目繁多的將軍號中,有四個地位最爲突出.《續漢書·百官志》(後文簡稱《續漢志》)“將軍”條云:“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後文... 漢魏兩晉南北朝作爲一個長時段,其共同處之一,是各種名號的“將軍”在諸多方面影響甚巨.①而名目繁多的將軍號中,有四個地位最爲突出.《續漢書·百官志》(後文簡稱《續漢志》)“將軍”條云:“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後文簡稱驃騎),次車騎將軍(後文簡稱車騎),次衛將軍(後文簡稱衛軍②).”③兩晉南北朝也多以驃騎、車騎、衛軍爲地位獨特的三將軍,僅稍低於大將軍,而高於其他諸將軍包括諸號大將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者 車騎 驃騎 案例 制度 將軍
下载PDF
先秦廉恥思想及社會風俗的變遷與諸子百家之興起
9
作者 孫少華 《诸子学刊》 2010年第2期1-12,共12页
《新五代史》稱:'《傳》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爲。'1禮義廉恥,實乃古人修治身心之法則,並是關乎社會風俗與國家... 《新五代史》稱:'《傳》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爲。'1禮義廉恥,實乃古人修治身心之法則,並是關乎社會風俗與國家存亡的重要道德規範。如果説'禮義'尚且存在於較高層面而更具理想色彩的話,'廉恥'則對社會管理與風俗、個人道德修養與節操,具有更直接的現實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言 社會 禮義 風俗 立人 色彩
下载PDF
《遼史·地理志》辨誤
10
作者 李錫厚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4年第1期231-246,共16页
分裂時期,長期戰亂造成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民族遷徙,隨之而來的則是版籍的變遷。沈約曾説過:'魏晉以來,遷徙百計,一郡分爲四五,一縣割成兩三,或昨屬荆、豫,今隸司、兗,朝爲零、桂之士,夕爲廬、九之民。去來紛擾,無暫止息,版籍爲之渾... 分裂時期,長期戰亂造成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民族遷徙,隨之而來的則是版籍的變遷。沈約曾説過:'魏晉以來,遷徙百計,一郡分爲四五,一縣割成兩三,或昨屬荆、豫,今隸司、兗,朝爲零、桂之士,夕爲廬、九之民。去來紛擾,無暫止息,版籍爲之渾淆,職方所不能記。'〔1〕10世紀初,遼興起於塞外,然後南下燕、雲,與五代及北宋諸王朝交爭互奪,其間所造成的人口流動、版籍變遷,恰與南北朝時期相似。由於《遼史·地理志》倉促成書,考校不詳,往往誤以同名爲同地,以致'張冠李戴'、時空錯位。此外還有方位及層級不明、領土爭端失載等問題。以下僅就這類問題略陳己見,並附論遼的五京及諸道之制形成的歷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動 問題 層級 版籍 時期 人口
下载PDF
漢代察舉科目“有道”考釋
11
作者 胡秋銀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 2018年第2期1-22,共22页
漢代通過察舉徵辟制選拔人才.據《後漢書》卷六一《左雄列傳》“論”云:漢初,詔舉賢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貢士之方也.中興以後,復增敦朴、有道、賢能、直言、獨行、高節、質直、清白、淳厚之屬,榮路既廣,觖望難裁.其中列舉了... 漢代通過察舉徵辟制選拔人才.據《後漢書》卷六一《左雄列傳》“論”云:漢初,詔舉賢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貢士之方也.中興以後,復增敦朴、有道、賢能、直言、獨行、高節、質直、清白、淳厚之屬,榮路既廣,觖望難裁.其中列舉了最有代表性的察舉科目.閻步克先生《察舉制度變遷史稿》考察了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察舉制度的變遷,概括其間有“以言取人”“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等爲主導的原則、標準和方法.①《後漢書·左雄列傳》所提及的察舉科目,大多可歸爲“以德取人”,反映了漢代儒家思想作爲統治思想的背景下的道德本位立場.“直言”可歸爲“以言舉人”.值得關注的是“有道”,學界較少論及,閻先生曾指出“有道”是“賢良一科的變體”.②此結論引起筆者的遐想:此名目何時確立?歷史上哪些人在何種背景下曾被舉有道?這些人具有何種素養?它揭示了中國政治文化怎樣的特點?本文旨在梳理歷史上實行舉有道措施的相關史實,進而考察其屬性及其與中國政治傳統的關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國 歷史 科目 政治 貢士 制度 直言
下载PDF
再論唐代的威遠營
12
作者 劉琴麗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3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有關唐代威遠營(又稱威遠軍)的研究,齊勇鋒、石曉軍、張國剛、杜文玉諸位先生在論文中都有一定討論,他們主要就威遠營的出現時間、性質、發展變遷過程、駐紮地點以及威遠軍使和威遠軍監軍使的充任情況進行了一定考證〔1〕。然而,仍有一... 有關唐代威遠營(又稱威遠軍)的研究,齊勇鋒、石曉軍、張國剛、杜文玉諸位先生在論文中都有一定討論,他們主要就威遠營的出現時間、性質、發展變遷過程、駐紮地點以及威遠軍使和威遠軍監軍使的充任情況進行了一定考證〔1〕。然而,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如威遠營的最早出現時間,天寶八載(749)以前是否還有其他史料可以證明其存在?'威遠營'、'威遠軍'的名稱關係,以及威遠營和鴻臚寺、金吾衛的隸屬關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過程 有關 問題 性質 時間 發展
下载PDF
明代世襲武官人數增減與制度變遷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循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3-245,共23页
明代世襲武官的人數有兩個數字:一是貼黄之數,即世職的理論總數;一是實際的官員人數。武官亡故後,其子孫未及時襲職,實際人數就會少於理論人數。終明一代,世職貼黄不斷增長,而實際人數在宣德前後達到頂峰後就逐漸減少,到明後期已不敷軍... 明代世襲武官的人數有兩個數字:一是貼黄之數,即世職的理論總數;一是實際的官員人數。武官亡故後,其子孫未及時襲職,實際人數就會少於理論人數。終明一代,世職貼黄不斷增長,而實際人數在宣德前後達到頂峰後就逐漸減少,到明後期已不敷軍隊所用。永樂一朝的氾濫陞授是世官劇增的根本原因。赴京襲職道遠費多,官吏刁難索賄,武官子孫棄武就文,繼承資格受限是世官減少的主要因素,其根源則是蒙元舊制與中原傳統的衝突。世官的增減引發了明代財政、官制、軍制的諸多變化。世官人數劇增是田賦白銀化的直接原因;世襲制度在明中葉被改造爲"世選"之制;晚明世官衰落、雜流興起,軍制多樣化,是社會變遷在軍事領域的表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武官世襲制度 武官人數 制度
下载PDF
泗水河道變遷述略
14
作者 王豐會 《文津学志》 2011年第1期182-195,共14页
古泗水河道可分為三個部分,上游即今天的泗河;濟寧至徐州間為中游,此段河道被南四湖所淹覆;下游則在徐州以下,也就是今天的廢黃河。由古泗水演變為今天的泗河,其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本文將結合相關的史料,對泗水河道的變遷過... 古泗水河道可分為三個部分,上游即今天的泗河;濟寧至徐州間為中游,此段河道被南四湖所淹覆;下游則在徐州以下,也就是今天的廢黃河。由古泗水演變為今天的泗河,其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本文將結合相關的史料,對泗水河道的變遷過程進行還原,並分析其變遷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水 河道 原因
原文传递
米芾字號、家世、南官及東行考
15
作者 陳浩 《书法研究》 2016年第2期120-137,共18页
宋代書畫史中最特立獨行的人物大概非米芾莫屬,他一生好奇鬥異,癲狂癡絕,為有宋一朝出古變異一派之先驅。其詭諧多變的個性和玩世不恭的出世態度,給後人提供了一個言說不盡的奇例。書畫史上有關他的各種傳聞不斷。本文擬從社會史及文化... 宋代書畫史中最特立獨行的人物大概非米芾莫屬,他一生好奇鬥異,癲狂癡絕,為有宋一朝出古變異一派之先驅。其詭諧多變的個性和玩世不恭的出世態度,給後人提供了一個言說不盡的奇例。書畫史上有關他的各種傳聞不斷。本文擬從社會史及文化史角度,就米芾字號由來,米氏家族變遷與宋初晉北移民之關係,米芾南官五年時間分段,及東行進入主流文化圈等問题稍作梳理,加以論之,以饗諸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芾 字號 家族 移民 南官 東行
原文传递
制度變遷的文本印迹:開元、天寶墓誌文中的“孝”之書寫
16
作者 劉順 劉麗 《历史文献研究》 2021年第2期233-252,共20页
進士科的崇重與府兵制的破壞,是玄宗時期重要的制度變遷。在此歷史進程之下,士人與鄉里的制度性關聯相脱離。影響所及,墓誌文中"鄉閭"類語詞衰减。士人孝行的展演在延續孝感傳統的同時,亦認可"孝自天成"的命定觀念... 進士科的崇重與府兵制的破壞,是玄宗時期重要的制度變遷。在此歷史進程之下,士人與鄉里的制度性關聯相脱離。影響所及,墓誌文中"鄉閭"類語詞衰减。士人孝行的展演在延續孝感傳統的同時,亦認可"孝自天成"的命定觀念。但帝王在權力抬升中對於社會教化責任的承擔以及知識風習的轉變,尤其是禪宗的流行,使得墓誌中孝之書寫更注重後天教化與禮儀規制的影響。制度的變化,在家庭内部的角色分擔上所産生的影響,是對士族女性的德性與治家功績的關注。當"忠""孝"成爲公私領域最爲根本的倫理規則時,對其策略化的使用,也自然而然地展現於墓誌的文本書寫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墓誌文 士族中央化 鄉里 書寫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