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機械法”與“比較版本學”:民國時代趙萬里版本學的兩個側面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祥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27-147,共21页
提及海寧趙萬里先生(爲行文簡省計,以下略去敬稱)的學術業績,人們的第一反應一般是'版本學家''文獻學家'。誠然,趙氏的學術業績以版本目録校勘之學功業最著、聲名最彰,尤以版本學爲專精。但若全面檢閱其著述,則可知他... 提及海寧趙萬里先生(爲行文簡省計,以下略去敬稱)的學術業績,人們的第一反應一般是'版本學家''文獻學家'。誠然,趙氏的學術業績以版本目録校勘之學功業最著、聲名最彰,尤以版本學爲專精。但若全面檢閱其著述,則可知他在史學、文學(尤其是詞曲戲劇)、金石學等領域亦有相當程度的創獲;簡單地謂之版本學家,似有欠準確周全。但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學家 學術 版本 文學 業績 領域
原文传递
《四庫全書總目》詞曲觀念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柳燕 彭芸芸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346-353,共8页
綜合分析《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序、詞曲類小序和具體的書目提要,可以總結出《四庫全書總目》對詞曲的定位、評價和認識。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貶斥詞曲而不盡廢之;重情韻、重本色的詞體美學觀念;工於詩不等於善填詞;工於詞者會選... 綜合分析《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序、詞曲類小序和具體的書目提要,可以總結出《四庫全書總目》對詞曲的定位、評價和認識。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貶斥詞曲而不盡廢之;重情韻、重本色的詞體美學觀念;工於詩不等於善填詞;工於詞者會選詞、論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要 批評
原文传递
何良俊《四友齋叢説·詞曲》校箋
3
作者 辜夢子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35-275,共41页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説》中有《詞曲》一卷,爲首尾完整的戲曲評論,是何氏戲曲理論之集中體現。該書經歷數次增補重印,《詞曲》亦有變化。今以萬曆七年刊三十八卷本爲底本重新整理,並以隆慶三年初印十六卷本和隆慶某年增補二十六卷本作比...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説》中有《詞曲》一卷,爲首尾完整的戲曲評論,是何氏戲曲理論之集中體現。該書經歷數次增補重印,《詞曲》亦有變化。今以萬曆七年刊三十八卷本爲底本重新整理,並以隆慶三年初印十六卷本和隆慶某年增補二十六卷本作比勘,逐條具列異文,以明其變遷,附以注釋,説明其源自,末加箋釋,以闡明何氏曲論之意義,以供學者參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説》 論》
下载PDF
敦煌詩詞曲新詞造詞研究——敦煌詩詞曲詞彙研究之二
4
作者 洪帥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302-316,共15页
敦煌詩詞曲是珍貴的漢語史語料,按照嚴格的標準,從敦煌詩詞曲中篩選出200個較新的詞,從語音造詞、句法造詞、詞法造詞和修辭造詞四個方面分析了其造詞法。語音造詞7個,包括聯綿詞和象聲詞两種。句法造詞數量最多,共152個,佔敦煌詩詞曲... 敦煌詩詞曲是珍貴的漢語史語料,按照嚴格的標準,從敦煌詩詞曲中篩選出200個較新的詞,從語音造詞、句法造詞、詞法造詞和修辭造詞四個方面分析了其造詞法。語音造詞7個,包括聯綿詞和象聲詞两種。句法造詞數量最多,共152個,佔敦煌詩詞曲新詞的76%,包括並列式、偏正式、動賓式等。詞法造詞41個,佔全部新詞的21%,包括加綴法和重疊法兩種。修辭造詞是從修辭格的角度對部分詞語的劃分,用修辭法造出的詞一般也都能歸入句法造詞或詞法造詞的某個類别,是二者的補充,敦煌詩詞曲新詞中修辭造詞共15個。敦煌詩詞曲新詞表現出了強烈的雙音化傾向,雙音詞192個,佔新詞的96%。敦煌詩詞曲新詞的衍生動因主要是爲了表達的委婉性、增強形象性和受文體的制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詩 語音造 句法造 法造 修辭造
原文传递
趙萬里集外文考述
5
作者 傅佳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6年第1期35-41,共7页
趙萬里(1905—1980),字斐雲,號芸盒、舜盒,浙江海寧人。先後入國學大師吴梅、王國維門下,深得二師之學。他一生主要供職於北京圖書館,任善本部主任、研究員,又兼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等機構的教師、研究人員。趙萬里... 趙萬里(1905—1980),字斐雲,號芸盒、舜盒,浙江海寧人。先後入國學大師吴梅、王國維門下,深得二師之學。他一生主要供職於北京圖書館,任善本部主任、研究員,又兼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等機構的教師、研究人員。趙萬里是著名的文獻學家,長於目録、版本、輯佚、校勘之學,在金石學、詞曲學方面亦造詣頗深。他勤於著述,筆耕不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師 研究 機構 芸盒 文獻 圖書館 北京
原文传递
現存我國最早的樂譜
6
作者 龔鵬程 《中国文化》 2022年第2期148-155,共8页
中國是世界原創意義上最早發明樂譜的兩個國家之一。近來由於受日本回傳中土的文字讀《碣石調·幽蘭》之誤導,受衆普遍認爲唐代卷子本《碣石調·幽蘭譜》爲中國現存的最早樂譜。綜括對史書、宗教、音樂等歷史和文獻的梳理考證,... 中國是世界原創意義上最早發明樂譜的兩個國家之一。近來由於受日本回傳中土的文字讀《碣石調·幽蘭》之誤導,受衆普遍認爲唐代卷子本《碣石調·幽蘭譜》爲中國現存的最早樂譜。綜括對史書、宗教、音樂等歷史和文獻的梳理考證,本文揭示了中國現存最早最有用之樂譜,是歌唱《詩經》的聲曲折譜,并以步虚詞曲等形式在道教和民間祭祀音樂中傳承不絶。這一鈎沉索隱,不僅將中國樂譜的存世歷史上推了千年之久,而且在跨學科研究中國早期音樂方面“示來者以軌則”,具有創新價值和典範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碣石調 文字譜 折譜 雲篆真文 步虚
原文传递
論身份的執迷與改變——叙事道情之《莊子嘆骷髏南北詞曲》
7
作者 趙雪瑩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8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莊子·至樂》講述了莊子與一具骷髏的對話。這個故事後來啓發了各種文體的改編,尤以道情的改編特别值得關注。明代道情《新編增補評林莊子嘆骷髏南北詞曲》,在主題、情節、人物等方面對莊子寓言做出了拓展與改變,模糊了生死之間... 《莊子·至樂》講述了莊子與一具骷髏的對話。這個故事後來啓發了各種文體的改編,尤以道情的改編特别值得關注。明代道情《新編增補評林莊子嘆骷髏南北詞曲》,在主題、情節、人物等方面對莊子寓言做出了拓展與改變,模糊了生死之間的界限,骷髏形象則被重新創造,以突顯因果報應的重要性。《莊子》挑戰了生死二分法,道情則立足於生死的因果,這與主體的慾念交織在一起。身份是不穩定的、社會性的,且又隨時會改變;慾念是内在的、無形的,却有可能恒久存在。道情作者諷刺經歷生死仍執迷不悟的骷髏,褒獎看透得失而最終得道的縣官梁棟;同時以莊子爲主導者,先救骷髏,又被其所欺,被誣陷攤上官司却又點化梁棟。正反對應的例子,使三人的生命軌跡交叉在一起。作品結合民間信仰和儒釋道的思想來實現説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莊子嘆骷髏南北 莊子 道情 骷髏 因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